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

過年吃上癮就像染菸癮 戒一戒助甩肉又紓壓

過年吃上癮就像染菸癮 戒一戒助甩肉又紓壓#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一過年就想大吃!小心放鬆不成反而吃上癮,年後戒吃時還會引發焦慮、憂鬱等症狀,造成惡性循環的暴飲暴食。董氏基金會提醒,年假九天記得少吃麻荖、米果、牛軋糖等高油糖鹽零食,不然除了體重上身,更可能染上「油糖癮」,導致年後很難恢復正常飲食;而據加拿大研究發現,高脂、高糖食物容易讓人吃上癮,而且就像菸癮、酒癮一樣難戒除。加拿大蒙特婁大學醫學院Sharma等人於2012年4月和12月在國際肥胖期刊發表報告,研究發現,讓老鼠吃6週的高油脂飼料後再停吃,腦中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等)會產生變化,出現煩躁、情緒低落等負面情緒,對壓力也變得更敏感,並相當渴望高油糖食物,容易導致靠吃紓壓而暴飲暴食,卻愈來愈難感受吃糖後的愉悅感。另外,研究也發現,相對於吃低脂飼料(11%熱量來自於脂肪)的老鼠,吃12週高脂飼料(58%熱量來自於脂肪)的老鼠體重明顯增加,肢體靈活度變差,而且承受壓力後,腦中與憂鬱相關的神經化學物質升高(如CREB等),因而促進負面情緒及憂鬱症狀,行為上也更容易產生焦慮、自閉行為及行為絕望。董氏基金會表示,高油糖鹽食物只能獲得暫時性滿足,年假一連吃九天,恐怕會吃上癮,停不了對高油糖鹽食物的渴望,造成肥胖後想戒吃又很難,反而更躁鬱,讓人放假心情不好,還可能形成惡性循環的暴飲暴食。董氏基金會提醒,過年期間是跟家人歡聚的好時光,更是戒菸、甩肉的好時機,建議少吃糕餅糖果、瓜子等高油糖鹽零食,多吃新鮮蔬果,並喝白開水、無糖茶、新鮮果汁來代替飲料,過個無負擔的健康好年。

年節注意均衡飲食 小心暴食變胖!

年節注意均衡飲食 小心暴食變胖!#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將屆,台灣的傳統年菜常見滿桌豐盛的大魚大肉,但是現今國人營養大多不虞匱乏,不均衡的飲食只會讓身體增加負擔。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為推動均衡健康美食文化,鼓勵民眾選用台灣季節性的新鮮食材,在「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三低一高的健康原則下,落實餐飲衛生的準則,讓大家享受吃得安心,吃出健康的年菜。 衛生局提醒民眾,過年期間易因未節制飲食大肆吃喝後造成肥胖,在享用美食同時應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及加上適度運動,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天天五蔬果,落實健康均衡飲食,維護身體健康,即能享有美好的春節假期。

