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耐力

家中長輩如何訓練肌力?快學「這6招」用椅子就能練:先做對1姿勢

家中長輩如何訓練肌力?快學「這6招」用椅子就能練:先做對1姿勢#肌耐力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對於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長者,除醫學診斷上應注意的身體活動禁忌外,以增加日常性活動為優先,像是練習從坐姿到站姿所需的肌力及移動時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可能發生跌倒的情形。

關節一動就痛?醫師:小心不動會更痛!教你5招減緩

關節一動就痛?醫師:小心不動會更痛!教你5招減緩#肌耐力

上了年紀以後,家中長輩經常會喊這裡痛、那裡痛,尤其是關節疼痛,更是不少銀髮族的困擾。德生診所院長黃兆康醫師建議,可以透過運動、肌耐力訓練、穿戴護膝以及補充關節軟骨營養食物等方式,來維持肌肉量跟關節靈活。 黃兆康醫師以自己的媽媽為例,由於黃媽媽有高血壓加上脊椎側彎,平常光是走路就容易喘,長期缺乏運動的情況下,造成她肌肉流失,加速關節磨損,疼痛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而且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加上飲食不均衡,大約從五、六十歲開始,肌肉或關節就容易出狀況。 想要減緩肌肉量流失,以及關節磨損發炎疼痛的情況,黃兆康醫師分享以下5點建議: 慢性病控制: 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遵守醫囑,並耐心控制病情。   補充蛋白質: 銀髮族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取,例如好吸收的小分子蛋白質,若腎臟功能不佳者則避免攝入過多蛋白質造成腎臟負擔,可以選擇野菜類、紅肉、雞肉、魚貝類、全穀小麥及蕎麥、堅果、豆漿及乳製品...等。   肌耐力訓練: 如果肌肉量已經流失,想要再長回來就會很困難,所以平常就要做肌耐力的訓練,比如適量的重量訓練及跑步。如果關節已經退化,至少要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散步,讓肌肉能夠承受一些重量,多少都有幫助。   穿戴護具: 有一些長輩走路會痛,就可以使用些穿戴式的護具,例如穿護膝可以減少膝蓋承受的壓力。   補充營養品: 如果以上4點都做得很好,可以再額外補充一些含膠原蛋白或是小分子胺基酸產品,最好是一天使用一次的關節營養補充品較方便,對於銀髮族要維持肌肉量還有關節的活動都會有幫助。 黃兆康醫師也補充,對於關節退化,一般民眾會選擇有葡萄糖胺的關節保健品,但對於高血壓、高血糖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應該要謹慎使用。 除了葡萄糖胺,最近市面上也常聽到「UC-II」跟「咪唑胜肽」這兩種營養補充品,黃兆康醫師指出,UC-II是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根據研究,一天用量40毫克,就可以等同高劑量的葡萄糖胺,對於骨頭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運動引發的關節疼痛...等,能幫助維護軟骨組織,若與卵殼膜萃取的彈性蛋白與鮭魚鼻軟骨萃取的蛋白聚醣併用,可以發揮加乘的效果。 咪唑胜肽則是由2個以上的胺基酸結合的雙胜肽,日本研究建議高濃度可以用在運動選手,低濃度則適合中老年人補充肌耐力,降低因肌力不足造成跌倒受傷的風險。 最後黃兆康醫師提醒,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加上關節活動不舒服,經常讓長輩們不想出門,除了剛才提到的補充營養品之外,可以再補充一點維他命D,每天攝取大約700單位以上,研究證實可以減少20%跌倒的發生機率,也可以多曬太陽,每天約10到15分鐘,對肌耐力、維他命D的吸收,以及心情上都會有所幫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運動就喘?心肺復健幫你找回活力

