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

改善眼皮下垂 內視鏡提眉術有救

改善眼皮下垂 內視鏡提眉術有救#內視鏡

想改善眼皮下垂問題多年的八年級生小惠,國中開始原本還算明顯的雙眼皮,慢慢下垂變成內雙,隨後眼皮逐漸下墜遮住黑眼球,最後變成看起來沒精神又老氣的「三角眼」,由於下垂的眼皮遮住視線,讓她常不自覺的抬頭「睥睨」視人,常被人誤會姿態高傲,讓她倍受困擾。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吳榮表示,其實在診間遇到想改善眼皮下垂的年輕患者還不少,其中大多數是因為先天性遺傳的關係,眼皮組織比一般人鬆弛,就算割雙眼皮也無法停止組織繼續下垂;其餘少部分則是因為自恃年輕本錢夠,長期熬夜、作息不正常而導致。在臨床上改善眼皮下垂的作法,除以微整形的方式如肉毒桿菌或光療來做短期矯正,內視鏡手術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但能幫患者找回自然有神的年輕眼形,手術成果也能維持較長的時間。吳榮醫師解釋,改善眼皮下垂的內視鏡手術有別於以往的傳統拉皮,只會有4個位於髮際線內,不到2公分的微創小傷口,非但外觀看不出來,出血量極少,也不需要放置引流球或住院。另外手術中運用顯微內視鏡鏡頭,將傷口內部影像放大,此時須依靠醫師專業的技巧與豐富的手術經驗,避開脆弱的血管、神經,將下垂的組織以「五爪勾」完整的拉抬上來,牢靠的固定於最理想的位置,手術即大功告成。整個手術時間約為1-2個小時,由於術後的恢復期短,也無傳統拉皮的血腫問題,因此部分患者甚至在家休養1至2天就能正常上班。但在術後傷口恢復期間,患者仍需注意避免食用刺激性高與太硬的食物,並務必戒菸,以促進傷口癒合,另外在術後2-3週內,盡量不要長時間低頭、大力搓揉臉部、或做誇張的表情,以免發生腫脹,影響術後復元。過去改善眼皮下垂的內視鏡技術並不成熟,許多民眾仍停留在過去對傳統拉皮傷口面積大、復原期長的印象,因此可能對改善眼皮下垂的問題踟躕不已。吳榮醫師表示,老化只能延緩,無法停止,尤其遺傳、日曬、抽菸、熬夜、環境汙染等問題更會加快現代人老化的速度,如果發現自己的眼皮下垂現象已經嚴重到影響視線,建議最好積極的尋求解決方案,無須再忍受日常生活的不便。吳榮醫師說,其實台灣的內視鏡拉提技術在亞洲可說是首趨一指,這項手術考驗的是醫師的經驗與純熟度,想改善眼皮下垂的民眾,最好在術前諮詢專業的美容整形外科醫師,以充分溝通了解手術的過程與風險。吳榮醫師更建議,已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後可定期接受各項光療保養,保持得來不易的「凍齡」成果。

