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

婚前仍靠男閨密翻譯,林志玲與AKIRA「1約定」想發脾氣先這樣做

婚前仍靠男閨密翻譯,林志玲與AKIRA「1約定」想發脾氣先這樣做#情緒管理

演藝圈裡常傳聞誰有大頭症或耍大牌,頂著「台灣第一名模」稱號的林志玲,卻素來以高EQ聞名,她也在《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書中分享,良性溝通是完善工作與生活的良方,看似老生常談,卻鮮少有人能好好實踐,首先要將「願意溝通的姿態」傳達給他人。還透露了與「姊夫」AKIRA相處,也活用一點秘訣。以下為原書摘文:

陷入「羞辱創傷」活得好累?跟著心理師走進療癒第1步:看見傷口

陷入「羞辱創傷」活得好累?跟著心理師走進療癒第1步:看見傷口#情緒管理

在我們的教養文化中,不乏貶低孩子自我價值的羞辱性言詞,儘管師長出發點是「為你好」,但許多人會因此認定,所有遭遇都源自於自己不夠好,進而過分努力到近乎為難自己。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一書中,分享療癒創傷6大階段,其中第1步最為重要,首先必須探究、面對那份埋在心中的傷痛,憐惜自己,而後才能善待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男女生氣原因大不同!控制怒氣4步驟

男女生氣原因大不同!控制怒氣4步驟#情緒管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幾乎所有人都沒注意到,情侶或夫妻之間存在著「男強女弱」這種潛意識的概念。這是不對等的關係。男女生氣大不同由於男性希望自己「能受女性尊敬」、「能被女性依賴」,生氣多半基於「顯示自己是強者」和「奪回主導權」等欲求,認為「男性本來就該表現強勢的態度,這樣發脾氣是不要緊的」。如果女性對他們嘮叨、輕視他們或指出缺點,男性就會因為「男性是強者」的既得利益遭到侵犯而大發雷霆。另一方面,女性發脾氣則是基於「想被愛」、「想被理解」等欲求。而常發怒的女性或許是認為,「女性本來就是弱者,就算對身為強者的男性發脾氣,應該會被允許吧」。也就是說,不論男女,只要甘於這種既定立場,就會發脾氣。女性「想被愛」、「想被理解」的欲求,其實相當被動。從以前,女性就是「被動性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女性生活在沒有男人愛就無法生活的狀況,因此有時候會潛意識採取發脾氣的戰略,來確定男性是否愛自己。靠著男性聽自己說話、討好、道歉等行為,來確認愛情,安定情緒……我想再針對女性生氣的性質加以說明。舉例來說,假設女性做好菜等男性來,可是男性因故無法前來。男性以「公司事情太多耽擱了」為由道歉,以為這樣就沒事;女性雖然嘴上說「那也沒辦法」,心裡卻悶悶不樂。於是,兩人下次見面時,女性就會抱怨「你最近很冷淡」、「你不知道我前陣子去剪頭髮吧」,透過這種形式想確認愛情。男性不明白女性為什麼心情不佳,女性也一直處於不滿的狀態……其實女性真正想抱怨的是「我好希望你能吃我努力做的料理」、「那時候我覺得好寂寞」,如果能說清楚講明白,雙方就都可以接受吧。不論男女,用「發脾氣」撒嬌的效果,遠不如「笑臉」來得讓對方更有幹勁,也相處得更融洽。整理憤怒的情緒 先在心裡數到十憤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當我們感到震驚、碰到無法接受的事情,生氣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必自我否定:「生氣是不對的,難道我心胸這麼狹小嗎?」然而,怒氣出現後的處理很重要。生氣時,由於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會帶來許多麻煩。這時,請試試以下的方法。正確生氣的方法一、先在心裡從一數到十只要有十秒鐘,衝動的怒火就會冷卻。然後,再像女演員般努力冷靜地說:「我知道了!」「承蒙指教,不勝感激。」如果你覺得自己快哭了,就隨便找個藉口,像是「我要去一下洗手間」,然後離開。二、離開後,把怒火發洩出來散散步,深呼吸一下戶外空氣。一個人自言自語也無妨:「什麼東西嘛!說這話太過分了!」牢騷過後,你的怒氣會稍微平息。不管你的怒氣有多大,也不可能持續三十分鐘。你會慢慢接受。三、自問:「我為什麼生氣?」等心情逐漸平靜後,試著自問自答:「我為什麼這麼生氣?」「是不是因為最近比較累?」「或許是因為對方也很激動。」有時候,發怒的原因不只是表面上的事。四、思考如何應對訂出策略,想一想如何把自己想說的話傳達給對方。當你冷靜下來,一定可以找到好方法。就算你心中仍有怒氣,改變想法和行動,也會轉變你的心情。要注意的是,雖然當場發脾氣不是不行,但老是發脾氣也會讓別人覺得很煩。在該發怒時才發怒,才能發揮效果,讓別人覺得「她發怒了,可見狀況嚴重」。重要的一擊,要留待重要的時機。(本文摘自/練習不生氣:101則與情緒和平共處的幸福人生指南/遠流出版)

