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

內視鏡手術再進化 機械手臂來輔佐

內視鏡手術再進化 機械手臂來輔佐#內視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為幫助外科醫師完成技術難度高的進階內視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於西元2000年於美國上市,迄今已發展到第3代系統。養成一個獨當一面的外科醫師往往需耗費十年以上的光陰,但由於國內醫療環境的失衡,越來越少年輕醫師願意投身外科領域。此舉不但形成未來醫療上的隱憂,現下已經造成嚴重的問題。因為外科手術不但需要主治醫師操刀,也需要技術嫻熟的住院醫師擔任助手,方能完成困難的手術,這種需求在內視鏡手術的領域尤其明顯。所幸,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可以解決部分的問題。總體來說,達文西系統有以下兩大優點,完美的影像:達文西手術也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施行的手術,概念及操作與一般內視鏡手術無異,透過高清(full HD)的解析度,可以得到最大放大10倍的影像,可謂鉅細靡遺。內視鏡系統成功將一對內視鏡透鏡組整,合進一支1.2公分的內視鏡中,進而得到雙眼的全3D立體影像,這在外科內視鏡手術的世界可是前所未見的創舉。透過3D立體影像,醫師重新獲得掌握立體感的能力,進而得到更精確的器械控制能力。與機械手臂持握內視鏡的道理相同,達文西手術系統透過機械手臂操作手術器械,也一併消除了人手操控所造成的震顫,使得內視鏡手術的操作可以更精細也更安全。而且,醫師可自行操作4隻機械手臂,手術中大多數動作不需再假手他人,對助手的需求大幅降低。同時,達文西系統也可以設定手部動作幅度與器械動作幅度的比例,可將手部動作縮小1.5至3倍,進而讓醫師達成連徒手操作都無法做到的精細度。達文西手術系統的手術器械具有多軸關節,可在體內重現醫師的手腕動作,其靈活度就好像醫師把手直接伸進病人體內一樣,醫師當然可以進行更精密的手術。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已引進11套達文西手術系統,但全數分布於台北及台中都會區,南部鄉親一直無緣接受這種最先進的治療技術。有鑑於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如此嚴重,在奇美醫學中心決定率先於南台灣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好讓南部鄉親也能接受與中北部都會區同等的醫療服務,讓所有弱勢民眾也都有機會接受最先進的治療,以戰勝疾病。

內視鏡技術切除胃癌 肚皮免開刀

內視鏡技術切除胃癌 肚皮免開刀#內視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鄭先生,在臺北慈濟醫院做全身健康檢查時,發現胃部有一處約2至3公分見方的凹陷型黏膜病變,部位是在胃竇部靠近幽門處,切片證實是屬於早期胃癌。臺北慈院肝膽腸胃科檢查室主任陳建華醫師,以先進的內視鏡技術,將微小的器械從口腔經食道放入胃內切除胃癌,所以病人的肚皮完全沒有傷口,五天就平安出院。陳建華主任檢查出鄭先生的胃癌並未擴散,也沒有隨淋巴腺蔓延,適合用內視鏡的手術法做局部切除,手術的過程也比傳統手術短。鄭先生術後恢復良好,兩天即可下床,三天後恢復清流飲食,五天後平安出院,也恢復正常的生活。由於罹患早期胃癌不會感到任何異狀,但是拖到有感覺不舒服才去做檢查,癌症病灶往往已經擴大,治療起來也會更麻煩,所以定期健康檢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重要方法。陳建華主任表示,對於擴展性大面積的癌症治療,傳統手術比較能做確實清理,淋巴腺體也能徹底的切除。但是相對的,術後的合併症較多、麻醉及手術的風險較高、住院時間較長、術後傷口的癒合也較慢。而對於早期胃癌的切除,因為淋巴結轉移可能性低,所以可以採用內視鏡切除的方法,一樣達到很好的效果,而且病人的不舒服的感覺相對的減少、術後恢復較快、住院日數較短、不會留下傷口、恢復進食也會比較順利。陳主任表示,使用內視鏡切胃癌,在國內是一種新技術,不過使用的機率卻不高,因為胃癌發現的時候通常都已經不是早期,所以無法使用這種技術,另外使用這種方法治療胃癌,花的時間久、操作難度高,且健保給付低。陳建華主任強調:「要預防腸胃道的疾病,平日應注意飲食的均衡,少葷多素,多攝取高纖維的蔬果,少碰高油脂、高熱量等的食物。」另外陳建華醫師呼籲,飲食均衡,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不抽煙,不喝酒,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身心的愉悅等,都是減少疾病發生機率的基本條件;另外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遠離疾病的最好方法。

