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薄影響受孕?一名39歲女性嘗試過3次人工授精,但在5週時流產,試管植入10週時卻發生胎停,她在試管療程中,雖服用西藥但子宮內膜仍僅有0.46公分;後續,經過3週的中藥、針灸療法並一併調理平時容易頭暈疲勞的狀況後,內膜厚度翻倍達0.82公分,試管植入後一次成功並順利產下一女。
隨著農曆新年假期結束,頻繁的拜年走動、居家大掃除或久坐滑手機追劇等,容易引發下背痛問題。對此,竹南診所復健科醫師劉建廷建議,民眾若是懶得跑健身房運動,不妨可以善用4招在家免器材、徒手就能做的伸展及核心運動,可有效緩解背部壓力,幫助改善腰背不適症狀。
隨著交友軟體越來越盛行,現代人卻在網路背後把真正的自己藏得更深,甚至不想見面約會相處,害怕在一開始就展露真心⋯⋯「簡訊約會」(Dexting)便是網路戀愛趨勢下的產物,只透過和某人傳訊息就陷入戀愛感。《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淺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Dexting的經歷,以及其可能衍生出來的溝通問題和人際省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能量棒,英文寫作Energy Bar是一種由穀物、微量營養素和香料成份做成,能快速提供能量的一種補充食物,通常,這類產品,會根據目的與想要宣稱的機能,會額外添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與其他營養素。 最初是做給太空人吃的食物 別看這些棒狀食品種類繁多,而且很容易購買,但在一開始的時候,可不是閒雜人等可吃的東西呢! 最初是NASA委託一家美國的食品公...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3歲陳女士本身有癲癇、憂鬱症病史,長期慢性便秘須仰賴軟便劑幫助排便。醫師以大腸鏡檢查於乙狀結腸發現2顆比鄰的鋸齒狀腺瘤,較大者有1公分,因此採取冷息切方式切除。 另有66歲盧先生長年於診所追蹤三高,衛生所檢驗糞便潛血結果為陽性,轉介至醫院胃腸內科門診。進一步作大腸鏡檢查時於整段大腸發現,長有大小不等的息肉共6顆,最大的息肉1.2公分位於乙狀結腸,以內視鏡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徐太太平時和先生一起打理著2家度假民宿,同時也享受著山林間的美麗風景。但2年前的某天傍晚,徐太太在廚房忙著準備客人預訂的晚餐,拿鍋子的手突然無力、整鍋的食物掉了滿地都是,身體也感覺到不對勁,於是到醫院檢查。由小醫院轉到大醫院,做了各種神經學的檢查如:腦部電腦斷層、神經傳導、肌電圖、肌肉切片等,甚至還把檢體送到國外研究,結果只知道是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不但複雜,連實驗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日全台本土疫情急遽延燒,單日確診案例已飆破500大關,各家防疫險也賣翻!民眾擔心確診新冠肺炎想買防疫險,該如何比較各家保單CP值?要先注意哪些理賠重點?《優活健康網》幫你整理好「2022最新防疫保單」優缺比較懶人包!買防疫險先看「重點理賠項目」1.確診補償保險金2.隔離補償保險金3.確診住院日額保險金4.確診負壓隔離/加護病房日額保險金即便台灣第2劑疫苗施打率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C先生對工作非常投入,雖然壓力很大,但正值壯年的他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未滿40歲的他,卻突然中風了。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政鴻回憶,C先生當時是因感到手腳無力,所以趕緊就醫,確診為栓塞性中風。經詳細檢查後,發現他有心房顫動,而且還有卵圓孔未關閉的狀況。 C先生平時喜歡騎腳踏車,但是常常在衝刺時感到使不上力,心跳非常快,很不舒服;偶爾也會感到...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31歲張小姐備孕3年無果,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和媽媽一樣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醫師透過藥物調整代謝,加上改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幫助回復正常排卵後,張小姐採第一次試管療程就順利懷孕。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提醒,過去民眾常著重在個人體質如何造成不孕,但其實原發性女性不孕症,包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和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入春後是每年急診、門診腹瀉就診的高峰期,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1年三、四月腹瀉群聚事件超過 150 起,其中超過七成屬病毒性腸炎所引起。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雖然民眾已經習慣戴口罩與噴酒精做手部清潔,但對於即將到來病毒性腸炎的威脅,也應提高警覺並做好應對措施。如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家裡有小寶寶的民眾,最近...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大部分民眾對於手術和麻醉的認識都很陌生,但根據統計,台灣每天平均進行近6,900件手術,換算下來台灣人一生中接受手術的次數約為8.7次,因此除了醫護衛生從業人員外,民眾更有必要認識手術跟麻醉相關知識,才能在面對手術時更加安心。局部麻醉可分注射式、浸潤式2大類注射式局部麻醉:簡單施打效果快安南醫院麻醉科主任蘇翔表示,臨床上以注射式較為普遍,一般使用藥物為「利多卡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你曾在路上或公園,看見長輩原本用小碎步在慢慢走路,下一秒卻突然站住靜止不動的畫面嗎?神經內科醫師提醒,這是巴金森氏症常見的「步態凍結」症狀,會造成年長者突然身體僵硬無法動彈。如果是正在過馬路時,或是在人潮擁擠的地方突然停住定在路中央,有相當高的危險性,不可不慎。巴金森氏症病程症狀近年台灣人口高齡化,巴金森氏症罹患人數也持續升高,到2021年健保統計,台灣已超過7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但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送往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為4(正常為1以下),懷疑腫瘤的可能。罕見腎上腺瘤恐致心悸、高血壓危象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許竣凱表示,進一步檢測林女士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指數,竟比正常值高出近9倍;斷層掃描後,更發現腎上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