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運動時該注意心率、運動強度,還有最重要的水分攝取,但是喝水學問大,不僅要考慮份量,時機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事實上,家醫科醫師表示,運動過程前、中、後期都必須不斷補充水分,健身房盛行,即便在室內運動也應避免「渴了才喝水」,不讓體內鬧水荒才是最正確的應對方式。夏季運動還能從哪方面降低健康風險呢?掌握以下運動時間、出汗程度、最大心率、運動量等4關鍵,就能動的安全又有效!運動前中後補充水分的量及時機知名開業診所醫師林青穀表示,出汗補水很正常,攝取水分的時機相對重要,不但運動前2小時內要持續補充約400cc的水,運動前15分鐘需要再補一次200-400cc的水,另外運動中也應儘記每10-15分鐘補充120-450cc的水量;運動後除了要補到流失體重1.5倍的水量,也建議以含礦物質、電解質的水為主。民眾可自由換算最大心率以避免運動風險林青穀醫師指出,由年紀換算最大心率,就能避免運動強度太高出現胸悶、暈眩、頭昏眼花等症狀。最大心跳率為220減去實際年齡,健康成人的有效運動心率為最大心跳率的60%~85%間,假設一個50歲的人的最大心跳率為220-50(實際年齡)=170,而有效運動心率就會落在102(170×60%)~136(170×80%)間。運動原則是「多比少好」,即便是搭電梯換成爬樓梯也是能夠簡單增加運動量的方式。50歲左右的民眾運動時可以透過「333」來評估自己運動的效果,另一方面,林青穀醫師也認為「運動733」原則,每周運動7次、每次運動30分鐘,運動後心率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才能算是有效的運動方式。穿戴式運動裝置能當做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林青穀醫師表示,室內運動除了透過運動器材自行監測運動強度、出汗程度,也建議可配戴具備腕式心率感測的穿戴式裝置即時掌握生理數據。除基礎的心率監測外,更可依據相關數據推算出個人的最大攝氧量,作為運動效率及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指標。

嚇!吸菸者患妊娠糖尿病風險高2倍

嚇!吸菸者患妊娠糖尿病風險高2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妊娠糖尿病是孕期最危險的疾病之一,隨著母體體質變化,體內產生多種荷爾蒙,血糖會因為荷爾朋分泌濃度而改變,一但身體對胰島素阻力增加,胰島素需求量變大,妊娠糖尿病就會發生。研究顯示,除了家族史、高齡者之外,吸菸者患妊娠糖尿病的機會更高2倍!產婦身體對胰島素需求增加導致妊娠糖尿病郭綜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部長馮漢賢表示,曾遇過一名38歲的黃姓孕婦,血壓、飲食習慣皆正常,不過卻因為空腹血糖指數高達130 mg/dl確診為妊娠糖尿病。經醫師建議早晚施打胰島素各10單位,飯前血糖控制為95 mg/dl,後續產檢正常,並順利產下逾3000克的寶寶。馮漢賢部長表示,妊娠糖尿病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產婦的身體對胰島素的阻力增加,胰島素的需求量便會更加大,胰島素抗性產生而因此發生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除了疲乏還可能出現劇吐除了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等常見糖尿病症狀,也可能出現疲乏、嘔吐症狀,但這裡的嘔吐與妊娠的孕婦反應不同,妊娠糖尿病大多為劇吐,嚴重甚至還可能引起電解質不平衡。由於體內葡萄糖不能被很好利用,體能也無法得到充分補充。且除了高齡產婦、有家族史患者、吸菸者患妊娠糖尿病風險會增加2倍。注意飲食、觀察體重才能避開疾病馮漢賢部長表示,巨嬰症發生率明顯增高,容易造成胎兒窘迫及產道損傷、難產、剖腹產幾率增高。也可能導致胎兒器官發展不全,增加先天性心臟疾病、胎兒子宮內發育遲緩、先天性中樞神經發育障礙如無腦症及脊柱裂孔或其他器官畸形的可能性。為免妊娠糖尿病發生,孕期婦女一定要觀察自己的體重變化,注意飲食,才能避開孕期隱形殺手的地雷。