大老婆的反擊 整形隆乳手術榮登首選

大老婆的反擊 整形隆乳手術榮登首選#內視鏡

今年11月台灣剛簽訂兩岸「MOU」,帶動了台灣的金融市場,MOU條例預計在明年1/16號開始生效,許多在大陸的台商,更積極深耕大陸事業,往返兩岸的時間及次數更為頻繁,這些準台商的大老婆們卻開始擔心老公長期駐地大陸會不會包二奶?為了防範未然,許多大老婆們也開始進行外表的改造計畫,尤其是一些已經到中年的女性,害怕自己的外表跟身材比不過大陸的年輕美眉,紛紛開始詢問美容相關的訊息,其中整形隆乳手術成為近期大老婆反擊的第一首選。黃志宏醫師分析目前的整形隆乳手術方式,傳統的隆乳手術,是用「特製的金屬剝離棒」,在胸大肌的內側及下緣,剝離出隆乳的空間,優點為手術時間較短,缺點為切口較大,因此疼痛感也較大;新式的內視鏡隆胸手術則以「內視鏡」,搭配電燒止血裝置,剝離出隆乳空間,可把組織剝離的很乾淨,優點為切口較小,減少術後出血量,因此疼痛感較低,恢復時間也較短。黃志宏醫師表示,想進行整形隆乳手術的女性,在選擇完手術方式後,最在意的就是術後傷口的位置,隆乳的傷口位置分為腋窩摺痕、乳暈、乳房下緣三種方式;腋窩內切口,位於腋窩最頂端,雖距離乳房較遠,但不破壞任何乳房組織,且可直接將鹽水袋或果凍矽膠置放在胸大肌下方,為最普遍方式,術後傷口呈現約3至4公分,雖藏在腋下皺摺處,但愛穿無袖衣服的女生要考慮疤痕是否介意被發現;乳暈邊緣切口,為乳暈邊緣的上半圈或下半圈,傷口剛好位於皮膚的自然交界上,疤痕不易被發現,隱藏性較高,並可同時矯正乳頭過大下垂或乳暈縮小等問題,但乳暈切口可能有傷及乳房組織且細菌感染機率較高的疑慮;乳房下緣切口,位於乳房和胸部皮膚的交界線上,因為沒有重要的血管神經組織,因此手術過程最安全也最方便置入鹽水袋或果凍矽膠,疤痕躲在乳房下緣的皺折下,不易被發現。對於多數的大老婆而言,擁有豐滿的胸部曲線是年輕與自信的象徵,整形隆乳手術為大老婆及愛美女性提供了一條散發自信、擁有凹凸有致的曲線捷徑;黃志宏醫師說,目前台灣的隆乳手術,技術純熟且安全性高,想要改變胸型的女性,手術前必須先了解術後疤痕的明顯程度、決定切口位置、考量縫合技術等等,並謹慎選擇專業的整形隆乳手術專科醫師。

診斷早期胃癌 內視鏡最有利

診斷早期胃癌 內視鏡最有利#內視鏡

根據IARC2002年的報告,胃癌的發生率是所有癌症的第4位,僅次於肺癌、乳癌及大腸直腸癌。世界各國於2002年胃癌的發生率從每十萬人中三人至七十人。在2002年胃癌發生率估計有934,000人次。而胃癌造成的死亡率是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約占所有癌症死亡的10%。胃癌好發的地區包括東亞、東歐及南美,而北美、北歐、東南亞及大洋洲是胃癌發生率較低的地區。胃癌好發在男性,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1至3倍。大部分的胃癌發生在中年至老年身上,除了不分化型胃癌外,此型態之胃癌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而普遍癒後不好。在1962年Murakami將早期胃癌定義為胃腺癌侵犯深度局限於黏膜層或黏膜下層而不管是否有淋巴結的轉移。由於不論東方或西方的報告,早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均高於90%,所以認為早期胃癌是可能治癒之癌症。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表示,大部分的早期胃癌可能是沒有症狀或者有類似潰瘍的症狀。大多數的病患是在接受健康檢查時而意外發現,此外,而類似潰瘍的症狀可以因為使用一般的胃藥而改善。因此對於胃癌盛行率高的地區:如台灣,應在其有類似潰瘍的症狀發生時,接受完整的內視鏡檢查及切片。張君照醫師指出,內視鏡是診斷早期胃癌最有利的工具。早期胃癌在內視鏡觀察的發現包括黏膜顏色的異常、黏膜表面血管的消失、黏膜層凹陷或凸起增厚、不規則的結接節、潰瘍周邊不正常的黏膜皺摺。色素內視鏡也被應用在早期胃腸道癌症的診斷。其中Lugol's solution常用於早期食道癌的偵測,methylene blue用於巴洛氏食道合併腸異化上皮的偵測。而0.1~0.8 %的indigo carmine則常用於早期胃癌的診斷。Indigo carmine是屬於一種層次性染劑,它可以將病灶與周邊正常黏膜的界限明顯區分。使用時可利用一支噴射狀導管或直接將20ml左右的indigo carmine均勻噴灑在病灶。檢查完後應將胃內殘留的indigo carmine抽掉。   早期胃癌發生遠處轉移及腹膜轉移的機會是非常低,主要是因為胃癌僅侷限在胃壁內。唯一轉移的途徑是經由淋巴管途徑。張君照醫師解釋,早期胃癌轉移至淋巴結與胃癌侵犯至胃壁的深度有關;胃黏膜癌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機會極低(<3%),而且主要是發生在不分化型胃癌。胃黏膜下層癌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機會約有20%。若胃癌侵犯至肌肉固有層則淋巴結轉移的機會就高達50%。 對於術前診斷早期胃癌的深度及判斷是否有淋巴結的轉移,可以依據傳統的內視鏡或者色素內視鏡觀察胃癌病灶的外觀,其正確率約為70-80%。此外使用高頻率內視鏡超音波(12MHz or 20MHz)可提高診斷率,但是也有研究認為二者對於評估使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術前早期胃癌深度判斷之準確性,傳統內視鏡為80%,內視鏡超音波為78%,二者並無明顯差異。內視鏡的治療方法包括傳統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及新的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或稱做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剝離術)。此種方法可以局部切除早期胃癌,有機會不需要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並且保持器官的完整性也減少術後的疼痛感,但此內視鏡的治療必須經過醫師仔細評估。本院消化內科已經成功完成十例早期胃癌、早期食道癌的內視鏡切除治療。張君照醫師強調,早期胃癌是否能治癒與否,與是否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密切相關。所以若是有胃癌家族史或是經常有胃不舒適感者,應接受內視鏡檢查及切片以其排除胃癌發生之可能。此外若不幸發現胃癌,也希望是屬於早期胃黏膜癌,如此患者便有機會不需要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而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或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開剝離術加以治療。切記大部分的早期胃癌都沒有任何症狀。

