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後再度回歸夏天型態,全台各地高溫炎熱,偶有午後雷陣雨。隨著氣溫持續攀升,在極端高溫下,人體若無法有效散熱,體溫會迅速升高,導致熱衰竭及熱中暑。尤其,,熱中暑是一種急性且危及生命的情況,會導致心臟、腦部及其他器官功能受損,若出現心跳加速、頭暈、胸悶痛或意識不清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
颱風過後再度回歸夏天型態,全台各地高溫炎熱,偶有午後雷陣雨。隨著氣溫持續攀升,在極端高溫下,人體若無法有效散熱,體溫會迅速升高,導致熱衰竭及熱中暑。尤其,,熱中暑是一種急性且危及生命的情況,會導致心臟、腦部及其他器官功能受損,若出現心跳加速、頭暈、胸悶痛或意識不清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
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有很多,許多人會透過運動來瘦身、放鬆並提升免疫力。不過,若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間高強度運動,反而會讓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運動傷害,嚴重還可能會致命。最常見的運動建議是「1週內,至少有5天是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並加上1週2次的肌力訓練」,下次不妨試試看吧!
夏季氣候酷熱,在外活動時常需要曝曬在大太陽下,令人滿身大汗,若水分流失過多又未及時補充,則容易導致身體脫水的情形。以下整理出網友熱議「3大脫水徵兆」,包括頭暈、肌肉虛弱、常常口乾舌燥等症狀,預先做好補水準備,才能預防脫水情形發生。至於不愛喝白開水該怎麼補水?中醫師也提供了加味小秘方。
你每天水喝得夠多嗎?究竟要喝多少才是剛剛好呢?水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我們每天都會從呼吸、尿液、流汗失去水份,喝水可以說是每天最重要的大事。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症狀,也跟你的喝水習慣息息相關,喝水喝不夠,還可能會影響心情、判斷力變差,甚至頭重腳輕、肌肉疼痛!究竟該怎麼「喝水」才喝得對?以下由專業醫師為你詳解。
夏季連日高溫,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但是除了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不少人為了省電或身體不適,不習慣吹冷氣,或擔心空汙、疫情而寧可門戶緊閉,但國民健康署提醒,若室內溫度過高,空氣卻不流通,人體無法及時調解體溫,就有可能發生熱傷害,不可不慎。
坐著都不動,居然也會累、傷害體力,為什麼?在日本曾指導過許多頂尖的運動員,包括知名馬拉松選手神野大地的體能訓練師中野.詹姆士.修一在《最強疲勞恢復法》書中說明,想要打造不累體質,上班族首先必須認識到「久坐」是體力大敵,原理在於妨礙了「擠乳作用」,血液和淋巴液無法即時流回心臟,產生循環。以下為原書摘文:
家中孩子確診了,該怎台灣邁入疫情流行高峰,確診數不斷攀升,不少孩童也因此染疫,雖然小孩確診症狀多半是輕症,但多數醫護仍建議,兒童確診新冠肺炎後,家長於居家照護期間仍應積極觀察病況發展、記錄每日身體狀況。具體究竟該怎麼做?孩童又有哪些主要症狀?《優活健康網》特別整理讓您一次看。麼照顧?症狀、觀察指標、處理方式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入春後是每年急診、門診腹瀉就診的高峰期,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1年三、四月腹瀉群聚事件超過 150 起,其中超過七成屬病毒性腸炎所引起。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雖然民眾已經習慣戴口罩與噴酒精做手部清潔,但對於即將到來病毒性腸炎的威脅,也應提高警覺並做好應對措施。如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家裡有小寶寶的民眾,最近特別要注意現在是病毒性腹瀉的好發期,如何預防和護理呢?小寶寶腹瀉有以下幾種類別:1.生理性腹瀉:常見於母乳餵養的小嬰兒。2.感染性腹瀉:又分為『細菌性』與『病毒性』,六個月到兩歲的嬰幼兒較常見為病毒感染性腹瀉。病毒性腸炎有以下幾種特性:• 發病快,會發燒(38 度~40 度C)。• 初期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咳嗽和流鼻水。• 小寶寶有的會先出現嘔吐再出現腹瀉。• 大便次數多,以水為主,有少量黏液。• 容易流失過多的水分而發生脫水的現象。• 一般會持續一週左右。 病毒性腸炎常見的主要症狀是腹瀉、嘔吐和發燒,就醫後應注意排泄物的清理避免傳染給其他家人。一定要記得勤洗手,因為75%的酒精不能殺死引起病毒性腸炎常見的病毒,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腸病毒等。病毒性腹瀉除了補充水份和電解質以外,也要注意腸道有益菌的攝取。根據一項急診腹瀉的臨床研究顯示,病毒性腹瀉持續的時間約一週,期間給予口服電解質補充液雖然可以預防脫水的發生,但是無法縮短腹瀉持續的時間。若是同時給予含有益生菌株LGG 的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不僅腹瀉的時間可縮短,而且在糞便的檢體中幾乎沒有發現病毒的存在。關於嬰幼兒益生菌的補充,應該特別要注意到產品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根據2014 年歐洲小兒腸道營養醫學對於兒童感染性疾病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指引,LGG專利益生菌是國際醫學會可使用於腹瀉治療的益生菌株,合併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減緩並縮短應腹瀉時間。提醒民眾,在病毒性腹瀉感染的好發期間,應該要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以肥皂洗手,以避免病毒性腸炎的感染與傳播。(臺北榮總關渡醫院小兒專科 吳子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