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掌握挑鞋4要點 跑跳無負擔!

掌握挑鞋4要點 跑跳無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根據平成23年(2011年)十月發表的總務省人口發展統計,預估20年以後,60歲以上的人口,將占日本全國人口半數以上。很多人都認為邁入60大關,就是上了年紀了,周圍的人大概也是這麼想。因此把60歲到65歲訂為退休年齡,屆齡就得退休,形成一種制度。不管自己是否該退休了,但心裡也明白年紀大了已是不爭的事實。年長者退休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失去了交感神經的刺激,人變得黯淡無光,疾病也來報到。人的身體如果不使用,就會退化。其中,關節、骨骼、肌肉等運動器官,立刻透露端倪。比方說,接受心臟手術要休養數天,無法活動關節、肌肉,就會腰痠背痛,需要一星期的復健。因此,每天進行收音機體操、快走等運動,十分重要。在泥土地上健走 較不會對骨頭或關節造成負擔健走的方式不對的話,容易傷害膝關節。收音機體操和健走,都可以在家或在健身房進行,不過,盡可能到戶外做會更好。接觸戶外的空氣,會感到「風吹得人好舒服」或「空氣好冰涼,感覺有點冷」,用感官去感覺,便刺激了副交感神經。我強烈推薦在泥土地上健走。因為土質比柏油路柔軟,比較不會對骨頭或關節造成負擔。在都會區有時不容易找到可以健走的泥土地。那麼,挑雙合腳的鞋子,減輕負擔吧。至於挑選鞋子的要點,則說明如下:1)選擇合適的尺寸。2)腳尖需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3)腳拇趾、小趾間的距離和足掌寬度一致,腳趾不會擠在一起。4)鞋子可以確實包覆腳跟,不會因為走動而鬆脫。(本文摘自/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玩的安全!選購玩具4大要點

玩的安全!選購玩具4大要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購買玩具時要找符合安全標準的、品質比較好的玩具。如果在外包裝上或標籤上看不到安全標章就不要買。不過,如果孩子不按照製造商建議的方式去玩,還是有可能受傷,這種情形也是防不勝防,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你陪著孩子一起玩玩具。就算只是很簡單的玩具,也可能有潛在的危險,遵守下列安全玩具守則,才能讓孩子玩得安全。至於實際採購玩具時,應該注意哪些要點呢?1) 要先詳閱標示內容/先看看是否有「ST 安全玩具」標誌,及標檢局檢驗合格標識,商品標示內容也要清楚。消基會公認的商品標示內容應包括玩具名稱、製造廠商的資料(名稱、地址、電話及營利事業統一編號),進口者也要標示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商資料。另外,主要成分或材質、使用方法或注意事項也要寫清楚才是合格的,至於有可能危害使用者安全或健康的玩具,也要標明警告標示。2) 是否有容易脫落的配件/如果是購買給3 歲以下寶寶的玩具,包裝或產品上最好不要有比50 元硬幣還小的零件,或是太小的配件,因為寶寶有可能會誤食或塞入喉部而造成哽塞。3) 玩具的結構必須堅固/用手親自觸摸,檢查玩具的結構是否容易破碎,看看表面或外觀有無毛邊、銳利邊緣。你可以試著用毛邊劃在指甲面,看看是否有痕跡,或是用紙壓在邊緣處,如果會劃破的就不要購買。另外,用手壓壓檢視結構的穩固性,或是用手拉拉看是否會斷裂或脫落,特別是填充玩具,要用力拉一拉、檢查縫線的強度及牢度,才能避免寶寶挖出填充物吞食。一些會發出刺耳聲響玩具,也盡量少讓寶寶接觸以避免損害聽力。4) 慎選玩具的材質/玩具的材質也是安全性的考量之一,像是附拉繩的玩具,繩線長度不要超過30 公分,否則有可能會纏繞寶寶的頸部,非常危險;玩具表面之塗料不能容易脫落,如果寶寶舔咬吞食,可能會導致金屬中毒。(本文摘自/健康‧育兒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台灣廣廈出版)

