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牛

美牛驗出瘦肉精 北市牛肉抽檢率將調高至100%

美牛驗出瘦肉精 北市牛肉抽檢率將調高至100%#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販賣瘦肉精的廠商,宣稱拿到「核給輸入許可通知」,但依照我國的抽檢規定,這些宣稱合格的肉品,只是因為沒有被抽檢到才沒被驗出瘦肉精,換句話說,每批進口牛肉皆會以2%~5%,或20%~50%的機率抽檢,而這些合格牛肉只是剛好沒被抽檢到,流入我國市場,對此,北市衛生局表示,將對違規廠商肉品抽檢率提高至百分百!違規廠商 抽檢率將調高至百分百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以美福公司為例,此次原燒牛肉被檢出齊帕特羅是屬於「抽批查驗」的文件審核,並未實際抽樣檢驗。惟案內產品經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抽驗檢出檢出齊帕特羅(Zilpaterol) 0.5ppb(標準:不得檢出),已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規定,依同法第44條第1項規定處分新臺幣12萬元罰鍰,並依同法第52條第1項,命其產品沒入銷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目前已宣布將依《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查驗辦法》,對美福公司自相同製造廠輸入之牛肉產品,提高邊境抽驗機率最高至100%。另外,中央針對進口牛肉產品執行「三管五卡」,落實管源頭、管邊境及管市場政策,除自99年迄今赴美實地查核輸臺牛肉工廠計13家次外,於邊境查驗執行五卡「核、標、開、驗、查」措施,落實三管「管源頭、管邊境及管市場政策」,地方衛生局依據上開政策執行的後市場監測,持續抽驗市售肉品,爲消費者食的安全把關。

確認加州第四例狂牛症 美牛內臟10年內不得輸入

確認加州第四例狂牛症 美牛內臟10年內不得輸入#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美國時間8月3日,由美國農業部公布今年4月加州所爆發第四例狂牛症案例,罹患非典型狂牛症,但並未進入食物鏈,且為單一個案,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依據我國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美國牛隻之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產製品均不得輸入。由於食品衛生管理第11條已明文規定,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包括雖非疫區而近十年內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即狂牛症)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之國家或地區牛隻之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產製品,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因此,依台灣時間今(101)年4月25日清晨美國農業部公佈證實該第四例狂牛症爆發起算10年,截至111年4月,依法前述產品均不得輸至台灣。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也針對媒體所關切,美國第4例狂牛症流行病學之報告,是否會影響我國對於牛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量之訂定一事做出說明,表示由於萊克多巴胺是屬於動物飼料添加物,其殘留容許量之訂定與牛隻狂牛症之發生並無相關性。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表示,目前將依照行政程序,只訂定牛肉萊克多巴胺之安全容許量,且不會訂定豬肉及豬、牛內臟之安全容許量;並加強邊境與及市售牛肉產品之萊克多巴胺抽驗,及規劃全面稽查強制標示規定,確保在安全容許下,民眾飲食健康及選擇的權利。

美國牛肉輸入 強化源頭管理

美國牛肉輸入 強化源頭管理#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民眾相當關心美國牛肉的安全問題,其實美國在2003年發生第一起狂牛症之後,到現在僅發生4例,目前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可以進口美國牛肉,其中有部分國家並未限制只進口30月齡以下牛隻產品,也沒有限制內臟和絞肉等產品,迄今尚未傳出人類吃了美國牛肉而得到「新型庫賈氏症」的案例。有鑑於世界各國每年有許多人前往美國旅遊、工作或求學,在旅美期間也吃了牛肉(美國國內也沒有限制30月齡以下牛肉才可以供作食物),目前並未傳出因此罹患「新型庫賈氏症」的病例。 澎湖縣衛生局表示,我國目前針對美國牛肉輸入的食品衛生安全管制措施,就是強化源頭管理的作法,只有經過美國農業部「品質系統評估」認證,並經我國核備之工廠所產製之牛肉產品才可以輸台,而每批輸台美國牛肉都必須檢附三張由美國農業部駐廠獸醫師簽發之證明文件,證明是在美國官方獸醫官監督下產製。我國在99及100年,農委會和衛生署都曾共同派員赴美,實地查核輸台牛肉工廠,確認美國官方之管理與工廠之實際品質管理情形,未來亦仍會持續辦理。 食品管理科馬金足科長表示,目前依規定輸台的美國牛肉產品,除了必須是合格輸台工廠所產製,且源自30個月齡以下之牛隻外,另也排除了頭骨、腦、眼、脊髓、內臟與絞肉產品(食品衛生管理法明文禁止)。 澎湖縣衛生局建議,民眾選購牛肉產品時,可依產品產地標示選擇是否購買或消費。依現行的食品標示規範以及牛肉產品標示管理措施,販售完整包裝的牛肉產品,或是在有公司、商業登記場所販賣的牛肉產品,都要標示產地來源。 澎湖縣衛衛生局也會持續輔導餐飲業,標示使用的牛肉產地,以供消費者完整資訊及選擇的權利,並積極推動肉品標示之修法,強化標示的相關法源,讓消費者能夠吃得安全又放心。

