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優秀勤快的人 越要注意身體負面訊號

優秀勤快的人 越要注意身體負面訊號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感冒的人和生病的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再說的嚴格一點,這些人都是「身體較弱的人」,不過,請不要誤解,這絕對不是「目視」的問題,例如,我們常聽人家說:「那個人身材瘦弱,健康狀況真令人擔心。」但這樣的人未必有病在身,反到是肌肉結實,工作勤快的人,突然病倒的例子屢見不鮮。也可斷言,「愈優秀、勤快的人」可能愈容易生病。即使在機能下降時 也易忽視身體所給的訊號感冒或生病之前通常會有負面訊號,也就是身體正常機能症在下降,其實,我們身體狀況不佳並非出現在「身體衰弱的時候」,而是發生於「身體機能下降時」。是否能活用身體原本具備的機能,攸關著身體是否健康。但是我們通常不會意識到,即使在機能下降時,也容易忽視身體所給的訊號。若不能確實查覺這些警示,原本不會演變成疾病的症狀,也會因輕忽而釀成疾病,實際上,許多人就因此輕蔑了免疫的重要,近年來,全心全力工作的上班族,突然病倒的例子不斷增加,這是因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一般人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注意身體的「負面訊號」。現在,有限的人力常被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大的工作成果,在這種狀態下,的確很難查覺身體發出的訊息,即使發現,也沒有時間處理,結果就拋在腦後。健康的人會生病,不單是因為忽略了負面訊號,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生活使得機能漸漸下降。過度熱衷於某件事情的人 要試著做相反的事情我認為破壞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原因,在於「過度○○」的偏差生活型態,過度熱衷於某件事情的人,就要試著做相反的事情,「工作過度」的人就必須多休息,「太努力」的人也必須放鬆,相反的,休息過多的人則應增加工作或活動量。健康法也是一樣。「攝取○○能使身體健康!」「按摩○○就能恢復活力!」相信有少讀者都嘗試過這些健康法。但是,這些大多只是「針對症狀」來解決,對這些健康法若「勞力過度」,反而會破壞身體的均衡,甚至有害健康。過去自然平衡的身體,很多人卻偏向加強某一部分,導致「身體平衡」被破壞,使原本可正常運作的各種機能下降,進而引發感冒、疾病和不健康。因此,「最適當的均衡=中庸」才是最重要的。(本文摘自/不要輕蔑免疫力-世界級免疫醫學權威教你打造「不易生病」的抗癌體質/悅知文化)

買蓮子有撇步!3要訣簡單選

買蓮子有撇步!3要訣簡單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蓮子,在中醫上有安神的作用,名列快樂食物的榜首。常吃可以改善睡眠,舒緩緊張的情緒。現代人工作忙碌,多吃蓮子,可說是醫食同源,一石二鳥的好方法。但如果選錯買錯,適得其反,那就真是太可惜了!少數冷凍的蓮子 為方便保存通常會泡藥水夏天是蓮子的產季,每年此時,我都會趁新鮮,大量吃和買白河的蓮子囤貨,放在冰箱冷凍,能快樂地吃上一年。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呢?超市一年四季不是都有蓮子嗎?南北貨也有乾燥的蓮子呀?海鮮或是南北貨,經過風吹和曝曬,可以讓鮮味濃縮,好比乾鮑、香菇。但是,蓮子卻剛好相反,新鮮吃最馨香,乾燥往往是為了便於包存。而少數冷凍的蓮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市場上看見它的蹤跡,但為了方便保存,這類冷凍蓮子通常會泡藥水,所以顏色特別白皙。挑蓮子的3要訣蓮子的產季在每年五月到八月,盛產的時候走在市場,你會發現價格十分凌亂。一斤有200元、一百50元、100元、80元……這幾種。到底要如何分辨,買到的是不是上等貨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三要點。1) 看/外觀完整無破裂,新鮮的蓮子外觀呈米黃色,蒂頭是褐色。劣質蓮子外表白皙,蒂頭也幾乎是白色的。 2) 摸/新鮮的蓮子摸起來結實,上面有一層滑溜的薄膜。有問題的冷凍退冰蓮子,摸起來軟嫩,外表有的會有一層滑滑的黏液。3) 聞/優質新鮮的蓮子聞起來有一股果實的優雅清香。反之聞起來只有漂白水味。蓮子最好是產地直送,跟白河農會直接購買。吃不完的新鮮蓮子,建議可以放保鮮袋,放冷凍保存,約可存放一年。但煮的時候,直接水滾後放入,千萬不要解凍。買好也要煮好把不同價位的蓮子,實際買來烹煮,在口感上的表現也不同。一斤200元的蓮子煮出來湯汁鮮雅,蓮子吃來扎實,最後最終會泛起甜甘。一斤100元的蓮子煮出來比較軟鬆,吃來香氣雖有,但少了甜潤。至於一斤80元漂白過的冷凍蓮子,表現最差,煮出來的湯汁除了有蛋白的腥味外,吃來軟爛無蓮子味。更誇張的是新鮮蓮子大約要煮15分鐘才會爛,漂白過的冷凍蓮子煮不到五分鐘馬上軟爛無比。(本文摘自/吃對很重要!教你辨識日常食物的42種方法/遠流出版)