脖子痛別輕忽!全身關節健康恐瓦解

脖子痛別輕忽!全身關節健康恐瓦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脖子和肩膀痠痛,多半是因頸椎僵直所引起。人類的頸椎本來為平緩的彎曲弧度,因為有這個弧度,才能將約6公斤的頭部重量分散至其他部位。如果脖子持續維持向前突出的姿勢,導致頸椎弧度消失,變成完全直立的狀態,就是頸椎僵直。如此一來,頭部的重量直接加在頸椎上,脖子就很容易出現異常狀況。後腦杓沒有緊貼牆壁 可能有頸椎僵直問題自己是否患有頸椎僵直,接受X光檢查即可知道,但在家裡也有自我檢查的方法。首先,背對牆壁做出「立正」的姿勢,此時,後腦杓、肩胛骨、臀部、腳跟四個部位如果能自然貼住牆壁,就表示頸椎是正常的。相反的,後腦杓沒有緊貼牆壁,或要意識到才能貼住牆壁的話,就很有可能有頸椎僵直的問題。若只用按摩或止痛藥 漸漸地會出現耳鳴、手部麻痺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從脖子開始出現關節問題。約在20歲初時,就會開始感受到症狀。肩膀痠痛、脖子不舒服、偶爾頭痛等症狀出現,如果只用按摩或止痛藥來解決,漸漸地會出現耳鳴、手部麻痺的狀況。持續手部麻痺 左肩往前突出而駝背演變成四十肩當你意識到哪裡不大對勁時,腰痛就跟著出現了,此時,也很容易閃到腰。不可思議的是,脖子和肩膀左側很容易出現痠或疼痛,而且大多為左手麻痺,腰的左側疼痛。然後,手部麻痺變成持續症狀,左肩開始往前突出而駝背,接著演變成四十肩,肩膀出現陣痛,因此很多人無法往左側睡。即使去了醫院診所開藥吃止痛劑,暫時將疼痛壓下來待痊癒時,下次又換膝蓋疼痛,由於身體重心往左偏,多半是左膝蓋疼痛。這就是脖子痛導致全身連鎖性「關節健康瓦解」的流程。(本文摘自/1顆網球按摩!:遠離肩頸、腰腿、膝蓋痠痛/高寶出版)

爸媽都近視 小孩近視可能性增8倍

爸媽都近視 小孩近視可能性增8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飲食上,富於精緻糖類的麵包與飲料,容易增加血中胰島素快速增加而刺激眼軸拉長,因此高纖膳食是較好的來源,對身體健康也好。特殊營養素的補充並沒有證據顯示能抑制近視,然對於點用散瞳劑的小朋友而言,由於他們的眼睛容易接觸到過多紫外線,因此近來市面上有許多營養品(例如:葉黃素),雖對改善近視並無直接幫助,但就補充保護視網膜上的抗氧化成分的功能來看,我認為可以彌補小朋友防晒工作的不足。菠菜、甘藍、玉米、南瓜皆含有葉黃素葉黃素普遍存在於深綠色、深黃色蔬果中,例如:菠菜、甘藍、玉米、南瓜、芒果、金盞花等。除葉黃素外,其他相關的抗氧化營養素非常多,例如玉米黃質素、β胡蘿蔔素、花青素、藻紅素等,可以說是族繁不及備載,因此最好還是請教你的眼科醫師是否需要補充相關營養素。減少學齡前不必要的認字、寫字若父母中有一位近視,則小朋友近視的可能程度增加2倍;父母雙方都有近視,則小朋友近視的可能增加了8倍。因此若讀者像我一樣,夫妻雙方都有近視,且有一方還是高度近視者,最好盡量減少對小朋友眼睛的健康提款,也就是減少學齡前不必要的認字、寫字與大量閱讀。尋找幼稚園時,應專找沒有電腦課、常出戶外活動1~2小時,以活動為主題的教學,由觀察日常生活學起,而非潛能開發。假日不要待在家中,盡量在戶外跑跑跳跳,手機、平板電腦只能偶爾使用,讓小朋友做個原始的摩登小孩,才不會太早將眼睛健康存款提領完了。(本文摘自/救救孩子的惡視力/時報出版) 

