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六分鐘護一生效果佳 國人子宮頸癌存活率高於英美

六分鐘護一生效果佳 國人子宮頸癌存活率高於英美

95年癌症登記於三月剛公布,顯示每年癌症人數仍在不斷的上升,每7分10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癌症。但值得欣慰的是「六分鐘護一生」,在近年政府及民間大力推廣篩檢的努力下,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呈現下降情形。政府從84年開始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服務,篩檢率已從84年的20%上升至94年的53.8%,而國民健康局電話調查結果更發現,30歲以上婦女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比率已達70.5%。癌登資料也顯示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84年的每10萬人口有25人,下降至95年的13.2人(降幅達47.2%);標準化死亡率也由84年的每10萬人口有11.1人,下降至96年的5.8人(降幅達到48%);定期篩檢也讓早期檢出(原位癌)比例於87年開始明顯高於晚期檢出(侵襲癌)比例;同時也讓子宮頸癌的五年存活率提昇到74%(已超越美國的71%及英國的61%);在在顯示抹片篩檢的推廣已大幅降低子宮頸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 然而,台灣的子抹篩檢率雖已提昇,但相較於美國各年齡層的平均篩檢率之85.2%,我們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再從全球民族來看,亞裔女性未定期篩檢子宮頸癌的比率占40%,比起其他民族平均的18.2%明顯高許多,顯示亞洲人的確對子宮頸抺片檢查較不積極。有很多病友是因為有症狀才檢查出已罹患侵襲癌,常常悔不當初,那時再想「如果能定期做抹片檢查就可以早點發現了」已經來不及了。近期子宮頸疫苗的消息炒的火熱,還是要呼籲,子宮頸癌病程發展相當緩慢,定期抹片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使打了疫苗還是要持續做抹片檢查,希望女性朋友都能夠響應「六分鐘護一生」活動。為了避免忘記檢查,建議婦女每年選擇固定一天作為篩檢日(例如生日或結婚紀念日),方便提醒自己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男生也要關心愛護您的太太女兒,記得提醒他們定期去做抹片,才能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本文由癌症希望協會提供,癌症希望協會學術委員暨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執筆)

進入腸病毒高峰期!洗手記得「搓」乾淨

進入腸病毒高峰期!洗手記得「搓」乾淨

腸病毒疫情即將進入高峰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打擊腸病毒之不二法則為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尤其是「搓」的步驟,要確實施行,家長與小朋友共同加入勤洗手行列,遠離腸病毒。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到病人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腸病毒的傳染力雖強,但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習慣,即可降低感染的機會,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洗手,即為預防腸病毒感染最好方法。為確保幼托機構備好洗手設備,衛生局每年1至3月及7至9月進行幼稚園、托兒所及小學等機構之洗手設備查核,同時也宣導腸病毒防治之知能,期能藉由確實落實洗手五步驟,減低腸病毒之感染。腸病毒在環境中為一種很穩定的病毒,溫暖且相對濕度愈高,病毒的存活時間愈久,甚至可在一般的器具表面存活超過二十四小時。如以腸病毒最常侵犯的三歲以下嬰幼兒而言,感染常因與在外就學的兄姊同住之青少年或成人自外面帶回病毒,經由接觸或飛沬方式傳染造成;另外,玩具常成為幼童間傳染的媒介,此外也可能因吃進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感染。因此,在預防腸病毒傳染方法上,無法以一種防治方法來達到防治目的,須考量其直接或間接傳染途徑。在洗手方面,提醒照顧幼兒的大人或從外面返家的家人,一定要洗手後才能抱小孩,才能降低腸病毒之間接接觸傳染機會。所以,洗手雖不是終極策略,但卻是腸病毒防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食補不如”水”補!

食補不如”水”補!