醣類攝取過多 恐使視力惡化

醣類攝取過多 恐使視力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要促進血液循環,吃什麼也很重要。你希望自己的血液和淋巴液是清清如水,還是黏稠髒汙?你希望自己血液的通道,也就是血管,能常保年輕,還是提早衰老?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和飲食有關。對眼睛有益的飲食有以下幾個特徵。不均衡的飲食 會對眼睛和身體有不好的影響曾有位30歲左右的男性來就診,覺得最近看東西時眼睛有點怪,因為他視力突然快速惡化。後來我發現,他的飲食生活相當不均衡。他非常愛吃拉麵,幾乎三餐都靠拉麵解決,這很明顯的就是醣類(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的例子。如此不均衡的飲食,當然會對眼睛和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我的處方就是除了調養雙眼之外,也建議患者立刻改變飲食習慣。結果過了3週左右,症狀就逐步改善。另外,我之前搭新幹線時,看到同車的年輕上班族的行為也讓我很驚訝。他在上車前快速買了洋芋片和漫畫,然後一路上就是一直看漫畫配洋芋片,一趟旅程他就吃了兩包洋芋片。如果持續這種生活習慣,一定會搞壞自己的身體健康。血液變得黏稠易停滯 引發糖尿病舉例來說,正值青春期而且有在運動的高中男生,一餐吃2大碗飯也是稀鬆平常的事。年輕人的身體可以在體內快速消耗大量的米飯,但是年紀大的人就不能這樣吃了。因為體內處理醣類的速度遠不及吃的速度,原本清澈的血液就會變得黏稠,讓血液流動停滯,容易引發糖尿病等疾病。攝取過多的醣類會讓血糖一口氣飆升,然後又快速下降變成低血糖,在這種變化的影響下體力就會衰退,並帶來一想不到的眼疾或視力惡化。最近有股限制醣類的小小風潮,年輕一代的人好像不太認為飲食生活和眼睛健康有關,其實兩者的關係十分密切。(本文摘自/眼科醫師自己在用的視力回復法/采實文化)