一直覺得累?慢性疲勞恐上身

一直覺得累?慢性疲勞恐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疲勞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是一個人自覺沒有像正常時一樣足夠的能量去應付平時的活動,嚴重時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疲勞的情況大致可分為3種:1) 生理性疲勞/身體健康的人在運動、休息與飲食方面太過或不足所造成失衡的正常現象,通常在充分休息後即可恢復,症狀持續時間大多小於1天。2) 急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6個月內,不屬於生理性且臥床休息後亦無法改善。3) 慢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一般來說,「疲勞」的症狀持續時間若小於兩週,不需特別處理;但若超過兩週以上即應至醫院門診就醫,查明是否有其他病因並予以適當治療。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在臨床上幾乎皆無特異性,而且常會有許多千變萬化的表現,許多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皆可能產生類似的症狀,所以診斷需要靠醫師排除其他可能的身體或心理疾病後,才能確診。而經過診斷後患者需每隔一段時間便重新再評估,尤其是病情有變化或更趨嚴重時,應隔4~6個月後再評估1次。必須符合下列主要標準,及至少4項(包括4項)以上之次要標準,才能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標準/1) 臨床上無法解釋之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且必須是新近或者明確發生的。2) 疲勞並非過度運動或勞動所引起。3) 疲勞即使經過休息仍無法改善。4) 明顯造成個人職業、課業、社會功能、人際關係受到影響。5) 必須排除病人有會造成相同症狀的身體或心理疾病,例如甲狀腺疾病、癌症、憂鬱症、藥物或酒精濫用等。(本文摘自/40+的健康讀本/遠流出版)

治療憂鬱症 不是非藥不可!

治療憂鬱症 不是非藥不可!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根據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有些憂鬱症病患,大腦兩邊的「前扣帶回大腦灰質」會出現缺損,經過藥物治療,檢查腦部可以發現有一些大腦的變化,同時也強調可以增加血清素。但是,這樣就可以證明,憂鬱症是因為大腦受傷?要證實並不難,只要醫師在開藥之前,先做大腦影像學檢查,證實大腦真的有缺損(放射科醫師可以提供客觀的檢測報告),再做血清素的檢查,比較用藥前後血清素的變化,即可證實這樣的論點。然而,這只是理想。實際的狀況是這樣的:醫師每天的病患很多,一個人可能只有三五分鐘的時間,他要在三五分鐘之內,立刻做出診斷。所以,你被護士招呼到問診室之後,醫師口頭上問幾個問題,你如實回答,他憑著現在表面的症狀,診斷、開藥,五分鐘剛剛好。所謂詳細的腦部功能影像學檢測,目前僅止於少數的研究人員在做,一般精神科門診較少安排這類檢查,健保醫療給付也不允許,不屬於標準醫療診斷流程。此外,血清素也缺乏實驗室檢查,可以供醫師和患者做前後比對。一般醫學診斷,不會檢測血清素。不過藉由功能性醫學,可以用尿液測得血清素代謝物到底夠不夠,甚至國外研究還用腦脊髓液、血液來測得血清素,但是很難測出大腦神經細胞血清素濃度的高低。無法自行痊癒的憂鬱症 通常是因為身體功能失衡沒有任何客觀的檢測可以直接證實,憂鬱症是因為腦部受損所引起的。若是換個角度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憂鬱的症狀?即便有大腦影像學的觀察變化,到底又是什麼原因引發?大腦真的如此脆弱,隨便就出狀況?中樞神經難道這麼虛弱,隨意就發生萎縮或病變?還是說,身體出了更大的狀況?無法自行痊癒的憂鬱症,通常是因為身體功能失衡,但卻沒被發現。心理壓力雖然也有影響,但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幾根稻草。若可以藉由相關檢測找出問題,著手進行營養飲食來調整改善,進而幫助大腦功能恢復,應該比單純把憂鬱症歸咎於就是大腦惹的禍,必須長期依賴藥物控制,如果停藥又復發,就得終生服藥控制,這樣營養飲食調整治療的風險相對是少得多了。但是,我們至少能提供血清素的原料讓憂鬱症患者服用,例如色胺酸,它可以提供血清素,配合維生素B6服用會比較放鬆不憂鬱,比較不會胡思亂想。憂鬱症患者在治療時 把它當成是選擇題 而不是是非題不了解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只想靠藥物來控制症狀,不僅沒有直接的實驗室數據來說服,而且容易淪為長期的精神病患,請大家不妨多思考這些作法及觀點的立論基礎及差異,也建議憂鬱症患者在考慮治療時,把它當成是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每個人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治療憂鬱,並不是非藥不行。(摘自/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博思智庫出版) 