內視鏡取總膽管結石 恢復快、住院短

內視鏡取總膽管結石 恢復快、住院短#內視鏡

膽囊及膽道結石在國內消化系疾病中極為常見,近年來因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 造成膽道及膽囊結石的流行率不斷上升,一般好發於40歲以後的中年人,其中女性多於男性。南市醫腸胃肝膽科李昭榮醫師表示,患者常因上腹痛而認為是胃痛,自行服用胃藥延誤就診,造成劇烈腹痛而送急診,有時合併發燒、黃疸,嚴重甚至會導致敗血性休克以及多重器官衰竭。檢查膽囊膽管結石常用的工具包含:生化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膽管攝影等,其中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不僅具有診斷功能,在治療上更扮演重要的角色。李昭榮醫師指出,一名83歲罹患膽囊及膽道結石併膽管炎的彭姓阿公,因高齡手術風險大,僅安排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並持續觀察了近2個月,引流管使阿公的生活品質低落因此終日愁眉苦臉。最後家人將患者帶至市醫腸胃肝膽科求診,當天立即安排住院,隔日施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乳突切開術併總膽管取石,並於次日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住院不到一個禮拜即回家休養,也不用再留引流管。另一名高齡93歲的陳姓阿公因意識改變送至急診,因敗血性休克住院。陳阿公表示上腹悶痛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常常自認為是胃病就近至診所服藥,醫師考量其過去曾有總膽管結石病史,且電腦斷層顯示併發肝膿瘍,總膽管結石是非處理不可,但因患者年齡及體力,傳統開腹手術勢不可行,故會診麻醉科,於麻醉科醫師全程照護之下,靜脈麻醉施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併取石,陳阿公順利康復出院。李昭榮表示,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一直是膽道、胰臟疾病的重要診斷及治療工具,且免除了開腹手術,不僅恢復快、住院短,也無疤痕,年紀較大的長者也能進行;且不僅用於總膽管取石,對於阻塞性黃疸的診斷與治療也有相當幫助,藉由內視鏡置放內引流支架或經鼻外引流管,可有效緩解黃疸。不過膽胰管內視鏡也有其併發症,如胰臟炎、膽管炎、術後切口出血、腸穿孔,且對於臨床狀況不佳及老人家依然有一定的風險,這部分則需仰賴良好的醫病溝通以及醫師的經驗。李昭榮補充,總膽管結石經內視鏡取出後,合併膽囊結石的患者亦須再進一步接受腹腔鏡膽囊除手術,避免續發性總膽管結石;但是,儘管再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管結石復發率為0~20%,通常在手術後三年內發生,只有定期追蹤或提高警覺,才能早期偵測,以便經由內視鏡方法取出。李昭榮說,近年來由於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的發展,單純診斷性的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已被大量取代,但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的治療角色,仍無可取代,現今大部份總膽管結石及阻塞性黃疸,幾乎都是經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的相關技術來治療。然而,逆行性膽胰管內視鏡較一般內視鏡困難,需有經驗之內視鏡醫師方能安全執行。台南市立醫院執行此一技術已有20年的經驗,接受取石術的患者最大為103歲,現在已經106歲了,仍健康的在門診追蹤。

