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中醫治產後憂鬱 重產婦個別差異

中醫治產後憂鬱 重產婦個別差異#中醫

新產婦在經歷懷孕、分娩、產後恢復期及哺育嬰兒過程,難免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一旦這種壓力持續存在,沒有得到適當的紓解,導致情緒及行為上的異常而發生產後憂鬱。產後憂鬱依症狀的嚴重度分為產後沮喪、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根據統計,七、八成的婦女在產後一週內,會出現短暫且程度不等的失落感、空虛感、易哭、失眠、疲倦、頭痛、吃不下、焦慮、情緒不穩等症狀,稱產後沮喪,通常藉由心理的支持在兩週左右可恢復,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邱碧瑩表示,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約10~20%,通常出現於產後二到四周,病程可能超過六個月,對產婦身心健康和新生兒的心智及人格發育有重大影響,應重視並積極治療。邱碧瑩醫師說,中醫認為婦女經歷分娩用力、出汗、產傷、出血等都是耗傷元氣及陰血的過程,產後處在氣血雙虧、百脈空虛、臟腑虛弱、瘀血內阻的狀態,故產後體質屬多虛多瘀、虛陽浮散、易生他病。中醫治療產後憂鬱的特色是了解產後婦女生理及心理變化、重視產婦體質個別差異,會根據臨床症狀及產婦的體質、心理狀況作辨證治療。中藥早已普遍運用在坐月子的文化中,民眾接受度高。對於輕度、中度產後憂鬱的患者,擔心服用西藥抗憂鬱劑影響哺乳的患者,或是不願意看精神科門診的患者,中醫藥能提供另一種不錯的治療選擇。

今晚變好冷 先別急著去喝酒、吃麻辣、泡湯

今晚變好冷 先別急著去喝酒、吃麻辣、泡湯#中醫

入冬第一波大陸冷氣團今天報到,晚上氣溫預計會到12度左右,前天還穿著短袖,今天突然驟降,身體健康狀況恐更要注意,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也在臉書上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除了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保暖外,有氣喘病史的民眾要注意保暖脖子跟鼻子,若出現呼吸急促、氣喘症狀要趕緊就醫,以免演變成嚴重的肺水腫,或是氣喘發作。天氣冷了,不少人今晚計畫吃麻辣鍋取暖,也有人打算痛快喝杯酒暖身,或是要泡個熱呼呼的溫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提醒,不論是哪一個取暖的計畫,都要小心不要太躁進、吃太多,因為如果身體本身體質是屬於較燥熱者,恐怕會有補過頭的狀況,反而容易出現皮膚問題,而平時不常喝酒的人也別在此時猛喝酒,部分患者如肝硬化、曾食道靜脈瘤破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等人都不適宜喝酒取暖。如果不採用吃的方式取暖,還有人會選擇泡湯暖身的方法,黃建榮中醫師則表示,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泡湯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另外體虛、重病患者最好經過醫師評估身體現況是否適合泡湯,否則可能會加速血液循環而導致病灶更加強,所以中醫師建議,除了正常生活多添衣物外,經過中醫師把脈評估體質後,適量地補充薑、蔥、蒜等暖身,就是應對冷氣團的最佳方式。優活推薦:冬令進補 正確健康才有效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651立冬進補儲能量? 醫師:觀念應改,輕補即可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3299天冷暖暖泡湯趣 提供13禁忌要注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726

高油脂高熱量 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見

高油脂高熱量 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見#中醫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中醫科黃炳勳醫師表示,肝臟是否健康,可以從肝功能檢驗中得知,常見的肝功能檢查包含GOT,GPT,r-GT,ALK-P等,其中GOT(AST)與GPT(ALT)是民眾較為熟悉的指數,許多肝細胞受損、壞死或發炎都會造成GOT與GPT升高,而其中以GPT較具有參考價值。另外膽管阻塞或大量飲酒時,會造成r-GT上升,而肝臟或膽管疾病造成膽汁排出受阻時,ALK-P上升。肝功能異常並不一定會有身體不適的症狀,民眾常常在健康檢查或體檢時意外發現肝功能過高,才知道自己有了肝臟方面的問題。造成國人肝功能異常的常見原因有:病毒性肝炎(A型、B型、C型等)、酒精性肝疾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另外,不當使用藥物造成的藥物性肝炎、自體免疫造成的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也會造成肝功能異常。過去B型肝炎是導致國人肝功能異常的主要原因,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高油脂及高熱量食物攝取量增加,使得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了現代人肝功能異常最常見的原因。黃炳勳醫師說,在中醫的觀點中,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常有肝火、濕熱、肝陰血不足、肝氣鬱結等體質。患者平時可能沒有身體不適,也可能有口乾口苦、身熱、面紅、胸悶、目紅目澀、頭痛目脹或腸胃不適等症狀。中醫在治療上會依據體質來用藥,常用的藥物有小柴胡湯、茵陳蒿湯、知柏地黃丸、一貫煎等。治療的時間會因為疾病嚴重程度、生活習慣等而有所差異,治療時間長短約1個月到數個月不等。

