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打點滴補身?醫:心臟衰竭患者恐惡化

打點滴補身?醫:心臟衰竭患者恐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假期將近,補身要當心。79歲的李老先生長期患高血壓及心律不整,近2周走路突然會喘、腳腫,原本以為營養不良,自費打點滴加維生素補充,卻越來越喘,看診才發現是心臟肥大、肺水腫合併肋膜積水,心臟功能僅剩不到一半。心臟衰竭病人打過多點滴 可能使疾病惡化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任巫慶仁表示,許多病患以為營養不良就需要打點滴補充營養,其實白蛋白不足,打點滴也沒有效果。心臟衰竭的病人如果打過多點滴,可能會惡化原有疾病。李老先生如果繼續打點滴,不但沒有補充營養,恐怕會惡化到呼吸衰竭,甚至致命。一般慢性的心臟退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缺損,容易導致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心臟無力,血壓控制不良或水分攝取超過心臟可承受量時,或其他突發性疾病、壓力都會造成心臟負擔增加而急性惡化。心臟衰竭病人 注意5要點多出的水分滯留在組織內,無法帶回循環系統,肢端,肺部、甚至全身都會水腫。其中肺水腫會讓肺部通氣量減少,導致嚴重喘息,被迫端坐呼吸,必須趕緊治療,把體內多餘的水排出去,否則呼吸衰竭恐怕有生命危險。巫慶仁主任呼籲,心臟衰竭病人平常須注意以下5點:1)水份控制/依據心臟衰竭狀況,建議平常不要超過1000至2000ml。2)鹽份攝取量/心臟衰竭的病人依嚴重度,每天不宜超過1.5至2.5公克。鈉離子過多會讓水分滯留,不足則容易造成腦部慢性病變。3)注意體重/最好每半周到一周都量體重。水分滯留時,體重會暴增。維持體重可減少心臟衰竭惡化機會,也可監控是否水分攝取過量。4)注意衛生/生病導致心臟衰竭惡化機率增加,減少患流行性如肺炎、流感等疾病風險。5)注意徵兆/有異常喘息或是端坐呼吸較舒服,或肢端水腫,必須就醫評估及治療。巫慶仁主任提醒,農曆春節至,心臟衰竭的病人除了注意以上5要點,新春期間切忌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或過鹹都可能造成心臟功能惡化。不過鹹,不過量,開開心心過好年。

春節大吃後 糖友不當減重反致低血糖

春節大吃後 糖友不當減重反致低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50歲的簡女士,罹患糖尿病近15年。雖然知道飲食該忌口,但體重卻增加20公斤,飆升至100公斤,低密度膽固醇為一般正常人的2倍,糖化血色素過高。血管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長時間膽固醇淤積在血管壁上,增添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調整用藥為每天一次的腸泌素針劑,降低糖化血色素並減重8公斤,低密度膽固醇回到標準值,擺脫高血糖、高血脂。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 近7成過重、肥胖農曆春節將近,年節團聚少不了圍爐、聚餐。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去年6天年假中,約4成民眾體重平均爆增1.7公斤。年後除了體重增加,1成糖友飯後血糖超標,平均飆至200mg/dl。糖友體重控制遠比一般人困難,若糖友過年增肥,年後採取不當方式減重,導致血糖波動變化大,更容易加速大小血管病變。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提醒,逾百萬糖友血糖、BMI雙超標,屬於糖胖症一族。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近7成體重過重及肥胖,其中近6成體重過重、肥胖的女性糖尿病友並未採取任何體重控制。國外研究顯示,體重過重的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標準體重的患者高13%,心血管致死風險比正常者高27%。少量多餐、劇烈運動減重法 恐使糖尿病患低血糖但問題是,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體重遠比一般人困難。陳品汎醫師表示,臨床上有3成糖友會採用一般減重方式,如少量多餐、不吃甚至劇烈運動來達到減重的目的。然而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上述減肥方式易引發低血糖問題。腸泌素能促進胰臟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又能讓大腦產生飽足感並抑制胃排空。陳品汎醫師說明,糖尿病患者缺乏腸泌素,以致無法發出訊息調控血糖。針劑腸泌素治療,長期穩定控制血糖,更能幫助大腦抑制食慾。臨床研究證實,可幫助患者減輕5公斤的體重,一天一次針劑腸泌素療法,可幫助患者降低22%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患者可同時控糖、減重、更保心安。