一運動就喘?心肺復健幫你找回活力#肌耐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肺復健不只適用心肺疾病患者!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常務理事、台北榮總復健部周正亮主任表示,心肺復健服務對象非常廣泛,不論正常人或病人都適用,只需前往復健科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測試」,就能得到一張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鼓勵所有民眾都要積極活動,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提升日常生活品質,還能降低疾病的惡化與復發。心肺復健人人適用 個別化的運動處方周正亮表示,心肺復健主要是針對個人狀況及運動危險因子做詳細評估,根據個別化評估結果,提出適當的運動處方及活動建議量。在安全活動範圍下,提升體適能和增加心肺耐力,心肺復健不見得能改善所有的心肺疾病,卻可以提升生活品質,降低疾病惡化風險。周正亮指出,一般人以為心肺復健只限於心肺疾病的患者,這是錯誤觀念,廣義來說,心肺復健適用於正常人,只要通過心肺復健的介入和評估,一般民眾也能得知適宜的運動活動量;若是心肺復健的病人,則可以在疾病的限制下找出合理的運動處方,得到安全有效的運動訓練。心肺復健族群歸類以下幾類:1.健康正常人:依照個人活動量,提出合理的評估和健康體適能。周正亮說明,不少人認為喘一定是心臟問題,如果活動中出現喘的感覺,不一定皆由心臟引起,有些是肺臟或周邊血液循環不足,比如貧血、血氧功能不足,跑步就會喘,甚至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假喘,一定要經過客觀的臨床測試,釐清造成喘的原因。2.兒童心臟病:不開刀情況下,不代表完全不能動,建議藉由心肺復健評估和訓練,依據個別狀況予以適當的運動量及安全的生活指導。不少兒童因為心臟病,從小只能待在一旁不能與同學一起上體育課,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3.心肺疾病者:心肌梗塞、心衰竭、心臟手術、心臟節律器、人工心臟、慢性肺阻塞疾病、氣喘、器官移植後等,心肺開完刀患者,可以藉由心肺復健提升活動耐受力。4.呼吸無力者:從精神上的呼吸無力到需要呼吸器介入,都需要心肺復健來改善生活品質。比如漸凍人,高位頸脊髓損傷到後來需要呼吸器協助,復健團隊也會教導病人如何正確的咳痰以減輕疼痛。病人也要運動 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周正亮表示,心肺復健好處多,不僅能增加健康體適能、增加肌耐力、提升生活品質,還能改善血脂肪過高、血醣過高、血壓變化太大等問題。運動就是良藥,而且不分年齡,鼓勵民眾不論生病與否都要積極活動,才能終身得到運動的好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膝關節置換後 靠這兩招恢復肌耐力

膝關節置換後 靠這兩招恢復肌耐力#肌耐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一般人誤以為只有老人才會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問題,其實肥胖與運動風氣盛行造成運動傷害,使得退化性膝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患病年齡從70~80歲下降至60~70歲,年輕患者逐漸增多。膝關節置換的年齡平均落在60歲以上到75歲之間。一位60歲剛退休的女老師非常熱愛健行登山,長期下來導致關節軟骨已經被磨損嚴重,膝蓋疼痛難耐,得要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一個月回診時物理治療師吳培瑜請她開始復健運動,可加速術後復原。如果害怕疼痛或擔心傷口裂開不敢動,反而可能造成換好了的膝關節出現粘黏,吳培瑜物理治療師指出,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建議適時配合復健治療,可加速術後復原,加速恢復肌耐力,回歸正常生活。7原則減輕膝蓋的負擔:1) 減重,儘可能維持標準體重。2) 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3) 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4) 運動中感到不適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5) 充足的休息。6) 了解自己的極限,量力而為。7) 如果要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兩招在家復健運動第一招【直膝抬腿運動】:平躺,患肢伸直,大腿抬高離開床面,慢慢往上抬高停留,再慢慢放下。一回20下,一下停留15秒,一天做3回合。術後就可以立即復健運動,以達到訓練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肌力的效果。第二招【腿後肌肌力訓練】:趴在床上,將患側腳伸直後向上抬起停留再慢慢放下。一回做20下,一下停留15秒,一天做3回。術後一個月後就可以在家運動,以達到訓練大腿後側膕旁肌肌力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