當書的助手!教育精髓在朗讀

當書的助手!教育精髓在朗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老教師這個人經驗豐富,常對他的年輕助手們耳提面命:主要原則就是閱讀再閱讀。「無論歷史、物理或倫理道德,必須永遠尊書本為首席教師,而你們則要當書的助手。首先你們自己要服膺書本,以身作則,高聲朗讀;接著讓孩子們重讀這一頁。確認每個學生都有小聲念出來,為了讓全班的注意力保持清醒,要經常換人朗讀,而且隨機點名。」教學從故事出發 席捲孩童課堂有一天,一次來了三位督學,按地位高低一字排開,老教師在旁作陪。年輕老師一點也不怯場,儘管如此,他卻沒有勇氣聽班上的小小人兒把課文念得斷斷續續,也不敢好好講解齒音、舌顫音和喉音。不過,這堂課上讀的是歷史,他從那篇文章出發,講起了故事;所有孩子都睜大眼睛,熱切地望著他,兩手空空地擺在書上。於是,北方的諾曼人駕船抵達,戰鬥,掠奪,協議,聯姻依序上場。還有好國王侯龍掛了滿樹的珠寶、城堡、封侯,國王徵召的附庸軍和後備軍、燄形旗和盔甲紛紛出籠,儼然一齣歌劇的布景。他甚至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塞納河的地圖,而在蜿蜒的河邊,陡峭的河岸上,彷彿可見諾曼人如螞蟻大軍奔跑攀爬,而另一方的蟻群嚴加戒備。依據學生狀況調整教學內容 能改變教育的成效這另一種型態的教法讓孩子們學得津津有味,讓人相信他們的眼睛會說話,且將部分感激之情傳達給了三位享有特權的長官。「好生動的課。」三人中年紀最大的那位說。「我也正想說呢!」第二位督學發表了這樣的看法;第三位也點頭同意。於是最老的那位又說:「必須引發孩子們的興趣,一切全憑這個。」總之,兩位教師得到各種讚譽,孩子們放了一天假。當天晚上,老教師對那位年輕老師這麼說:我覺得你下定決心娛樂那三位老頑童的做法挺不錯。他們其實是弱者,為他們可憐的虛名汲汲營營,未曾用心學習這一行的精髓。適合小孩童的就適用於老頑童,但是對年輕孩子要用適合成年大人的,也就是說,辛苦的過程以及一門結實累累的技藝,季節到來自然長出熟果。凡美好之事皆難;而只把小提琴當娛樂的人永遠不懂小提琴。真正重要的事不在於啟發這些小傢伙的聰明才智,因為他們的腦筋快得不得了,而在於根據印象來調整他們頭腦:那是我們的殿堂和我們的大教堂。以不朽之作換取不朽之作;不,說得更貼切些,是在不朽之作之上再添不朽之作。幸好,口才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本文摘自/論教育/麥田出版)

