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

放寬標準!照顧重癱者機構衛浴設備比例不受限

放寬標準!照顧重癱者機構衛浴設備比例不受限#植物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內政部於10月2日邀集地方政府、創世基金會等照顧植物人、重癱者之身心障礙社會福利機構代表召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標準」研修會議,由次長曾中明主持,會議檢討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衛浴設備設置比例相關規定,經相關單位充分討論已獲致修法共識,衛浴設備不適用1:6設置比例。內政部表示,該修正草案將儘速依法制作業程序辦理修正發布相關事宜。內政部說明,在衛浴設備設置比例部分,該會議決議,對於設立專區或專責照顧植物人、重癱或長期臥床者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將不適用一般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衛浴設備1:6設置比例之相關規定。其廁所之設置比例計算基準,將不包含此類機構照顧之植物人、重癱臥床等服務對象在內,而洗澡設備之設置比例也決議同步放寬。內政部指出,現行「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標準」有關住宿機構規定廁所設置與服務人數比例,不得小於1比6,是希望增進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協助個案如廁之方便性。97年1月30日該設施標準修正發布後,基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照顧對象之障礙類別眾多且身心功能不同,內政部亦於同年4月24日函釋,可將各式馬桶、移動式大便器等數量納入計算,並非以廁所間數為計算單位,以提供各縣市政府較有彈性並符合植物人照顧之作法。但為了有利實務執行,並考量該類機構的實際狀況,內政部此次研修會議決議,將衛浴設備設置比例之彈性作法,明確納入「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標準」。同時,考量植物人、重癱臥床等服務對象仍有身體清潔沐浴之需求,本次會議也決議該等機構應設置至少1套適合臥床或乘坐輪椅身心障礙者使用之洗澡設備,其設置數量以服務人數60人為計算基準,未滿60人者,以60人計算。換句話說,服務人數在60人以下的機構,至少應該設置1套適合植物人、重癱、長期臥床者的洗澡設備,61以上119人以下的機構則應設置2套,以此類推。另外針對專責照顧植物人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其客廳、餐廳及日常生活訓練室同時放寛可以綜合使用,得不單獨設立。內政部也針對日前小型養護型機構因硬體設施改善、失智照顧型機構照顧服務人數等相關議題,邀集地方政府及老人福利機構等檢討「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內政部表示,設立標準修正草案已納入小型養護型機構廁所設置之替代改善方式,同時為使地方政府在輔導老人福利機構改善之認定標準明確且一致,並增訂「老人福利機構不符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替代改善設施認定原則」。

老翁照顧植物人妻 不離不棄動人情

老翁照顧植物人妻 不離不棄動人情#植物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天一大早童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大廳傳來陣陣的音樂聲,原來是為了慶祝父親節舉辦「父親節感恩活動」,邀請音樂志工林朝陽與劉淑昭夫妻檔表演薩克斯風,為民眾帶來了悅耳美妙的樂聲,聆聽音樂的現場中發現一位鐵漢柔情的先生推著坐在輪椅上妻子前來欣賞,細心的照料植物人妻,讓人看了很感動。林朝陽與劉淑昭老師夫妻檔表演一首又一首的樂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大家沈浸在幸福的樂聲中。在一旁欣賞音樂68歲的林先生推著70歲的老婆來聽音樂,細心的守候著她,不斷的在她身旁耳語,似乎是希望能喚醒她的一切。林先生說,5年前老婆和小女兒騎摩托車外出,不幸在家附近被車撞倒,女兒幸運的只是外傷,但老婆卻因這場車禍一病不起成為植物人。這5年來林先生每天來醫院二趟,早上先做一些工作後再來醫院照顧老婆,帶她去復健,中午回去用餐再來醫院。看他稔熟的動作抬著老婆到復健的器材上,還溫柔的在他老婆耳邊說:「用力踩下去、用力踩下去,我們再一起騎摩托車帶孫子出去玩」聽了讓人很感動,深深的感受到上一代的長輩人對另一伴濃濃的深情,平時不會表達,等到重要關卡時,展現鐵漢柔情的一面,不離不棄的照顧植物人妻。林先生靦腆的說,5年來老婆的眼睛有比較靈活,希望她趕快好起來,老婆年輕時就為我打拚了一輩子,現在她這樣身為丈夫就是要照顧她一輩子,夫妻就是要互相扶持,互相照顧,少年夫妻老來伴,她是我人生的伴侶啊。