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

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內視鏡

30歲原本從事汽車修理的翁先生(化名),為了替前女友還債,改從事日薪較高的鋪路工程,才做了幾天,某日如廁要起身時突然下背劇痛,讓他騰空維持原姿勢10分鐘才能直立,本來以為只是扭傷的他不以為意,直到一週後坐立難安、下肢強烈痠麻痛才肯就醫,經影像檢查發現翁先生的腰椎第四、五節及薦椎椎間盤有二處突出,由於脊椎神經受到嚴重壓迫,必須開刀切除椎間盤及增生組織,經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洪國盛施以內視鏡手術後,翁先生在開刀房即可自行從手術台下床,因為內視鏡手術的傷口只有一公分,患者隔天即可出院回家休養。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洪國盛表示,脊椎的功能主要是負責支撐軀幹,而椎間盤則如避震器般,負責緩衝姿勢改變或瞬間施力對脊椎所造成的衝擊,除了意外創傷以外,腰椎滑脫的主因可分為退化性及峽部裂兩大類,而椎間盤的位移大多是因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脊椎受力不均及退化所造成,當椎間盤移位,身體為了避免脊椎互相磨損,韌帶會自行增厚,並增生異骨以減少摩擦力(俗稱骨刺),當新生組織壓迫到神經,造成脊椎狹窄時,患者會因壓迫而有不同程度痠、麻、痛等症狀。近年由於神經醫學的進步,脊椎滑脫或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已可使用內視鏡方式,經由患者的側腹部開一個約1cm的傷口,便可至患部進行神經減壓、異骨增生的移除,由於傷口小,患者的疼痛因而減少,也使復原時間可縮短至三天以內,一般來說,患者於術後當天即可自行下床,是目前最新且對預後生活品質較好的選擇洪國盛主任表示,常有患者因脊椎疼痛而至一般診所進行自費雷射或冷熱凝療法進行治療,雖然可以達到暫時止痛效果,但可能維持不到幾個月症狀就會再度復發,且脊椎滑脫或椎間盤的病變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建議患者在肢體出現異常痠麻疼痛時應至醫院進行影像檢查,早期發現並加以治療。

