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平常沒時間看醫生,通常會選擇買成藥來緩解疼痛,但卻不知道哪種藥物適合自己;或是看診時拿藥,因為害怕副作用而提出疑慮。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分享市面上常見的「2大退燒止痛藥」,並從藥效、副作用、綜合評比來比較,讓民眾用藥時也能有個參考。
民眾平常沒時間看醫生,通常會選擇買成藥來緩解疼痛,但卻不知道哪種藥物適合自己;或是看診時拿藥,因為害怕副作用而提出疑慮。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分享市面上常見的「2大退燒止痛藥」,並從藥效、副作用、綜合評比來比較,讓民眾用藥時也能有個參考。
爸媽們要注意啦!再過2週學期就要結束,即將要迎來寒假,回想這學期以來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否有和之前不同?根據韓國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討厭自己、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現象,很有可能患上「兒童憂鬱症狀」,若有相關症狀,也建議趕緊前往醫院就醫與諮詢,讓孩子開心過寒假。
長期抽菸的人要注意了!「心肌梗塞」不只有三高族群、老年人會發生,吸菸族也要當心是否有相關症狀。心臟內科醫師呼籲,「吸菸」是心臟科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很可能會致命。另外,也要注意天氣變化,若是有胸痛發作,要及時就醫評估,不要輕忽,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長輩血尿、腰痛要注意了!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年報告顯示,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而且該癌症好發於南台灣。泌尿外科醫師說明,該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大部分以無痛性血尿、腰痛為主;隨著年紀愈來愈高,罹患該癌症的機率也愈大,洗腎病人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因此若發現相關症狀需提早就醫檢查。
世界已經被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將近3年,雖近半年來已有流感化的趨勢,但被疫情影響的人仍然眾多。在後疫情時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況逐漸變成大家關注的議題,中醫師建議可透過「中醫治療」來對症下藥,包含中藥、針灸、推拿、運動等,可針對病情不同,選擇最適合的方式介入,幫助身心恢復。
持續性胸痛、咳出血要注意了!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若出現發燒、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狀,不一定是新冠病毒造成,若採檢陰性症狀仍不減,可能就要注意是否是「肺膿瘍」。該疾病是因為肺的組織受到細菌感染,產生肺部化膿的現象,如果不好好治療,有時會有生命危險,胸腔內科醫師呼籲,若有相關症狀,應立即前往醫檢查。
根據母乳哺育調查顯示,媽媽放棄哺餵母乳的前幾名原因,分別是缺乏奶水、擔心寶寶吃不飽、寶寶拒絕吸吮,而哺乳問題一直是媽媽們的夢魘。對此,婦產科醫師建議若遇到相關狀況,應提前至門診進行諮詢,因為訂出適合媽媽的哺乳計畫,是需要經過專業評估的。
週末跨年預備備!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導,今年跨年將迎來濕冷的天氣,冷冷的天氣當然不能錯過火鍋與熱湯,但喝火鍋湯、吃紅肉擔心熱量太高嗎?營養師建議可以自煮「牛肉綜合蔬菜湯」,不僅能抗氧化降低發炎,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三高族群也適合食用,年底也能健康度過。
手舉不起來、手臂無力要小心了!「多發性肌炎」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會對肌肉發動攻擊,主要的症狀是對稱性的上下肢肌肉無力和疼痛,醫師表示此症狀好發於中年女性,平常只要有相關症狀就要盡快就醫,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患。
不少民眾退休後,開始有「手指卡卡」的狀況,甚至出現肌腱攣縮、手指無法伸直的症狀,那很有可能是患上「板機指」。骨科醫師表示,目前板機指可透過「傳統手術」或「經皮穿刺術」來治療,待術後加上手指復健一起進行,很快就能讓手指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