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安問題頻傳,高雄漢來海港巨蛋店傳出民眾在用餐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截至28日已累積50人均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少數伴隨噁心嘔吐。疾管署表示,已採檢7個案,最快1週出爐。醫師提醒,喝運動飲料恐加劇腹瀉,可吃白飯、蘋果泥、烤焦吐司,或喝鹽水及淡茶。
近日食安問題頻傳,高雄漢來海港巨蛋店傳出民眾在用餐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截至28日已累積50人均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少數伴隨噁心嘔吐。疾管署表示,已採檢7個案,最快1週出爐。醫師提醒,喝運動飲料恐加劇腹瀉,可吃白飯、蘋果泥、烤焦吐司,或喝鹽水及淡茶。
近來食安問題頻傳,像是藏壽司、初瓦、嚮辣、頂級燒肉店等都出現食安問題,紛紛驗出諾羅病毒。疾管署表示,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達近14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當;但近4週群聚通報案件增加,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檢出病原諾羅病毒占8成。
59歲的張先生近1年多來為腸胃消化不良所困擾,經常剛吃完東西不久後立即有肚子脹痛、屁聲連連想上廁所的煩惱,每天平均會拉肚子5次,嚴重影響到生活作息。約1個月前,張先生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確診為「肝旺脾虛」症型,經服用中藥治療1週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
沒事無聊滑滑手機、又不小心掉入美食的誘惑裡~雖然小編常常想要健康飲食,但看到IG裡朋友發的美食照、網美吃甜點又打卡怎麼都滑不完。跟麻吉相約聚餐,沒好好大吃一頓怎麼對得起自己?就算偶而火燒心、只要來個胃乳片、制酸劑,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後面引發的問題可能超過你的想像! 排便是人生大事,一點也不簡單! 關心排便不只事一天幾次、或拉肚子、便秘等問題,更需要去在意是否糞便沾黏馬桶、是否有有黏液、或是糞便老是不成形……..還有人糞便中還有一堆食物殘渣。 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有苦說不出 長期急、慢性壓力,加上作息紊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讓人有苦說不出!飲食中的蛋白質若未經小腸完整消化吸收,會在大腸中被細菌利用分解,製造腐敗性短鏈脂肪酸,腸道菌叢漸漸失去平衡,很多人遇到腸道問題就是補充益生菌,殊不知如果是小腸菌叢異常增加,大多數人可能補錯了方式。 腸道禁不起折騰,當益生菌也罷工 其實酵素可提供廣泛的消化功能輔助,改善因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腸胃不適及發炎症狀,脹氣時吃酵素可能比益生菌來的有幫助,因為消化酵素把食物從大分子變成小分子,幫助分解食物,減少腸胃負擔,維持腸道健康。 腸道亂象是慢性病的源頭 愉悅的生活從好的腸胃道開始,腸道亂象是慢性病的源頭,從糞便看「腸道代謝功能」就是很好的評估;或從尿液看細胞有機酸代謝,補對營養素,也可透過食物不耐igG4 評估身體常見不適症狀是否為食物慢性致敏所引起,透過飲食輪替改善不適症狀,進而修復腸壁改善腸漏現象。
台灣的泌尿道結石盛行率為10%,形成原因相當多,與飲食習慣、疾病、手術等都有關。一般典型症狀會有像是腰部鈍痛、脹痛、腎部絞痛等,但也有狀況是腎臟已經結石卻毫無症狀,一直到腎臟功能下降才發現。
「肚子好痛」或許最常見但也最籠統的一種身體不適症狀,你聽過「熱」也會導致肚子痛嗎?在中醫界有15年資歷的溫亞中醫診所所長彭溫雅,於新書《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就詳細解釋了腹痛的6種不同型態,其原由與各自的解方,讓讀者更能準確描述出自身症狀,協助醫師診斷檢查。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一起來看診,丈夫長期有拉肚子的問題,尤其是晚上特別嚴重,根本沒辦法睡覺,每間醫院的腸胃藥都吃過,也做了很多檢查,排除腫瘤和發炎問題,但也只是吃止瀉藥治療。看他體型消瘦,面色暗沉,這個問題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慢性腹瀉確實是很難處理。我問「除了止瀉藥,還有使用什麼藥物?」他說,還有一些腸胃蠕動、消脹氣的藥,因為有糖尿病,也長期打胰島素。新陳代謝科醫師認為,我拉肚子可能和糖尿病有關,但也只能用止瀉藥來處理。為什麼糖尿病會造成慢性腹瀉?我們的腸胃道機能,有很多的機能是由迷走神經控制,也是最長、分布最廣的自主神經系統。控制不良的高血糖,會在全身流竄、到處破壞,這些細小的自主神經系統更是容易受到傷害。像是腸胃道的蠕動、消化液的分泌、括約肌的收縮放鬆等,在腸胃道的自主神經系統受到損傷後,一切都會變得異常,胃排空困難、胃酸分泌異常、腸道蠕動異常,會導致胃脹、噁心、嘔吐、腹痛、胃食道逆流、脹氣、消化不良、腹瀉、腹痛、便祕。