解黑便?!寒冬慎防上消化道出血

解黑便?!寒冬慎防上消化道出血#內視鏡

王伯伯(化名)最近膝關節疼痛難耐,就自行到藥房買「消炎藥」服用,幾天後忽然解大量的黑便,眼前一片黑暗,就在廁所暈了過去。您可能已經猜到,王伯伯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過多而休克。在胃腸科住院病患中,有很大比例是由於上消化道出血,它是一個急症,必須立刻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甚至生命危險。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 張君照醫師表示,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可能有吐血、解黑便(典型的表現是像柏油般黑黑亮亮的,若短時間內大量出血也可能解鮮血便)。若失血過多造成低血容積休克,可能會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甚至昏倒。臨床上將上消化道出血分成:1.靜脈曲張出血:大多是因為肝硬化引起門靜脈高壓而形成食道或胃靜脈曲張,其出血往往是爆裂性的,瞬間大量失血,危險性極高。2.非靜脈曲張出血:大多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即民眾常服用的消炎止痛藥)、或壓力(如重大創傷、手術、敗血症等)所引起。其他原因有血管異常 (如Dieulafoy病變)、急性胃黏膜病變(如喝烈酒、服用藥物、吃麻辣火鍋所引起)等。 張君照醫師說,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首要在於穩定生命徵象,包括靜脈輸液、輸血、給予氧氣等。在初步穩定後,要儘快作胃鏡,其目的不只是診斷,更重要的是治療。若是靜脈曲張出血,可施行結紮術或施打硬化劑。若是高危險的潰瘍出血,如噴血、滲血、或露出血管,可以注射法、止血夾、熱探子等來止血。內視鏡止血後,仍須密切觀察及治療,包括空腹、靜脈輸液、輸血、藥物等;若有再出血現象,可能須重複內視鏡止血。當然,仍有少數患者出血太嚴重、出血部位難以內視鏡靠近、或超過內視鏡可深達的範圍,則可能須接受手術或血管栓塞術。張君照醫師指出,預防上消化道出血有下列原則:1.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烈酒等;減輕壓力、保持心情愉快。 2. 勿任意服用消炎、止痛、退燒藥。若有慢性肌肉關節疼痛,必須就醫治療,醫師會考量年齡、潰瘍病史、是否併用類固醇等狀況,而調整服用較不傷胃腸的止痛藥。3. 若曾有消化性潰瘍,又需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應考慮合併使用預防潰瘍藥物。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接受藥物根除治療後,可減少潰瘍復發及併發症。4. 若肝硬化合併食道或胃靜脈曲張,須規律作息、避免飲酒及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視需要服用抗B型或C型肝炎藥物,以減緩肝硬化的進展;可考慮藥物或內視鏡結紮術以預防出血。寒冬期間,上消化道出血似乎隨著氣溫下降而日漸增加。若您有前述症狀,千萬要立刻就醫;當然,最好是平時即注意胃腸的保養,胃腸顧好,身體就強健沒煩惱。

