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5要素檢視心理健康 吃不下、睡不著恐有憂鬱傾向

5要素檢視心理健康 吃不下、睡不著恐有憂鬱傾向#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20日舉辦歲末年終溫馨感恩音樂會,透過音樂與病人家屬共度歡樂歲末,並傳遞心理健康的重要。當天,簡以嘉院長帶領心理科黃裕達醫師、李秀瓊醫師喬裝成聖誕老公公,至音樂會活動現場,並以聖誕微笑SMILE列車進場,象徵傳達心理健康的意義。李秀瓊醫師表示,近來自殺事件層出不窮,生活中也面臨許多競爭壓力和人際關係壓力,進而危害心理健康;「心理健康SMILE」,係指睡得著(Sleep)、會活動(Mobile)、愛講話(lnteract)、會關心會笑(Love/Laugh)、吃得下(Eat),若這5方面能良好維持,就是心理健康的最佳表現。若是上述5層面狀況不佳,建議多運動、多休閒、多與人來往,如果出現其中一項情形嚴重,如吃不下、睡不著、常感到不快樂、不想動甚至不喜歡與人交往,可能是憂鬱傾向,建議及早就醫。當天活動氣氛十分熱烈 大家感受幸福活動當天,小天使幼兒園的小朋友表演聖誕舞曲,稚氣又可愛,讓在場每個人都感染節慶的溫馨;僑光老人會合唱團成則表演「想厝ㄟ人」、「愛拼才會贏」、「男人的汗」等多首膾炙人口的佳曲,博得現場安可連連;緊接著是精采的肚皮舞登場,快節奏的熱音聲與縮腹扭腰、秀曲線的舞蹈,讓現場的病友也隨之起舞,掀起另一波高潮。最後由修平應日系和太鼓隊壓軸,表演3段極具日本文化特色的和太鼓,別有一番風貌,震攝全場、精彩落幕。

心理健康司喊卡!諮商師全聯會:遺憾

心理健康司喊卡!諮商師全聯會:遺憾#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今日正式掛牌!然而,衛生福利部的組織與先前規劃略有落差,原本依規劃應獨立設置的「心理健康司」,轉與口腔健康合併,成立「心理與口腔健康司」。對此結果,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修慧蘭表示相當遺憾。根據調查 台灣民眾普遍對生活滿意度低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健康,指的是身心靈的平衡,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根據2010年美國蓋洛普民調機構調查各國民眾的「幸福程度」,發現台灣受訪民眾有64%覺得自己的生活有待加強,有14%的人覺得生活痛苦。無獨有偶,國內遠見雜誌2012公布民眾的快樂程度,也發現數據逐年下降。台灣民眾心理健康狀況可從社會事件窺見一二,包括情殺案件數逐年增加、家庭暴力十年來暴增10倍,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相當憂心。林萃芬表示,即使數據反映台灣民眾普遍不夠快樂,政府對民眾心理健康的態度並非事先預防,而是偏向事後補救。心理健康 應從事後補救轉為事前預防林萃芬建議,如果政府對心理健康的政策由補救性的治療轉為預防性的諮商,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台灣社會中,心理諮商風氣並不盛,甚至有時會引來異樣眼光,可能是影響政策態度的原因之一。然而,根據美國自然雜誌統計,5成以上美國人在人生路上遭逢巨大創傷,需要接受心理諮商治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身體健康,民眾切勿對心理諮商有錯誤認識,導致有需求時不敢求助。此外,政府態度也相當重要。林萃芬代表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出呼籲,希望政府能夠落實三級心理照護,包括:初級預防(致力修除引發心理疾病的起因)、二級防護(著重及時介入處理)、三級防護(努力防止問題復發),讓民眾的心理健康也能受到全方位的照護。