醫訊/癌症預防 中醫有一套

醫訊/癌症預防 中醫有一套#中醫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表示,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中醫在治療過程中能提供的協助,舉辦本活動,邀請中醫內兒科林意旋醫師主講「中醫對癌症的預防」,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活動時間: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2時至3時活動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活動訊息由長庚醫院提供;圖片取自優活資料庫登革熱疫情不退燒 防疫工作別鬆懈!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58&HN_Yr=0&HN_Mon=0一個月噴藥四次! 高雄登革熱疫情拉警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3&HN_Yr=0&HN_Mon=0男子路倒醫院見死不救? 院方:有派員待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64&HN_Yr=0&HN_Mon=0

解決頭皮屑問題 多「梳頭」可以改善

解決頭皮屑問題 多「梳頭」可以改善#中醫

在季節交替時節,頭皮屑很容易找上門來,甚至變成衣服上的雪花片片。頭皮屑的問題,相信是許多人的困擾,大多數的人習慣找皮膚科醫師求診,其實中醫的頭部穴道按摩、茶飲藥膳、中醫配方洗髮精等,對於治療頭皮屑都具有不錯的效果,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賴清旭則表示,頭皮屑在中醫上,認為與受風熱有關,治療上就會選擇清熱的中藥材來改善。根據大陸網站指出幾種中藥材偏方,據稱可以治療頭皮屑,像是用桑白皮煎藥洗頭、菊花葉水洗頭、用醋汁梳頭、透骨草和桑葉煎汁洗頭等,賴清旭中醫師表示,頭皮屑是頭皮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質,當代謝較差時,就容易有頭皮屑產生,此外頭皮屑也可能是因為細菌、黴菌感染等,造成頭皮發炎、角質剝落等,因而產生頭皮屑。中醫在治療頭皮屑方面,大多選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材。另外賴清旭中醫師還提供一個小妙方,運用「梳頭」刺激穴道來達到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功能,醫師表示,中醫理論上,頭是諸陽之會,而幾條貫穿全身上下的經絡,也都會經過頭皮,他也舉例,像是人體最重要的穴道之一「百會穴」,位於頭頂處,對頭頂的穴位施以刺激,便能達到調理這些經絡氣血的目的,並改善血液循環,刺激大腦皮層,使頭腦清醒,長期下來甚至可以改善掉髮、頭痛等症狀。脂漏性皮膚炎及頭皮屑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810免疫力低落易產生頭皮屑 嚴重者恐會掉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44告別頭皮屑,選對洗髮精成分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810

中醫針灸、埋線療法助減重 運動也不能少

中醫針灸、埋線療法助減重 運動也不能少#中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曜鍵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一般而言,若BMI大於24以上,才可以有資格說自己胖,這樣才有多餘的肉可以瘦得下來。習慣改變是最重要的,若只是想吃藥而不想改變習慣可以瘦嗎?可以,只不過這樣容易瘦下來,也容易復胖回去。蔡曜鍵醫師指出,多項研究證實,針灸能調控中樞神經活性,降低食慾,並能針對脂肪肥厚區域,加強刺激肌肉以及脂肪組織,增加新陳代謝並促進脂肪重新分配,局部塑身,進而降低體重與腰圍。穴位埋線原理也和針灸相似。穴位埋線是將人體可以吸收的羊腸線,以針具刺進穴道內,針對特定穴位進行持續刺激,抑制食慾並增加能量消耗,促進體內脂肪分解而達到減重功效。蔡曜鍵醫師說,減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只是期望幾針扎下去就能夠馬上瘦,那是不切實際的。蔡曜鍵表示,一般而言,針灸減重最佳效果是兩天一次,也就是一周三次,對於不怕針又較有時間的人是不錯選擇。臨床上有患者針灸搭配飲食控制,在四個月內腰圍從38吋減至32吋,停止針灸半年後也沒有復胖情況發生。但若是時間較少的人,可以選擇埋線方式,原則上兩周埋線一次即可,最快也是隔周進行一次埋線療法。除了積極進行針灸或是埋線針,並搭配中醫師調配中藥及茶飲,更需要專業營養師所量身訂做的個人健康瘦身飲食計劃,及增加日常生活中運動量。運動方式有很多,除了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運動之外,也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平常活動量,即使是利用瑣碎時間,每天加總起來也有相當能量消耗,例如上樓時以爬樓梯取代搭電梯、下班時提早一站下車改以走路回家,或是工作之餘進行簡易伸展操,如此減重效果也更加明顯。