兄弟情深 耐心照顧植物人哥哥兩年多

兄弟情深 耐心照顧植物人哥哥兩年多#植物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台北報導)台中一名45歲的海哥,在3年前騎機車回家卻不慎與小客車相撞,腦部受到重傷成為植物人,海哥的弟弟阿峰2年多來每天都到醫院探望哥哥,為哥哥翻身及按摩、與哥哥說話,看得出兄弟倆手足情深,昨創世基金會台中分院為2、3月出生的病友慶生,阿峰更親自做蛋糕給哥哥,阿峰說,家中雙親年事已高,無法前來探望,加上她倆從小感情好,希望多幫哥哥打氣,盼他能早日醒來。(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影片)身心障礙者服務網衛教文章表示,植物人多半是無意識狀態,生命現象需要護理人員觀察與照護,照顧植物人較為困難,除了照護需特別小心更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創世清寒植物人安養院曹慶院長表示,照顧植物人的護理工作不外乎五件事,就是吃飯、喝水、如廁清潔照護、洗澡和翻身。衛教文章表示,植物人只能吃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須以鼻胃管餵食或灌食,幾乎每2小時更換一次尿片,若長未有狀況時,還需要用手直接挖出糞便,並定時翻身,捶打背部及臀部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生褥瘡,所以照護植物人也需要一筆為數不少的費用,阿峰說,以專養中心每月需要3萬元左右,後來轉到創世基金會每月約3千元,才讓家裡減輕負擔,而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更是對植物人最好的照顧。

飛了3千多公里!大馬植物人來台治療

飛了3千多公里!大馬植物人來台治療#植物人

20歲的馬冠群4年前的一次心臟停止,造成腦部缺氧受損,全身肌肉萎縮成為植物人,他遠從馬來西亞花了3243公里飛到台灣北港媽祖醫院接受治療,病情好轉。(圖:馬冠群的父親,北港媽祖醫院提供)馬爸爸及馬媽媽只有兩個小孩,姐姐目前半工半讀就學中,弟弟4年前發生的意外讓馬家束手無策,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北港媽祖醫院關於腦部外傷個案的介紹,雖然案例不同,但也讓馬家重新燃起一線希望,覺得北港媽祖醫院的醫療團隊或許可以幫助馬小弟弟恢復健康。馬小弟弟的阿姨熟悉國際醫療事務,馬上著手相關事宜,透過email往返約一個月,醫院也派員協助他們來台灣的事宜安排,在11月28日當晚到達桃園國際機場,醫院出動了護士及救護車直接從機場專車接送到北港媽祖醫院。目前馬小弟弟因為有水腦症,所以已經於6日接受第一次的腦室腹腔引流手術,並持續配合復健、針炙等方式治療一個多禮拜,病情有好轉。並透過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改善腦部循環,外在輔助施打「白血球生長刺激素」,希望可以帶動腦部細胞生長,未來再進一步做一些腦部的相關檢查,確認腦部灌流狀況是否有改善,醫療團隊再評估並調整後續的治療方式。

正視肥胖問題 體型胖者仰睡易呼吸中止

正視肥胖問題 體型胖者仰睡易呼吸中止#植物人

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的熱量增加,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根據台北永和耕莘醫院衛教文章指出,目前台灣成人有30%屬於體重過重,也因此產生很多疾病,甚至喪命,日前根據平面媒體報導指出,新竹市就有一名上百公斤重的過胖男子,疑似肝病和氣喘發作,在床上陷入昏迷,送醫急救後,經醫師診斷,因呼吸中止過久,腦部缺氧,若急救清醒後可能成為植物人,家人因家境考量,本身為中低收入戶,生活困難,在不得以的狀況下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醫師表示,體型較肥胖的人如睡覺仰躺,比較容易發生呼吸中止情況,建議肥胖者宜側躺,此外,睡覺會打呼,就表示背後隱藏著呼吸中止的危險,醫師建議,打呼嚴重者應速至醫院檢查,配合開刀或配戴呼吸正壓儀器等治療,另外普遍來說,如過胖患者減重,則較可避免呼吸中止情況發生,根據耕莘醫院衛教文章表示,在睡覺時,因打呼而發生睡眠呼吸終止症的病患,有1/3以上是肥胖者。根據衛生署新公布的成人肥胖定義來說,一位19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只要大於24就是「體重過重」,大於27則是「肥胖」,計算方法為體重÷身高*2(體重以公斤計,身高以公尺計),1993~1996年衛生署國民營養現況及國民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9歲以上國人有高達三分之一體重過重或肥胖,可見肥胖問題十分普遍,根據台北永和耕莘醫院衛教文章中指出, 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中,惡性腫瘤(癌症)、腦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都與肥胖有密切關聯,此外,肥胖也會增加罹患膽囊疾病、骨骼肌肉關節問題及呼吸道疾病之風險,以及造成心理與社交障礙,因此對肥胖要有正確的認識,才可避免這些疾病問題。優活聚焦:●詹詠然囊腫手術順利 目標倫敦奧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45&HN_Yr=0&HN_Mon=0●離譜!檢驗所假藉市府名 騙民眾抽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44&HN_Yr=0&HN_Mon=0●辦公室隱形殺手 影印機飄甲醛讓人頭昏腦脹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41&HN_Yr=0&HN_Mon=0

