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湯完要沖水嗎?溫泉加料更有效嗎?美容護理師教你「護膚3步驟」
本篇文章目錄
在寒冷的冬夜泡溫泉是許多人期待的療癒時刻,不僅能讓身體暖和起來,放鬆緊繃的神經,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身體代謝廢物。然而,泡湯除了帶來溫暖鬆弛,高溫水分也可能讓肌膚喪失天然保濕屏障,導致乾燥或敏感。
想要享受溫泉的舒適同時又守護肌膚健康嗎?以下分享完整的「泡湯護膚指南」,讓你在寒冬中泡湯也能水嫩動人。
延伸閱讀:
化妝水其實不保濕?皮膚科醫揭「肌膚保養迷思」:用「它」才可以保水
泡湯對皮膚的影響
泡溫泉對於健康的促進包括血液循環、肌肉放鬆與壓力舒緩,對皮膚也有適度的滋潤效果。然而,過度浸泡或錯誤搓揉也可能導致皮膚的乾燥甚至敏感。只要注意以下幾個重點,就能愉快地享受舒緩的時光:
1. 天然保濕屏障容易受損
皮膚的天然皮脂膜與保濕因子能有效維持肌膚的鎖水功能。然而,泡湯時的溫熱泉水可能逐漸溶解皮脂,讓角質層失去油脂保護,進而增加水分蒸發的風險。因此,泡湯前後適當補水滋潤是維持肌膚健康的首要關鍵。
2. 表層角質浸潤後需修復
泡湯過程中的熱水與蒸氣會讓皮膚表層角質變得柔軟,雖然有助於去除老廢角質,但若後續未進行適當護理,角質層可能過度磨耗,導致乾燥、癢感甚至皮膚敏感。泡湯後立即修補屏障鎖水功能,是保養肌膚的第2步驟。
3. 敏感肌更要注意保濕、鎖水與適溫
氣溫驟升驟降對血管敏感或皮膚容易泛紅的人本來就不友善。泡湯時的高溫雖然幫助血管鬆弛,也會進一步挑戰皮膚的屏障能力。如果不能及時適當保濕與加強鎖水,皮膚的乾燥會讓散熱變得困難。郭護理師提醒適度保濕降溫才能避免紅腫或乾癢情況。
延伸閱讀:
洗臉怎麼洗才正確?教你「科學洗臉」6步驟:緊繃感「不超過●●秒」
泡湯前後護膚3步驟
掌握正確的護膚步驟,是保護肌膚健康的關鍵。我建議,泡湯前後一定要注意的3大要點:
1. 溫和清潔是關鍵
泡湯前請簡單、適度清潔皮膚即可。建議泡湯前後的清潔都要降低力度,一般簡單沖沖水就行了。如果一定要使用清潔乳,建議挑選成分與配方溫和安全,例如:胺基酸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為清潔主體,搭配的甘油、泛醇或玻尿酸等保濕成分經長期監測也不會出現皮膚刺激的產品。
2. 泡湯後請立即補水
泡湯後用清水沖洗身體,塗上含有玻尿酸、維生素B5等成分的水性保濕產品,幫助已軟化角質蓄留水分,恢復肌膚屏障完整,確保肌膚柔嫩。
3. 鎖水防護不可少
滋養補水之後,可以使用乳液、乳霜或適量的精華油鎖住水分,避免水分蒸失。完整的保濕和鎖水護理可以讓肌膚屏障有效抵禦乾燥環境影響。好好做足滋潤鎖水,泡湯後的肌膚就不容易乾癢,繼續擁有良好抵禦力。
泡湯養膚的注意事項
除了遵循上面這些泡湯養膚守則,民眾泡湯時也要注意會加速心臟循環、腎臟水份蒸發⋯⋯等這些的身體影響。除了基本護膚步驟之外,在此提出3項建議,能進一步提升民眾的泡湯體驗:
1. 適當補充水分
泡湯提高體溫,會讓體內水分流失加速,因此泡湯前、中、後應適量補水。建議每次補充約500~1000毫升的水,以維持身體平衡。同時請避免酒精性飲品,以免加速血管擴張,進一步影響皮膚和身體狀態。
2. 控制浸泡時間
為確保血壓與自律神經穩定,每次泡湯的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內,並在離開溫泉後稍作休息,讓血壓和體溫恢復正常。同時為避免角質層過度浸潤,整體泡湯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泡湯後也不要刻意搓洗腳或身體,讓皮膚表面形成的乳化膜自然風乾,可更好地保護皮膚屏障。
3. 健康飲食幫助修復
泡湯之後的飲食同樣會影響健康狀態。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加且血液循環加速,溫泉旅館常提供高熱量的火鍋或其它美食作為休閒補充;但建議攝取高蛋白質食物同時,應當補充易消化且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蘋果、芭樂、奇異果等以補充水分與維生素。同時避免過酸或刺激飲料如咖啡或檸檬汁,以免影響腸胃舒適。
4. 泡湯加料會更有效嗎?
傳統中醫為了幫助溫經散寒,緩解疲勞或改善手腳冰冷,在泡湯時可以考慮添加生薑、艾葉甚至花椒、桂枝等。國外精油療法也有建議,加幾片檸檬或洋甘菊來滋潤皮膚、順氣安神。但是考慮溫泉本身已經含有硫磺,甚至某些泉水中有氯化鈉、碳酸氫鈉、硫酸鈉和硫酸鈣,部分溫泉甚至是鐵、銅與錳泉;如果只是想舒緩身心,建議愈單純愈好,以免過度刺激皮膚。
泡湯也要注意呵護肌膚
冬季泡湯可以享受身心療癒,但是也要注意肌膚的呵護。請民眾記住溫和清潔、補水保濕、鎖水防護3步驟,並避免長時間浸泡,搭配適量水分攝取與健康抗氧飲食,就能讓肌膚在溫泉洗禮後維持柔嫩光滑,有效緩解乾癢、敏感等常見的冬季肌膚問題。
愉悅的泡湯時光不僅暖身暖心,還能讓肌膚煥發亮麗光彩。讓我們在這個冬天好好舒緩身心,新的一年都能擁有從內而外的健康之美。
歡慶好友破5,000人!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填問卷抽獎送5,000元禮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