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民眾都開始注重養生之道。其實要讓身體健康並不難,由於水份是組成人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只要掌握喝水的時間與量,就能維持身體細胞的正常運作與促進新陳代謝。一般人每天至少要喝2000cc以上的水但要選在什麼時機喝水?怎樣喝水才能有效被人體吸收呢?從人體的經絡運行來看,《黃帝內經》記載,早上五點到九點,是走到大腸經與胃經,因此在這段時間內空腹喝水,可以使腸胃甦醒、有助於清除宿便。下午三點到五點則是走到膀胱經,這段時間補充水份,則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此外,專家也建議,睡前可適當飲用一小杯水,可以維持血液流暢,防止腦血栓的形成。喝水除解渴、調節體溫、運輸養分之外,還有幫助減肥的功效。根據伊朗籍的貝曼格利醫師研究,由於飲食習慣是根據飢餓的疼痛、渴的感覺有關,兩者都是表現在身體同一部位,因此經常過度進食的人,通常是因為身體缺水,而把渴的感覺誤認為餓。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三餐進食前半小時喝一杯水,餐後兩個半小時再喝一杯水;如此一來,進食量也會明顯減少,但晚餐過後應減量,以免造成水腫。此外,提醒民眾喝水時不要太常喝冰水,應以接近室溫的冷水為佳,可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日本醫學專家也研究指出,在水質上如果能飲用經過電解後的鹼性水(pH值介於9.0-9.5為佳) ,由於是屬小分子團的水,較易於人體吸收,滲透力强,長期飲用也可有效改善腸胃道功能,像是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等症狀,針對生活壓力大、經常外食的上班族群,算是簡單又健康的保健之道。日前中國科學界也針對長壽村研究,提出長壽的秘訣,除了健康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開朗外,最重要的是飲水健康。由此可見,「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給身體喝水,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但提醒腸胃較虛弱的民眾,喝水時最好小口小口地飲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醫學美容三招 告別禿頭煩惱

醫學美容三招 告別禿頭煩惱

禿頭的問題,最多發生於男性,其實女性也有這樣的問題,不過沒有像男性發生得那麼嚴重而已。大里仁愛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 陳恒信醫師指出,禿頭的原因一般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最常見的所謂荷爾蒙性的禿頭。這類的禿頭,與男性荷爾蒙有密切的關係,普通禿頭現象在35歲左右開始,愈來愈嚴重。也有人20幾歲就開始初期的禿頭現象。大部份的禿頭現象是從兩邊額頭以及頭頂部份開始的。以後漸漸隨著嚴重的增加,額頭部份與頭頂部份的禿頭部份接觸,而變成整個頭部的光禿現象了。第二類是病態性的禿頭。有些人是因為頭皮發炎或是頭垢而造成脫髮症,進而發生整個頭部的光禿現象,又有些人因為癌症的原因,需要用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而後變成了脫髮及禿頭的現象。陳恒信醫師表示,對於禿頭,美容界或醫學界有下列幾種對付的方法:一、是穿戴假髮,假髮又可分為活動型及半固定型,好的假髮可以假以亂真,甚至比原來的頭髮漂亮。二、是局部或全身性頭皮治療法。醫師們發現有一些藥物,可以用來做局部治療,或是更加上一些內服藥品,能夠幫忙頭髮的長出以及減輕禿頭的現像,塗藥有效的成功率只有30~40%停藥後,禿頭現象又馬上回復。三、是植髮,當初的植髮術只是使用大叢植髮,一束7至10根的頭髮一起植入,成功率低,目前可使用一束僅3~4根的頭髮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今天的醫學,對禿頭的治療,有十分輝煌的進步與成果,不過受術者的合作與耐心,也是決定手術成功的一大關鍵。

季節交替!早產兒家長當心「呼吸道融合病毒」

季節交替!早產兒家長當心「呼吸道融合病毒」

三四月間季節交替,溫差變化大病毒活躍,感冒的人特別多,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一周內就收治三名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早產兒,其中兩名病情嚴重必須插管,住進加護病房一個多星期,可見呼吸道融合病毒被稱為早產兒殺手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醫師林榆森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感冒病毒的一種,傳染力極強且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嗽、痰多、呼吸喘」。由於嬰兒的支氣管細小,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不斷咳嗽造成支氣管紅腫,進一步導致呼吸困難會一直喘,嚴重者甚至喘到身體缺氧需要插管,羅東博愛醫院最近一周內就收治三個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早產兒,其中一個嬰兒被家長發現呼吸會喘後短短幾小時就全身缺氧、插管後住進加護病房,另外一名早產兒則是在睡著後反覆呼吸中止被家人緊急送醫,因此呼吸道融合病毒又被稱為「早產兒的殺手」。最近日夜溫差大,病毒活躍,林榆森醫師提醒家中有兩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要注意,如果發現嬰幼兒有「咳嗽、痰多、呼吸喘」務必及早送醫。另外他也發現,過去一周來腸病毒疫情有上升的趨勢,在小兒科門診確診為腸病毒的病人,從一周四、五人增加到一周近三十人,為了避免接觸及飛沫感染,「勤洗手」和「戴口罩」依然是防疫不二法則。