抽菸+喝酒 產生”頭頸部癌”機率倍增

抽菸+喝酒 產生”頭頸部癌”機率倍增#內視鏡

咽、喉及口腔癌及其頸部轉移,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疾病,更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其致病原因通常與香煙、酒精、化學物質、病毒等有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 張君照醫師說明,頭頸部癌包括了鎖骨以上(除了腦部以外)耳、鼻、鼻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唾液腺、甲狀腺、神經、血管、肌肉、皮膚、軟組織等之所有惡性腫瘤。食道癌發生率一般為男性多於女性。在病理學上,食道癌主要為鱗狀細胞癌及腺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常影響鱗狀細胞癌發生,例如食物中長期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用含亞硝基胺食物、過量飲用含丹寧或熱茶、抽菸、過量飲酒、嚼檳榔。張君照醫師表示,據統計,頭頸癌病人所發生的異時重複性癌,有三分之一發生在食道。通常這是由於長期大量吸煙及酗酒引起的。其致病因素包括,長期飲酒,除了對口腔、咽喉部黏膜刺激之外,酒精代謝的乙醛類物質,在動物實驗是致癌物;酒精也是一種好溶劑,能增加一些致癌物質穿透深層組織,酒加香菸的致癌加成作用,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另外,酒精濫用者也經常忽略營養的攝取,造成免疫不佳,最後使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發生的機率大增。既然許多頭頸部癌症的發生是有原因可循,當然還不能完全解釋所有癌症的形成,但這是人類目前在抗癌路上,最起碼可以輕易避免它發生的最基本預防方法。張君照醫師解釋,就如同前面所述,頭頸部的危險因子:煙、酒、檳榔、煙草、一些化學物質、少數醃漬食物及長久保存食物,只要我們遠離它們,並且避免從事有毒燻煙及霧氣的工作,如果無法避免,那也要做基本防護,也就是我們預防頭頸部癌症工作的第一步,至於次級的,當然就是定期檢查。鑑於統計研究發現,上述頭頸部癌症及食道癌有著密切關係,而癌症復發大都在原部位或周圍的位置,也可能轉移至其它部位。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消化道內視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癌症的機會,也是提高癌症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胃鏡除了可觀察消化道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作活體切片病理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診斷十分正確。所以張君照醫師建議,頭頸部癌症的患者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以期排除食道癌的發生。

不做”異香”人 解決狐臭醫百種

不做”異香”人 解決狐臭醫百種#內視鏡

狐臭又稱胡臭、慍羝。中國歷史上提到“胡臭“這個名詞可追溯到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有天生胡臭者,為人所染胡臭者“,意思是指有胡臭的人是因為有胡人血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整形外科孫雷銘醫師表示,治療狐臭的方法千百種,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非藥物治療;第二類是藥物治療;第三類是手術治療。一、 非藥物療法最基本的非藥物治療:包含了止汗劑、芳香劑。止汗劑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鋁及鋯(音ㄍㄠˋ),通常有噴霧、滾筒和膏狀三型。作用是阻塞汗腺的出口,造成無法排汗,使用時機是洗澡後,睡覺前。這種方法僅暫時有效,但身體其餘部位會代償性出汗,當汗腺孔阻塞時,可能會形成如青春痘般的痤瘡,長久會使汗腺孔變得粗大而無效,這方法只能應急。芳香劑,則是用來遮蓋原來的狐臭或體味用,成份多是一些草本植物萃取液。據聞加州San Luis Obispo County 有條法規,體味不佳者禁入公立圖書。可見身上的濃厚體味,不僅造成別人的嫌惡,也會影響讀書的心情。此法有點掩耳盜鈴,除非原本味道不重,否則芳香劑加上原本身上的汗水味,就令人聞之欲嘔了。二、 肉毒桿菌素注射、雷射除毛、電燒療法。狐臭味道的形成除了頂漿腺液外,還要有一種細菌叫類白喉桿菌在場才行,此菌會躲在汗液所形成的薄膜內,孫醫師指出,使用肉毒桿菌素可以抑制汗液,也就抑制了細菌的生長因而間接抑制了狐臭生成。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除毛對抑制狐臭有效,因為濃密的毛髮會使汗液更多更潮濕,便有利細菌的生長。電燒療法,是用電燒針去燒毛髮及毛囊。頂漿腺和毛囊很近,它們是鄰居,熱能由腋毛的毛囊再傳到隔壁的頂漿腺將之加熱破壞,孫醫師說,雷射或是脈衝光除毛均會使毛髮量及汗液減少,進而降低狐臭味道,由於不是那麼直接針對頂漿腺,對較嚴重的患者效果普通。最近有項新東西叫 「雷射溶脂機」 SmartLipo 。原是用來雕塑脂肪用的,根據日本醫師Ichikawa的報告,大概有1/3的病人覺得效果非常好,2/3的病人覺得有改善。這項手術傷口極其微小,很值得期待。不過日本醫師提到用此法燒頂漿腺易誤燒皮膚,孫醫師強烈建議要找很有經驗的整形外科醫師來執行比較保險。三、 手術治療,包括傳統手術、內視鏡交感神經燒灼術、內視鏡旋轉刮刀等等。孫醫師表示,傳統手術有幾十年的歷史,從腋下切開4~5公分的一道或二道傷口,把皮膚深層的腺體用剪刀剪除。頂漿腺在真皮層深處至皮下組織淺層之間,這個方法需要很好的手術技巧才能有好的結果。不論技巧好不好,這種方法很常留下不雅觀的疤痕,會使女生被誤認為去隆乳。但此法最大的好處是在技巧純熟的外科醫師處理下,將可去除90~95%的味道,堪稱效果最好。內視鏡交感神經燒灼術(transthoracic endoscopic sympathectomy, TES)主要是用在治療腋下或手掌多汗,將內視鏡從腋下穿入至胸腔,以電燒破壞交感神經節。根據國內的研究,這種方式病人的滿意度大約是5~7成。但有個副作用:代償性出汗,也就是本來流到腋下、手掌、臉部的汗水改由背部或足底流出,可能會造成患者不小的困擾。內視鏡旋轉刮刀,這種方法的效果和傳統切開刮除一樣,卻在外觀美容上則遠勝傳統手術,術後只有1~2個0.5公分左右的小洞,大概一個月後就看不太到了。不過,對於醫師而言此法屬易學難精型,在很有經驗的整形醫師身上,應該是目前從各方面評估起來最好的方法。總之,身上有股異味或汗臭或狐臭或口臭,一定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旁人會用腳表示--離你遠點。所以狐臭這問題可大可小,還是得好好考慮要不要處理它。