暴飲暴食、愛吃高熱量致膽結石

暴飲暴食、愛吃高熱量致膽結石#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很多人總是喜歡趁著假期到處吃吃喝喝,但每次假期結束後,常有一些人,因右上腹痛而前來求診,事實上,不少人是因為本身患有膽結石,又喜歡大吃大喝所造成的後果。阮綜合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洪國禎表示,造成膽結石的原因包括遺傳、營養過剩、高熱量食物過多攝取、低纖維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低運動量、長期飢餓、快速的減肥、懷孕及口服避孕藥等。膽結石是多數「結石」疾病中最常見的,由於膽囊儲存的膽汁,來自於肝臟的代謝與分泌,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消化人體攝取的油脂。很多病人膽結石的疼痛都是發生在餐後,特別是在進食高油脂類食物後,因為需要消化的脂肪量大,膽囊便排出大量膽汁,膽汁流動使得膽囊內的結石移位,卡在膽囊出口,致使疼痛發生。愈是長期攝取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者,理論上,愈是屬於膽結石的高危險群。此外,洪國禎表示,不吃早飯也可能增加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因為進食後,膽囊會排放膽汁到小腸,幫助消化吸收,如不吃早餐,膽汁就會一直儲存在膽囊中,膽汁中的膽固醇,在膽囊中沉積形成膽結石,長期不吃早餐自然提高罹患膽結石的風險。膽結石的發生會伴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而女性因內分泌的不同,及雌性素的作用,也會使得女性較容易患有膽結石。所以醫界更常以「F4」形容膽結石高危險群,亦即女性(Female)、四十至五十歲中年人(Forty)、肥胖(Fat)及多次生育的婦女(Fecund)。診斷膽結石可以使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臟攝影術、膽管放射攝影等。目前最常使用、方便性及敏感度高的診斷工具是腹部超音波。當膽結石造成了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以及胰臟炎等併發症時,一般會建議手術治療;但若是檢查出來膽結石,卻沒有任何症狀,目前並不建議手術治療,因為膽結石所造成的併發症如膽管痛、膽囊癌及其他併發症機率並不高。除非是影像檢查時,呈現有瓷化膽囊病變或膽結石直徑大於三公分,因少部分可能演變成膽囊癌,才會建議進行預防性膽囊切除。

佳節暴食後腹痛 當心膽結石上身

佳節暴食後腹痛 當心膽結石上身#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才吃完粽子就要等著吃月餅,台灣的三節往往是民眾趁機大吃美食的好藉口,但是越暴飲暴食小心膽結石上身!近年來,因為吃得太營養,愈來愈多20、30歲的年輕人,也加入「石頭族」行列。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周碩渠表示,尤其團圓佳節時,常有患者吃過豐盛晚餐後,膽囊劇烈收縮,突然疼痛難當。人體的肝臟分泌膽汁,經由膽管、十二指腸等,在小腸中與食物混和,幫助消化吸收。肝功能異常或膽管狹窄、細菌感染或攝取過多膽固醇、暴飲暴食或長期節食,都可能使膽汁成分改變或變得濃稠,形成膽結石。周碩渠說,以前東方人多「膽色素結石」,現在「膽固醇結石」患者比率增加,膽固醇結石年輕化與現代人吃得「太營養」高度相關,尤其肥胖、常吃高脂、高糖食物者;長期節食者因少進食,膽囊不收縮、膽汁不流動,也會產生結晶,容易結石。膽結石常見症狀是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人可能會痛及肩胛骨、後背,甚至出現盲腸痛、左邊或牽引的心臟痛。另外可能出現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部脹氣、發燒、黃疸等。如果老在飯後悶痛、刺痛,應該懷疑膽結石,周碩渠呼籲,要避免石上身,飲食原則要遵守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避免全脂牛奶、乳酪、全脂優格、 奶油、雞蛋、肥肉、 會脹氣的蔬果、辛辣的食物。(照片來源:雙和醫院家醫科提供)

