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保健

盛夏消暑吃冰法,營養兼顧不發胖

盛夏消暑吃冰法,營養兼顧不發胖#飲食保健

炎炎夏日,民眾最常見的消暑方式,不外乎珍珠奶茶、各式茶飲等現搖冷飲,或是一盤充滿各式配料的剉冰;但這些冰品飲料雖能讓人透心涼,它所帶來的熱量卻可能危害健康,想要消暑又顧健康,就得注意一些小撇步。以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為例,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張智傑營養師表示,在甜度正常、珍珠份量不減少的情況下,熱量至少400大卡以上,喝下一杯相當於吃了一碗半的白飯。而過多的熱量攝取,不但會使體重增加,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尤其對糖尿病患而言,冷飲冰品恐造成過多熱量和糖類的攝取,不利血糖調控。到底該如何選擇冰品,才能吃的營養健康?張智傑營養師提出以下原則可供參考:■冷飲類1. 盡量減少含糖量,避免選擇正常甜度的飲品,最好將甜度改為半糖、微糖,則熱量將能減少一半以上,且甜度降低,清涼止渴的效果更好。2. 盡量少在飲品中添加配料,尤其是高熱量的粉圓等,若需增進口感,建議可選擇仙草、愛玉、蒟蒻,以避免額外的熱量攝取。■剉冰類1. 避免選擇澱粉含量高的配料,如粉圓、芋圓、番薯圓、蜜紅豆、粉條等。2. 避免選用油脂含量高的配料,如巧克力醬、煉乳、花生等。3. 盡量減少糖水量,或以代糖取代糖水,而以檸檬汁增添風味也不錯。4. 配料最好選擇仙草、愛玉、蒟蒻、白木耳,這類食材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進腸胃蠕動,不但可預防便秘,更能增加飽足感,避免額外的熱量攝取,且有助於體內膽固醇的代謝排除。5. 建議搭配新鮮水果,如芒果、鳳梨、奇異果、西瓜、哈密瓜、荔枝等當季水果,有助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且有預防癌症的效果,但仍須注意水果份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總而言之,選擇夏日冷飲冰品時,只要把握住「少糖、少脂、高纖維」的原則,在享受口舌冰涼快感之餘,相信定能吃得營養、健康、無負擔。

考季怎麼吃出健康與好成績

考季怎麼吃出健康與好成績#飲食保健

這幾天正逢大學指考,緊接著又是國中第二次基測,炎炎夏日,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程瓊瑤要告訴考生們,如何改善飲食的品質與比例,在考試中表現百分百的實力!方法一:飲食均衡。飲食最基本的策略在攝取各種類型的食物,達到飲食的均衡,也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另外,可注意攝取食物種類的優先次序。不妨在吃米、麵等碳水化合物前,先吃蛋、豆、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因為如此一來可使頭腦清晰,反應敏捷,當然唸起書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方法二:食補、藥補增加負擔。考生處於緊張狀態,腸胃特別敏感,對平日不熟悉的食物難以適應,硬要他們服用各種補品,反而是一種負擔,建議家長在考前不要特別改變考生的飲食習慣。方法三:早餐不能省。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充足的營養是維持腦力的基本,除了從日常生活做到均衡飲食外,早餐絕對不可省略,而且營養要均衡、要足夠,因為穩定的血糖是供給腦細胞活動的主要來源,血糖不足,會消耗肝臟儲存的肝醣,體力、腦力都受到影響。對青少年而言,一份理想的早餐應有2-4片土司的主食類,搭配牛奶、豆漿或魚、肉、蛋類等蛋白質,最好加上蔬果,使營養及熱量攝取佔一天的1/3。方法四:少量多餐。每日3-4餐,以均衡方式攝取營養,三餐大約7-8分飽就好,因為吃太飽,體內血液就會集中在腸胃道,思路變得不敏捷,令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而點心的補充要特別注意,盡量不要吃所謂的空熱量食物,可選擇1杯牛奶、一顆蛋或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類、芭樂等,因為壓力大的人,體內維生素C消耗量會增加。方法五:烹調多元化。時序進入夏季,天氣漸熱,常感食慾不佳,所以此時的食物應多樣化、烹調多元化(如蒸、烤、涼拌、滷等烹調方式),才足以刺激食慾。方法六:不要為了提神而飲用咖啡及茶。有些人習慣飲用含咖啡因之提神飲料,如咖啡、茶,其實不僅效果不佳,體力也容易透支,盡量控制在一天一杯,對平日沒有喝茶或咖啡習慣的人,千萬不要為了提神而飲用,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吃錯早餐 小心賠上健康與活力!