美牛議題發燒 衛生局帶您認識狂牛症

美牛議題發燒 衛生局帶您認識狂牛症#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美國時間4月24日,美國農業部宣佈美國加州一頭淘汰乳牛證實為狂牛症病牛,為今年第四起,引起全球各國政府關切,民眾也對美國牛肉的安全產生疑慮。自1987年開始,狂牛症被全球重視並展開嚴密監控及管制措施以來,發生狂牛症國家的牛隻相關產品安全,一直都是消費者關注與高度疑慮的消費安全事件。 衛生局表示,狂牛症的病原,目前已確認是一種「變異性普立昂蛋白」,這種變異性普立昂蛋白會在動物的中樞神經組織,例如腦部聚積,造成腦組織壞死(腦部呈現空洞狀,故稱為海綿狀腦病),最後造成動物死亡。目前在很多動物都已經發現有這種海綿狀腦病,例如「狂牛症」、「搔羊症」,在人類則稱為「庫賈氏症」,若是吃到「狂牛症」病牛的牛肉而感染,則稱為「新型庫賈氏症」。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研究指出,變異性普立昂蛋白主要存在於特定物質(SRM),而SRM包括牛隻的扁桃腺和迴腸末端,以及30月齡以上牛隻的腦、眼睛、脊髓、頭顱以及脊柱等部位,在乳汁及肌肉組織偵測不到變異性普立昂蛋白,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歐盟消費者總署也認為,乳汁及牛肉是安全的。只要屠宰牛隻時,妥善去除這些SRM部位,牛肉就是安全的。衛生局指出,狂牛症的發生原因已被確認,主要是因為牛隻吃到含有變異性普立昂蛋白的肉骨粉飼料,因此各個有畜牧產業的國家和台灣,都已經嚴格執行「飼料禁令」。就是禁止以肉骨粉為飼料餵食牛隻,各國為了防範發生狂牛症以及進入人類食物供應鏈,也要求屠宰廠改善牛隻的屠宰與屠體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在屠宰過程中,妥善去除變異普立昂蛋白可能存在之特定組織或部位,嚴格進行牛隻屠前屠後檢查,病牛、倒牛或問題牛隻一律不得進入屠宰線,以及牛齡鑑定及30月齡以上與以下牛隻屠體區隔等管理措施。 在飼料禁令嚴格執行後,全球狂牛症病例已逐年減少,到了100年,全球已減至29例,今年迄今則為4例,與狂牛症早期被發現每年有數千病例比較,目前已獲良好控制,至於因為食用狂牛症牛隻牛肉感染新型庫賈氏症的病例也隨之減少,而且新型庫賈氏症的病例,也多發生在狂牛症病例較多的國家(歐洲國家占全球總案例數96%,其中英國占全球總案例數78%)。

國內禁瘦肉精 勿食用來路不明肉品

國內禁瘦肉精 勿食用來路不明肉品#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前陣子炒得沸沸揚揚的美牛瘦肉精報導,一般人聽到「瘦肉精」都怕得不得了。但消費者通常會問,什麼是瘦肉精?為什麼肉品中會有瘦肉精?日常購買與食用的肉品會不會殘留瘦肉精?行政院衛生署表示,食用過量萊克多巴胺,會造成頭暈、心悸等症狀。民眾無法只從外觀來判斷肉品是否含有瘦肉精,建議消費者還是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有安全認證的肉品,而且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肉品。 瘦肉精是「乙型受體促進劑」的一般俗稱,學名是「腎上腺乙型接受體作用劑」,是一種類交感神經興奮劑。包括Ractopamine(萊克多巴胺)、Salbutamol(沙丁胺醇)、Terbutaline(特必林)、Clenbuterol(克倫特羅)等,大約有20餘種。由於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的功能,可增加飼料轉換率,讓動物多長肉、少長脂肪以增加賣相,獲取更高利潤,所以被使用為動物藥品,加在飼料中供動物食用,也因此將其俗稱為「瘦肉精」。由於瘦肉精在禽、畜肉品生產上,具提高飼料轉換率的功能,並且能增加產業利潤,所以有些國家在安全範圍內,准許一、二種「瘦肉精」使用為動物用藥,並訂有使用規定與殘留限量,但是各國核准的使用範圍(可使用的「瘦肉精」種類與可使用的動物)與殘留標準並不一致。其中萊克多巴胺是較常見被使用的「瘦肉精」,今年衛生署檢出的「瘦肉精」,絕大多數也是萊克多巴胺。直接食入過量的萊克多巴胺,會產生噁心、肌肉顫抖、血壓上升、心悸、無力感及頭暈等症狀。然而,相關人體試驗證實,萊卡多巴胺在人體會快速代謝並排出體外,是一種毒性低、代謝快速又無累積性的動物用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日攝取容許量(ADI)為每人每日每公斤1微克。目前瘦肉精(包括萊克多巴胺)在我國仍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禁止使用的動物用藥,因此衛生署在現行的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中,並未訂定殘留標準,亦即不得檢出。所以舉凡在我國國內販售的肉品,不論是國產或進口,依規定是「不得檢出」「瘦肉精」。因此,在相關法規標準未變動前,衛生署仍將依法行政,在執行市售肉品監測調查與進口肉品輸入查驗時,一旦檢出含有「瘦肉精」,即判定不合格,不合格肉品並依規定處理,以確保廣大消費者權益。 (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快速了解萊克多巴胺 生動簡報簡單懂