進食定時定量 切忌暴飲暴食

進食定時定量 切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

75歲的蕭老太太,過去無糖尿病史,最近因為尿道感染食慾不佳,有將近一周僅進食少量食物。某天晚上出現意識不清,手腳抽搐,類似癲癇症狀。家人發現後,立即通知119,救護人員抵達後發現蕭老太太脈搏不整,立即送至醫院急救。經醫師診察,急診電腦斷層並未發現新的腦中風或血管梗塞。心臟科醫師依據其心電圖顯示的心律不整,置放了暫時性的心律調整器,穩定病患生命。血液和生化檢查發現,蕭老太太血糖高達228mg/dl(正常範圍為空腹94-118mg/dl,進食後兩小時<200mg/dl),血中鹽分失衡,重要電解質(鈉、鉀)都低於安全範圍,次要電解質(鈣、鎂、磷)也都明顯低於正常值,予以輸液補充後,病患意識恢復,並安排會診腎臟科醫師。蕭老太太過去無腎臟相關疾病,但在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向病患和家屬詢問後發現,蕭老太太在住院前一天,因為自覺食慾變好,所以那天吃得很多。對照臨床症狀和相關血液、尿液生化檢查後確定診斷,這是一位因為長期斷食,再次飲食引發的「再進食症候群」。再經過腦波和血管超音波掃描後,無相關後遺症,日前已順利出院。劉文勝指出,再進食症候群被注意到是在二次大戰時,戰俘或囚犯長期斷食倖存後,再次恢復進食,卻引發猝死。長期斷食的定義多指在連續五天以上的飲食量都非常低,包括在大災難(山難,船難)發生之後的倖存者,都是再進食症候群的高風險群。醫生發現這些病患的死因是因為血中鹽分(電解質)極度失衡,通常以三低一高表現(低血鉀、低血磷、低血鎂和高血糖)。病理機制是因為長期斷食,突然再次進食後,高血糖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體內因為飢餓而暫時休眠的所有細胞,在同一時間因為胰島素作用而大量活化,將血中的鉀、磷、鎂吸收到細胞中,進而引發電解質失衡,常會造成意識不清、肌肉無力、心律不整,嚴重者甚至可以致命。劉文勝表示,因為營養及生活條件的進步,這類住院患者已經較為少見,發生率少於1%。但特殊情形的病患,例如年老或癌症病患、手術後、口腔及腸胃道疾病、酒精成癮或厭食症患者,風險則會上升。老年人免疫力較差,常有合併病症,因而食慾不良,由於進食減少的病患常常有合併低血鈉現象,若鹽分補充太快,在年紀大、瘦小、低血鉀的女性患者身上,更容易因為血液鹽分上升太快而引發腦部細胞受損,臨床照顧上更應該小心。相對的,年輕女性若一味追求瘦身而過度節食,在厭食症和暴飲暴食之間來回,也是再進食症候群的高風險群。再進食症候群雖有致死風險,卻是照護上可以小心避免的。他提醒年長朋友,進食宜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生活作息應規律,包括定時運動和均衡飲食。大自然崇尚規律,回歸自然規律便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若有營養和進食困難的相關問題,請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協助,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風險和疾病。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斷食後又暴飲暴食 意識不清險喪命

斷食後又暴飲暴食 意識不清險喪命#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5歲的蕭老太太,過去無糖尿病史,最近因為尿道感染食慾不佳,有將近一周僅進食少量食物。某天晚上出現意識不清,手腳抽搐,類似癲癇症狀。家人發現後,立即通知119,救護人員抵達後發現蕭老太太脈搏不整,立即送至醫院急救。經醫師診察,血液和生化檢查發現,蕭老太太血糖高達228mg/dl(正常範圍為空腹94-118mg/dl,進食後兩小時<200mg/dl),血中鹽分失衡,重要電解質(鈉、鉀)都低於安全範圍,次要電解質(鈣、鎂、磷)也都明顯低於正常值,予以輸液補充後,病患意識恢復。蕭老太太過去無腎臟相關疾病,但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向病患和家屬詢問後發現,蕭老太太在住院前一天,因為自覺食慾變好,所以那天吃得很多。對照臨床症狀和相關血液、尿液生化檢查後確定診斷,這是一位因為長期斷食,再次飲食引發的「再進食症候群」。再經過腦波和血管超音波掃描後,無相關後遺症,日前已順利出院。劉文勝醫師指出,再進食症候群被注意到是在二次大戰時,戰俘或囚犯長期斷食倖存後,再次恢復進食,卻引發猝死。長期斷食的定義多指在連續五天以上的飲食量都非常低,包括在大災難(山難,船難)發生之後的倖存者,都是再進食症候群的高風險群。醫生發現這些病患的死因是因為血中鹽分(電解質)極度失衡,通常以三低一高表現(低血鉀、低血磷、低血鎂和高血糖)。病理機制是因為長期斷食,突然再次進食後,高血糖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體內因為飢餓而暫時休眠的所有細胞,在同一時間因為胰島素作用而大量活化,將血中的鉀、磷、鎂吸收到細胞中,進而引發電解質失衡,常會造成意識不清、肌肉無力、心律不整,嚴重者甚至可以致命。劉文勝醫師表示,因為營養及生活條件的進步,這類住院患者已經較為少見,發生率少於1%。但特殊情形的病患,例如年老或癌症病患、手術後、口腔及腸胃道疾病、酒精成癮或厭食症患者,風險則會上升。老年人免疫力較差,常有合併病症,因而食慾不良,由於進食減少的病患常常有合併低血鈉現象,若鹽分補充太快,在年紀大、瘦小、低血鉀的女性患者身上,更容易因為血液鹽分上升太快而引發腦部細胞受損,臨床照顧上更應該小心。相對的,年輕女性若一味追求瘦身而過度節食,在厭食症和暴飲暴食之間來回,也是再進食症候群的高風險群。再進食症候群雖有致死風險,卻是照護上可以小心避免的。醫師也提醒年長朋友,進食宜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生活作息應規律,包括定時運動和均衡飲食。

