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當血壓非常高時,很可能造成眼、腦、心、腎、大血管的損害,許多人的血壓隨著年齡而上升,因此通常在被診斷高血壓之後,需要一直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但真的要吃一輩子的藥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高血壓藥物的停藥方法,在試著停用藥物時期,也要確保血壓盡量穩定。
過年年菜塞滿冰箱,小心4個壞習慣,降低冰箱保鮮功能,恐讓全家人吃出健康風險!《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年菜保存冷藏冷凍,應注意冰箱正確使用功能,包括冰箱只能放7分滿、冰箱門不要開開關關、生熟食應分開擺放,以及食物不是有冰就不會壞,最好還是要在1個月內吃掉才不會變質。
大年初三習俗禁忌有哪些?相傳初三要睡到飽、不宜出門,是什麼原因?初三可以回娘家嗎?可以打掃、熬夜晚睡嗎?待在家裡好無聊,能做哪些事情來打發時間?《優活健康網》整理初三習俗懶人包,分享10個不需出門活動提案,讓你宅在家一整天也能收穫滿滿,不妨趁著年假一起與家人增進感情吧!
色盲通常從出生起就存在,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一直如此,所以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看到的顏色與一般人不一樣,你應該要注意的6個跡象!人都會被繽紛的色彩吸引,孩子更愛五彩繽紛,家長也都會想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樣的顏色。但如果你的孩子不告訴天空、樹木是什麼顏色,或者他似乎會認錯顏色,怎麼辦?如何判斷是否是色盲?以及會有什麼長期的影響嗎?
人家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真的是這樣嗎?有些父母用盡全力想扮演好父母,卻不知道自己給出去的是有條件的愛。精神科專科醫師陳俊欽於《鬆綁你的完美主義》一書中,深入討論早期經驗是如何影響我們,並歸納出完美主義類型,從不同的特質提供調適方法,找回內心的踏實感。以下為原書摘文:
「濕氣」在中醫觀點來說,是指水分代謝異常出現的多餘物質,當體內濕氣過重,氣的運行將會受到阻礙,造成人們長期陷入慢性疲勞之中。醫學博士王柳青、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翟煦於《體內排濕》一書中,分享「濕氣一族」症狀與檢測,提供民眾簡單的保養祕訣。以下為原書摘文:
奇異果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盛產季落在每年6月~11月,其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甚至被譽為「維他命C之王」!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奇異果種類、奇異果功效、奇異果挑選與奇異果禁忌,要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奇異果其營養價值略有不同,千萬別吃錯啦!
秋冬來襲,全球仍有COVID-19疫情,對年長者及慢性病患的健康威脅更高。據統計,COVID-19感染併發重症78%均為65歲以上長者,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應儘速接種COVID-19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蔡兆勳表示,門診有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齡長者,前後反覆感染COVID-19,已住院3次,...
一位63歲女士感染新冠病毒後,除了咳嗽、流鼻水症狀以外,同時伴隨有雙眼難以張開的症狀,雖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越來越嚴重,後續痙攣情形甚至影響到頭頸部肌肉,造成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認知功能和反應也變得遲鈍,就醫後診斷為「肌張力不全症」。
減醣是現今體重控制的熱門話題,很多人的疑問就是減醣是不是完全不能吃麵包?這對麵包控來說簡直就是酷刑!事實上減醣並非完全不能吃麵包、吐司,只要透過食材的調整,口感與健康也能同時兼顧。 吐司一向是台灣人的最愛,由於能夠打造多元化的口味,幾乎已成了早餐首選。吐司以往令人擔心發胖的部分就是精緻澱粉含量高,以一般早餐店來說,馬上可帶走的三角形三明治,熱量就可能超過250大卡。 隨著現代人健康觀念...
現年約30歲的陳先生,對自己的深邃五官與高挺鼻樑相當有自信,然近年卻發現鼻子外觀有點塌,甚至仔細看,能發現鼻型有扭曲的狀況。隨之而來也有鼻塞,包含睡覺時也會鼻塞、打鼾更大聲,影響睡眠品質。直到親友介紹後,陳先生到了耳鼻喉部門診就醫,經過仔細病史詢問才發現主因。
「核心肌力」不是只有肚子區間的肌肉,凡是能穩定軀幹、負責保護脊椎提供脊椎足夠的支撐力的肌群,都稱之為核心肌群。練好核心肌群除了鍛鍊腹肌線條外,還能促進平衡感及穩定性、提升肌肉防禦力等好處。《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文章,教你6招超實用的核心訓練動作。
懷孕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變胖也就罷了,如果再加上水腫,身體痠痠脹脹的感覺真會讓人吃不消。雖然懷孕有水腫算正常,但還是有方法可改善,倒是要小心有的水腫是疾病症狀,需要就醫治療的!網路論壇常有人抱怨孕期下肢痠脹,兩隻腳腫得像豬腳,還有人連手指也腫成「甜不辣」,這些人都是因懷孕而水腫,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