嚇!逾5成唐氏兒媽媽未滿34歲

嚇!逾5成唐氏兒媽媽未滿34歲#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般民眾都認為唐氏症的風險隨著產婦年齡增長而增加,但由國外研究統計發現,55%唐氏症寶寶的媽媽未滿34歲,大大顛覆傳統認知。因為國際上與台灣皆大力推行34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應接受羊膜穿刺篩檢,因此年輕孕婦產前篩檢觀念仍不足、較缺乏篩檢認知。由此可知,不論是否逾34歲,任何年齡產前皆應進行相關篩檢。羊膜穿刺可以更早掌握胎兒是否異常由於羊膜穿刺有其風險,澳洲產前診斷專家Jon Hyett醫師表示,不分產婦年齡,皆可以於第一孕期進行常規篩檢,不僅可更早掌握到胎兒是否有重大異常外,還可免除侵入式檢查可能帶來的風險。若篩檢為高風險者,直接實施侵入性的絨毛取樣或羊膜穿刺診斷性檢查。若為低風險者,則無須進行羊膜穿刺,僅須正常定期產檢即可。偽陽性對孕婦心力、生理都會造成重大負擔相較於傳統產前篩檢,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可於第一孕期即提早進行,Jon Hyett醫師表示,產婦在選擇 NIPT檢測時,除了高準確度外,也需確認偽陽性之機率-「所謂偽陽性指的是檢測結果顯示為高風險,但胎兒為正常之情況」;Jon Hyett醫師進一步表示偽陽性會令人擔憂寶寶健康,需進行羊膜穿刺進一步確認,對孕婦及家庭造成沉重生理、心理負擔。因此選擇偽陽性率低的檢測技術,對於孕婦來說實有重大意義。Harmony篩檢技術曾針對近1萬9千位孕婦進行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最早可於10週提早檢測,準確度高達99%,偽陽性率更是小於0.1%,相較於傳統檢測,偽陽性率大幅降低50倍,讓準媽媽們可以有效降低後續無謂的擔憂以及高風險的複檢。產婦應建立產前篩檢、定期回診的良好觀念Jon Hyett醫師進一步分享,透過其專利DNA抓取技術與演算法,除唐氏症外,其他還包括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透納氏症等,可適用於各種年齡層之孕婦。最後,Jon Hyett醫師也呼籲所有產婦皆應配合醫生醫囑,建立產前篩檢、定期回診之良好觀念,以確保自身與胎兒健康。 

每天只睡4小時?糖尿病風險高

每天只睡4小時?糖尿病風險高#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直至今日,根據厚生勞動省的調查(2009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顯示,「極可能」罹患糖尿病的人,高達約890萬人。若加上1320萬人「有可能」罹患糖尿病的人,表示約有2210萬人處於高血糖狀態。也就是說,在15歲以上的日本國民中,每5人就有1人是高血糖的危險群。睡眠時間限制在4小時 提高罹糖尿病風險雖然,已有報告指出糖尿病患者當中,高達7成的人睡眠品質低落,但是這個報告結果卻不太為人所知。根據不同睡眠時間所顯示的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與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之變化程度。在高糖化血色素者中、比率最低的人,一天睡眠時間在7小時左右。睡眠時間一旦低於或高於7小時,都會導致高糖化血色素者比率變多。接下來的實驗資料,是在美國進行調查研究的。在限制睡眠時間的狀態下,6天之後,比較胰島素與早餐後的血糖值。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12個小時相比,睡眠4小時者胰島素處理葡萄糖的能力降低40%。測量吃過早餐後的血糖值,睡眠時間4小時的群組也比較高。僅僅6天的時間,只是把睡眠時間限制在4小時,就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好的睡眠品質 有助於預防與改善糖尿病糖尿病在初期階段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不過,一旦病情加重,可能會產生許多併發症而造成重症。例如,可能會造成失明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血管病變、高血脂症、膽結石等,每一種都是嚴重的症狀。而糖尿病併發的感染都十分嚴重,絕對不能坐視不管。讓糖尿病患者服用安眠藥,確保他們擁有「良好睡眠」。而六個月之後,調查他們糖化血色素的數值變化狀況。結果發現,未服用安眠藥的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幾乎沒有變化;不過,服用安眠藥而睡得較好的患者,糖化血色素的數值下降了0.47%。光是睡得好就能改善病情!從這個調查結果也明顯看出:好的睡眠品質,有助於預防與改善糖尿病。(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疲勞又抗老 咖啡還能有效抑制飯後血糖