常自覺不健康? 恐患健康焦慮症

常自覺不健康? 恐患健康焦慮症#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編譯)你整天覺得自己這裡痛、那裡痛嗎?醫生進一步檢查會讓你的心情異常緊張嗎?根據英國健康媒體NHS報導,如果你長時間憂慮自己的健康狀況,可能就是健康焦慮症(health anxiety)的患者。健康焦慮症會造成惡性循環,原本不嚴重的身體疾病,可能因為過度擔心,反而轉變為心理疾病。以為身體生病? 可能是心理生病了健康焦慮症的患者會因為長期頭痛、背痛,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變得非常敏感。患者尋求的解決方式可能是不斷地求診、作檢查。但專業醫師表示,身體狀況本來就會因飲食、生活作息有起伏,但若持續時間不長,不見得會惡化為疾病。若太密切檢查,反而會小題大作,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健康焦慮恐為憂鬱症前兆 家醫能協助判斷造成健康焦慮症的原因相當多元,最常見是因身邊有親友生重病或因病過世,使人產生自己是否也生病的恐慌,本身具有憂鬱體質的患者,可能會因身體稍有不適,而鑽牛角尖,擴大身體不適的嚴重性。醫師指出,健康焦慮症也可能是憂鬱、焦慮症的前兆,有需要的民眾,可以求助家庭醫科。家庭醫科比各科的專業醫師更能準確判斷患者是否有健康焦慮症的症狀,若經家庭醫師判斷有健康焦慮症傾向,可能會轉診至心理諮商師,會處方抗憂鬱藥物。

花蓮培養專業講師 助民眾提升心理健康

花蓮培養專業講師 助民眾提升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花蓮縣衛生局為提升縣民健康,降低自殺率,特別從今年初開始,密集培訓67名心理師、社工師、醫護專業人員及優秀志工,通過兩階段嚴格講師訓練及試教活動後,即日起這群專業講師將在花蓮縣各校園、職場及社區進行超過六十場的幸福捕手「轉念|人人皆為守護天使」系列心理健康講座,幫助民眾充分了解心理健康,共同守護親友們珍貴的生命,降低自殺事件發生。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感謝生命線協會全力支持,與衛生局共同關心花蓮縣民的心理健康,徐祥明指出,這項心理健康促進計畫,是藉由種籽講師培訓課程,為花蓮培養優秀的心理健康認證講師,進而藉由講師們協助全面推展花蓮鄉親心理健康促進工作。透過簡單的「看、聽、轉、牽、走」五字訣,讓民眾能提升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及早發現身邊需要協助的人,適時提供協助並能陪伴他人一起走向美好人生,減少憂鬱症、心理疾病及自殺事件發生。這項系列心理健康促進活動,除了深入校園、職場及社區外,更將廣邀花蓮飯店旅遊業者、超商超市、老人安置機構及農藥販售者的加入,希望能提升各種行業對心理健康議題的關懷敏感度,將花蓮縣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的策略提前至預防的階段,達到全民參與、彼此關懷、珍愛生命、希望無限的理想境界,讓大家都能成為花蓮鄉親生命的守護天使。

醫訊/走過生命低潮用心開創新視界

醫訊/走過生命低潮用心開創新視界#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你從小為學校資優生,家中的寶貝,但是國三那年突然發現得到腦瘤,並導致突然右耳失聰、視力模糊、走路傾斜、頭痛,瞬間從雲端掉落谷底,妳該怎麼辦?現在,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將舉辦「2012心理健康」講座,將這次主題為「走過生命幽暗處,用心開創新視界」,將邀請國立台師大學輔中心兼任輔導師朱芯儀諮商心理師演講,她也是國立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同校特教系與教心輔系雙學士,她將分享自身生命歷程與成長故事。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走過生命幽暗處,用心開創新視界時間:101年12月27日(四)下午19:00~21:00地點: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台北中正區金山南路1段5號,近藍線忠孝新生捷運站2號出口)洽詢:02-2389 0188轉342 公會

醫訊/大藝術家~電影心理對談

醫訊/大藝術家~電影心理對談#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透過電影可以與心理諮商結合,更了解自己心裡,如果當場有心理師提供諮商服務,就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諮商或療癒效果。 為此,台北市衛生局將舉辦「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心靈映像館與諮詢講座」,邀請劉夢齡心理師映後主講及與觀眾對談,該場次主題為「《影片:大藝術家》&心靈對談」,播放的影片《影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100分,保護級)內容為,一位默片巨星,在有聲片崛起與經濟大蕭條後一蹶不振。此時,他遇上小咖女星,後快速竄紅。無可避免的愛情與麵包兩難習題向他們襲來。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額有限,不接受預約;當日18:00開始發放號碼牌,18:20按號碼順序入場,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時間:101年12月26日(三)下午18:30~21:00地點: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台北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5號)4樓講堂洽詢:02-33936779轉分機11