保鈣護骨防骨鬆 生活良帖報你知

保鈣護骨防骨鬆 生活良帖報你知

骨質疏鬆症是指全身性骨強度降低,導致骨骼變脆弱,增加發生骨折危險性的一種骨骼疾病。而骨強度主要是由骨骼品質和骨密度所共同組成,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密度與年輕族群比較,低於2.5的標準差即有骨質疏鬆症。在台灣地區,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發生比率相當高,女性占約19%,男性約為12%。骨質疏鬆症常見症狀包含:疼痛、腰酸背痛、骨折、脊椎、關節變形、身高變矮及駝背(老倒縮)。骨質疏鬆症是現代女性健康大敵,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 陳孝雙醫師指出,根據統計,年過50歲的女性有1/2以上會有某種程度的骨質疏鬆症狀,但是這些女性或許聽過骨質疏鬆症,卻沒想到自己可能已經骨質疏鬆,也低估了它的危險,不知道它可能和心臟病癌症一樣可能致命。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的危險包含:骨折、疼痛、活動性降低、外觀變形(駝背、脊柱側彎、身高變矮)、肌肉衰弱、行動不變造成與社會疏離、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高死亡率(與乳癌末期死亡率相當)等。陳孝雙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從兩大方面來著手,一、預存骨本:年輕時要多吃含鈣的食物,在骨鈣堆積完成之前要存到一定的骨量。二、減少骨鈣流失︰一旦骨鈣堆積完成後,就開始要避免流失,使骨鈣維持一定的密度,年老時才不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另外陳孝雙醫師也提供預防骨質疏鬆的保健方法,讓大家參考:‧生活形態:減少咖啡、茶和煙酒的攝取;增加飲食中鈣質攝取量:補充牛奶(成人每日1-2杯:240cc/杯)、或補充高鈣食物,如小魚乾、豆類食物、紫菜、芝麻、蝦米等等。(成人每日2份:半碗/份)‧攝取適量鈣及維他命D;但壓力大時,會減少鈣的吸收,增加骨鈣分解,常保持心情愉悅及避免日常生活壓力過大。在安全範圍內,多做載重、荷重的運動。‧適度戶外運動時,日光會使維生素D活化,可增加日晒的機會。在運動之前必須先做合適的軟身運動,包括簡單的伸展運動、深呼吸或是園地跑步等,以減少肌肉拉傷的機會。(每週運動3次,每次持續30-45分鐘)。‧長期使用適當藥品、注意生活作息的安全性 (預防跌倒)。‧避免過度節食、不食用太鹹、蛋白質、咖啡因過量的食物;避免會增加骨鈣吸收的藥物。‧飲酒不過量、不抽煙。

另類「性」教育宣導 話劇演給你看!

另類「性」教育宣導 話劇演給你看!