坐太久不但會讓人發胖 還有可能致癌

坐太久不但會讓人發胖 還有可能致癌#中醫

根據美國一項新的分析發現,癌症也有可能是長時間久坐所造成。據《今日美國》(USAToday)報導,3日在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簡稱AICR)的年度會議上發表該項分析,研究引用了4.9萬個乳腺癌病例和4.3萬個結腸癌病例;結果發現到這些癌症患者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常常久坐卻沒有足夠的活動。加拿大流行病學家弗里登瑞奇(Christine Friedenreich)表示,這個研究給了我們一些想法,那就是我們可以透過鼓勵民眾運動,來預防一些癌症的發生;而且你的身體運動愈多,你得這些癌症的風險就愈小。AICR的註冊營養師本德爾(Alpa Patel)強調,每天至少快走30分鐘,可以減低一個人患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弗里登瑞奇說,多年來,專家已經知道身體運動可以減少包括癌症、心臟病以及糖尿病在內的慢性病的風險。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醫學教授列文說,許多人一天平均坐7至9.5小時。坐一小時就太長了。在中國的醫書《黃帝內經》中也記載,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中醫師洪淑英在其部落格文中指出,久坐傷肉,脾主肌肉,脾虛氣虛,都會使氣機不暢,運化失調,代謝不利,精微聚為膏脂,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衛教文章中表示肥胖者會增加子宮頸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直腸癌、腎癌及乳癌,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所以如果想要癌症不上身,最好的不要常常坐著,每隔一個小時,就要起來動一動,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0台灣醫美技術夯 移民署擬開放陸客來台手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69多喝水、勿憋尿 預防前列腺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35

手腳冰冷別苦惱 保暖、食補、運動可改善

手腳冰冷別苦惱 保暖、食補、運動可改善#中醫

秋冬之際氣溫驟降,許多女性雙手始終冷得像冰,怎麼搓也搓不暖。雙腳也是即使穿上厚厚襪子,仍然冷冰冰。或許您也發現身邊老人家直抱怨手腳冰冷,甚至半夜凍醒而無法入睡,就算增加衣被也僅能暖暖身子,始終無法擺脫冰冷手腳。難道手腳冰冷永遠是提醒天氣轉涼的警報嗎?又到底為何會手腳冰冷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浩瑞表示,當人體處於寒冷環境時,會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以保持體溫恆定。首先藉由皮膚及腦中樞的溫度感覺接受器感受外界溫度變化,隨即將訊息傳遞至下視丘和腦幹中樞,造成自律交感神經亢奮,使得週邊血管收縮,以減少體熱流失,同時也增加新陳代謝速率以產生熱量。如果此時週邊血管收縮太過,導致四肢所獲得的血液灌流過低,就會造成四肢末端冰冷現象。黃浩瑞醫師說,手腳冰冷不是病,僅是一種症狀。但手足冰冷又是許多系統疾病的徵兆,不可小覷。現代醫學認為,手腳冰冷可能是血液循環系統疾病徵兆,例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雷諾氏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是甲狀腺低下、貧血等內科疾病所引起。但也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是因為長期處於緊張、疲倦的高壓環境下而引起,這種患者長年苦受其擾,卻又無明確治療方式可處理此擾人問題。絕大部分手腳冰冷的患者只需從日常生活中注意些小地方,多能大幅減輕症狀,以下提供一些預防保健方法供大家參考。手腳冰冷的人更需注重保暖工作,尤其戶外活動特要針對頭部、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加強保暖。在室內可藉由暖爐、暖氣、電毯等保暖設備驅除寒氣。此外,也可利用熱水泡腳加按摩足底中央的湧泉穴以改善循環,一般以三十至四十度左右的溫熱水泡腳約二十至三十分鐘即可。中醫認為,枸杞、紅棗、當歸、桂圓皆具有溫養補血功效,適量食用可改善四肢冰冷。傳統上認為,薑具有溫經散寒作用,所以紅糖薑湯也是祛寒取暖的好方法。但這些藥膳、食補都應適可而止,以免上火,尤其是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皮膚過敏的病患更應小心,最好還是請中醫師調治較為妥當。黃浩瑞醫師強調,「食補藥補,運動最補。」要解決手腳冰冷問題,還是要在平時就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健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皆能改善新陳代謝率及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抗寒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