整形式乳癌切除手術清除癌細胞 維持乳房外觀

整形式乳癌切除手術清除癌細胞 維持乳房外觀#內視鏡

傳統乳癌全切除手術會在患側乳房留下一道大傷口,長度通常超過10公分;即使是做乳房保留手術,也會在患側乳房的上方及腋下留下各約5~8公分的傷口,患者術後每每看到胸前的傷口就會感受到外觀的破壞及乳癌的陰影。而有些患者雖然接受保留手術,但因切除範圍較廣再加上後續電療,使得乳房嚴重變形,雖然能保留乳房但也失去外觀的對稱性。 彰化基督教醫院推出新型態的乳癌開刀手術-整形式乳癌切除手術(Oncoplastic surgery),強調治療乳癌的同時除了將腫瘤癌細胞徹底拿乾淨外,也要盡量維持乳房的外觀。乳房內視鏡微創手術藉由腋下傷口導入內視鏡輔助,進行乳腺與胸大肌的剝離,之後從乳暈切開進行皮下乳腺切除,將傷口減到最小,只在腋下及乳暈各留下一個2公分左右不明顯的傷口,以減少術後明顯的疤痕。即使是乳房全切除手術也可以同樣執行,藉由將傷口隱藏在腋下及乳暈,術後並不容易察覺這些傷口及疤痕,對於可保留乳頭及乳暈的患者,更可以使乳房外觀達到最好的保留。且針對乳房全切除的患者,還可從腋下同一個傷口植入矽膠或食鹽水袋等義乳,在乳癌切除同時進行立即重建,以減少術後對乳房外觀的影響。 目前新型態的手術如:乳房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或乳頭保留手術,盡量保留皮膚、減少傷口大小,雖然開刀時間延長,但是保留完整的皮膚覆蓋,使立即重建的機會大增,而果凍矽膠因觸感佳也漸漸取代水袋成為植入物重建的主流。 民眾可能會擔心乳房內視鏡手術透過小傷口腫瘤拿的乾不乾淨?根據目前文獻顯示,對早期乳癌(二期以內)、腫瘤大小在三公分以下(最大不超過五公分)術後長期的追蹤,使用內視鏡手術與傳統開刀相較,在乳癌復發及預後上並無差異。至於手術費用方面,目前健保有给付乳癌手術,而接受內視鏡微創手術,僅需自費耗材約1至2萬元。至於重建費用,單側約八到十萬,雙側手術則16~18萬元。開刀拔除引流管約需一至兩週,二到四週復原可回去上班。

治療”浮腳筋” 內視鏡手術成效佳

治療”浮腳筋” 內視鏡手術成效佳#內視鏡

腿部靜脈曲張輕微時如蜘蛛網般突起,嚴重時像一條條蚯蚓般,產生潰瘍、感染、出血等症狀,令病人很困擾。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俊達表示,近來結合新科技的「內視鏡動力輔助靜脈曲張手術」,不僅手術時間短、傷口微細且安全,病人透過醫師評估即可接受治療。 腿部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李俊達主任說,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站立,因重力使血液蓄積在下肢,使靜脈壓過高,導致靜脈血管因而撐大擴張;根據醫學統計,約有二十五%的女性、十五%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特別是老人、孕婦,以及需要長時間站立的職業,如外科醫師、護士、美髮師、專櫃小姐、老師、廚師等都是高危險群。 目前,靜脈曲張的治療上有以下多種方法,包括: 使用彈性褲襪改善及防止腿部靜脈曲張。 以硬化劑治療,經侵蝕性的化學藥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曲張部位封閉後消失,但治療中會有劇痛,色素沈澱,甚至發炎、紅腫、潰爛等後遺症,且易復發,僅適用於少數患者。 傳統外科抽除手術,是在腿部開兩個約二至五公分的傷口,切斷結紮及抽出大隱靜脈,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住院二至三天;若靜脈曲張太嚴重時,需要數個小傷口,一段段地抽除曲張的靜脈。 顯微靜脈切除術是針對大隱靜脈的分枝,採用較精細的器械及美容的縫線,需自費。 血管外皮膚雷射治療,適用於細微的靜脈曲張,常用的有染料雷射與雅鉻雷射或脈衝光,需自費。 自動光纖靜脈內雷射治療,用於大隱靜脈曲張,沒有傷口,血管壁及周圍組織不受傷,疤痕與疼痛較少,需自費。 李俊達主任說,有別於傳統手術,自費的「內視鏡動力輔助靜脈曲張手術」,是以內視鏡的管子進入皮下,把曲張的靜脈吸入攪碎,再抽出;適用在有大片靜脈曲張的患者,只需○點三至○點五公分的小小傷口即可進行,且手術時間較短,目前接受這項手術的病人也都有很好的成效和反應。 李主任也建議民眾平日就要避免久站或久坐;他強調,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可促進靜脈循環的適當運動,另外避免便秘、肥胖、抽菸,以及穿著彈性褲襪等,都是預防靜脈曲張的方法。

