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變冷,不少人就會想喝熱飲祛寒,不過,喝對成分也很關鍵;選熱豆漿、牛奶、花草茶和薑茶確實可有效暖身,但喝咖啡、茶類、可可反而容易手腳冰冷,喝酒更要小心失溫風險!《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指出,除了教民眾喝對暖身飲品,也要記得保持運動習慣,讓身體暖呼呼。
「多發性硬化症」是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中樞神經系統,漸漸造成神經退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常見症狀包括視力異常、色覺異常、眩暈、疲勞、肢體無力⋯⋯等,其中80%的患者會出現眼部症狀。醫師呼籲,患者務必與醫師密切配合,積極接受治療,減少發作次數,維持生活品質。
春天喝玫瑰花茶養生有哪些好處?哪些人不建議喝?《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中醫師指出,玫瑰花茶有安撫情緒、紓解壓力,改善便祕和脹氣的作用,玫瑰花茶可搭配蜂蜜、洛神花、洋甘菊、薄荷等一起沖泡,風味更佳;但由於玫瑰花性寒,孕婦、腸胃虛弱容易腹瀉等5類人不適合飲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是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嗎?上廁所總是卡卡不順暢?那你需要好好的照顧一下你的腸胃,別讓腸道年齡大於實際年齡!!! 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 腸道菌相失衡生病 現代人生活步調忙碌,常處於高壓環境下,再加上受飲食西化影響,常有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的情形,而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於無形中就會增加腸胃負擔;營養師陳文君表示,一般來說,腸道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落枕是中醫學的慣用病名,西醫一般稱作「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頸部肌肉扭傷」,是一種睡眠後出現的頸部僵直性疼痛,屬於頸部肌肉群為防範相關組織的進一步傷害,進而形成的保護性收縮,屬於一種自限性的常見頸部疾病。許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經驗,起床時脖子肌肉突然緊縮,疼痛不已,造成一整天的不適,甚至影響到工作和學習效率,這就是俗稱的「落枕」。醫師可安排X光、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是一群因為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全身肌肉逐漸無力及萎縮的疾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和貝比魯斯齊名的洋基棒球明星賈里格(Luo Gehrig)、靠著眨眼寫出多本著作的臺灣版「潛水鐘與蝴蝶」陳宏老師,都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患者。病人會從肢體或口咽部開始,逐漸出現手腳無力、步態不穩、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其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身體常出現腹痛、熱潮紅、盜汗、低血糖、頭暈等小毛病,別輕忽!小心,可能是有「賈伯斯病」之稱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作祟,資深演藝人員馬如龍大哥日前也因罹患此病而過世。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有逐漸增加趨勢,通常好發於40~69歲年齡層朋友,其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其發生跟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約6成生長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臨床常見的手麻,最容易被想到的診斷為頸椎退化、骨刺壓迫、椎間盤突出、腕隧道症候群等,但還有一個臨床上相當常見,但多數民眾對它相當陌生的「胸廓出口症候群」。此類患者常出現頸部、肩部、手臂、手指麻木、疼痛或無力等神經症狀,若壓迫到血管則會出現水腫、冰冷、蒼白等情形,任何需要抬高或持續使用手臂的活動都會使症狀誘發或加重,如梳頭髮、抱提重物、開車、或長時間打電腦等,另外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一般人誤以為只有老人才會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問題,其實肥胖與運動風氣盛行造成運動傷害,使得退化性膝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患病年齡從70~80歲下降至60~70歲,年輕患者逐漸增多。膝關節置換的年齡平均落在60歲以上到75歲之間。一位60歲剛退休的女老師非常熱愛健行登山,長期下來導致關節軟骨已經被磨損嚴重,膝蓋疼痛難耐,得要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男性夜晚睡覺時常有習慣性打鼾、鼾聲大、醒來口乾舌燥、日間嗜睡,以及半夜驚醒狀況,有些同床的太太因此被吵得睡不好,此症狀為「睡眠呼吸中止」。經過醫師的臨床症狀、上呼吸道結構及共病症分析評估後,可於睡眠時以陽壓(正壓)呼吸器或稱鼻腔陽壓呼吸器進行治療。使呼吸變得有規律且打鼾停止,提升睡眠品質,精神變好。6成男性會打呼 心梗風險增5倍睡眠呼吸中止是人在睡眠中出現間歇性停...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居住在雲嘉地區的63歲患者,6年前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但因兒女長期住在北部,為了方便照護,便將母親轉往北部醫院進行治療。由於近幾年來肺癌的最新治療,常須搭配精準的基因檢驗技術,進步迅速的程度,並非每間醫院皆能提供,而檢測出新發現的肺癌致癌基因又往往是突破治療的契機!該患者在接受三線的化學治療後,因腦部轉移,疾病逐漸...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我從醫30幾年,第一線慢性病治療都採學名藥,從沒有患者因低血糖昏迷,或血糖控制不好截肢。」針對學名藥和原廠藥熟輕熟重,行醫多年的慢性病醫師洪泳泉表示,以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三高患者而言,採原廠藥和學名藥兼容並蓄搭配,學名藥治療都得心應手,控制病情良好。身為氣喘患者的他,也常從口袋掏出自己的氣管擴張器鼓勵病友治療,確保用藥安全與療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灣每4個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喝咖啡、吃甜食,讓你食道胸口灼熱、胃食道逆流嗎?」這個廣告詞。但到底什麼是胃食道逆流?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陳信宏醫師說:胃部裡的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稱的溢赤酸或火燒心。胸口灼熱感、胃酸逆流為典型症狀; 喉嚨常乾啞也別輕忽當食物在食道裡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