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現在是立春期間,立,是開始之意;春,有蠢蠢欲動之意。動而生,意味著閉藏的冬天結束了,從此開始「陽動」而充滿生機的春天。中醫師提醒,立春後乍暖還寒,要注意防病保健,預防寒潮低溫;飲食方面宜少酸多甘,多吃綠色食物養肝。《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立春養生之道。
想要用健康朝氣迎接新年,也想跟親友一起享受美食的快樂,但過年期間不免大魚大肉,不禁讓人憂心直線上升的體重,以及消化不良帶來的胃腸不適。光華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郭家榕指出,現代人注重年節養生,年菜吃太多可用穴位按摩及熱敷來幫助消化,飲食上搭配中藥入菜也是好方法,並提供幾款養生消脂飲、顧胃甜品食譜一次看。
嘴巴一張開,竟是滿嘴蛀牙?一名5歲女童因疫情2年沒看牙醫檢查口腔,使原本僅需簡單治療的蛀牙嚴重惡化,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最後竟需進行群身麻醉手術拔掉9顆牙!兒童牙科醫學會提醒家長,想預防家中小孩蛀牙,應從1歲前就建立口腔健康習慣,並掌握正確清潔口腔4大方法。
熬過疫情後,台灣民眾的心理健康程度卻比疫情時期還高?精神健康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近3成台灣民眾受疫情影響,身心精神健康指數變差,出現問題以睡不好、焦慮緊張與記憶力下滑為主,且比起2020年疫情爆發前期,健康指數更低分。該調查顯示在後疫情時代,民眾的心理精神健康問題不可忽視,醫師提出緩解焦慮4大解方
65歲吳先生去市場買海鮮,處理魚時左手不小心被「魚刺」刺傷,起初以為只是小傷口,沒想到2天後傷口發熱疼痛、手掌腫脹,而且還發燒。就醫檢查發現左上肢感染,已進展為壞死性筋膜炎.還好經台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京軒手術後,才得免除截肢的風險。
不少人貪圖方便,選擇以麵包當正餐,尤其剛出爐的麵包香氣撲鼻,深受民眾喜愛。但是減肥族挑食物小心翼翼,許多「麵包控」唯恐發胖,一口都不敢吃。營養師張家榕指出,減肥之路並不是二元對立、非黑即白,如果真的要吃麵包,只要掌握正確原則,就可以放心享用。
冬天正值草莓的盛產季,草莓鮮嫩多汁又嬌貴,不僅好吃,它的營養價值高、熱量低,更對身體有許多益處,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草莓富含多種營養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稱,營養師特地說明草莓的營養價值,並公開正確清洗草莓的方式,以避免吃進農藥。
若是晚餐吃太少或太早吃,睡前就容易又肚子餓,但不吃宵夜餓到睡不著,想吃消夜又怕累積熱量、變胖或對身體不健康。這時候胃腸肝膽科醫師提醒,若常常睡前肚子餓,要小心可能有胃發炎或潰瘍疾病;但如果偶爾真的想吃消夜,其實吃一點鹹食,比選甜食吃,對身體的負擔會少一點。
受傷包紮傷口時,若不知道怎麼照護傷口、選對正確傷口敷料,可能讓原本的小傷在撕開紗布或膠帶時,再度扯破皮使傷口越來越大,甚至造成感染、潰瘍變大傷。整形外科醫師提醒,用對敷料才會讓傷口加速痊癒、不易留疤,民眾在居家照護時,可參考以下步驟。
隨著養生風潮流行,越來越多民眾加入素食行列,各地隨處可見素食餐廳或餐點。不過醫師提醒,由於有些營養素很難從植物性成分攝取,一般素食者可能因食物選擇相對較少,容易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素食者與一般飲食最大的差別在於缺乏動物性蛋白質,若要健康吃素,應慎選食材,適當規劃飲食內容。
響應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策辦台灣首場罕病SMA藝術特展「身在其中 Include」,於12月3日至11日在南港瓶蓋工廠溫暖開展,由多名新媒體藝術家與SMA病友攜手創作,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詮釋SMA病友及家屬的堅毅、困境與掙扎,期望喚起大眾對「生命權」議題的關注。 從自身罕病經歷出發 挺身為病友權益發聲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民眾在日常飲食也更注重保健養生,不少人也會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補足攝取不足的養分,或是彌補平時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像是許多上班族會感到頭痛的腸胃問題,常聽人說「酵素」可以幫助消化分解吸收食物、促進新陳代謝及調節生理機能。但究竟哪些人最需要補充酵素呢?快看看你是不是其中10大族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