內視鏡隆乳拯救小咪咪 酷夏自信展露好身材

內視鏡隆乳拯救小咪咪 酷夏自信展露好身材#內視鏡

夏天是穿著清涼、展露性感身材的季節,但部份產後女性因施打含有男性賀爾蒙的退奶針,導致雙胸加速萎縮、塌陷下垂,形成所謂的布袋奶,別說清涼的比基尼無法穿上身,連漂亮的洋裝都無法撐起胸型,讓人尷尬又自卑。若想在短時間內豐胸,又擔心手術安全性及恢復期太長恐影響生活作息,現在已可透過內視鏡隆乳手術與術後的正確、定期按摩來達成夢想,內視鏡隆乳手術已成為小胸部女性的一大救星。門診中即有一位年輕媽咪王小姐,因為產後施打退奶針,乳房嚴重塌陷萎縮,她難過得每天洗澡都會偷哭,身心備受煎熬。直到做完內視鏡隆乳手術後,回復飽滿胸型才找回自信,至今隆乳後已一年半,她仍舊依照著醫師的指示按摩,不敢鬆懈,乳房飽滿堅挺外形極為自然,幾乎看不見的疤痕巧妙的隱藏在腋下,讓她安心的穿著比基尼帶孩子一起到海邊戲水,展現自信的身材。整形外科專業醫師吳榮表示,內視鏡隆乳手術與傳統手術的不同,主要是傷口小、失血少、恢復期短等三大特色。手術時會由腋下開啟三至四公分的切口,放入植體前,即先透過內視鏡來精確掌握胸大肌下的組織及神經血管,不像以往傳統手術粗操的剝離,導致內出血嚴重或術後劇痛難耐等後遺症,以內視鏡作為前導避免傷害組織,亦可大幅度的減少出血量,降低術後血腫等併發症,其次疼痛度、恢復期也比傳統手術來的低、來的短,不少術後的患者星期五手術完,休息三天後即可馬上上班。吳榮醫師提醒內視鏡隆乳後的女性,術後一定要勤加按摩保養,最好在手術後隔天就開始保持按摩習慣,否則很有可能導致莢膜緊縮,引發乳房疼痛、變硬,嚴重者甚至會因莢膜壓迫到植入體而導致乳房變形,需要動二次隆乳手術,愛美女性千萬不可大意。吳榮醫師說明,莢膜現象為身體的保護反應,當人體植入外來物,體內會形成一層白色的纖維組織來達到保護與隔離的作用,稱為「莢膜」,而莢膜緊縮現象依Baker分類法依嚴重程度細分為四級:第一級:隆乳後的觸感柔軟。第二級:輕度莢膜緊縮,觸感稍硬,外形正常,但植入體摸的出來。第三級:中度莢膜緊縮,觸感很硬,植入體明顯變形。第四級:重度莢膜緊縮,觸感非常硬,植入體明顯變形且伴隨疼痛現象。莢膜緊縮的反應依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但術後按摩是避免莢膜緊縮最主要的關鍵,千萬不可輕忽。建議進行內視鏡隆乳手術後的女性,養成每天定時且持續的胸部按摩習慣,讓植入體在胸內有足夠滑動的空間,維持莢膜軟化,如此可使胸型持續保持自然、觸感柔軟,形狀飽滿漂亮。術後除了胸部按摩動作可預防乳房變形硬如石頭外,正確的內外保養也不可忽略,像是胸部周圍的皮膚也需著重保濕、防曬,建議隆乳後回診所定期追蹤可一併做光療保養,加強整體美感,其次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心情與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此內外兼修才算是一套成功的整形療程。今年夏天想藉由內視鏡隆乳手術整形,找回自信與美麗光彩的平胸女性,不防參考以上資訊,再經由專業醫師的諮詢與意見,審慎評估,相信擁有敖人雙峰、自信秀出性感的願望不會再是夢想。

