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疫情以來,免疫系統的強弱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該如何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避免感染病毒?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告知你多攝取水果與蔬菜的飲食、固定的運動訓練和充足的睡眠時間等等,這些都是維持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自然方式,但你知道肌肉量的多寡跟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強弱有關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肌肉與免疫系統的關聯。
隨著現代人運動意識提升,關節保健議題備受關注。新旅程復健科吳沛燊院長指出,許多民眾常見的關節問題包括不穩定、韌帶受傷或退化等症狀,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30歲單身,還會盼望有機會和另一人建立起親密關係;40歲單身,心理上或許該最好準備,開始一個人漫長的旅程。在這條只有自己看風景的道路上,不免感到有些孤單失落,然而也是更深入認識自己的絕佳機會。《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旅行作家雪兒分享,如何一個人也能好好過生活的心路歷程。
人體每天呼吸超過20,000次,但你可知道,我們平常習慣的呼吸方式,可能正在危害自己的情緒與健康嗎?歐洲知名的背頸疼痛治療專家理查.布蘭能(Richard Brennan)於《神奇的自然呼吸》一書中,分享在家就可以練習的呼吸技巧,幫助讀者改善姿勢,緩解呼吸問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高小姐是一名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不僅從小就得花費許多時間定期進醫院,接受輸血以維持血紅素濃度,長期輸血也導致鐵質過度沉積於脾臟,當時幼稚園的她竟然肚子腫大得像懷孕一樣,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如不緊急處理恐會引發器官病變、甚至致死等嚴重併發症。
最新防疫規定,醫院住院陪病自4月10日起取消「無症狀」篩檢、住院病患解隔離條件再鬆綁,指揮中心也宣布放寬戴口罩規定,5月31日之後,只剩「醫療院所」與「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等4場所,強制要求全程戴口罩。最新規定詳細內容以下解說。(文章最後更新時間:5/23 16:00,更新5月31日後強制戴口罩場所。)
中年以後不少人有下背痛症狀,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長骨刺,但復健科醫師提醒,骨刺並不是長得跟針刺一樣,也不一定會痛,不過骨刺到底是什麼?長骨刺一定要治療嗎?治療注射後還要復健嗎?以下醫師親自解答造成骨刺的相關原因,以及治療小知識。
48歲張先生沒有慢性疾病,也沒做過任何手術或麻醉,因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肺部腫瘤,決定至醫院胸腔外科接受手術。張先生想到多年前看過的電影,男主角在手術中醒來,甚至有類似「靈魂出竅」的情節,很害怕自己也會在手術中發生一樣的狀況,於是在術前訪視門診時向麻醉科醫師提出他的擔憂。
AI技術席捲全球,從ChatGPT的流暢對談到Midjourney美圖生成,都展現了無限潛力,而這樣的趨勢運用同樣也體現在醫美領域。台灣愛爾麗醫美集團率先引進「智能測膚儀」迅速引發討論,究竟AI運用在醫美上有哪些可能性?有哪些好處? 現代人追求美麗的標準已經有了改變,特別是對於臉部的美感目標,已經不是針對單一部位改善,而是希望追求一種協調性、同時更符合個人特質的展現。...
一位30多歲婦女跟風吃減肥藥、膠原蛋白,想要瘦身保年輕,卻前後2次引發雙腳水腫而就醫。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慧芬警覺有異,經腎臟切片後,確認婦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狼瘡性腎炎」。她提醒,狼瘡性腎炎好發15~45歲女性,除引發嚴重水腫,甚至有3成導致洗腎,若不治療將陷入致死風險。
60歲王女士因長時間勞損,肩頸肌肉常有緊繃、痠痛感長達5、6年之久,後來竟引發頭痛,半夜常難以入眠,嚴重影響生活。王女士曾試過推拿、穴道按摩、熱敷及復健等方式均不見成效,最後求助醫院,經診斷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引起的頸因性頭痛。
近幾年開始流行「減醣飲食」,而減醣烘焙料理有很多,但要了解食材的運用比例、特性,才能做出真正好吃的減醣食物。世界廚師國際大賽冠軍主廚莉雅(Leah)於《職人配方!減醣烘焙料理》一書中,分喜獨家配方的減醣食譜,從甜點、麵包到日常料理都有,讓民眾能健康吃三餐。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房價與物價居高不下的時代,買房似乎已成為年輕人遙遠的夢想,但要怎麼做才能把錢省下來,儲存買房基金呢?從業超過10年的專任約房仲陳泰源,人生最高負債達380萬元,靠省錢、存錢達成買房的夢想,他也於《省出一棟房》一書中,分享簡單易懂的做法,並輔以親身體驗認證,不用靠投資也可以輕鬆存出買房金。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