植物人不代表沒救 孝子用行動創造奇蹟

植物人不代表沒救 孝子用行動創造奇蹟#植物人

一旦被醫師診斷腦死,就表示永遠醒不過來了嗎,那可不一定。根據大陸新華網報導,一位武漢大學的博士生黃碧海,他的母親罹患中風後昏迷不醒,被醫生判定甦醒的機會是微乎其微,但是他不放棄任何希望,除了日常的照顧之外,還在她的耳邊說著過去母子間的往事,不斷、不斷地重複;結果奇蹟就這樣發生了,他的母親慢慢地醒過來,到現在竟然可以跟他聊天,讓醫師直呼不可思議。(圖片翻攝自新華網,左邊為孝子黃碧海,右邊則是母親魯勝利)原本今年(2011)即將畢業的武漢大學化學博士黃碧海,因為研究能力備受肯定,學校推薦他到日本一家世界頂尖的研究所工作,年薪40萬元人民幣。沒想到8月的時候,母親魯勝利因胃腸疾病復發入院治療,手術後腦部竟出血,導致魯勝利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單親家庭的黃碧海第一時間選擇放棄高薪的工作,留在母親身邊照顧她。因為魯勝利無法進食,所以只能靠醫院打營養針維持,黃碧海擔心她營養不夠,每天都要用注射器通過胃管讓母親「喝」雞蛋和牛奶。為防止母親長期臥床患上褥瘡,每隔兩個小時,他要幫母親翻一次身。經過數個月的努力,慢慢地魯勝利有了反應;於是他更堅定了喚醒母親的記憶的信心,只要一有閒暇,黃碧海就會趴在母親的耳朵邊,給她講述過去母子一起的回憶,以往美好的大學生活,還有他的未來打算,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之後,魯勝利已經恢復到可以順利對談的程度。黃碧海表示,只要努力,相信一切事情都能迎來轉機;只要不放棄希望,就能能用行動創造奇蹟。魯勝利的主治醫師也表示,原本認為病人會變成植物人,甚至有生命的危險,沒想到可以恢復正常,真的是令人感到十分神奇。優活推薦:婦人車禍重度昏迷 兩次手術挽回生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42別輕忽低血糖昏迷 恐傷腦致植物人或死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31記得FAST口訣 從死神中搶救中風患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8