吃錯早餐 小心賠上健康與活力!#飲食保健

小美(化名)是一位會計人員,平時為了維持窈窕計劃,早餐習慣只喝一杯黑咖啡果腹。原以為喝了咖啡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但長期下來,發現每天早上精神狀況不佳、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表現也愈來愈不理想,經常出一些小差錯,還差點因人為疏失造成公司的財務損失,並且出現胃痛的症狀。在經過一次全身健康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錯誤的早餐習慣所造成。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徐景宜營養師表示,多年來一直都有研究證實,腦部的活動是要靠澱粉類及優質蛋白質促進腦部靈敏度、判斷力與注意力,經過一夜空腹時間,若不吃早餐,將造成供給大腦的營養素不夠,容易感到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差等狀況,無形中影響學習效果、工作效率及人際關係。經常不吃早餐的人,會容易出現胃、腸方面的障礙,不但無法達到減重的目的,反而容易發胖,因為能量不足,降低了新陳代謝率,更容易堆積脂肪,並且增高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徐景宜強調,早餐不但要吃,重要的是要「吃得對」。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早餐選擇,如火腿蛋三明治配奶茶、燒餅油條、蚵仔麵線等,雖然提供了熱量,卻也包含過多的脂肪,甚至是反式脂肪,加上纖維質及優良的蛋白質含量不足,吃多了容易造成肥胖及心血管疾病,反而弄巧成拙。 要吃出美味與健康兼具的早餐其實很容易,只要避免營養不均、油脂含量過高的早餐組合,即可吃出健康活力又可保持窈窕體態。徐景宜建議只要把握「健康飲食五大黃金守則」,聰明挑選早餐組合,不但可將熱能轉化為一天活力的動能,還能有助日常生活的表現。【健康飲食金字塔】 五大黃金守則● 選擇纖維質高的五穀類食物為主,如:全麥麵包、全麥土司、雜糧饅頭、五穀粥、燕麥片 ... 等 )。● 搭配適量的蔬菜、水果● 選擇優良的蛋白質:適量的魚肉、雞肉、鮪魚或奶類製品 ( 芝士、優格、優酪乳 ) 、豆漿、蛋類製品。● 避免選用高脂肪食物:一大早若吃得太油膩,不易消化、引起腸胃負擔。● 避免選擇高熱量、高糖或高鹽份的食物組合【活力健康超完美套餐】 A.早餐店套餐:【主餐】鮪魚蛋三明治/【飲品】燕麥片/【附餐】水果B.豆漿店套餐:【主餐】燒餅夾生菜/【飲品】低糖豆漿/【附餐】水果C.方便簡易套餐:【主餐】全麥土司夾低脂起司/【飲品】咖啡加鮮奶/【附餐】水果D.傳統中式套餐:【主餐】地瓜稀飯或五穀粥+現炒青菜/【【附餐】水果E.便利商店套餐:【主餐】三角飯糰/【飲品】低脂鮮奶或優酪乳/【附餐】水果【NG早餐解套方案】 ● 火腿蛋三明治:火腿為加工食品,鹽分較多、熱量較高,且含有添加劑。解套方案:改吃鮪魚蛋或起司蛋,增加蛋白質,營養加分。● 蛋餅加奶茶:奶茶中的奶精為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不好,加糖後熱量更高。解套方案:改喝低糖豆漿或米漿;蛋餅可加高麗菜或鮪魚更有營養。● 燒餅油條:油條為 高脂肪食物,熱量過高。解套方案:燒餅夾生菜、蛋或起司,飯糰不加油條改加蛋,增加纖維質及蛋白質。● 蚵仔麵線:麵線勾芡,熱量高;蚵仔數量不多,不足以供應足夠蛋白質。解套方案:瘦肉粥、玉米粥、海鮮粥等,含腦部活動所需的澱粉及蛋白質。● 麵包加咖啡:麵包只有澱粉類,若加餡料(例:奶酥、紅豆)糖粉高,油脂為反式脂肪酸,熱量高。解套方案:選擇纖維質較高的 全麥土司、 五穀雜糧麵包、核桃麵包等,喝咖啡改加鮮奶,且勿空腹飲用,易傷腸胃。延伸閱讀: 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455