醫訊/史丹利的便當盒~電影心理對談及諮詢

醫訊/史丹利的便當盒~電影心理對談及諮詢#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透過電影可以與心理諮商結合,更了解自己心裡,如果當場有心理師提供諮商服務,就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諮商或療癒效果。 為此,台北市衛生局將舉辦「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心靈映像館與諮詢講座」,邀請台北文山特教學校王韻齡心理師映後主講及與觀眾對談,該場次主題為「《影片:史丹利的便當盒》&心靈對談」,播放的影片為印度《史丹利的便當盒》,劇情內容為8歲史丹利是個幻想家,因此同學將史坦利視為風雲人物,然而,他最擔心午飯時間,因為他沒有便當盒。於是他決定搶奪便當……。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額有限,不接受預約;當日18:00開始發放號碼牌,18:20按號碼順序入場,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時間:101年12月19日(三)下午18:30~21:00地點: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台北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5號)4樓講堂洽詢:02-33936779轉分機11

外籍人士患心理健康問題機率高

外籍人士患心理健康問題機率高#心理健康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台北已成為全世界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外來移民人口日漸增多,這些新住民包括外語老師、外籍學生、外籍勞工、外籍看護工、外籍新娘與其他外商公司的派駐人員,他們都面臨多元的生活壓力。王仁邦說,在臨床經驗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為憂鬱、焦慮、酒藥癮,甚至是精神病。漫長移民過程,雖然是充滿新奇與熱誠,但也承受著許多壓力,包括文化差異、語言隔閡、人際關係困難,以及不同的學業與工作要求。這些壓力可能造成他們新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惡化原有的精神疾病。王仁邦表示,這些新住民在遇到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時,往往有許多尋求協助或就醫的困難。首先,在台灣的種族多元化仍然有限下,外籍人士並沒有太多的同文同種同胞,來自這些同胞團體的支持資源就相對地有限,台灣人雖然主動熱情,但用台灣民眾的方式來支持外籍人士效果也是有限。另外,語言隔閡也成為新住民在求醫過程中的障礙,由於在台灣的臨床環境中,並未有外語翻譯資源,以中文了解病患內在世界的精神科主流環境中,透過簡單的英文,他們的困難與需求往往未被完整地評估。最後,健康保險的部分限制與不熟悉心理諮商或精神醫療的服務模式,使得他們往往需要有其他過來人的經驗引導進入其所需要的心理衛生服務。王仁邦過去在精神科急診的經驗,發現有一些外籍看護工在異地適應的壓力中,可能產生不穩定情緒、不尋常思考與行為,在急診評估中,由於未有病患家屬所提供的過往個人或醫療史,再加上雇主所能負擔的醫療費用有限,病患所接受的評估與治療受到限制,往往在急診室短期的藥物治療穩定後,這些新住民在幾天內就會被遣送回國。另外,王仁邦在醫院或社區門診也遇到過一些外籍語言老師,例如一位外籍英語老師來台多年持續濫用酒精與鎮靜劑,他的壓力來源包括教學工作、感情問題、侷限的人際關係與休閒安排,雖然酒精與鎮定劑為最快速取得與處理壓力的方式,但長期以往,對酒精與鎮定劑的心理依賴與身體戒斷症狀,成了他無法甩掉的困擾。在經過接近兩年的治療,他慢慢地對本身的壓力與問題有完整了解,這也增加了他調適的可能性,而適當的藥物也讓他逐漸脫離酒精與藥物的綑綁。王仁邦指出,有些外籍人士的心理問題其實在來台前就開始治療,包或憂鬱、焦慮、精神病,與注意力缺損及過動等,他們需要藥物持續治療以維持原來病情穩定。他們也可能在移民的壓力下,原有病情惡化,這時更需要重新評估病情並調整其階段性的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