把握中風者「黃金復健期」 易減少併發症發生

把握中風者「黃金復健期」 易減少併發症發生#植物人

文/奇美醫學中心支援佳里新生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林雁飛組長家中有中風長輩的民眾請注意了,不少中風患者在出院回到家中後,因為沒有繼續進行復健治療,導致身體關節功能的急速退化,新生醫院復健中心表示,出院後6個月內到1年間是中風者的「黃金復健期」,除了讓他們的生活功能逐漸恢復外,也降低了照顧者的負擔,如果錯過或忽略此時的復健治療,病人的身體功能就會急速惡化。奇美醫院支援新生醫院復健中心提供中風長輩,居家復健簡易運動方法與好處;復健中心表示好處為,促進乏力肢體的恢復,維持正常的關節活動度,保持正常生活作息,誘發心情愉悅感,提升病患自我照顧能力,預防二次傷害。其目標增進動作的協調性、精確性與靈活度,增進平衡方面的穩定性,維持日常功能活動的水準與獨立性,維持並增進心肺功能等體力與耐力,減少併發症的發生。「被動關節運動的對像」針對重度或極重度病人、長期臥床或植物人,其運動的目的:維持或增加關節、肌肉之活動度,預防及治療關節攣縮或變形。 維持或改善肢體的柔軟度與循環。 讓患者藉著做運動方法,促進運動反射並且刺激屈曲反射伸展反射。被動關節運動的方法:執行關節被動運動前,需先向病人說明以取得合作,並告訴他可以放鬆心情。 每一關節每次要做 10~20 次,約每5次中要一次做到關節角度的極限,在施予一小壓力以超過原有關節的角度,達到矯正的效果,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但只要停止後疼痛消失,就可繼續下去。 要有規律的做,每個關節都須做到且不能中斷。 做被動運動時,一定要先固定所有的近側肢體。協助關節運動的對像:針對中度或中輕度病患,其運動的目的:上肢關節運動/肩關節(屬於近端關節):雙手交疊由好手帶動壞手往上抬手,3~4次/天,15~20遍/次。目的:增加肩關節活動度及穩定度。 上肢關節運動/肘關節:雙手交疊由好手帶動壞手前臂彎曲運動,3-4次/天,15-20遍/次,手肘處應有桌子或枕頭支撐。目的:增加手肘的彎曲及伸展力或翻轉力(旋前及旋後)。桌上運動:擦桌子運動/目的在增加外展與內收肩關節活動力。 水管運動/目的在增加手指頭與肩關節活動力。 積木堆疊運動/目的在增加肩關節穩定度與手部精細動作。站立運動:患者身體往前超過膝蓋且雙腳伸直站立起來,照顧者由壞側邊拉住褲頭保護安全,可將屁股左右搖擺練習左右承重和平衡訓練。主動關節運動的對象:針對輕度病患。球類、小板凳-目的在增加全身性活動度。 穿脫衣物/目的在增加手部關節的活動力。 扣鈕釦拉拉鍊/目的在增加精細動作及靈活度。 堆疊紙杯/目的在增加精細動作、靈活度及手部翻轉力(旋前及旋後)。 衛生紙/目的在增加手指抓握能力不少病患出院後,因為家屬對復健沒有概念或無人力可協助外出復健等因素,導致其肢體關節僵硬、攣縮,最後退化成為長期臥床的「變形金剛」,也變成醫療資源與家人照顧上的雙重負擔,請務必把握中風的黃金復健期並積極治療,只要發揮創意注意小細節,家中日常生活中處處是復健,馬上動起來,健康跟著來。延伸閱讀「生活處處是復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323

會眨眼睛!到底該不該算植物人?

會眨眼睛!到底該不該算植物人?#植物人

陳先生(化名)在正值壯年時在家有一天因為突然的心肌梗塞而休克,在被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時早已沒有生命跡象,經過急診醫師努力的搶救一小時後,他的心跳血壓終於恢復過來,然而他卻再也沒有醒過來。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 - 劉議謙醫師說,該病患在醫院裡住了兩個月才好不容易可以脫離呼吸器,但仍需用鼻胃管餵食,對家人的呼叫也始終不理不睬,偶而自顧自的眨著眼睛。這是典型的缺氧性腦病變個案。一年後,情況依舊,但家人始終抱對他不離不棄,依舊定期來門診拿藥、追蹤。有天,病人的小女兒突然問說:「劉醫師,我父親會眨眼睛耶,應該不算植物人吧!」當下,劉議謙醫師反射性的回答,「植物人的診斷標準中不包含眨眼睛啊!」印象中,後來她哭喪著臉走出診間,那時劉醫師非常後悔自己的心直口快。事實上,眨眼反射到底與意識有沒有關係可能到現在都還是有爭議的話題。劉議謙醫師表示,醫師也不是神,無法知道病人心中是不是真的有什麼想法。眨眼反射在生理上算是腦幹的反射之一,就像瞳孔反射或頭眼反射(將頭轉到一邊,眼睛仍然會維持直視)一樣,應該是與意識無關。然而植物人雖然大腦皮質因為缺氧的關係而損壞,理論上腦幹應該是完好的,所以有眨眼反射應該也不意外。但反對此說法的學者則強調,眨眼反射事實上需要部分完好的視覺皮質來「感受」,兩造說法都很有道理,目前也沒有誰對誰錯。劉議謙醫師說,在比利時有個團隊特別收集了91位臨床診斷為植物人的個案,其中約有半數仍存在眨眼反射,經過長達一年的追蹤,具眨眼反射的那組在無論甦醒機率、死亡機率都與不具眨眼反射的那組相差不遠,至少都無法達到統計意義。也就是說,眨眼反射不能代表意識的有無,且其存在也與患者之後的甦醒機率無關。不過話說回來,約半數的植物人患者都有眨眼反射倒是讓人有點驚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