返鄉發現長輩性情改變?當心是失智症

返鄉發現長輩性情改變?當心是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好不容易盼來年假,阿翔返家探視母親。一進門隱約感覺不對勁,門口堆了不少撿回來的紙箱、空瓶罐,客廳四散著橡皮筋、帳單通知等細碎的物品,和以往總是乾淨且物歸原主的環境不太一樣。準備年夜飯時,不時地聽到翔媽叨唸孫子怎麼沒回來,但孫子一直都在客廳玩耍。年夜飯的菜色不僅變少,就連翔媽最拿手的糖醋魚滋味也變了調,不但忘了放糖,還少了最重要的蕃茄醬提味,讓阿翔不禁懷疑母親究竟怎麼了?!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神經科主任孫瑜指出,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比例約8.13%,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更高達20%,從人口老化的速度來看,預估未來台灣失智人口將愈來愈多,衝擊性不言可喻。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也提及,失智症不單單是年長者的問題,協會近幾年也協助到 50 歲左右年輕型失智症的個案,足見對失智症的警覺性不應侷限在65歲以上的長輩。湯麗玉秘書長表示,每逢年節期間,協會的諮商需求量便有增加現象,推測是因為晚輩過年返家,比較容易近距離觀察長輩的生活情形,「這段時間也是觀察長輩是否有『改變』的最佳時刻!」失智症與正常老化相比 表現上大有不同孫瑜主任說,「改變」是失智症最常見的徵兆,雖然有些改變會與老化類似,但老化的基本能力不會改變,而失智症則是對過去曾經拿手的事情處理能力變差。有些長輩甚至會從好客性格突然變成足不出戶或疑神疑鬼、重複購買相同的東西、認不出熟悉的親友等,都是失智症的初期症狀。湯麗玉秘書長則提醒,過年返家如果發現長輩有任何的改變、重覆等行為時,應多觀察且記錄下來,若長輩不願就醫,可透過長輩平時信任的醫師協助轉介。「面對長輩出現改變行為時,儘量給予包容並鼓勵,過年期間,可多陪同長輩做些需要花腦筋的活動,如走春、打牌、散步、唱歌等,或請長輩多說一些過去的事情,讓孩子當個小記者,幫忙做個人生故事書等等,都可讓長輩有成就感。」失智症可藉由藥物及非藥物療法改善症狀調查發現,失智症患者的共病情況會比同齡沒有失智症的人來得更嚴重,尤其是三高、腦血管疾病等,甚至會有高比例的氣喘、肺部病變與肝硬化等情形,需要較多的照顧。也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是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孫瑜主任認為,目前大部分的失智症雖然沒有辦法痊癒,但藥物的使用可以延緩病情惡化,除了用藥外,還可以透過調整長輩的生活習慣、改變與其溝通的方式、加強其認知訓練、職能治療等方式,來幫助改善生活品質。有10%失智症患者有潛在因素影響,一旦改善或去除這些因素,就可以治癒。因此,若發現身邊長輩有了「改變」,最好及早就醫諮詢神經或神經科醫師,或許在排除疾病因子後即可恢復功能。最後,兩位專家都建議,要延緩失智症的發生,須從生活形態、運動飲食著手,包括「趨吉避凶」都要留心,在「趨吉」上要有三動: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還要維持理想體重、採取地中海式飲食等;在避凶上則要遠離三高、避免外傷、抽菸與憂鬱等,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後真相」時代來臨 事實還重要嗎?