疲勞又抗老 咖啡還能有效抑制飯後血糖#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在已經證實,咖啡擁有多項保健功效。一直以來都說咖啡飲用過當,不利健康。不過,近幾年的研究報告證實,多喝咖啡可以預防多種疾病。比方說有個研究結果表示,一天喝一杯咖啡,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能降低13%,因為咖啡有抑制飯後血糖值快速上升的效果。咖啡對抗老有重大功效關於咖啡的功用,有報告指出能預防癌症,也有報告認為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肝病,還有研究報告指出,咖啡對於維持腦的認知功能等抗老醫療方面,能發揮重大功效,喝咖啡能預防阿茲海默型失智症也是指日可待。而這個有效成分就是咖啡所含的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綠原酸屬於多酚類,蘋果皮含有大量綠原酸,擁有強效的抗氧化(防鏽)作用。如今已經證實,一天喝兩杯以上咖啡的女性,不怕因紫外線照射引發皺紋的光老化問題。如果每天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再搭配兩杯以上的咖啡,肌膚的抗氧化對策算是相當完備。腦部疲勞時咖啡因能抑制疲勞發作咖啡也屬於會產生梅納反應的食物,與身體AGEs化(糖化)有關,可是透過綠原酸的多酚效果,可以排除這個傷害。此外,咖啡也有活化腦功能、抑制疲倦感的效用。當人覺得累,腦部就有疲勞物質囤積。這時候喝咖啡,咖啡因能抑制疲勞物質發作,趕走睡意。還有現在也證實咖啡因有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肥胖問題的效果。可是,就算證實咖啡具備多種保健效果,如果一天喝十杯或二十杯咖啡,還是有害身體健康。當咖啡因的血中濃度急速上升時,會刺激中樞神經,出現心悸、興奮等症狀。喝咖啡會讓人上癮,如果不碰咖啡,情緒會變得焦慮。「凡事都適可而止」,這個道理也能運用在咖啡身上。一天喝五杯最恰當。(本文摘自/60而健/天下雜誌出版)

男性小心!睡太少恐增前列腺癌風險

男性小心!睡太少恐增前列腺癌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睡眠不只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更可能是攸關生命的大問題!美國研究指出,睡眠時間過短可能提升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除了皮膚癌,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6成罹患者超過65歲,每年約有26,700名男性死於前列腺癌。在台灣,前列腺癌則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7名。平均只睡3~5小時、小於65歲的男性患前列腺的機率高55%研究團隊分析了2項長期追蹤研究,分別涵蓋407,000及416,000位男性,前者於1950~1972年間進行,後者為1982~2012年間。在進行研究之初,所有受試者皆為身體健康的男性,但兩份研究最終分別有1500和8600位男性罹患前列腺癌。分析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平均7小時的受試者相比,睡眠時間平均3~5小時且小於65歲的男性多出55%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6小時者則多出29%;而年長於65歲的男性則不受此影響。「倘若這次的研究結果在日後獲得更多證據,將更能夠證明充足睡眠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研究領導者暨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副理事長Susan Gapstur 博士指出。過少量的褪黑色素可能引發基因突變雖然仍需要更多後續研究來了解生理結構上的變化,但足以證明人體的生理循環對前列腺癌的影響力,此外,先前也有研究找到睡眠不足會抑制影響生理循環激素—褪黑色素的分泌。Susan Gapstur 博士解釋,過少量的褪黑色素可能引發基因突變、降低DNA自我修復的能力和削弱免疫系統。至於為何年長男性不受影響,博士認為有可能是因為自然衰老的過程中,身體所分泌的褪黑色素跟著下降,因此失眠便不致構成太大的影響。(資料來源/American Cancer Society、Daily Mail 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益智醒腦 按4穴位防失智!