南北粽子內餡不同 熱量攝取也不盡相同

南北粽子內餡不同 熱量攝取也不盡相同#飲食保健

現今社會腳步加快,人人生活忙碌,會親手包粽子的媽媽大概不多了,多數人都是購買市售的現成粽子。如果能自己動手包粽子,就可以按照個人的口味以及健康考量挑選材料;而目前許多知名廠牌製造的粽子,均有明確的成分標示,可以按照個人不同的需求作挑選。身為營養師,常有人問我各種有關飲食的問題,尤其一到中國年節,正在減肥或是患有慢性病的朋友,就會問我他們能不能也享受吃粽子的樂趣?其實善用營養標示,可以說是現代人常吃外食之餘,兼顧營養與健康的好方法。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官小燕營養師表示,一個成人每天需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五榖根莖類三碗、蔬菜類三碟、水果類兩個、奶類一杯、蛋豆魚肉類四份(約四兩)、油脂類兩湯匙,就達到營養均衡的原則了。至於粽子,雖然各個地方的人所包的粽子內餡不盡相同,但整體來說,像糯米、栗子、綠豆、紅豆、蓮子等,都與米飯屬於同一類,而豬肉、火腿、燒雞燒鴨、蛋黃、豆乾、蝦米等則屬於肉類,一顆粽子的份量約相當於一碗飯以及兩份肉類,那麼如果我們吃了一顆粽子,則當天就可以比平常少吃一碗飯以及兩份肉,而不是仍按照平時的食量繼續進食,懂得控制食量就不必擔心變胖了。同樣的道理,糖尿病患也是用這種同類食物互相替換的方式,一樣可以享受端午節吃粽子的樂趣,而不用擔心影響血糖了。官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另有其他種類較特殊的粽子,例如鹼粽,鹼粽體積小,相當於半碗飯,也就是140卡的熱量,還有粿粽也是同樣的因為體積小,熱量約在200至250卡左右;而台式粽子北部南部的做法不同,若是先炒過再包的台灣北部粽,因為餡料在拌炒時加入油,熱量較高,約600卡,南部粽未加油直接蒸熟,熱量就只有450卡左右;還有甜甜的豆沙粽因為材料較為單純,熱量就比較低,只有260卡;廣式裹蒸粽份量就比較大,加上餡料種類又多,依大小不同熱量約從1000卡到1500卡不等。對於粽子的成分、熱量有了初步瞭解的同時,官營養師也提出吃粽子時要注意的事項:一、粽子不易消化:澱粉分為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兩大類,在來米、蓬萊米比糯米含有較多的直鏈澱粉,糯米則大部分只含有支澱鏈粉,支鏈澱粉不易消化,胃排空較慢,對有消化性潰瘍、膽結石,或是消化機能較差的人,一定要細嚼慢嚥,依個人腸胃功能的差異酌量吃。現在有許多健康粽,用五穀雜糧或山藥、紅豆、黃豆等取代部分的糯米,由於五穀雜糧的纖維質高,可以改善一般粽子缺乏纖維質的缺點,一方面又可以減少糯米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的情形。二、慢性病患吃粽子時更要注意:一般粽子的含油量偏高,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應選擇含油量低的鹼粽或台灣南部粽。為避免膽固醇攝取過量,建議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每星期勿攝取超過兩個蛋黃,所以先衡量自己一周內攝取的蛋黃是否已經超過兩個,再決定是否要吃粽子內餡的蛋黃,肥肉也應該避免,盡量選擇瘦肉。糖尿病患吃鹼粽時最好以沾代糖取代砂糖,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則要注意勿攝取過多鹽分,所以吃粽子時最好不要再沾甜辣醬、醬油膏等。三、吃完粽子,別忘了還要吃蔬菜水果:粽子內餡中只有香菇屬於蔬菜類,但份量很少,所以吃粽子的同時,燙一盤青菜或是配上一碗蘿蔔湯、竹筍湯,可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再吃上一份水果,更可以補充維生素C,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四、注意食品衛生及添加物的安全:市售的鹼粽有些會添加硼砂以增加口感及韌性、保水度,硼砂積存體內會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建議大家最好是自己包鹼粽,改以三偏磷酸鈉(普美能)代替硼砂,就可達到硼砂的效果而沒有硼砂的害處。粽子也要趁新鮮吃,吃不完放入冰箱冷藏,若要久存也可以冷凍,要吃時再把冷凍的粽子蒸過,仍可保有原有的鮮味。今年的端午節,靈活運用「同類食物互相替換」的原則,人人都可以開心享受吃粽子的樂趣!

