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手腳冰冷別苦惱 保暖、食補、運動可改善

手腳冰冷別苦惱 保暖、食補、運動可改善#中醫

秋冬之際氣溫驟降,許多女性雙手始終冷得像冰,怎麼搓也搓不暖。雙腳也是即使穿上厚厚襪子,仍然冷冰冰。或許您也發現身邊老人家直抱怨手腳冰冷,甚至半夜凍醒而無法入睡,就算增加衣被也僅能暖暖身子,始終無法擺脫冰冷手腳。難道手腳冰冷永遠是提醒天氣轉涼的警報嗎?又到底為何會手腳冰冷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浩瑞表示,當人體處於寒冷環境時,會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以保持體溫恆定。首先藉由皮膚及腦中樞的溫度感覺接受器感受外界溫度變化,隨即將訊息傳遞至下視丘和腦幹中樞,造成自律交感神經亢奮,使得週邊血管收縮,以減少體熱流失,同時也增加新陳代謝速率以產生熱量。如果此時週邊血管收縮太過,導致四肢所獲得的血液灌流過低,就會造成四肢末端冰冷現象。黃浩瑞醫師說,手腳冰冷不是病,僅是一種症狀。但手足冰冷又是許多系統疾病的徵兆,不可小覷。現代醫學認為,手腳冰冷可能是血液循環系統疾病徵兆,例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雷諾氏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是甲狀腺低下、貧血等內科疾病所引起。但也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是因為長期處於緊張、疲倦的高壓環境下而引起,這種患者長年苦受其擾,卻又無明確治療方式可處理此擾人問題。絕大部分手腳冰冷的患者只需從日常生活中注意些小地方,多能大幅減輕症狀,以下提供一些預防保健方法供大家參考。手腳冰冷的人更需注重保暖工作,尤其戶外活動特要針對頭部、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加強保暖。在室內可藉由暖爐、暖氣、電毯等保暖設備驅除寒氣。此外,也可利用熱水泡腳加按摩足底中央的湧泉穴以改善循環,一般以三十至四十度左右的溫熱水泡腳約二十至三十分鐘即可。中醫認為,枸杞、紅棗、當歸、桂圓皆具有溫養補血功效,適量食用可改善四肢冰冷。傳統上認為,薑具有溫經散寒作用,所以紅糖薑湯也是祛寒取暖的好方法。但這些藥膳、食補都應適可而止,以免上火,尤其是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皮膚過敏的病患更應小心,最好還是請中醫師調治較為妥當。黃浩瑞醫師強調,「食補藥補,運動最補。」要解決手腳冰冷問題,還是要在平時就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健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皆能改善新陳代謝率及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抗寒能力。

以為半夜被蚊子咬? 結果是蕁麻疹發作

以為半夜被蚊子咬? 結果是蕁麻疹發作#中醫

日前有醫師投書媒體,患者陳先生半夜大腿忽然覺得癢,以為被蚊子咬,開了捕蚊燈後繼續睡,過一會兒又換手臂癢,這次陳先生決定乾脆開燈準備抓蚊子,結果蚊子沒抓到,反而雙手雙腳癢不停,像這種皮膚紅腫又搔癢難耐的症狀,原來是蕁麻疹。其實陳先生幾乎每天加班,晚餐吃炸雞果腹,下班後來瓶清涼的啤酒,然後倒頭就睡,中醫認為,陳先生因作息不良由體內濕熱引起蕁麻疹症狀,所謂「濕」指的就是生冷的食物或飲料,「熱」指的就是烤炸類或重口味食物,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並不是皮膚病,也不會傳染,屬於內科疾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的衛教文章中表示,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炎,都是屬於過敏性的皮膚疾病,這類症狀尋求中醫協助由體內調理,可以得到不錯的改善。過敏性體質的人,在中醫的觀點上,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而造成的,肺主呼吸,容易受外感風寒病邪侵襲而造成皮膚的不適;脾主運化,營養失調導致損傷脾胃,造成水濕水邪聚合而成痰濕病氣,引起對食物的過敏;腎主氣納,調節水分的代謝,若腎氣不足,水份調節失調,會引起皮膚乾燥等情況。該文章同時提醒,過敏體質的朋友們,在體質調理前後,油炸食物,蝦、蟹、貝類及冰冷飲料、食品須盡量避免,以免症狀復發,影響治療的效果。並且須注意避免過敏原的刺激,如枕頭、棉被等易附有塵蹣,應常清洗,消滅塵蹣存在,而冬天常穿著的毛衣也必須注重清潔,以免因刺激而誘發過敏病症,最後平時多加運動,放鬆身心,能增強免疫力,過敏體質必定會有顯著的改善。蕁麻疹會因食物引起http://www.uho.com.tw/beauty.asp?aid=336不再癢到爆 中醫可以治癒蕁麻疹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49蕁麻疹發作癢到快抓狂 可抽血檢驗以遠離過敏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79