益智醒腦 按4穴位防失智!#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球每3秒就增加1位失智症患者,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除了西醫外,研究證實,中醫治療確實能有效預防高血壓病人發生失智症的可能,這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接受中醫治療超過半年 失智機率降至65%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昆豪等人,以台灣健保資料庫做回溯性世代分析,篩選了1998年至2007年間的14萬3千多名高血壓病人,追蹤15年後,發現除了西醫治療外,同時接受中醫治療的病人,有較低的失智症發生率,且研究顯示降低失智症的風險與更早期和更長時間的中醫治療有關,尤其接受中醫治療超過半年者表現更好,機率可降至65%,同時明顯降低失智症風險。陳昆豪醫師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老年人腎精虛衰,而高血壓常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等證型,會有頭暈目眩、頭痛口乾等症狀,腦部也易有痰濁血瘀積滯,而逐漸造成失智。治療時應根據每位病人不同的寒、熱、虛、實體質證型,來調配不同的藥物與穴位治療,以增進療效並避免副作用。一些國內外研究顯示,許多中醫藥方與針灸療法有助於提升失智症患者的認知與日常生活功能,延緩疾病惡化,而且根據臨床觀察,越早期接受中藥和針灸治療者,改善效果更為顯著。中藥、針灸益智醒腦,延緩記憶力衰退在常用的中醫藥方中,天麻鈎藤飲、加味逍遙散、丹參、川牛膝、葛根、決明子等,與降低失智症風險有顯著相關性,而這些藥物也多被認為具有保護腦神經的作用,但使用上應經由專業中醫師來辨證評估與調理。針灸治療方面,則以百會穴(位於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的線的交會點)、四神聰(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相距一個拇指寬度處)、耳神門穴(位於耳朵上方三角窩處)、內分泌穴(位於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等穴位為主,可幫助益智醒腦,延緩記憶力衰退。規律生活習慣、配合中醫調理陳昆豪醫師呼籲,只要有任一項「三高」的病人,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建議應該提早接受治療,並配合中醫調理。此外,平時可多按壓上述4個穴位,加上動腦筋持續學習,多與社會人群互動,每天安排規律運動、多攝取各種蔬菜水果、睡眠充足及避免抽菸少喝酒,都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得過肺炎就不會再次感染?研究指出,感染社區型肺炎次數越多,再次感染的風險也就越高。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活得長壽又健康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統計,雲林縣的「肺炎」為第三名死因,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更高出全國平均1.66倍。醫師呼籲,年長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積極對抗肺炎。住院死亡患者中 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醫師表示,據衛福部104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肺炎為第四名死因,但在雲林縣,肺炎更高居第三大死因。台大雲林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進一步說明,以台大雲林分院為例,住院死亡患者中,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肺炎除了威脅民眾的生命外,還會提升認知障礙及失能的風險。黃瑞仁院長表示,由於年長者罹患肺炎不一定會出現發燒或感染的徵兆,因此一旦延誤就醫恐將小病拖成大病,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陳崇裕醫師強調,除了65歲以上成人須注意肺炎感染外,慢性病患者,例如腎臟病、肺部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肝臟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者,即使是中壯年也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感染風險較健康成人增3倍,都應特別留意。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預防效果達45.6%黃瑞仁院長說,根據衛生福利部針對全台灣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雲林縣55歲以上成人超過七成患有慢性疾病,而55-64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疾病比例更高居全國之冠,因此更不可以輕忽肺炎的威脅。陳崇裕醫生表示,導致肺炎復發的最主要致病菌病就是肺炎鏈球菌,此外,大於65歲及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均是肺炎復發的危險因子。國外大型研究發現,65歲以上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對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若能提高成人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預期可以大幅減少肺炎對民眾的威脅,提升年長者的健康及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