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

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飲食保健

端午節快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紛紛出籠,讓人食指大動,想要大快朵頤一番。不過每逢端午節前後,腸胃科門診的病人總會明顯增加兩成左右。因此,過節應景吃粽子時,如何在滿足口腹之慾時又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兼備均衡營養及身體健康,是現代人生活必要的功課。天主教耕莘新店總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指出,傳統的粽子膽固醇及脂肪含量較高,再加上粽子是糯米製品,不容易消化,一般米飯要一個半小時至二小時才能完全消化,但是糯米又比米飯要多半個小時至一小時,才能在腸胃排空,因此常有民眾在大量食用糯米後,出現腹脹、上腹悶痛、噁心及胃口不佳等情形,嚴重時甚至會有嘔吐症狀出現。如果有膽道結石的患者,也不適合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引起膽囊炎、膽管炎和胰臟炎等疾病。夏效中醫師強調,在吃粽子時,最好少用沾醬如蕃茄醬、甜辣醬、辣椒醬等,因為這些都是含納量高的調味料,對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鹽份攝取過多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而大量的辛香類佐料,雖然有助於提高食慾,但也容易刺激腸胃道的黏膜,會加重潰瘍或胃炎患者的不適。老年人和幼童在吃粽子時尤其要細嚼慢嚥,以免噎著或嗆到,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及吸入性肺炎等後果;並且要多吃纖維食物,以幫助消化。有逆流性食道疾病、急性消化性潰瘍或慢性十二指腸潰瘍併十二指腸球部變形的患者,最好少吃粽子,以免引起胃痛、胃飽脹、胃酸逆流甚至嘔吐等症狀。粽子雖然美味,一般人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二顆粽子的量,若是有特殊慢性病的患者,則更應酌量食用,否則暴飲暴食容易增加胃腸的負擔,造成腹痛、腹脹、拉肚子或便秘等不適症狀。粽子應趁鮮食用,若吃不完,待涼後送入冰箱保存,但冰箱不具殺菌功能,只能將食物腐敗變質的時間推延,再加上夏季氣溫高,細菌生長快速,因此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天,如果能擺在冷凍庫最為恰當,要吃時再加熱,千萬不可多次復熱,冷凍時間不要超過二個星期,若粽子剝開後如有粘絲,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夏效中醫師提醒民眾,近年來健康養生的觀念日益普及,民眾對吃的要求也更嚴格,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巧,則應該把握「均衡、適量、高纖」的原則,因此強調少油、少鹽、少糖與多纖維的健康養生粽就應運而生,利用高纖維養生食材取代傳統的糯米,各大醫院也分別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應景粽,滿足民眾吃出美味無負擔的要求。許多廠商出產的粽子,也有營養標示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含量,這也是現代人兼顧營養與健康的好方法。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渡過一個「胃」所欲為、「腸」行無阻、「肝」「膽」相照、「胰」定幸福的快樂端午節。