「後真相」時代來臨 事實還重要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打開網路,看到新聞事件,都有值得我思考到底應該「信」或是「不信」?於是我決定觀察別人怎麼決定「信」或是「不信」。有人決定先信了再說,這樣的人往往帶著虔誠宗教信仰;有些人什麼都不信,這樣的人時常自詡為網路鄉民。這兩種人都是別人越試著說服、就越朝著相反的方向堅定奔去,而主觀的事實,往往在客觀的默認與死不相信之間。所以,事實真的重要嗎?反正我信了還記得二○一一年七月的時候,由北京開往福州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中國東部浙江省溫州附近時,與前方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發生了追撞事故,後車四節車廂脫軌墜落橋下,其中一節車廂懸空;前車四節車廂脫軌。事故共造成三十五人死亡、一百九十二人受傷。二十六小時之後,官方在溫州發布新聞,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被問到「為何救援宣告結束後仍發現一名生還兒童」時,他是這麼說的:「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這句話出來以後,受到強烈的抨擊,很快遭到被調職的命運。當年中國網財經和百度新聞合作推出二○一一年十大新聞語錄,這句「不管你信不,我反正信了。」名列年度十大新聞語錄榜首,反映了中國人對於政府權威、公僕的質疑,也折射荒唐的社會現實和特權者扭曲心態,粗俗點說,如果這話能信,狗屎都能吃了。但仔細想想,當事態失去控制的時候,我們傾向願意相信明顯的謊言,像是被捉姦在床的丈夫說天氣冷,衣服溼了,只好跟同事蓋棉被純聊天;被網路詐騙的單身女子,相信網路另一邊有一個愛她的男人等著送錢營救;阿嬤相信孝順的孫子,一定是因為壞朋友唆使,才會變成殺人犯。「信」的話,日子還過得下去,所以就心一橫,牙一咬,無論多麼荒謬,什麼都能信。事實,突然變得不重要了。反正我就是不信但一打開網路,看到所謂的鄉民文化與鄉民正義,卻又呈現另一個極端,什麼都不能信,就算再多的證據擺在眼前,也沒有用。事實對這些人來說,也不重要。比如有人說「狗屎不能吃」,立刻就會有典型的鄉民回嗆:「狗屎乃大補之物,具體吃法如下:取一坨新鮮狗屎,自然風乾,研製成末,存放備用。取二十克長尾蛆,大火炒紅,擠出長尾蛆體內液體,蛆皮備用。在鍋中放少許油,加熱,放入蔥薑蒜,將狗屎粉末與蛆皮混合大火炒至八成熟,放入調料既可。狗屎富含氨基酸,維生素C,E,蛆皮富含蛋白質及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少脂肪,老少皆宜。踩狗屎的人據說還會發財!嘿嘿,希望我的回答你滿意!科學回答!希望採納!」無論大多數人怎麼說,反正我就是寧死不信,似乎成了一種決心,所以才會有學者說所謂「PTT鄉民文化」,是後現代精神的反映,呈現出個人與社會的愛恨交織。對於瀕臨自殺的邊緣人,會迅速集合網路力量伸出溫暖的手,但是同樣一群人,在面對金字塔頂端高處不勝寒的權貴時,卻不會錯過任何嘲諷戲謔的機會,即使對方被逼到跳樓獲救還會被冷嘲熱諷。對於究竟的貪婪當本質不是對事實、真相的愛,而是對權力秩序的恨,形成了「扒糞記者/扒糞運動」(muckraker)。變成酸民,用冷嘲熱諷、嘻笑怒罵的方式,無所不用其極來將政經權貴予以「降格」,如果事實變得擋路時,也會毫不在乎一腳踢開。「事實」在這連美國總統川普都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後真相」時代,我還應該覺得重要嗎?我很想問我的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5/126期/2/3月合刊號)

