30歲劉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受到原發性多汗症的影響,常因手汗、腳汗嚴重,造成她害怕與人握手、易弄濕文件、打電腦常常在鍵盤上留下手汗等情形,影響生活品質,雖曾在他院治療腳汗症,但去年4月再度復發,因此至台北慈濟醫院尋求胸腔外科協助。
30歲劉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受到原發性多汗症的影響,常因手汗、腳汗嚴重,造成她害怕與人握手、易弄濕文件、打電腦常常在鍵盤上留下手汗等情形,影響生活品質,雖曾在他院治療腳汗症,但去年4月再度復發,因此至台北慈濟醫院尋求胸腔外科協助。
58歲邱女士平常精神很好,日前突然變得疲倦消極,以為是身心方面出了狀況,故而至身心醫學科門診,經醫師問診後發現邱女士出現步行不穩、視力模糊、嗅覺喪失等症狀,便安排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發現邱女士前顱底有8公分的巨大腦瘤,遂轉診至神經外科門診,醫師予以腦瘤全切手術,成功摘除巨大腦膜瘤,1週後平安出院。
81歲林女士有多年下背痛困擾,疼痛更逐漸延伸至左大腿及左小腿,除行動不便外也影響睡眠,曾接受多次神經叢阻斷術及高頻熱凝治療,仍術後不久疼痛就復發,也因骨刺嚴重不宜再做手術,僅能長期服用止痛藥物,才勉強支撐生活品質。最後經醫師建議「脊椎神經電刺激療法」才改善狀況。
一名32歲男性,右側坐骨神經痛已逾2週,該患者打止痛針,吃止痛藥仍無法改善,不僅行走困難,甚至疼痛到影響睡眠品質。就醫後經診斷為「椎間盤突出」,醫師採用介入性疼痛治療,經椎間孔硬脊膜上注射治療,接受治療後當晚疼痛明顯改善,亦可輕鬆平躺入睡、跛行症狀大幅改善。約2週後,患者便停用口服藥,經過半年後追蹤檢查,突出的椎間盤也已經吸收縮小。
77歲陳爺爺由於不明因素,導致背痛難耐,以為是背部拉傷的原因,但於診所吃藥復健都無法改善,遂至醫院就診。後續,神經外科醫師透過影像及理學檢查,發現陳爺爺腰椎第1節出現壓迫性骨折,與家屬討論治療方案後,決定執行「微創骨水泥手術」,術後隔日陳爺爺已能下床自行活動,恢復正常生活。
巴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50歲到70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巴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
90歲邢奶奶患心臟病、三高、慢性貧血、耳朵重聽,去年跌倒造成右下肢疼痛酸麻,逐漸難以行走,前往2家醫學中心看診,醫師都考量她年事已高,請她復健,不要手術,但幾個月下來復健無效,只能坐輪椅,她和兒子商量後仍決心開刀,最後由衛福部彰化醫院脊椎神經外科主任賴肇康聯合多科醫師會診後,進行微創脊椎手術。
27歲從事視覺設計的「小紫」,因長時間低頭繪圖,去年開始感覺到肩頸痠痛,偶爾會出現手部麻痺,嚴重時連筆都拿不穩,經轉診至醫院安排核磁共振,赫然發現竟是脊髓空洞症,幸好未嚴重到必須手術治療,但醫師仍建議後續必須定期追蹤,同時務必要減少低頭時間,維持正常姿態,以免症狀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