吃出健康,熟記『七字箴言』

吃出健康,熟記『七字箴言』#飲食保健

由於不正常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讓現代人常為健康問題而煩惱,例如:從飲食中攝取過多脂肪、醣類很容易造成肥胖,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想要擁有健康的人生就要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不論家庭飲食或外出用餐都要重視營養均衡及衛生安全。當今外食族日益增加,更需要正確飲食觀念,讓忙祿的現代人更輕鬆的吃出健康的人生。失調的飲食習慣是健康殺手:避免高油、高鹽的烹調方式,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罹患率。不偏食,適當攝取;講究衛生,營養加分健康飲食實踐四少一多,健康多多:飲食習慣飲食內容,確實做到少肥肉、少油炸、少醬料、少油湯、多蔬果五個原則。在決定營養補充時,須評估熱量的攝取是否足夠,其次考量到蛋白質的品質與供應量?以下就是一些簡單實用的計算方法。男:(身高(cm)-80)×0.7=體重(kg)。女:(身高(cm)-70)×0.6=體重(kg)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醫師 葉欽祺建議,每天從下列六大類基本食物中選吃我們所需要的份量:穀根莖類3~6碗:米飯、麵食、甘藷等主食品,主要是供給醣類和一些蛋白質。奶類1~2杯:牛奶及發酵乳、乳酪等奶製品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和蛋白質。蛋豆魚肉類4份:蛋、魚、肉、豆腐、豆腐干、豆漿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蔬菜類3碟:蔬菜主要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深綠色與深黃紅色的蔬菜,例如:菠菜、甘籃菜、胡蘿蔔、南瓜等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蔬菜多。水果2個:水果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例如:橘子、柳丁、木瓜、芭樂、鳳梨、香蕉等。油脂類2~3湯匙:炒菜用的油及花生、腰果等堅果類可以供給脂肪。攝取食物前先瞭解食物內容,善加均衡搭配,熟記『七字箴言』保您吃的健康又輕鬆自在無負擔。【第一招】營養均衡最重要,食物選擇常變換。【第二招】蔬菜每天吃半斤,五穀加入白米飯。【第三招】為了健康少油脂,適量肉類好習慣。【第四招】自然新鮮享美味,鹽量調味都減半。【第五招】適量主食不會胖,無糖飲料最解渴。【第六招】力行飲食好習慣,健康窈窕非夢事。(參考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孩子胃口不好,怎麼辦?