性教育的課程,要怎麼上?「用演的!」4/3上午於鸞山國小,由台東基督教醫院承辦的延平鄉IDS校園衛生教育宣導活動「『性』口開『何』」?」中,鸞山國小一~六年級的小學生以話劇呈現自己關心或認知的性話題。他們可愛、逗趣的話劇表演,吸引台下觀眾的目光,一再成為活動的高潮。除了話劇,中間還穿插健保、防火等多項宣導活動。鸞山國小在校長王武榮帶領下,也利用此機會舉辦兒童節慶祝活動,頒獎及摸彩。整個上午,七十九位鸞山國小及幼稚園小朋友度過了又快樂又有意義的兒童節。活動一開始,由東基社工員楊子昕進行「『性』口開『何』」?」宣導。她透過大量的圖片告訴小朋友,從認識身體的私人部位來做自己身體的主人,並再三強調「身體是自己的,要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她還舉出實例說明什麼是人與人之間「好的接觸」、「壞的接觸」、「怪怪的接觸」?「當有人對你擁抱、握手、摸摸頭,你的感覺是很開心,這是好的接觸;當有人打你、扯你頭髮、觸摸你的私人部位,你會覺得不開心,這是壞的接觸;被人撫摸時感覺不安、有人脫光衣服給你看他的身體、要求你脫衣服給他看身體、勉強你看色情物品,你會感覺怪怪的,這是怪怪的接觸。」如果遇到怪怪的接觸,該怎麼辦?「要告訴你相信的大人。」即使不幸遇到性騷擾或侵犯,你不需要覺得是自己的錯。那應該是侵犯你的大人的錯,而不是你的錯!如果大人在性騷擾或侵犯後,要求你守祕密,你是不必守密。因為這是他的祕密,而不是你的祕密!話劇表演時,一~六年級的主題分別是「小紅帽與狼叔叔」、「認識性騷擾」、「浩哲的生日party」、「小美的一天」、「小強的洋娃娃」、「『愛滋』真可怕」。一年級的小朋友選擇大家熟知的小紅帽故事,提醒大家不可以去陌生人家。話說小紅帽去看望奶奶,中途採野花時遇到狼叔叔,狼叔叔請小紅帽去他家玩,畫面停格,兩位可愛的小朋友分別舉起「要」、「不要」的牌子,反問台下的觀眾到底要選哪一個答案?「浩哲的生日party」,是從壽星浩哲收到生日禮物切入,帶出每個人都有選擇玩具的自主權,男生也可以玩洋娃娃,而且別人不可以取笑玩洋娃娃的男生「很娘!」「小美的一天」的主角小美,由胡姓男學生帶上長長的假髮反串演出,引起眾人的關注及騷動。小美放學後,有一位開著名牌汽車的帥哥向小美搭訕,並準備送小美回家,小美不疑有他坐上帥哥的車。畫面停格,旁白:小美,妳不考慮考慮嗎?然後,畫面倒轉回到之前,小美斷然拒絶帥哥的好意。接下來,安然回到家的小美遇到喝了酒的叔叔,不疑有他的小美準備到叔叔房間玩。畫面又停格,旁白:小美,妳不考慮考慮嗎?然後,畫面倒轉回到之前,小美斷然拒絶叔叔的要求。這場「『性』口開『何』」?」活動,由中央健康保險局東區分局主辦、東基承辦、延平鄉衛生所及鸞山國小協辦。東區健保局在醫管組組長李名玉帶領下,舉辦健保相關衛教及有獎徵答,答題正確者,獲得一份小禮物。延平鄉衛生所則宣導「三不政策」,不要喝酒、不要抽菸、不要吃檳榔,做個健健康康的好小孩。東基的山地巡迴醫療從1964年開始。當時,美國籍譚維義醫師在台東縣成功鎮沿海一帶開著一台二手山巡車巡迴看診。山巡簡單的說,就是把醫護人員、藥品、醫療儀器、衛生教育送往偏遠地區。一組山巡醫療團隊包括專科醫師、護士、藥劑師及志工。直到2001年中央健保局實施IDS(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後,東基自2002年開始承辦達仁鄉及延平鄉兩區的IDS服務,金峰鄉、海端鄉兩個山地鄉的醫療服務則由其他醫療院所接手。在延平鄉IDS部份,東基提供的服務包括專科診療及預防保健服務(產前檢查、子宮頸抺片檢查、成人健康檢查、衛教宣導)。每週一~五,在延平鄉各村落提供家醫科、婦產科、眼科、牙科等專科診療服務,每月提供約廿六診次。衛教宣導方面,自去年開始改以校園宣導為主,今年的主題放在性教育,第一場已於上個月廿七日下午在桃源國小舉辦,三日是第二場。

小心!幼兒也有急性盲腸炎!

小心!幼兒也有急性盲腸炎!

急性盲腸炎是腹痛常見原因之一,但少見於幼兒,尤其小於五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急診科主任吳芬芬說,一位3歲4個月男性幼兒,因為嘔吐、腹瀉、腹痛來院急診,並住入病房作治療,初部診斷為急性胃腸炎。吳芬芬表示,急診室檢驗報告為白血球16560,中性球/淋巴球73/21,c-反映型球蛋白c-reactive protein 0.00,因幼兒顯示急性生病狀況acute ill looking,住院第一天給予兩種抗生素ampicillin & gentamycin。第二天仍嘔吐、腹瀉、腹痛,腹部超音波圖顯示無顯著盲腸炎現象target sign。第三天腹脹嚴重,腹部電腦斷層圖顯示有盲腸炎現象。同日下午安排開刀,七日後出院。吳芬芬指出,因幼兒腹腔中的盲腸、腹膜、腸系膜淋巴腺體等等尚未發育完全,使幼兒急性盲腸炎症狀常不明顯且不特別,也因幼兒不會正確表達與描述,導致診斷困難與延遲診斷。對於幼兒急性盲腸炎,有以下幾點說明:一、幼兒急性盲腸炎經診斷後開刀也常發現盲腸已破裂併發腹膜炎,通常在第三天後發生。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與腹部超音波圖檢查也已列為必備檢查項目。三、幼兒急性盲腸炎術前術後皆須適當抗生素治療。