你是哪種體質?怕冷選溫性食物

你是哪種體質?怕冷選溫性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依季節選擇或搭配食物,就可以從根本調養身體。碰到與自己衰弱的內臟有密切關係的季節時,比平常多攝取某種食物,就能夠在此後一整年得到效果。不必使用藥物,只是攝取符合季節和自己體質的食物,就能夠保持健康。食物效果雖輕微 但仍能促進健康或惡化疾病俗話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疾病,下醫用外科手術切除。」中國最古老的藥學書籍《神農本草經》中也提到:任何人服用都能增進健康的是上藥,能治癒疾病的是中藥,而作用強大的是下藥。以現代的情況來說,有強大作用的就是抗生素、麻醉藥之類的藥物。換成食物來看,上食是任何人吃了都對健康有幫助,中食能冷卻或溫暖身體,下食的作用則會因體質或病症而異。與藥物相比,食物的效果比較輕微,但還是足以促進健康,或是反過來使疾病惡化。先瞭解「實」、「虛」體質 再攝取適宜食物假設有兩個人待在一個房間裡,其中一人覺得很熱,另一人覺得很冷,那麼這兩人吃下以同樣方式烹煮的同種食物時,其中一人的體質會變差。覺得冷的人應該選擇溫性食物,相反的,覺得熱的人適合攝取涼性食物。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容易積蓄的「實」,還是容易流泄的「虛」。說到實與虛,有人會以為前者是指身強體健,後者是體弱多病,但其實兩者並沒有好壞之分。容易便祕,或是平常精神奕奕卻忽然生起大病的人是實;相反的,身體瘦弱,腸胃不佳,經常覺得疲倦卻壽命很長的人是虛,儘管小病不斷,卻不會引發大病。實的人改善體質的方式是攝取瀉性食物(減少體力或氣力,加強排泄作用)。若不吃這種性質的食物,身體就會積存更多廢料。虛的人必須攝取補性食物(增加體力或氣力,加強造血作用)。想要健康長壽,補性非常重要。(本文摘自/24節氣生活小百科/太雅出版)

人體氣、血、水平衡 橘子皮能改善?

人體氣、血、水平衡 橘子皮能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同陰陽五行,五個季節都有分屬的味道、顏色和食物。屬於春(肝木)的代表性食物是青綠色食材、酸味、藍藻、韭菜、菠菜、酸檸檬、草莓、綠球藻、螺旋藻等等。屬於夏(心火)的代表性食物是紅色食材、苦味、紅蕃茄、洋蔥、苦瓜、鮭魚中的蝦青素等等。冬的代表性食物 黑色食材、鹹味、鹽、根菜屬於土用(脾士)的代表性食物是黃色食材,甘味、南瓜、地瓜、大豆異黃酮等等。屬於秋(肺金)的代表性食物是白色食材、辛味、白蘿蔔、蓮藕、枇杷、橘子、蔬菜纖維、辣椒、發酵食品(味噌、醬油)等等。屬於冬(腎水)的代表性食物是黑色食材、鹹味、鹽、根菜、能增加精力的食物、黑茶、黑豆、黑芝麻、膠原蛋白、胎盤素等等。依照東方醫學,人的生理機能有三個基本要素,亦即「氣」、「血」、「水」。「氣」是指運動或能量源,是陰陽學中的陽。如同「病從氣生」這句話,氣不足就無法製造供給全身的營養。「血」是指血液或營養素,「水」是滋潤身體的生理水液,稱為「津液」。「血」和「水」同屬於陰。淋巴液過少引口渴 過多、滯塞招致浮腫即使西方醫學的血液檢查沒有發現問題,東方醫學依然要從另一個觀點去診察「血」。血對身體非常重要。氣生血,血又能增進新陳代謝而產生氣。如果血液沉滯凝固,人就會發燒或出血。淋巴液之類的體內水分有清澄和黏稠之分,分量過少會引起乾燥、浮腫、口渴、尿量減少等情況,過多而滯塞時,則會招致浮腫、排泄不順暢、手足倦怠等毛病。有些食物對氣血水的影響特別大,譬如橘子皮能改善氣的運行,番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烏賊有「破血」功能, 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但生理期間最好不要食用。薏仁能消除水腫,可用來治療水毒(水分在體內淤積排不出去的狀態)攝取完整的食物 免除強烈的副作用一種食物含有許多種成分,例如大蒜裡面的「蒜氨酸」對身體有益,可是只從整顆大蒜中萃取這種成分是西方醫學才會有的想法。大蒜雖然含有致癌物質,但也有能將此物質抵消,改變其作用的成分。因此攝取完整的食物可以免除強烈的副作用,產生完美的效果。又譬如西瓜是會冷卻身體的涼性食物,但西瓜皮中的「瓜氨酸」可以溫暖身體,促進代謝。連皮帶肉攝取的西瓜是趨近於不冷不溫的平衡食物。(本文摘自/24節氣生活小百科/太雅出版)