春節長途旅行 醫師教避免暈車秘訣

春節長途旅行 醫師教避免暈車秘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將來臨,全家大小出門遊玩、返鄉,難免遇到塞車、遠途、路況不佳,小心「暈車」導致頭暈、冒冷汗、噁心、嘔吐。5歲黃小弟每次與家人出遊,只要車程時間稍長,就會嘔吐、冷汗直流。暈車平衡系統失調 幼童、老人等4族群最易發生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說明,暈車在醫學上稱為動暈症,是在活動、移動、運動過程中,平衡系統受到干擾,產生失調出現的症狀。可透過充足睡眠、飲食補給、視覺專注、藥物輔助減緩不適。容易發生暈車的對象有下列4種:1)內耳神經、中樞神經系統不協調、有系統性疾病/如三高患者、內耳患疾、慢性眩暈症、梅尼爾氏症,會因無法即時平衡車子帶來的臨時震動而不適。2)幼童/幼童的前庭神經系統與視覺及本體感覺協調作用尚未成熟,特別容易受顛坡路面影響,出現暈車症狀。3)年長者/年長者血液循環不好,在長途車程中久坐,血液沉積在下半身,無法充分供應內耳神經,就會發生暈車。4)精神狀態不佳/如睡眠不足者、空腹者、身體虛弱者皆容易因生理狀況不穩定、血糖過低出現暈車。如何預防暈車?黃韻誠醫師表示,生理狀態非常重要,除了出遊前一天吃好、睡好,養足精神,如果是容易暈車但會開車的人,建議由此人開車。因為當駕駛認真注視前方時,腦部會抑制頭暈,因此鮮少駕駛暈車;但乘客一直看車外風景,反而會因「視覺跳動」使頭暈更嚴重。孩童使用暈車藥 經醫師處方避免過量黃韻誠醫師建議,出發前可使用暈車藥及頭暈貼片,降低不適情況發生。一般藥品劑量皆以成年人為主,孩童較不建議使用。家中若有小孩或多重用藥的年長者需要長途旅行時,可前往住家附近醫療院所簡單評估,開立處方藥較安全。許多民眾噁心、頭暈時,會擦拭清涼藥膏做緩解,然而黃韻誠醫師表示,此類成藥成分以薄荷為主,雖能稍微促進血液循環,卻沒有實證指出能明顯改善暈車。手機亮光會刺激眼底視網膜反應,加遽對平衡系統的影響導致頭暈,乘車時也要避免緊盯手機,做好周全的準備,才能享有平安愉快的旅途。

大腦不給力 簡單一顆補腦補元氣

大腦不給力 簡單一顆補腦補元氣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湯蕎伊) (圖片/廣生堂) 幸福燕窩職人品牌-廣生堂秉持著「燕窩不再是昂貴的奢侈品,而是親民的保養品」的信念,運用世界專利萃取技術,將燕窩珍貴的營養素-唾液酸完美萃取並完整封存於膠囊中,打破傳統燕窩只能用喝的方式,萃取食用更方便,簡單一顆膠囊就能補腦補元氣!省去了以往烹煮燕窩的麻煩,開拓燕窩養命新觀念。NANA燕萃膠囊中的萃取物-胜肽,分子更加微小,人體的吸收速度也更快!廣生堂採一條龍的生產方式,省去中間層層的剝削,為了就是要給消費者最親民的價格、最優質的產品。 唾液酸是大腦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 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中珍貴的營養素-唾液酸對於年紀大的長輩、忙碌的上班族以及懷孕的媽媽們格外重要。因為唾液酸是大腦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唾液酸可幫助改善與修復記憶力衰退或是用腦過度的疲累,也可幫助幼兒腦部的生長發育。 廣生堂NANA燕萃膠囊6大特點:(1)純淨的原料。(2)專利低溫萃取技術。(3)小分子多肽。 (4)純粹無添加。(5) E.G.F(表皮成長因子)和F.G.F(線維芽細胞增殖因子) 。(6)高含量唾液酸。NANA燕萃膠囊讓燕窩不再是昂貴的奢侈品,而是親民的保養品,消費者可以用更平價、更便利的方式,做好日常的養生保健工作。 長輩可透過補充唾液酸來延緩老化 降低老年癡呆的機率 許多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由於大腦退化以及身體機能的老化,時常會有健忘甚至是癡呆、失智的情形,不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也影響了自身的自信心。燕窩中極為珍貴的營養素-唾液酸,不但是大腦的重要成分,對於神經細胞可發揮保護以及穩定的作用。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唾液酸對於腦功能的發育非常重要,唾液酸可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資訊傳達速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長輩可透過補充唾液酸來延緩老化,並修復腦功能並降低老年癡呆的機率。 唾液酸補充腦力、穩定情緒 另外,日理萬機的上班族,若是本身的營養素不足,也常會有腦袋轉不過來的情形,這些皆是大腦缺乏足夠的營養所致,影響工作效率、身體機能也因缺乏營養補充而愈來愈疲乏,再加上工作壓力大,情緒也時常呈現不穩定的狀態。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唾液酸能調理生理機能、提升免疫力、滋陰潤燥並穩定神經與情緒,而燕窩中的唾液酸含量相當高,約是蜂王漿的200倍。 唾液酸幫助嬰幼兒的腦部生長發育 孕媽咪都希望能生出個頭好壯壯的寶寶,足夠的唾液酸供應對於寶寶的生長非常重要,研究發現,母乳中大約含有25%的唾液酸,而餵母乳的時間愈長,幼兒的發展水平愈高。若在幼兒時期能有足夠的唾液酸營養,對於寶寶大腦的發育是相當有幫助的,唾液酸除了能幫助嬰幼兒的腦部生長發育,也可增加大腦的智力發育與增強記憶力。