複合式眼袋問題 醫師建議:割眼袋與內視鏡手術並行

複合式眼袋問題 醫師建議:割眼袋與內視鏡手術並行#內視鏡

熬夜、睡眠不足、或年齡老化,都會讓下眼袋浮腫,給人精神不濟的感覺,為了改善眼袋問題,多數女性會在化妝時塗抹厚厚的粉底試圖遮掩,或花一大筆錢買昂貴的眼霜來保養,但效果大多不盡滿意。整形專科醫師吳榮表示,眼袋一但產生,只能透過割眼袋之外科手術才能完全消除,若只以塗抹保養品或微整形療法,效果可說微乎其微。由於眼睛四周的肌肉是由懸吊韌帶所支撐,眼球的周圍也包覆著脂肪來防護,但隨著年紀增長及老化的影響,懸吊韌帶會逐漸鬆弛,此時脂肪就被往外擠壓,導致原本有如擋土牆可擋住脂肪的皮膚,在長期衝擊後也開始鬆弛,而在眼皮下方形成眼袋。吳榮醫師指出,眼袋一旦出現,會隨著時間愈變越大,若想使用保養品來消除眼袋,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眼霜最多只能改善皮膚緊緻度,而非直接針對凸出的脂肪產生作用,因此唯有以割眼袋手術移除多餘的脂肪,才能真正的解決眼袋問題。目前的割眼袋手術大致分為內開及外開法兩種,須依患者眼睛四周的膚質鬆弛度來決定。內開法較適合眼袋出現不久且皮膚彈性佳者,手術時由眼臉內側將脂肪移除,不會在眼周下留下任何疤痕;而外開法則較適合年紀較大、皮膚鬆弛、彈力不佳者,會於眼睫毛下方切口,將內部膨出的脂肪取出,此時如發現有皺紋嚴重的問題,專業醫師亦會將眼框下多餘鬆弛的皮膚一併切除,來加強手術的效果。吳榮醫師建議,年紀較長的女性或眼袋問題嚴重的民眾,在做割眼袋手術時也可考慮作筋膜加強術,強化已鬆弛的筋膜張力,可使割眼袋手術後的維持更加長久。然而每個人的皮膚狀況及眼周問題不一,如有些人的上額或上眼皮也有鬆弛情形,又有嚴重的眼袋,此時若只割眼袋,會突顯上眼皮或眼尾下垂的問題,可能導致術後糾紛的產生。吳榮醫師認為,做割眼袋手術前,應事先評估個案狀況來做最適當的眼部微整,若患者同時有眼尾下垂與眼袋的複合式問題,建議先以內視鏡拉堤手術,將眼尾週遭的整體組織拉抬至原位,再來進行割眼袋手術,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術後滿意度也會提高。此外,吳榮醫師提醒民眾,儘管現在醫學整形手術已非常完善,但割眼袋與內視鏡手術,成敗的主要關鍵還是在於醫師的技術與經驗,在進行手術前最好尋求專業的整形外科醫師諮詢,進行溝通,才不會發生術後效果與預期期望有所落差的情形。而平常的生活作息,對眼袋復原的影響很大,不管是平時的眼周保養還是割眼袋手術後的患者,都應避免長期熬夜、用眼過度與抽菸,加上飲食均衡與勤加保養,才能使眼周肌膚組織保持緊緻,維持年輕活力的亮麗雙眸。

食道癌、大腸癌檢查之最新武器

食道癌、大腸癌檢查之最新武器#內視鏡

傳統之內視鏡檢查對於早期食道癌、早期大腸癌的偵測比不上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Narrow Band Imaging)。因為對於扁平、輕度表面隆起或表面凹陷之病灶,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可以更清楚針對這些病灶表面之腫瘤血管照相(圖1及圖2)。因而提高早期食道癌、早期大腸癌的診斷率。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的原理是將長波長的紅光利用旋轉濾鏡過濾,而讓短波長的藍光集中照射在黏膜淺層,因此使這些病灶表面之腫瘤血管無所遁形。此外擴大型內視鏡可將病灶影像放大80~100倍,使這些腫瘤病灶更易清楚觀察。由於早期食道癌或早期大腸癌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而若早期偵測且在沒有淋巴結轉移時,可以施行內視鏡黏膜切除術,無需進行傳統手術治療,可以保留原器官之完整性,良好生活品質及降低手術之併發症。本院消化內科在吳志雄院長大力支持下,已購買昂貴先進儀器包含擴大型內視鏡及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同時在檢查極短之時間內已偵測到早期大腸癌。針對食道癌之高危險群患者如抽煙、喝酒、嚼食檳榔或曾經罹患頭頸部癌症(口腔癌、舌癌、下咽癌、鼻咽癌)患者應儘早完成食道之完整精細之內視鏡檢查。此外對於大腸癌之高危險群患者如大便有潛血反應、曾經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或家族史有大腸癌之患者,也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 圖1A:傳統內視鏡食道癌影像1B:窄頻影像系統食道癌影像 ◆ 圖2A:傳統內視鏡大腸腫瘤影像2B:窄頻影像系統及擴大內視鏡大腸腫瘤影像( 本文作者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消化內科主任 張君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