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張姓工程師日前夜間長途駕車返鄉,發現對向車燈刺眼、視線模糊,甚至錯過交流道,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惡化不以為意。後續,到新竹台大分院檢查後才發現,真正原因竟是「核硬化性白內障」,經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後,他的視力明顯改善,不僅能安心駕駛,也重拾生活品質。
薄荷,這株看似不起眼的小草,卻以清涼香氣與多樣功效,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寶藏。專家表示,薄荷不僅是古老藥草,更在現代生活中展現無限妙用,成為你我身邊的清涼助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薄荷的功效與日常生活妙用。
無論跑者、健身人或任何項目的運動咖,「按摩滾筒」可說是再熟悉不過「自我肌筋膜放鬆」(Self-Myofascial Release,SMR)工具,藉由自己體重的壓力,精準控制去刺激和放鬆肌筋膜,促進組織的再含水作用。《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滾筒的挑選關鍵,到底該如何挑選呢?
孩子用畫筆打造「腎臟超級英雄」 「原來腎臟每天都在幫我們工作!」這是今年許多參賽小朋友在創作後的共同心聲。2025第十屆「讓愛興腎」兒童創意繪畫比賽以「我心中的腎臟超級英雄」為主題,共吸引近兩百件投稿。孩子們用豐富的色彩、想像力與故事描繪出心目中的腎臟英雄,讓健康教育以更活潑、貼近生活的方式走進家庭。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後簡稱腎基會)營運長吳苡璉表示,今年作品呈現極高水準,也展現不同年...
當家人需要長期照顧時,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外籍看護」,他們能提供全天候的陪伴與協助,似乎能讓家人得到喘息,也能穩定照顧品質,而實際上,聘請外籍看護從照顧需求、家庭溝通到文化差異,這中間有著許多需要被釐清與討論的面向。《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從3面向重新思考聘請看護的後續處理方式。
隨著單身人口增加,單身者對居住模式的選擇多元,但到底該怎麼選擇呢?《我想要獨自生活!》一書由不婚女性生活共同體(emif)的共同代表與成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思考所寫下的作品,人生幸福不需要靠別人完成,可以自己打造,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就能做好獨自生活的全面準備。以下為原書摘文:
當我們被習慣所限制,往往失去重看世界的想像力,該如何跳脫框架呢?領導力教練、組織發展顧問賴婷婷於《換框思維力》一書中,列出人們面對難題時的內心OS,並分享最有效的轉念心法,只要理解自己心理的運作框架,就能更有意識地選擇更好的想法與做法,培養思維的彈性與敏銳度,讓原本看似糟糕的事情不再那麼糟。以下為原書摘文:
秋冬季節就是要吃秋刀魚!秋刀魚富含豐富營養,以其美味的肉質和獨特的香氣聞名,是日本料理中非常常見的食材,也是日本秋季的代表性美味之一。《優活健康網》整理關於秋刀魚的相關知識,包括秋刀魚的功效與處理方法,究竟秋刀魚如何去苦?秋刀魚如何去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秋冬季節到來,日照時間逐漸縮短,不少人開始感到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甚至有些人還會因此經歷長期的情緒困擾,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季節性憂鬱症是一種隨著季節變化而產生的情緒障礙,或許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流感」,總在秋冬時期好發,4大症狀小心不知不覺就中標。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每10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希望維持健康體質,許多人嘗試苦瓜、肉桂粉、秋葵水相關製品,或醋漬大蒜等不同民間偏方,希望藉由自然的方式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但醫師指出,亂吃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可能將有害物質吃下肚,提醒切勿落入3大迷思。
現代人為了減肥經常習慣性的節食,有人是為了改善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況,有人是為了更美好的體態,但是過度追求減重目標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朱瑞君所撰此文,他分享「減重成癮」的特徵,建議民眾將肥胖視為認識身體的過程,才能健康減肥不傷身。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11月16至22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1893人次,國內腸病毒仍處流行期且疫情持續上升;2025年累計共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無論成人或小孩都有感染風險,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都要做好消毒,才能有效防範腸病毒疫情。
74歲賴先生長期受左膝腫痛困擾,原以為只是退化性關節炎,於是前往台中慈濟醫院就醫。醫師抽取關節液檢查後發現是非典型細菌感染,進一步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最後確診為「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提醒,膝蓋疼痛不要拖延,要找出病灶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