研究:常吃速食憂鬱症機率提高51%

研究:常吃速食憂鬱症機率提高51%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很多人說吃了甜食以後,會心情變好,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但是幸福過後,緊接而來的,是憂鬱。近期英國倫敦大學(UCL)的研究發現:愛吃甜食、精緻加工食物的人,容易產生憂鬱。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不吃的人高出58%。甜點不再是幸福的保證,為什麼?雖然研究人員尚未弄清楚,為何某些食物會引發心理憂鬱,但我想以此為起點,探討飲食與心理疾病的關係。我不認為愛吃糖就會引發憂鬱,就營養醫學來說,有可能是當身體不好時,會一直想吃不健康的食物,但是吃了精緻加工的食物之後,反而加重身體的負擔。B群、Omega-3 脂肪酸或者橄欖油 可減少憂鬱風險2011年發表於公共健康營養期刊(Public Health Nutrition Journal) 的研究,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經常食用速食的人的憂鬱症罹患率提高51%。吃的量越多,憂鬱風險就越高。速食增加憂鬱症風險,相反地,B群、Omega-3 脂肪酸或者橄欖油等等,可以減少憂鬱相關風險,最常被推薦的地中海飲食,憂鬱症發生率也大幅降低30%(刊登於美國醫學期刊)。既然食物會引起憂鬱,是否也可以改善憂鬱?記得三年前,我曾經在一個學術研討會的場合,和一位營養品公司的高層管理幹部談到一位客戶,客戶的家人患有重度憂鬱症,除了心情低落、害怕與人交談、工作無法執行以外,精神狀態也非常糟。「他憂鬱症的症狀非常嚴重,整個人沒有一點生氣,臉色永遠是蠟黃的,面無表情,像活死人!」他形容。由於這家廠商主推的產品是綜合蔬菜、水果萃取的膠囊,後來也開發綜合的植物性蛋白補充粉,因此他們建議這位憂鬱症患者,儘量補充營養改善其憂鬱症狀。神奇的是,兩週過去,這位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症狀一掃而空!飲食品質較佳的青少年 心智較為健康蔬菜、水果及植物性蛋白,如何改善憂鬱症,而且是嚴重的憂鬱症?澳洲狄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研究團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發表研究指出,飲食品質較佳的青少年,在青春期這段過渡時期,心智往往較為健康。青少年若攝取充足營養,改善飲食品質,或許可預防憂鬱症上身。均衡的飲食,對憂鬱症患者當然有益!一旦飲食品質改變,身心健康也會出現惡化。若飲食變差,心理健康狀態也會受到衝擊,反之,飲食品質獲得改善,心理狀態也會趨於穩定。長時間下來,便可減少憂鬱症、焦慮症風險。(摘自/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博思智庫出版)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需配合患者病情及營養需求,預防或矯正營養缺乏問題、修補身體肌肉組織、減輕治療所引起的飲食相關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然而,親朋好友或自己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可能引發營養不良問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12日星期(一)舉辦講座,由營養師吳宛真主講「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本課程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包括吃得太營養會使腫瘤長得太快?體重一定會減輕?如果吃不下打營養針就好?要改吃生機飲食或素食較好?等問題給予建議,讓病患有更正確的飲食觀念。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時間:107年2月12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常待冷氣房 試試肋骨運動調體溫!