老先生「慢性腹瀉」受不了 中醫對症下藥見療效

老先生「慢性腹瀉」受不了 中醫對症下藥見療效#中醫

一位年已逾古稀的葉老先生因為急性缺血性腸道病變(Ischemic bowel disease)即俗稱的腸中風,導致腸道部分壞死,經手術緊急切除三分之二腸道後保存了性命,但卻從此與腹瀉形影不離。出院後仍一日腹瀉多次,嚴重時甚至多達十幾次。回診時當時主刀的醫師對他說,「腹瀉這個症狀會伴隨著你一直到人生的盡頭」。於術後近一年的時間裡葉老先生看過了無數的西醫專科醫師,症狀雖有改善但他依舊經常發生不堪的窘境。就是一有便意時,在往廁所的路上,糞水就會忍不住地流出來,總是令他羞愧不已,進而不敢出遠門。雖然後來可以在包尿布的情況下出門,但葉老先生逐漸變得意氣消沉,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後來葉老先生改尋求中醫協助,經人介紹至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中醫部診療,中醫部黃健財醫師初診即以胃苓湯為主方加減化裁讓病患服用。第三次回診時即告知解便已較黏稠,已無需再使用尿布。再歷經約兩個月的療程後,葉老先生由當初一日腹瀉多次轉為解便已成型且一日一次、食慾及體力也都有改善。症狀至此總算穩定下來,陪伴同來的親人很高興地說,現在葉老先生對人生可是再度充滿了希望。黃健財醫師表示,對於慢性腹瀉的治療,只要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下,加上持續不間斷地治療,不論腹瀉的原因為何,即便是部分腸道切除(有限度的切除)的病患,都可有相當大的療效,並達到病情穩定的狀態。

切除腸子致拉肚子虛脫無力 西醫無力中醫師搞定

切除腸子致拉肚子虛脫無力 西醫無力中醫師搞定#中醫

70歲葉老先生因腸中風,切除2/3的腸子後,西醫師告知老先生因切除腸子,腹瀉會一直伴隨著他,求診過無數腸胃專科醫師,都無法治癒,近日老先生前往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中醫部診療,中醫師把脈發現老先生應是脾濕泄瀉,給予「胃苓湯」服用治療,經過2個月的治療期,現在老先生一天只解一次便,食慾體力都有改善。台南郭綜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盈廷在醫院網站的衛教文章上表示,中醫認為如果拉肚子太過頻繁,會讓身體變得虛弱,導致頭昏頭重、疲勞倦怠、腰痠膝軟、口舌乾燥卻不想要喝水、脈象沉數無力等,慢性腹瀉雖不像急性腹瀉那樣有脫水及感染的危險,但長期下來,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身體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如果發生在小孩身上,還會導致發育不良,還是必須及時診斷及處理。李盈廷中醫師在文章中表示,如果腹瀉的時間長達兩週以上,就屬於慢性腹瀉,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腹瀉都有原因,像大腸激燥症、膽結石併膽囊炎、輪狀病毒感染後遺症、腹腔手術後遺症等,中醫看慢性腹瀉除了分辨症狀並且治療外,病因的診斷也是很重要的,由於長期的腹瀉,會讓腸子處於虛弱無力的狀態,就會發生消化不良的結果。李盈庭醫師在文章中表示,慢性腹瀉的治療原則上也是當作腸道過敏治療,常用溫脾補腎、清利濕熱,緩解腸黏膜的刺激性、重建酵素活性,回復腸平滑肌力量,最重要的是不會有腹脹便秘的問題,通常服用後第一天便意就會漸減,第二天即可恢復機能。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中醫師黃健財提醒,慢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或糞便中水份增加,且時間超過兩週,若有慢性腹瀉情況一定要儘早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腹瀉怎麼辦?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369身體太冷容易腹瀉?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09&mon=3&id=231如何照顧慢性腹瀉的寶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14