改善痛風致關節炎 5大飲食重點

改善痛風致關節炎 5大飲食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一項血液檢查項目稱為「尿酸值」。不論男女,只要尿酸值超過7.0毫克/分升,就會被診斷為「高尿酸血症」,但是自己通常毫無自覺。高尿酸如果不予理會,尿酸值持續攀升,出現結晶囤積在內臟或關節,對各方面健康恐怕出現不良影響。最嚴重的,莫過於導致腳趾根部劇烈疼痛的痛風。尿酸值變高的原因有兩種情況:1)體內生產過多的尿酸。2)無法順利排除尿酸,導致囤積於體內。尿酸產生過量的原因有: 吃太多。 酒精類飲品喝太多。 激烈運動做太多。 肥胖。 壓力。而尿酸無法順利排除的原因,則是因為腎臟沒有正常運作。降低尿酸值,改善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五大飲食重點:1)勿過食,勿過胖2)少攝取高普林食物3)讓尿液鹼化的食物4)每日至少攝取2公升的水分5)飲酒勿過量首先檢查看看自己的肥胖程度吧。所謂的肥胖,一般指的是「體重超過標準數字10%以上」。至於判斷的標準,有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社會普遍使用的指標,BMI(Body Mass Index =身高體重指數)。所謂BMI,指的是判斷肥胖的體格指數。試著利用下列算式算出自己的BMI:           體重(kg)BMI= ──────────     身高(m)×身高(m)無論男女,只要BMI 超過25 就算是「肥胖」,超過30 的話,就會被判斷為需要治療的「肥胖症」。例如身高170 公分,體重75 公斤的人,算出來的BMI 是26,這樣就會被判斷為肥胖。判斷肥胖的基準BMI                                  判定不到18.5 ・・・・・・・・・・・・・・・體重過輕18.5以上,不到25・・・・・・・・標準體重25以上,不到30・・・・・・・・・・肥胖(1度)/過重30以上,不到35・・・・・・・・・・肥胖(2度)/輕度肥胖35以上,不到40・・・・・・・・・・肥胖(3度)/中度肥胖超過40 ・・・・・・・・・・・・・・・・・肥胖(4度)/重度肥胖根據日本肥胖學會規定的判斷標準,BMI 座落在22 算是標準(最佳)體重。因此只要根據這個數值反算回去,就能夠算出自己的理想體重(標準體重)了。也就是把自己的身高(公尺)平方之後再乘以22,這樣就可以了。算出標準體重的算式標準體重(kg)=身高(m)×身高(m)×22例:身高170公分的上班族標準體重 =1.7×1.7×22=63.6(kg)(本文摘自/痛風、高尿酸飲食聖經/太雅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