常待冷氣房 試試肋骨運動調體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除了季節轉變,溫差大,容易讓人著涼之外,加上冷氣的環境幾乎是無所不在,有時流汗過後進入冷氣房,或是辦公室戶經年累月吹著冷氣,身體的溫度不夠暖,導致寒氣滯留,使身體的循環不佳,機能降低。胸椎第一椎,對身體的核心溫度以及內部濕度調節有所作用,所以若是受了風寒或感冒,導致輕熱、頭痛,透過肋骨運動─自癒操能將身體寒氣排出,而且也能適度調節體溫。練習時的注意事項1)請注意:胸椎第一椎歪斜或神經傳導不順的人,通常頸椎也不舒服,所以在練習本節體操時,最好從頸椎第六、第七椎先練起,再銜接胸椎第一椎、第二椎的動作,會更安全,效果也更好!2)手腕彎的角度:許多人好奇問,拳頭內彎,到底要彎到什麼程度?原則上以拳頭與手臂成九十度為原則(如圖示),若有困難,有做出內彎動作即可,切勿用力硬拗!3)不要用力:手臂無需過度緊繃用力,只需由拳頭與手腕運作即可。4)休息時間:每一椎體操練時之後,請休息十秒,再進行下一椎動作。(本文摘自/神奇的肋骨運動救胸椎/風和文創)

酒類也是高熱量!春節飲食遵6原則

酒類也是高熱量!春節飲食遵6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節一到,婆婆媽媽們開始準備好菜,等著離鄉打拼的孩子回家圍爐。不管是圍爐大餐、小吃、零食、點心應有盡有,五顏六色的食物除了圖吉利外,也象徵年年有餘。不過放鬆心情之餘,可別縱容口慾而吃出毛病。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過年飲食謹記以下6項原則,不讓身體拉警報:1)7分飽最好/近年來許多實驗強調吃太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7分飽」則能提高身體代謝力,延緩身體老化、精神較好。建議進食時細嚼慢嚥,七分飽時就放下碗筷,避免攝取過多食物。2)一穀二肉三蔬果/飲食均衡很重要,建議每餐份量為「1碗主食,配2份蛋白質,以及3份蔬果」。1份豆魚肉蛋類大小,約為半個掌心大小,而1份熟蔬菜約為半碗量、一份水果則約是1顆柳丁大小或半條香蕉。例如,可吃1碗五穀雜糧飯,配1份魚肉、1份豆腐,外加2份蔬菜及2份水果。3)選擇天然食材/除夕團聚圍爐時,不少家庭都會選擇吃火鍋。建議火鍋以天然鮮蔬湯底,選擇新鮮肉品、蔬菜、菇類、魚及豆腐,避免加工製品的火鍋料,如甜不辣、魚餃、蛋餃、貢丸等。加工食品難以判別食材新鮮與否,經常以高油、高鹽及添加物製成,容易造成身體負擔,有腎病、三高及代謝症候群患者更要避免。4)蒸煮烤燙取代油煎及油炸/年節過後,因肥胖及代謝症候群就醫人數增加,絕大多數都因吃太油膩的食物引起。建議烹調方式以蒸、煮、烤、燉、滷等烹調方式取代煎、炸、裹粉、勾芡等高油脂烹調方法,減少吸收多餘油脂。例如以燙水餃取代煎餃,蒸魚取代煎魚,烤肉取代油炸肉或油煎肉。5)零食淺嘗即止/過年總少不了大大小小的零嘴,但這些零嘴就是體重控制不良、血壓飆高、血糖遽升主因。建議以相對較健康的無糖綠茶、新鮮果汁、堅果、水果乾,取代含糖飲料、蛋糕、餅乾等高糖高油製成的零食。而堅果為油脂類,應適量食用,一次抓一把就好,否則仍會造成負擔。6)酒類要適量/親友團圓總免不了喝酒助興,但酒精是僅次於油脂的高熱量食品。1克酒精有7大卡熱量,酒精濃度越高,熱量也較高。建議男性每日以2個酒精當量為限,女性每日以1個酒精當量為限。(一份酒精當量=30ml高梁酒=70ml米酒=120ml葡萄酒=360ml啤酒。)每日累積活動30分鐘 增強肌肉力量、心肺功能陳詩婷營養師表示,年節大吃大喝,除了上述飲食原則,運動更不可少。建議每天累積活動至少30分鐘,可到戶外健走踏青、活動筋骨,增加人體心肺功能,強化骨骼、肌肉力量,還能解除壓力及控制體重。

