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吃鍋胃痛不適,竟是幽門桿菌感染,還可能傳染他人!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最近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覺得已經滅菌了為何還會呈陽性。
平均高達近10年的長照生活,許多家庭照護的辛苦都是從「中風」開始,誰會希望有一天自己會家人倒下來呢?一次不小心中風,從此就讓生活由彩色變黑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說明8大中風徵兆及相關預防、照護議題,並提醒民眾若想要預防中風,先從避免三高開始做起。
失智症是大腦功能損傷的疾病,而聽力損失程度也會影響罹病風險。美國神經科醫師理查.瑞斯塔克(Richard Restak)《預防失智大作戰》一書中,分享失智症的相關科學與醫學常識,包括各種失智症的類型,並提供簡易的自我檢測法,幫助讀者促進大腦健康,從此遠離失智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抗性澱粉是什麼?吃冷的食物減肥更有效?《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指出,「抗性澱粉」存在在冷飯、冷的水餃中,因消化時間比一般澱粉更加延長,有助於降低熱量攝取,穩定血糖、控制糖尿病,對健康有所助益,建議在日常飲食中,每天吃20公克能有效減肥。
扮家家酒不只是模仿,更是有助發展孩子想像力、同理心與社交技巧的重要遊戲!《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建議爸媽可透過以下面向觀察孩子的「遊戲技巧」,從學齡前就開始培養語言、行動和策略思考等3大成長學習的必備能力,更能從中建立自信心。
新冠病毒變異株強勢來襲,國外流行新變異株JN.1已進入台灣社區,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及重症死亡人數急遽增加,甚至又出現兒童新冠死亡病例。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新光醫院醫務秘書黃建賢醫師表示,民眾若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等呼吸道症狀,儘管初期快篩陰性,也不代表沒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量必須達一定程度、多測幾次才能確認是否染疫。 門診新冠患者增加逾三成 ...
性行為後發生陰道出血的情況相當普遍,許多男女都對這樣的狀況見怪不怪,事實上,出血是一種健康警訊,最好就醫檢查釐清原因。韓國婦產科醫生柳知沅於《如果我的朋友是婦科醫生,我會這樣問她》一書中,整理各種婦科問題,包括私密處癢痛、為何避孕失敗、卵巢及子宮異常等等,幫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體。以下為原書摘文:
研究證實每天走路能大幅降低死亡率、防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人訂出「每天走1萬步」的健康方針,小心走過頭可能會有危害!日本針灸師、柔道整復師,LEAF針灸整復院院長笹原健太郎 於《解痛逆齡強腿伸展法》一書中,分享伸展保健運動,也詳細說明各種醫療保健新知,幫助讀者打造不生病的生活型態。以下為原書摘文:
70歲的黃奶奶平常以從事家事勞動、走路作為運動,但近來感覺雙手較無力,難單手轉開寶特瓶、上下樓梯也稍嫌吃力,懷疑自己為肌少症而前往就診。醫師評估黃奶奶手握力為16公斤,小於女性標準18公斤,站起坐下5次時間為13秒,大於標準12秒;再計算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均未達標,判斷黃奶奶已符合肌少症診斷標準。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後,各國出現護理人員大批出走潮,護理荒一直是台灣醫療現場的棘手問題。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疫情後全國護理人力流失,出現降低趨勢,2022年及2023年連2年,淨增加人數約2500人,僅及2021年前10年平均數的5成。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等到發現視力缺損時,晚期惡化速度有如「滾雪球」般飛快,成為國人失明原因第2名。眼科醫師指出,目前第1線治療仍以眼藥水為主,但種類多且一天要點多次,導致民眾常忘記點藥,即使開刀也存在像是術後能馬上恢復視力、手術反而失明、術後就不用再點藥等迷思,以下一一解答。
日前,一位中年男性常抱怨身體不適,包括頭暈、口渴、體重下降,原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現象而不以為意,沒想到這個月初昏迷被家人送至急診,發現血糖竟高達1500,是正常值約15倍。後續,檢查結果為「急性腎衰竭」還合併酮酸中毒,甚至被發病危通知⋯⋯
現代人生活緊湊,不少人長期處於身心疲勞的狀態,也連帶影響皮膚的健康,這也是不少人都有「敏感肌」的原因,到底敏感肌要怎麼清潔呢?《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撰寫此文,分享「正確洗臉以治療敏感肌」的相關論點,皮膚是面對外界環境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清潔,永遠記得「不傷害比傷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