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

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中醫

順應四季養生為健康準則徐慧茵中醫師表示,中醫基本的養生觀念建立在「天人合一」與「上工治未病」,天人合一指的是自然界的四時變化,亦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同於夏天屬於散發的狀態,秋冬必須收斂自己,保養陰氣,把好的東西留在體內以備過冬,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收氣」。唯有順應氣候變化來調和身心,才能使人體陰陽平和,以維繫身體健康。陰虛火旺者慎防秋燥在台灣,秋天屬於較為燥熱的季節,對身體最直接的影響是呼吸道系統及髮膚。乾燥氣候容易使皮膚乾燥、落屑,甚至脫皮、發癢,引發與皮膚相關的問題;毛髮則容易因乾燥而失去光澤,掉髮情形亦比其他季節顯著。除此之外,內在呼吸系統及臟器也深受影響,此時的呼吸道易因氣候驟變而感冒、病變,會發現痰經常咳不出來,同時常感到口乾舌燥,連雙眼都乾澀不已。秋末落葉紛飛的蕭瑟氣息,常導致人們情緒憂鬱低落,故而有「秋思」之說。而內在則因臟器功能低下,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精神抑鬱,甚至產生怠倦無力的情形。陰虛有火的陰虛體質者,因本身缺水失潤,對秋燥的抵抗力相對更低,平時飲食中應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鴨肉、冬瓜、芝麻等,少吃羊肉、辣椒、韭菜等燥熱食物。秋冬養陰為春夏養陽基礎秋冬養陰,是為了春夏養陽做準備。而保養陰氣,首重滋補肝腎,尤其是陰虛體質者,以涼補為原則;陽虛體質者方可採溫補形式。此時也重肺氣,肺為呼吸道主要氣管,喜歡潤澤、討厭燥熱,所以需在此時特別著重生活起居及飲食,加強潤肺養陰。以秋冷鍛鍊身體禦寒能力入秋後,早晚天氣特別涼,許多人早晚都會穿上厚外套、披上圍巾,甚至搬出厚棉被取暖。不過這時候若穿戴過多衣物,蓋太厚的棉被睡覺,容易因發熱、發汗導致陽氣外洩,有傷陰之虞,違反了秋冬養陰的原則。事實上,秋換季階段反倒應當利用「秋天的冷」來鍛鍊身體禦寒的能力,感到微微冷時就加一件薄外套、蓋上薄棉被即可,以預防冬天因天氣寒冷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簡易穴位保健按摩徐慧茵中醫師建議,秋天可進行簡單的穴位保健按摩:容易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按摩「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法令紋上緣處,可幫助循環暢通;換季時期容易眼睛乾澀者,則可隨時按壓「睛明穴」,位於眼頭,眼框內側凹陷處,可提神明目,刺激淚腺。按壓方式很簡單,首先可將雙手摩擦生熱,訓練毛孔冷熱變化。接著握拳,以食指第二個關節處進行點壓,每次約停留五秒,持續5~10下,感到該部位微微溫熱即可。延伸閱讀「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864

