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室內也會中暑!人體來不及散熱⋯國健署「3招」慎防熱傷害

待在室內也會中暑!人體來不及散熱⋯國健署「3招」慎防熱傷害

2022/8/11
夏季連日高溫,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但是除了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不少人為了省電或身體不適,不習慣吹冷氣,或擔心空汙、疫情而寧可門戶緊閉,但國民健康署提醒,若室內溫度過高,空氣卻不流通,人體無法及時調解體溫,就有可能發生熱傷害,不可不慎。

人體調節溫度不佳,室內也會熱到脫水

雖然大眾印象中總是把熱傷害直接聯想成與炎熱天氣有關,但造成室內熱傷害主要原因,在於空氣不流通,散熱速度下降,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將造成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加上人體的溫度調節機制作用不佳,無法負荷高溫熱能,就容易產生熱傷害,高危險族群包括:

  • 老人
  • 孕產婦
  • 嬰幼兒
  • 肥胖者
  • 慢性病患者
  • 生活無法自理者

上述族群由於溫度調節能力相對較差,行動上又較難及時應變,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身體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電解質的流失,更會加重熱傷害。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症狀表現為肌肉疼痛、暈眩、疲倦、血壓降低,體溫過高造成中樞神經異常,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延伸閱讀:
體溫超過●●度就是「中暑」了!醫警告「別自行降溫」應馬上送醫

避免室內熱傷害:降溫通風多喝水

在室內想避免熱傷害,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提供的預防3要點:

  1. 保持室內涼爽通風、身體降溫:適度開冷氣降溫,或室內保持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搭配噴水降溫。特別是住在頂樓或悶熱環境的民眾更應注意,在天氣炎熱時段,可適度開啟冷氣,並設定在26至27度;若不開冷氣,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吹涼風降溫,並可適度在皮膚表面上灑水,幫助身體快速降溫。
     
  2. 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人體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寬鬆衣物更有助於體溫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衣領、袖子、褲子等開口處最好寬鬆點,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3. 多喝白開水:天氣炎熱,身體容易因大量流汗而流失水分,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正常散熱機制,對預防熱傷害尤其重要。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但若醫囑限制喝水量者應以醫師意見為主。

延伸閱讀:
夏天熱昏頭!竟跟腸道健康有關?營養師教你吃「這3樣」防熱中暑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炎熱夏季,應隨時關心高風險族群的狀況,例如長輩及孩童,若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在患者身上灑水、吹風扇等、提供加少許鹽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速度就醫,以免錯過救援黃金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熱傷害的種類,有什麼症狀?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