年節零嘴吃不停!4大發胖陷阱要注意

年節零嘴吃不停!4大發胖陷阱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我們都知道零食對體重的影響,也知道減重時要盡量避免,但是年節到了,總覺得家中沒有零食好像就少了些年味,但又怕吃多會胖,因此很多人會去採購一些健康低熱量的零食,但是你知道嗎?這些看似健康的零食也蘊藏許多發胖的潛力!林家榛營養師列舉以下4類零食做說明:1) 蔬菜乾、水果乾/蔬菜水果天然低卡又高纖,陷阱在哪呢?林家榛營養師表示,市面上多數的蔬菜乾都是以油炸方式乾燥,因此含油量並不低,另外,為增加這些蔬果乾的口感和風味,業者常會再糖蜜處理或是大量調味粉添加,這些都拉高了致胖的分數。在挑選蔬果乾的時候,請選擇以熱風烘乾或是冷凍脫水乾燥法,沒有額外加糖或加鹽的調味,除此之外,還需特別注意水果經乾燥脫水後,體積及重量都減少許多,但熱量和糖分可是不變的,需注意份量攝取,以免一不小心就爆熱量。2)蒟蒻/蒟蒻本身的熱量確實很低且高纖,理論上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蒟蒻在加工處理過程中會使用含鈉物質,再加上蒟蒻本身並不帶什麼味道,常會加入醬油、鹽巴、砂糖,以重口味的方式調味,因此鈉含量又更高,熱量也增加不少,因此選擇蒟蒻製品時需盡量挑選口味較為清淡的類型,例如:原味或五香,攝取時也要避免吃太多而導致水腫。3)海苔/海苔也是高纖低卡的食品,但一般的海苔皆有鈉含量高的問題,吃多容易水腫,另外,韓式海苔還會抹上厚厚的芝麻香油,讓含油量增高了不少。4)堅果/堅果富含好的油脂,因此被許多人拿來當零食吃,但因為富含油脂的特性,所以很多人因此而發胖。除此之外,過度調味,高鹽或高糖也是它的致胖陷阱之一,在選擇堅果時應以原味、無調味為主,並注意份量攝取,一天建議攝取量為一湯匙。避開零食陷阱 重點在攝取的量林家榛營養師表示,要安然避開這些陷阱,攝取的量是一個重點,再健康訴求的食物也要注意量的控制,零食都是正餐之外多攝取的食物,在熱量增加的情形下,健康的食物也很難避免讓人發胖的結果,因此當你多吃了幾口的零食時,別忘了下一餐的食物要更嚴格,也可多起身運動消耗過多的熱量,就能保你輕巧過好年。

骨頭併發症 攝護腺癌病人致命原因!