教養自閉孩子 停止護著說話很重要

教養自閉孩子 停止護著說話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孩子有沒有可能是自閉症?是不是永遠不會好?幾歲才會講話?長大了誰來照顧他?這些問題,是不是總是造成困擾,甚至煩惱到快抓狂或掉眼淚?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醫學的進步也能夠期待的,很難有人可以直接了當地對孩子的未來做出斷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成孩子學習榜樣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張世穎表示,現實條件、教養方式、療育計畫、安置環境、社會資源、支持系統,甚至是心理建設,做好了多少準備?別急,一樣一樣來。讓自己從低谷往上看,未來就一路往上走。孩子的行為多是學習而來的。可能是電視裡的卡通人物、連續劇演員,但最直接也最有影響力的,是身邊的家人。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做事方式、解決問題的態度,無形中都在建立孩子的行為模式。教養孩子方式一致 讓孩子學習自我控制孩子生氣時丟玩具、愛抱怨他人、動手打人、常常看來髒兮兮。請退一步思考,會不會跟家長、親人有關係? 行為控制或是社會規範概念,經常透過一連串的行為約束或增強、削弱等過程才能達成。張世穎職能治療師表示,在這過程中,所有與孩子接觸的人都使用一致的教養方式或策略,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最怕孩子犯錯時,永遠有人護著說話,就不會真的有學習自我控制的機會。接下來,就是堅持度的問題,家長需要比孩子更堅持。縱然知易行難,前幾次撐過去,以後就輕鬆了。

女性注意!憋尿、肥胖恐使膀胱脫垂

女性注意!憋尿、肥胖恐使膀胱脫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女性患者,多年來下腹部隱約有不舒服下墜感,但並未就醫。近半年除了下墜感越來越嚴重,上廁所時也有一顆軟軟的東西掉出陰道,有時還會看到一些血絲狀的陰道出血。這幾個月上廁所,還有用力都解不乾淨的感覺,滴滴答答的膀胱脹尿不適,一直跑廁所。就醫才確診是第3度骨盆腔器官脫垂,膀胱長期脫垂壓迫,造成出口阻塞、解尿困難,術後追蹤3年未再復發。台灣女性3至5成骨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醫師王萱說明,台灣約3至5成女性骨盆腔器官脫垂或尿失禁,主動求醫者卻不到2成。多數女性羞於啟齒,或以為是生產和老化的自然現象,然而不論是骨盆腔脫垂或尿失禁,大部分都可以治療。女性生殖器位置與泌尿器官非常接近,下泌尿道功能障礙更是骨盆腔脫垂最常合併的症狀之一。手術前,醫師除了透過陰道內診評估脫垂程度外,也會經由尿路動力學檢查完整評估膀胱、尿道、骨盆底肌肉等下泌尿道功能,包含膀胱的儲尿及解尿症狀,例如頻尿、急尿、解尿困難及尿失禁等,作為手術時重要重建技術參考依據,並且作手術後追蹤比較的參考。懷孕、停經、擔重物、老化 均會導致器官脫垂女性子宮、膀胱、直腸等骨盆腔器官靠著骨盆底肌肉、筋膜和韌帶,穩穩支撐懸吊在骨盆腔上方,但懷孕生產、停經缺乏雌激素、常挑重物或老化,會讓骨盆底肌肉群萎縮鬆弛無法支撐,造成器官下墜或脫垂,甚至壓迫尿道,造成無法解尿或解不乾淨等症狀。脫垂依嚴重度可分為包括感覺陰道內有沉重感及好像有東西要掉下來的輕度脫垂;陰道下部可摸到一顆圓圓的球狀物的中度脫垂;或器官已呈現完全脫垂於體外的狀態的重度脫垂。若為輕度脫垂,可於生活起居調整,並避免腹壓急速上升的運動。不過許多婦女朋友都默默忍受,直到生活大受影響才勉強就醫,絕大多數就醫患者脫垂症狀已進展到必須進行外科手術的程度。減少憋尿 避免加重膀胱負擔除了不要諱疾忌醫,平日可以注意維持適當體重,避免肥胖加重骨盆腔負荷,少提重物或搬運貨物,減少腹壓造成骨盆腔鬆弛下垂,養成正常排尿習慣少憋尿,免得加重膀胱負擔等,好好愛護膀胱和骨盆。