感冒不必吃藥也能好? 中醫輕微感冒治療方法

感冒不必吃藥也能好? 中醫輕微感冒治療方法#中醫

日前有大陸網路傳言,感冒時不需要吃藥,只要喝雞湯、按摩穴位、針灸治療等方法就能夠治癒感冒。真的只靠這些偏方就能幫助感冒痊癒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認為,根據古書記載,傳統中醫在感冒初期,會先使用按摩穴位、針灸,或飲食調理等方法來緩解感冒症狀。但是黃建榮中醫師強調,這些方法能夠幫助輕度感冒的患者恢復並舒緩症狀,但是嚴重時還是要及早就醫。黃建榮中醫師表示,初期感冒分為兩種,一種是受寒,會有脖子緊、打噴嚏、流鼻水,若有這類的症狀產生,可適度的按摩肩膀和針灸穴位來改善,若是感到寒冷,也可以喝熱湯或者煮薑湯來喝,不僅能夠讓身子暖和,也能讓體溫上升。另一種感冒是由喉嚨引起,喉嚨會開始感到不舒服,有咳嗽、喉嚨癢、喉嚨痛等相關症狀,黃醫師建議可以吃些薄荷、喉片和喝涼茶來解除喉嚨局部的發炎,減輕喉嚨疼痛感。黃醫師也提到,這些初期輕微的感冒症狀較容易醫治,一旦病情加重,中醫療法裡會依據各種症狀做處理。而原本的受寒會轉為輕度發燒,患者不僅體溫升高,也會受寒發抖,這時候可喝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麻黃湯來降低發燒。若是由喉嚨痛引起的發燒,由於急性扁桃腺發炎,導致體溫會急速上升高燒不止,造成中醫裡所謂的溫病,若有這種情形,可以用有清熱解毒功效的銀翹散來降低體溫,讓病情不再加重。黃醫師提醒,最近天氣逐漸轉涼,建議出門時要多加件外套,注意保暖,也要多喝水,否則這些感冒症狀很容易會找上門。感冒猛喝感冒熱飲加藥水 當心引發肝衰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7感冒一定要吃藥才會痊癒? 醫師:能不吃就不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92鼻炎不一定要開刀或吃藥 按摩穴道可改善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50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銀髮族常有腰酸背痛或膝蓋關節痛的煩惱,這是因為隨著身體老化而骨質與骨關節退化,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這是常見的銀髮族疾病。對此,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與社服組聯合舉辦「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講座,邀請到該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醫師主講,以期協助民眾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此病症有更正確之中醫醫療資訊,講座參加對象不限,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退化性關節炎之中醫療法時間:101年10月19日(五)上午10:00~11:00地點:台北長庚醫院(台北敦化北路 199 號)前棟1樓大廳洽詢:02- 27135211轉3620社服組 范小姐

鼻炎不一定要開刀或吃藥 按摩穴道可改善

鼻炎不一定要開刀或吃藥 按摩穴道可改善#中醫

過敏性鼻炎或是慢性鼻炎,常常因為鼻塞、頭痛而不舒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或藥物治療,但是有時候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讓身體更不舒服。開業中醫師賴清旭表示,其實利用中醫學上的穴道按摩,就可以有效紓緩鼻炎與改善。賴清旭醫師說,中醫利用按摩穴道舒緩鼻炎是非常有效的,許多鼻炎患者身上都可以看到,另外像是感冒所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的不適感,也可以利用穴位按摩來達到舒緩。按摩的方式,是在雙眉中點印堂處向上至髮際處上下按推、揉鼻樑、揉鼻旁溝等,在醫師的指導下,在家也可以自行按摩穴位,而這些穴位也可透過針灸的方式來達到舒緩及改善鼻炎的效果。中藥材上則是會使用,葛根、芫荽、薄荷、蘇葉等,不過這些藥材都較屬冷,所以還是建議由中醫師調配使用較好。賴清旭醫師提醒,雖然藉由按摩可達到紓緩情形,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應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注意自身保暖,早晚可戴口罩避免冷空氣的刺激;此外醫師更提醒,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可以到醫院作過敏原檢測,有利於採取更有效的抗過敏治療。飲食以清淡為主,盡量避免食用魚、蝦等海鮮,不要飲用過甜飲料或寒涼性質的食物、少吃油炸物等,才可以避免鼻炎產生。三伏天穴位敷貼 治療過敏性鼻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729過敏性鼻炎的中醫治療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3971慢性鼻炎治療新利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9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