骨頭併發症 攝護腺癌病人致命原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為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有逐年攀升的趨勢。攝護腺癌早期沒有症狀,等到身體不適時就醫檢查,往往已經發生轉移,而新診斷的病患已發生骨轉移的機率就高達三成。台中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歐宴泉醫師解釋,攝護腺與薦骨和恥骨的位置靠近,所以癌細胞容易沿著淋巴腺或血流跑到骨頭,形成骨轉移。成骨蝕骨混合病灶 破壞骨頭結構「成骨性」骨轉移會讓骨骼長出結構不良新骨頭;而「蝕骨性」骨轉移會侵蝕骨頭,破壞原有的骨頭結構。前列腺癌骨轉移會產生兩者合併的混合病灶,容易導致疼痛及骨折,使患者行動不便,影響生活品質。歐宴泉醫師說,大部分病患因小便疼痛的症狀前來就醫,才意外發現罹患轉移性攝護腺癌。而骨頭、腰背疼痛等骨轉移所造成的兩腳無力或骨折情況出現的機率約五成,尚有一部分的骨轉移是無症狀的。骨質流失 攝護腺癌致命原因攝護腺癌的治療以荷爾蒙治療為主,但長期的治療會引發骨質流失,加上若有骨轉移,年長患者不小心受傷或跌倒,都可能造成骨折及其他併發症。歐宴泉醫師表示,骨頭的併發症是攝護腺癌病人致命的原因。病人出現骨頭疼痛、骨折等症狀,就會以打保骨針的方式減緩癌症對骨頭破壞的速度,減輕病患骨頭疼痛的情形,搭配其他藥物多管齊下治療,提高整體治療效益。癌症治療搭配保骨針 降低骨轉移併發症雖然診斷出骨轉移時,已是晚期攝護腺癌,但醫師呼籲病患積極治療,只要搭配荷爾蒙、開刀、化療等整合性的治療,再配合保骨針把骨轉移併發症降到最低,仍然可以和癌症和平共處,多曬太陽、活動筋骨,提升骨質密度,保持正向的生活狀態就不會有致命危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冷水刷牙易酸痛!牙醫教333原則

冷水刷牙易酸痛!牙醫教333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天都要刷牙,但你做對了嗎?最近天氣寒冷,牙科多了許多抱怨牙齒敏感酸軟病患,經問診和檢查發現,這些病患普遍用冷水刷牙、口且刷牙方式不正確。用溫水刷牙,不僅能去除口腔的食物殘渣或細菌,還能滋潤咽喉,保持口腔清新舒適。正確刷牙 掌握333原則苗栗醫院牙科醫師郭佳維指出,許多人習慣刷完牙直接打開水龍頭水口,然而無論是夏天或冬天,最好用接近體溫的溫水刷牙,水溫過熱或太冷,都會刺激口腔和牙齒,尤其冷水刷牙會導致牙本質敏感,容易出現牙齒酸痛。一名60多歲阿伯每天三餐後都很勤勞刷牙,但近幾年常有牙齒敏感、牙縫蛀洞問題,經檢查發現阿伯牙根磨損凹陷、牙齦嚴重萎縮、牙縫蛀牙。原來阿伯半年才換一次新牙刷,刷毛已嚴重變形分叉,偶爾會用牙籤清牙縫,沒有使用牙線的習慣。常見不適當刷牙習慣包括橫向猛力刷牙、沒有使用適當牙刷、沒有定期更換新牙刷、刷牙時間太短。清潔口腔主要靠牙刷與牙線,牙刷清潔牙齒的內外側表面,牙縫則需要使用牙線清潔,建議民眾刷牙掌握「333」原則:(1)每日至少早晚各使用1次牙刷及牙線,若需要可以補加1次,(2)每天刷牙三次、每次刷牙至少3分鐘,(3)飯後3分鐘內刷牙。家人感冒不共用牙膏 至少2、3個月換新牙刷刷牙適合的力道大約是拿著冰棒的力量,力量太大會造成牙齒和牙齦傷害。郭醫師指出,牙刷很容易滋生細菌,建議刷牙完畢後要把牙刷沖洗乾淨,牙刷刷頭朝上,置於乾燥處晾乾,當牙刷根部顏色變深、刷毛變形、或是有異味時,就該更換,至少2、3個月就更換新牙刷。郭佳維醫師提醒,寒流接連來襲,感冒的民眾不少,當家中有人患有流感或感冒,應盡量避免與其他家人共用牙膏,牙刷也要分開放置,避免觸碰到其他家人的,且在感冒痊癒後,要更換一支新的牙刷,以免被自己牙刷上的病毒再度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