快速了解萊克多巴胺 生動簡報簡單懂#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自從行政院宣布萊克多巴胺美牛有條件開放以來,你知道「萊克多巴胺」是什麼?大家在說的「瘦肉精」跟「萊克多巴胺」有什麼關聯?或許你想多了解一下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但覺得很專業看不懂,今天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特別製作了生動又活潑的「萊克多巴胺簡報」在官網萊克多巴胺專區上讓民眾簡單了解,提供民眾正確的認知。食管局推出的「萊克多巴胺簡報給你知!」共分四部份,分別為「簡介篇」、「各國標準訂定篇」、「風險評估篇」及「管理政策篇」,「簡介篇」開宗明義指出,萊克多巴胺經動物毒理評估發現,不具基因毒性,沒有致癌問題,也沒有生殖毒性的問題。「風險評估篇」指出,萊克多巴胺自1999年用於畜產業以來,從未發現有引發健康問題案例。「各國標準訂定篇」強調,政府將依據科學之風險評估原則,並參考國際間的安全評估報告,配合國人飲食習慣,替國人量身制定進口牛肉的萊克多巴胺容許量標準。至於「管理政策」部份,政府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四項原則,做到「專業考量、風險控管」,一定將民眾的健康放在第一順位。食品藥物管理局一再強調,相較其它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安全性高,該局將以「國人健康優先原則」,訂定容許含量,除參考國際間毒理試驗及安全評估報告,也將根據國人最新攝食調查結果,量身打造國人安全標準。未來食管局將儘速召開會議,廣徵各界意見,並研擬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考量將強制標示原產地等資訊入法,以落實加強源頭管理,為民眾食品消費安全嚴格把關。

美牛風暴不斷 驚傳豬肉也含瘦肉精

美牛風暴不斷 驚傳豬肉也含瘦肉精#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美牛瘦肉精事件風暴不斷,各地衛生署未把關人民健康,更是針對連鎖餐廳、超市、攤販等,強力檢查美牛瘦肉精狀況,近日更爆出連紐西蘭、澳洲牛肉都出現瘦肉精問題,讓民眾聞「牛」色變,根據行政院指出,3月初政府陸續接獲民眾反應,指市售豬肉部份含有乙型受體素,像是各國未核准使用沙酊胺醇,讓民眾現在已是聞「肉」色變!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指出,自從接獲民眾反應市售豬肉含有乙型受體素,行政院長陳冲十分重視相關訊息,立刻責成農委會、衛生署查明事實並提出因應措施,並在昨日(12日)發布「行政院強化查驗肉品之措施」聲明,即日起加強查驗市售豬肉產品,採取多項新管制措施,像是要求養豬場主動簽切結證明書,證明豬隻未使用乙型受體素等,「從源頭到消費市場層層把關」,讓「台灣豬」成為民眾安心食用的保證。楊永明強調,為徹底落實保障民眾食用安心,行政院今日特別發布相關強化查驗措施的聲明,未來將加強源頭管制、擴大檢驗量能、強化市售產品稽查及持續逆向追蹤計4大重要方向,除了擴大調查外,尤其對於「毛豬拍賣前」採取不定期、無預警的多元抽驗方式,檢測是否含有乙型受體素。衛生署6日起展開抽驗作業,由食品藥物管理局各區管中心針對全台的北、中、南、東的傳統市場、超商、大賣場、百貨公司、餐廳及肉品零售店等場所的市售豬肉產品進行抽驗,總計抽樣87件,檢驗結果顯示,87件豬肉及加工品檢體,都沒有檢測到含有乙型受體素,希望民眾安心食用。

健康把關 餐廳須標示牛肉原產地

健康把關 餐廳須標示牛肉原產地#美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自從行政院發布四項原則,提出了「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對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牛肉「有條件解禁」,自此大家無不聞「牛」色變,因此全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將聯手積極輔導轄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及餐廳等場所,於明顯處揭示或於餐廳菜單內著名原產地(國)訊息,提供消費者選擇。為維護民眾健康,保障食品消費安全,98年起至101年3月8日止,全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共稽查牛肉原產地標示10,171件,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再次重申落實「三管五卡」及六大措施之決心,亦擴大對市售肉品萊克多巴胺之殘留檢驗;同時,為達強制標示之成效,已研議修訂「食品衛生管理」法,未來擬強制販售牛肉需標示原產地,以進一步保障消費權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