八項”共同注意力”指標 檢測幼兒自閉症

八項”共同注意力”指標 檢測幼兒自閉症

一般嬰幼兒在9至12個月大時,就可以透過眼神交會,了解他人對事物看法或傳達自己對事物感覺,這是在兒童早期發展中一項重要社會溝通能力。透過這項能力,嬰幼兒可以與大人互動,了解周遭世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醫師翁菁菁表示,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是指兩個人(通常為一位幼兒與一位成人)使用眼神注視或手勢,共同分享、注意同一件有趣的事物。翁菁菁說,共同注意力功能不只是一般手勢與注視技巧,它是一種社會溝通能力發展重要指標,與未來嬰幼兒語言發展、社會認知能力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她指出,罹患自閉症的嬰幼兒在一歲之前,共同注意力發展就已有缺陷存在,共同注意力已經被視為目前自閉症兒童早期診斷評估項目之一,許多研究也都證實,共同注意力是預測自閉症重要因素。為瞭解嬰幼兒共同注意力發展情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盧明合作,編製「嬰幼兒共同注意力篩檢問卷」。翁菁菁說,如果家中有一歲半至兩歲半寶寶,可以填寫這份問卷,若有任何疑問,歡迎帶寶寶到早療評估中心預約門診,電話:02-27680802。該中心將安排門診與評估,以了解寶寶共同注意力發展是否正常。嬰幼兒共同注意力篩檢問卷:以【是/否】作答1. 從後面叫孩子的名字或小名,他會回頭。 2. 大人對孩子說話時,孩子會注意大人的眼睛或臉部表情。3. 孩子想要的東西拿不到時,會用手指指著東西要人幫忙。4. 孩子想要的東西拿不到時,他會看看東西、看看人,要人幫忙。5. 孩子有東西覺得好玩或有趣時,會拿給別人看。6. 孩子看到有趣的東西時,會用手指指給別人看。7. 叫孩子並指著遠處他有興趣的東西叫他看時,他會往手指指的方向看去(不是只看著手)。8. (沿上題)這時他會看看人、看看東西,看別人在看什麼。

孩童攝取鈣質 牛奶、起司較健康

孩童攝取鈣質 牛奶、起司較健康

孩子在發育期間,生長需要攝取足夠鈣質,根據2001-2002年衛生署進行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NAHSIT)顯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以6歲男孩及12歲女孩為最高(約600毫克),其他性別年齡層學童則均在600毫克以下。衛生署對孩童鈣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7至9歲為800毫克、10至12歲為1000毫克,可見如何增加孩童飲食中鈣質攝取量是一個重要議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杜明徽指出,牛奶含有豐富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等,是孩童們成長所需鈣質重要食品來源,一杯240cc牛奶可提供約250毫克鈣質,建議孩童每日飲用2杯,再搭配飲食中其他類食物的鈣質來源,則較容易達到衛生署建議攝取量。杜明徽提醒家長,目前市面上販售的許多調味乳製品,如調味奶、發酵乳…等,種類繁多、口味多元,比一般鮮奶或低脂奶更吸引孩子們,有些產品強調牛奶成份高,家長在替孩子挑選時,容易認為這些調味乳製品和鮮乳具有相同營養量,進而傾向選購調味奶類,以滿足孩子們的味覺。她表示,若與一般鮮奶比較,分析市售調味乳製品中的牛奶、鈣質及糖含量,一杯240cc的調味奶、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優酪乳和100公克優格,含牛奶比例由高到低依序約為:優酪乳(60%)、凝態優格(50~60%)、調味奶(50%)、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35%)。含糖量由高到低則依序約為: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30克)、調味奶(15克)、凝態優格(10克)、優酪乳(15~40克)。一杯調味奶的含鈣量,約只有一杯鮮奶40%。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的含鈣量則僅約鮮奶30%。所以,如果想從調味乳製品補充足夠鈣質,則也可能伴隨著攝取過多糖分。杜明徽建議,正在成長發育的孩童要攝取充足鈣質,又要避免吃到過多糖份,每日應攝取二份奶類食品,每份食品如:240c.c低脂牛奶或2片起司,是較為健康的選擇。至於調味乳製品,建議家長在挑選時應閱讀食品標示,選擇含糖量較低為佳,以避免孩子攝取過多甜食,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在美味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調味乳製品類別與一般鮮奶比較】(含糖量以『方糖』顆數換算)‧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一杯240cc、含牛奶比例35%、含鈣質比例30%、含糖量5~9顆。‧調味乳:一杯240cc、含牛奶比例50%、含鈣質比例40%、含糖量3~4顆。‧優酪乳 一杯240cc、含牛奶比例60%、含鈣質比例30~60%、含糖量4~10顆。‧凝態優格:一盒120cc、含牛奶比例50~60%、含鈣質比例20~40%、含糖量2~3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