講座/銀髮族的保健

講座/銀髮族的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年人健康問題是子孫們的關心重點,即使是正常老化也會影響長者日常生活,更何況有病痛纏身。老化與疾病造成更多功能衰退,慢性病潛伏期長、在病程中感受度低,然而一旦忽視會帶來最嚴重的後果。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12(一)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護理師韋映安主講「銀髮族的保健」,提供您長者們的保健良方。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中有長輩朋友或關心銀髮族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銀髮族的保健時間:107年2月12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近5成女性子宮肌瘤!開刀評估4原則

近5成女性子宮肌瘤!開刀評估4原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可說是女性的「腹中大患」,台灣女性近5成都有子宮肌瘤的困擾,出現不正常出血、經期長、出血量大等症狀,甚至導致長期貧血,影響生活與工作品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指出,子宮肌瘤若是體積大、並造成貧血、壓迫膀胱或不孕等症狀,會需要搭配口服藥控制肌瘤大小,再開刀摘除肌瘤。子宮肌瘤開刀治療 四項評估原則長了子宮肌瘤到底該不該開刀治療,是有此困擾的女性最關心的問題。曾志仁副院長指出,評估是否該開刀治療有4點:一、子宮肌瘤體積快速成長(一般需大於5公分以上),壓迫症狀明顯,影響到生活品質。二、出血量大,出現貧血情形。三、影響受孕。四、有癌變疑慮時,就應考慮開刀處理。子宮肌瘤治療選擇多 腹腔鏡效果佳子宮肌瘤可依病人症狀,評估是否需接受藥物、手術治療,對於無症狀、肌瘤不大或是即將停經的患者,只要定期追蹤即可。曾志仁副院長解釋,一般的子宮肌瘤治療有八種方法:一、 子宮切除: 如果腫瘤有癌變可能,建議需要切除子宮。二、腹腔鏡切除肌瘤:肌瘤在10 公分以內且不超過3 個子宮肌瘤,可採用腹腔鏡摘除肌瘤,保留子宮與生育功能。三、開腹手術切除肌瘤:若腫瘤過大、顆數太多,為了考量縮短麻醉時間與減少併發症和意外發生,同時要降低肌瘤復發的機會,選擇開腹手術會比較安全適當。四、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血管栓塞術,透過栓塞阻斷供應肌瘤的血液,達到縮小肌瘤的效果,可以將子宮肌瘤縮小60%以上, 同時約90%的病人症狀會改善。 五、此外,也可以使用海扶刀治療(HIFU),這是來自中國的設備與技術,透過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消融肌瘤,論文報告可以縮小肌瘤體積約50%。六、也有針劑型的抑制荷爾蒙藥物,透過抑制荷爾蒙也可以縮小肌瘤體積約50%以上,但此藥有停經後症狀副作用。七、如果肌瘤不大,症狀輕微,也可口服避孕藥物緩解症狀,一般都有很好的緩解不適效果。諸如以上各種方法,都可以明顯改善症狀,但子宮肌瘤是容易復發的腫瘤,病患日後須密切追蹤。八、近年來醫學進步,治療子宮肌瘤第八種方式,就是使用新的口服藥物。子宮肌瘤口服藥 合併治療預後佳曾志仁副院長表示,新的口服藥物治療子宮肌瘤,腫瘤體積可有效縮小50%以上,症狀也改善近9成,成為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很好選擇之一,這不是荷爾蒙藥物,而是黃體素調節藥物,世界知名醫學論文建議可以先服用口服藥,縮小肌瘤,矯正貧血,再進行手術摘除肌瘤,能有效降低手術風險,避免輸血,術後的預後佳,也可以減少復發,避免切除子宮。子宮肌瘤是很多女性的隱患,影響健康甚大,婦女朋友可以與醫師詳細討論,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