不生氣是好脾氣?別讓壓抑釀暴力

不生氣是好脾氣?別讓壓抑釀暴力#情緒管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必須先知道自己在生氣,然後才能不再生氣,否則只是壓抑,並非真正的好脾氣。從知道自己已經開始生氣,接著處於生氣的狀態,這時候還有很多時間與機會,對負面情緒喊停。只要你有足夠的覺知,就不會讓小小的生氣,變成暴力行為。眾人眼中的好修養 隱忍過多負面情緒一個人的生活,難免有各式各樣的不如己意、挫折和委屈,沒有人教你要始終把苦水往肚裡吞,刻意展現陽光笑容給別人看,然後回到自己小小的窩居大哭一場、摔破心愛的杯碗盤之後,才覺得人生悲涼。其實比這個更慘的是,行走江湖,歷盡風霜,在外面裝模樣讓自己堅強、表面和善,回到家裡卻哭不出來,連摔個從 IKEA 買回來的平價花瓶也不敢。如果你從年少的時候開始,就是乖乖牌,連每一個蓄意欺負過你的人,都說你脾氣好到完全不反抗,讓他們出手變得比較柔軟;到成為大人之後,你依然維持眾人眼中的好修養,對世間的不公不義,還是一貫敢怒不敢言的忍讓,午夜夢迴時,回頭看前半生,慶幸歲月無驚,卻有說不出的遺憾。先覺知自己生氣 才能避免後續出現暴力你有點後悔沒有好好活過,至少你從來沒有活得像自己過;但你再看看那些曾經發「憤」圖強過、卻傷痕累累的朋友,在逞一時之勇後,面對無法收拾的殘局,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於是,你開始對生命有些疑惑:情緒,該如何找到出路?要怎樣好好發一頓脾氣,抒發心中的怒意,才能不損人而利己?你必須先知道自己在生氣,然後才能不再生氣,否則只是壓抑,並非真正的好脾氣。從知道自己已經開始生氣,接著處於生氣的狀態,這時候還有很多時間與機會,對負面情緒喊停,化解破壞性的能量。只要你有足夠的覺知,就不會讓小小的生氣,變成更嚴重的憤怒,也就不會產生更進一步的暴力行為。達賴喇嘛表情鏡射般反映情緒 很快又恢復平靜《柔軟的心最有力量》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素有EQ 教父之稱,在書中提到他對達賴喇嘛的觀察。他認為達賴喇嘛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但不是完全沒有負面情緒。當遇到感覺悲傷的事情,達賴喇嘛臉上的表情很快地真情流露,如鏡射般反映悲傷的情緒,但很快地又回到原來的沉著穩定。(本文摘自/人生,幾分熟?/遠流出版)

情緒管理非壓抑!練習辨識解心結

情緒管理非壓抑!練習辨識解心結#情緒管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情緒管理,是一種自我控制的修行,但絕不等同於自我壓抑。我們都不是聖人,很難做到完全不生氣。無論是刻意忽略情緒、或努力忍住情緒,表面上好像控制得很好,其實情緒被你壓到底層,累積成一座冰山,反而更危險。好人習慣忍氣吞聲 影響身體健康看盡人海沉浮,從身心平衡角度來看,我還真相信「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其實有它的道理。只因為好人習慣於忍氣吞聲,承擔太多超過自己能力負荷的壓力,影響身體健康。愛發脾氣、逞凶鬥狠的暴力分子,卻魯莽率性,不看人臉色,情緒通行無阻,活得比較長命。儘管這句話原意是:「做好事的人,常遭到壞人迫害,而不容易存活;到處做壞事的人,卻因不義之財多、人脈等資源廣,而能夠逃過法律制裁。」前面那種解釋,的確無法符合多數人的道德標準;但好人好到過度壓抑而影響健康,卻是不爭的事實。給予情緒足夠的時間與空間 是人生的功課有些人活到中年,或許已經為人長輩,還沒有足夠修養,持續之前理直氣壯的氣勢、或即使理不直氣也要壯的莽撞,不斷亂發脾氣,確實非常失態,甚至被說是「老番顛」。年輕人輕蔑之餘,懶得跟他計較,他愈是要生氣罵人,試圖凸顯自己的地位與價值。對照組卻是:從少年一路忍氣吞聲到中年,已經無法覺察自己的情緒,活到愈老,愈容易變成一個退縮而冷漠的人。不受控制的負面情緒,不斷爆發出來,絕對會傷害到別人;但是,太過度受控制的情緒,永遠被壓抑,就是更直接地傷害到自己。因此,學習如何辨識情緒,任它在心中升起,給它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降落,將會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學會了,不虛此行,你漸漸名符其實地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學不會,就只好繼續受困於負面情緒的暴起暴落,傷人害己。甚至,生生世世都要再回來重修。人生的學費,常是以青春為代價。年輕,付得起;年長,還不了。能趁早繳回考卷,就別再拖延。(本文摘自/人生,幾分熟?/遠流出版)

