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好,我該打胰島素嗎?醫揭糖尿病惡化「這關鍵」才是主因

血糖控制不好,我該打胰島素嗎?醫揭糖尿病惡化「這關鍵」才是主因

2025/4/8(2025/4/8 14:41更新)
52歲王先生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平日規則服藥控制,日前因口乾、全身無力、體重驟減10公斤至急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值高達765、是正常人的7倍,糖化血色素10.2%亦高於正常值5.7%,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醫師讓王先生每日施打1次長效胰島素合併2種口服降血糖藥,持續觀察半年血糖值逐漸下降且陸續減藥,最後停掉胰島素注射並維持1種口服藥。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台灣約有超過200萬名的糖尿病病人,且盛行率逐年攀升。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表示,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影響全身各器官,導致多種併發症。

賴柏茵說明,糖尿病位居2023年台灣10大死因第5名,常見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更是導致失明、洗腎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
早餐吃雞蛋竟是大忌!專家教你吃「逆轉糖尿病菜單」

糖尿病胰島素治療是控糖關鍵

賴柏茵解釋,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導致血糖濃度異常升高的疾病。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一種激素,主要功能是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作為能量來源。以最常見的第2型糖尿病而言,胰島素阻抗使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差,造成血糖升高。

賴柏茵進一步指出,長期下來,胰臟因過度代償而衰退,最終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此時需仰賴胰島素治療,這是糖尿病的正常病程。糖尿病的治療主要包括口服降血糖藥及注射型藥物,注射型藥物又包含胰島素和其他注射型藥物。

賴柏茵提到,臨床上常見病人在服用多種口服降血糖藥物療效不佳時,因誤解而抗拒胰島素注射治療,導致血糖失控。事實上,胰島素並非是治療的「最後手段」,也非病情惡化的象徵,而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胰臟功能衰退的結果,血糖控制不佳才是併發症及病情惡化的主要,而非胰島素本身。

「這類治療期通常是1~3個月,待患者的血糖穩定以後,就有機會停針,改成單純的口服降血糖藥繼續治療。」賴柏茵說。

延伸閱讀:
糖尿病友適合做什麼運動?醫建議「3種組合」每週運動●●分鐘就好

積極控糖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賴柏茵強調,胰島素是身體自然產生的激素,不會引起成癮或傷害腎臟。部分病人使用胰島素可能出現體重增加,這是因為胰島素幫助細胞有效利用葡萄糖,但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來管理。此外,目前使用的胰島素筆針,注射針頭非常細,注射疼痛感很輕微,病人無需過度擔心。

賴柏茵呼籲,及早控制血糖是預防併發症的關鍵,其中胰島素在必要時是有效的治療工具,能夠顯著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也鼓勵病人消除胰島素的誤解避免延誤治療時機,應與醫師合作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透過規律用藥、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的生活型態調整,穩定血糖並降低心血管疾病、腎病等併發症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