作息不正常又放縱飲食 雄性禿惡化!

作息不正常又放縱飲食 雄性禿惡化!#暴飲暴食

植髮專家張宗哲發現,年假後不少男性朋友因為作息不正常加上過年高油脂高熱量食物的連續堆積下,許多民眾在年後就來詢問自己雄性禿症狀惡化了該如何處理?張宗哲表示,雖然雄性禿與遺傳有關,但若突然長時間作息不正常,或是突然改變飲食習慣,都是會影響到雄性禿的症狀。植髮專家張宗哲也提醒有雄性禿困擾的男性朋友,若想要改善雄性禿帶來的困擾,目前的醫學僅能利用口服藥物及植髮手術來做治療。藥物治療可以抑制禿髮持續惡化,植髮手術則可恢復年輕時的髮線。  其實雄性禿的症狀不難察覺,張宗哲表示,當發現前額頭髮有稀疏的症狀、前額髮線上移、或頭髮變細、每天落髮增加等現象出現,就要有警覺可能是雄性禿的狀況了。雄性禿初期症狀大多不嚴重,因此容易忽略,他建議,雄性禿初期發現可使用口服或外用藥物來控制情況惡化,若雄性禿惡化到影響外觀及自信心,則可行植髮手術來改善、以恢復自信。    目前有所謂的高密度植髮,利用放大裝置從後方腦勺擷取長條狀的頭皮,在顯微鏡下將頭皮分離成單株毛囊單位,將髮株植入事先在光禿或稀疏部位打好的植入小孔中,而這些植入小孔是經過精心設計可達到降低髮線並填補光禿或稀疏部位的目的,手術後髮株將逐漸與植入小孔癒合進而逐漸生長,無須特別保養即可與正常頭髮般相同。植髮手術後,植髮的部位將逐漸長出茂盛的頭髮,張宗哲叮嚀,植髮手術後並不需特別照顧,約六個月後植髮部位毛髮就可完全生長出來,這段期間應仍避免過度高油脂及高熱量的食物,讓毛髮及毛囊都可以有優質的生長環境,讓毛囊健康生長,恢復年輕面貌。

不想得胰臟炎 就戒酒、別暴飲暴食

不想得胰臟炎 就戒酒、別暴飲暴食#暴飲暴食

苗栗大千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徐承毓說,胰臟是位於胃後方,介於十二指腸與脾臟之間,長度約6~9吋的器官,具分泌功能,它的分泌物為:外分泌:可幫助食物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內分泌:可分泌胰島素及昇血糖素。胰臟炎是指胰臟受到本身分泌的酵素所消化,而導致發炎的現象,至於那些人容易得胰臟炎?徐承毓醫師表示包括以下幾個原因,1.酗酒:急性胰臟炎最常發生在酒精中毒者;2.膽道疾患:膽結石;3.穿孔性消化性潰瘍;4.外傷導致胰臟受損;5.代謝異常:高血脂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6.藥物造成的副作用:如磺氨類藥物,口服避孕藥,四環素;7.暴飲暴食;8.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蛔蟲感染。若是喝酒所造成的胰臟炎,當然要戒酒才能防止胰臟炎的再發。對於飲食的建議,則希望病患能少量多餐,少吃油膩的食物,以預防膽結石的生成及胰液過度的分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