模仿情緒好的人 為自己帶來正能量

模仿情緒好的人 為自己帶來正能量#情緒管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團體中的核心人物會決定團隊氣氛,和情緒好的人在一起,會不自覺地受到同化,接近情緒好的人並模仿他。保持好心情,就會帶來好運。團隊的核心人物 決定團隊氣氛無論是職場上的團隊或同好會,都有「幸福團隊」和「不幸團隊」,職場上的「幸福團隊」會接到重大的工作,大家同心協力克服難關,持續拿出成果。即使如此,凡事都不可能順利,偶爾也會失敗,但是他們仍然能從失敗中找出對日後有幫助的改善方法,下次機會來臨時就知道哪裡需要改進,並做出成果,結果就是每位成員懷抱著滿足感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不幸的團隊」雖然不至於每件事都失敗,但是缺乏成就感。即使工作很順利,但成員卻對上司或同事感到不滿,團隊中瀰漫著無法共享成就感的氛圍。這兩種團隊的差異,和團隊的核心人物有很大的關聯,核心人物的情緒會慢慢擴散到整個團隊,最終決定了團隊的氛圍。接近情緒好的人 並試著模仿和開心果(=情緒好的人)在一起,自己會在不自覺中被同化,變得能夠正面地看待任何事,無論何時都不要失去開朗的個性,並養成朝著目標努力的態度,最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走好運。如果想成為情緒好的人,首先要積極接近情緒好的人,此外還要觀察他的行動,針對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加以仿效。如果你有自己的「美學」和「堅持」,請馬上捨棄,優秀的人不會堅持自己的立場,而是坦率地模仿別人。此外,也不要管年齡或資歷,只要對方比自己優秀,情緒也很好,就加以模仿。(本文摘自/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三采文化)

接受、消化負面情緒 思考遵循3步驟

接受、消化負面情緒 思考遵循3步驟#情緒管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本來就有情緒,若不學著好好控制,就擺脫不了壞心情。無法控制情緒的人,內心經常感到不安、憤怒、陰鬱或苦悶,因此累積許多壓力。當累積的情緒爆發出來時,很可能會做出問題行為,例如,因為憤怒而毆打別人,或是說出傷害對方的話而引發糾紛,人際關係進而惡化,讓團體生活變得難過。負面情緒來臨 學會接受、消化「控制情緒」並不是指「不可以有情緒」,而是在情緒來時自我克制,不做出問題行為。能夠控制情緒的人不僅擅長與人交往,還能夠在精神集中的狀態下投入工作或學業,因此總會拿出穩定的成果。能否控制住情緒,會對人生產生很大的差別,請各位要先理解這一點。負面情緒來時,學會接受並消化:1)有負面情緒也無妨。2)把負面情緒化為動力。3)一旦被情緒支配,事情就不會順利。負面情緒是成長的原動力「我聽說跟我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升官,超嫉妒的。」「一想到自己就這樣單身一輩子,就突然覺得好寂寞。」當我們面對某些事情時,會產生嫉妒或不安,「擁有負面情緒」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負面情緒會化為讓人成長的原動力。我們以「不安」為例來思考看看吧!我經常聽到大學考生的煩惱,有一位考生說很擔心自己就算拚命讀書還是考不上,為此不安到了極點。我這麼回答他:「感到不安絕不是壞事,如果你覺得超有自信,就不會想要讀書了吧?所以,你該做的並不是消除不安,而是把不安化為讀書的動力。」正因為感到不安,人們才會為了將來而努力唸書。正因為曾經失敗才會感到不甘心,才會努力讓朋友刮目相看,進而出人頭地。換句話說,情緒可以化為動力的來源。(本文摘自/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三采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