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糖尿病造成的慢性腹瀉,主要是因為腸道自律神經病變和腸道蠕動因子分泌異常所致,造成腸胃蠕動發生障礙,特徵是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與大腸激躁症不同的是,腹瀉較常發生於夜間,症狀與情緒無關。糖尿病腹瀉,是屬於中醫「泄瀉」範疇。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提到「二陽結謂之消」是指胃腸結熱導致消渴,消渴症患者因濕熱結於胃腸而傳化失常導致瀉下,或熱結於內,日酒傷津耗氣,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而致腹瀉,或情志不遂,氣機不利,肝失調達,橫逆侮脾而泄瀉,或脾陽損及腎陽,脾腎陽虛,命門火衰,氣化無權而腹瀉等,濕熱侵襲、肝氣乘脾、寒熱錯雜、脾胃虛弱是糖尿病腹瀉的常見類型。高血糖全身流竄破壞 釀腸胃道神經病變中醫治療方面,腸胃道的神經病變,和中醫病機的痰、濕、淤、滯有關,利用健脾化濕、理氣和胃、補中益氣、活血化瘀、芳香化濁、溫化寒飲等方法,加上可針對性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的中藥,以及每個人體質不同的個別調理,糖尿病的腸胃神經病變是可以治療的。調理一段時間後,他回診時高興地說:「蔡醫師,我這幾天睡得不錯,半夜都沒有腹痛拉肚子了,中醫調理比止瀉藥還要有效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人都曾有肚子痛、拉肚子的經驗,但腹痛若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就不單純了。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因患者多屬年輕族群,在生活、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急性發作恐脫水休克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李炯宏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機轉目前尚不清楚,推測可能與免疫系統、腸道菌落、環境、遺傳、飲食、種族、藥物誘發等因素有關。據統計,潰瘍性結腸炎在已開發國家案例較多,台灣患者人數也逐年成長,據健保署資料顯示,潰瘍性結腸炎重大傷病卡發卡人數為3260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男女比例相近,好發於學生、年輕上班族等族群,但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仍有機會罹病。李炯宏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的急性發作症狀為發燒、大量血便,恐導致脫水、休克、腎功能變化、血紅素下降等。診斷會安排做內視鏡檢查,按壓肚子可能有類似腹膜炎的表現。患者若未及時接受治療,最後恐需要開刀。大部分患者的症狀表現較輕微,可能會出現無疼痛感的血便,因為是直腸出血,故血色會偏紅,血便的狀況會隨著出血量而加深顏色。盛行於已開發國家 好發年輕族群在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較高的國家,若年輕人反覆出現不會痛的血便,又無痔瘡徵兆,醫師們便會懷疑為潰瘍性腸炎。但在台灣因盛行率不高,通常會安排內視鏡檢查,搭配病理切片、抽血等來診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李炯宏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很難單靠內視鏡影像就確診,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可能有多種疾病會看到類似表現,故需透過病理切片排除一些特殊狀況。抽血檢驗也可幫助診斷,但沒有單憑哪個指標即可百分之百確診潰瘍性結腸炎。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史,拼湊各種線索來判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且往往要反覆發作數次後,才能正確診斷。低估病情停藥 結腸炎反覆發作急性潰瘍性結腸炎需要使用抗發炎藥物、高單位類固醇,甚至需住院以靜脈注射施打類固醇,搭配免疫調節劑,若仍無法改善,會建議改用生物製劑治療。若併發腹膜炎,可能要開刀把嚴重發炎的大腸切除。李炯宏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若能以藥物控制發炎,後續併發穿孔、廔管、甚至大腸癌的機會都會降低。生活上作息盡量避免熬夜,規律的生活有助於控制病情。李炯宏醫師指出,有些患者容易低估病情,自覺「我今天沒有症狀,為什麼還要乖乖地服藥?」一旦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忘記定時服藥,一段時間後症狀就逐漸復發,這樣反覆發作,對患者病情控制較不理想。(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