孩子胃口不好,怎麼辦?#飲食保健

臨床上,兒童若有挑食、食慾欠佳、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較同年齡者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冒等現象,大多與「脾胃」(即現代醫學所稱之消化系統)有密切關係。中醫認為孩童脾胃未臻完善,消化吸收功能不健,表現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用較淺顯的話來說,就是「腸胃比較虛」。在這樣的生理基礎下,加上孩童對外界的寒暖適應較差,飲食不知節制,盲目進食烤、炸、辣、燥熱、烘培性食物或濫喝甘甜厚味、冰涼飲料,或家長溺愛養成偏食習慣,長久下來自然造成容易感冒、食慾欠佳等症狀。若此時家長又給孩子過多的補品,在腸胃吸收功能不佳的狀況下,徒然增加腸胃負擔,於事無補。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廖敏宏建議,對於此類患者,常以中藥調理脾胃為主,可分以下證型:《脾運失健》患者多面色少華,不思納食或食而無味,多食、迫食後會噁心、嘔吐、腹脹氣;身材偏瘦,精神狀態一般無特殊異常,大小便基本正常。可服用麯麥枳朮丸。《積滯傷脾》愛吃高熱量、高油脂食物,食物缺纖維質,常腹痛、腹脹拒按,不思飲食,精神不振,大便秘結或便如羊屎狀。臨床上對這類患者除依常規處方外,還會加重消食導滯的中藥,如神麴、山楂、雞內金、麥芽、穀芽、山藥等。《胃陰不足或胃熱》患者常口乾多飲,不喜進食但喜冰涼飲料,舌苔多見光剝,舌質光紅少津,皮膚乾燥,大便乾結。方劑以養胃增液湯為主。《脾胃氣虛》患者一般精神較差,經常一付睡不飽的樣子,面色萎黃,形體瘦弱,大便易有未消化完全之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很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此種症狀大多是病程較久者,臨床上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上述四種證型只是大致上的分類,由於現代生活型態複雜,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均不同,臨床上常見「混合型者」居多,最好由專業醫師診斷是何種脾胃的問題,從而選用適宜之藥,不可盲目服用補品或所謂轉骨方。另外,其實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門診中常聽到父母會限制孩子吃垃圾食物或規定正確的飲食習慣,但自己卻無法以身作則或無法持久力行,這些均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日後的飲食習慣與健康。

烹調的「油」,你選對了嗎?

烹調的「油」,你選對了嗎?#飲食保健

江伯伯由因為有高血脂和心臟動脈硬化的麻煩,醫生特別叮嚀雞蛋三天吃一顆,肥肉和動物油要盡量避免。打從小如三年前嫁進門時,就曾努力想說服婆婆不要再用豬油,把家裡的烹調用油全改為植物油,但是至今沒有成功。婆婆的理由是,使用沙拉油烹調會造成滿屋子油煙,而且抽油煙機上還會有很黏稠的焦油,難以清洗。婆婆說的也是事實,怎麼辦呢!當我們攝取動物性食物時(肉類、蛋、魚類、奶類)就可同時獲得不少的膽固醇,若烹調時再選擇動物油,不但膽固醇更多,還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會使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量增加。我們從升膽固醇指數也可以發現雖然植物性的食品沒有膽固醇,若所含的飽和脂肪酸高也有升高血膽固醇的效果,因此,江伯伯除了要避免高膽固醇的食物,也要避免升膽固醇指數高的食物。其實,油煙對身體確實是有害的。根據台大醫學院和台北榮總醫師的研究調查,台灣女性肺癌患者有80%可能是與長期暴露於廚房的油煙有關。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營養師 張靜芬指出,各種油脂的起煙點溫度不一,不同的油脂應用於適合的烹調溫度。起煙點溫度低的油脂,不合適大火爆炒或煎炸,而涼拌或熟食拌油的做法是比較健康的。若是傳統的熱炒或油炸的料理,那就要選擇起煙點溫度大於190℃的油品。動物油和飽和脂肪酸相當高的椰子油,其起煙點也高;而植物油的飽和脂肪酸較少,起煙點溫度低,容易起煙。今天,植物油可經食品加工技術處理成為「精製植物油」,起煙點也都明顯提高,甚至還高過豬油。一、不同的烹調方式使用不同的油:1.) 涼拌或熟食拌油可利用起煙點低但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類(如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苦茶油等)。2.) 煎、炒時採用高起煙點但不飽和脂肪酸高的精製植物油(如精製大豆沙拉油、精製花生油)。3.) 需大量煎炸食品時,才考慮用烤酥油或豬油等高起煙點、但高飽和脂肪酸的油脂,要注意的是這樣的烹調方式和油脂對高血脂的人是非常不合適的。二、炒菜時,油燒七分熱就可:不要熱到冒煙才烹調食物,因為「油」其實是「熟」的,不加熱更能保留其營養不變質。三、飲食中已有不少的隱形油脂存在:例如肉類、加工食品、沾醬等,脂肪含量都不少,烹調所用的油除了要慎選油品,也要控制使用量,不能用太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