金魚眼?可能是鼻子作怪!

金魚眼?可能是鼻子作怪!#內視鏡

民眾如果感覺視力模糊、複視、眼睛突出、眼球活動受限,就醫求助卻遲遲未改善,甚至病情更嚴重,有可能您罹患了「鼻竇黏液囊腫」疾病,請趕緊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表示,一名41歲女性患者,數個月前開始有左眼複視、眼球轉動困難、眼眶腫脹及左眼眶上移情形,至數家醫院檢查卻仍找不出病因。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後,醫師經安排頭頸部電腦斷層影像掃瞄,發現罹患左側上頜竇黏液囊腫。並經眼科檢查顯示,視力和視野均無缺陷,隨即安排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將囊腫切開並清理膿液樣內容物。術後檢查病患眼眶外觀和眼球轉動皆正常,持續門診追蹤無復發現象。黃弘孟說,此症狀較一般鼻部疾病不同的是,病患大多沒有流鼻水、鼻塞等鼻部症狀,不易與鼻竇聯想在一起而延遲診斷,他並表示,相較於其他鼻腔腫瘤,「鼻竇黏液囊腫」具侵犯性,只要及早確立診斷、及時治療,症狀幾乎可完全復原。傳統鼻竇手術,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在恢復鼻竇功能。手術中僅摘除已成不可逆變化組織,例如息肉、囊腫…,以建立通暢鼻竇開口,可恢復正常功能,則儘量予以保留。在經由醫師仔細術前評估,小心而適當手術處置及定期術後追蹤治療,大多數患者皆可得到不錯療效。鼻竇黏液囊腫因其侵犯鼻竇部位而有不同症狀,如眼眶上方腫大、視力模糊、複視、臉頰腫痛或難纏頭痛等,而頭痛位置大多位於前額、眼後及頭頂。黃弘孟指出,以往對於鼻竇黏液囊腫治療方式,以根除性手術為主,現因鼻竇內視鏡手術風行及技術成熟,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是保持鼻竇開口暢通及維持正常鼻竇生理功能,目前為治療鼻竇黏液囊腫最佳方法。黃弘孟說,與傳統鼻竇手術比較,鼻竇內視鏡治療有以下優點:(一﹚減低病患痛苦,(二﹚減少不必要的臉上切痕,(三﹚減少住院時間及開支,(四﹚維持正常鼻竇生理功能。一般治療效果都相當不錯。黃醫師提醒民眾,若有眼球凸出、複視、眼球活動受限,以及視力障礙等症狀,除了眼科、新陳代謝科外,也應至耳鼻喉科門診求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