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咳嗽要看中醫嗎?

咳嗽要看中醫嗎?#中醫

咳嗽常見的病因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半為上呼吸道感染,只有極少數的人病人胸部X光可見肺炎。慢性咳嗽病人中,若有吸煙者,以慢性支氣管炎最常見。而不吸煙者以慢性鼻炎鼻竇炎引起之後鼻滴痰也會誘發咳嗽,也就是俗稱的鼻涕倒流。此外支氣管哮喘,胃食道逆流,也是常見的病因。 其他病因如:肺癌、異物吸入、吸入性症候群(中風病人、老年人、及食道疾患較常見)、肺纖維化、耳鼻喉科疾病(鼻瘜肉、外耳道疾患、懸壅垂太長)、心因性咳嗽、藥物引起的咳嗽(例如:某些降血壓藥物—ACE inhibitor, b-blocker)、心衰竭等。 中醫認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不論邪從外入,或自內而發,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咳。 外感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多因肺的衛外功能減退或失調,以致在天氣冷熱失常,氣候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六淫外邪或從口鼻進入,或從皮毛感受得之。《河間六書˙咳嗽論》論:「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於四時的主氣不同,因而人體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春季以風邪為主、夏季以暑邪為主、長夏以濕邪為主、秋季以燥邪為主、冬季以寒邪為主,而邪氣壅肺亦可化熱化火。 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挾有寒、熱、燥等邪。明代著名的中醫大師張景岳曾倡「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之說,認為以風邪挾寒者居多。 內傷總由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臟腑病變涉及於肺與肺臟自病兩種。他臟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氣失調,失於疏泄,氣鬱化火,氣火循經上逆犯肺所致;或由飲食不當,嗜煙好酒,熏灼肺胃;或過食油膩辛辣,導致脾失健運,水濕不化,凝聚成痰,痰濁內生,上干於肺致咳。因肺臟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種疾病遷延不愈,肺臟虛弱,氣陰耗損,肺的主氣功能失常,肅降無權,而致氣逆而咳。 外感咳嗽屬於邪實,為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若不能及時治療,祛邪外達,可進一步發生演變轉化,表現風寒化熱,風熱化燥或肺熱蒸液成痰。 內傷咳嗽多屬邪實與正虛並見。病理主因為「痰」與「火」。但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痰可鬱而化火(熱),火可煉液灼津為痰。他臟及肺者,多因邪實導致正虛,如:肝火犯肺每見氣火耗傷肺津,煉液為痰;痰濕犯肺者,多因脾失健運,水穀不能化為精微上輸以養肺,反而聚為痰濁,上聚於肺,肺氣壅塞,上逆為咳;若久延失治,導致脾肺兩虛,氣不化津,則痰濁更易滋生,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甚則病延及腎,腎氣為先天之本,若病及腎,造成腎不納氣,以致於由咳至喘。 此外痰濕蘊肺,遇到外感誘發,轉從化熱,則可表現為痰熱咳嗽。而肺臟自病的咳嗽,多為因虛致實,如肺陰不足每致陰虛火炎,灼津為痰,肺失濡潤,氣逆作咳;或肺氣虧虛,肅降無權,氣不化津,津聚成痰,氣逆於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還可相互影響為病,久延則邪實可轉為正虛。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邪傷肺氣,更易反覆感邪,而致咳嗽屢作,肺氣益傷,逐漸轉為內傷咳嗽;肺臟有病,衛外不強,易受外邪引發或加重,特別在氣候轉寒時尤為明顯,久則從實轉虛,肺臟更為虛弱,氣陰兩傷。由此可知,咳嗽雖然外感、內傷之分,但有時又可互為因果。如有咳嗽症狀,理應及早治療,以免症狀加重,使病情更為複雜。

為什麼會痛經?!

為什麼會痛經?!#中醫

女生會有月經是因為子宮內膜有週期性的剝落,一般的情形下,前列腺素會刺激平滑肌使子宮收縮,此外前列腺素會促進分泌一些酵素(lytic enzyme),誘發子宮內膜的剝落。(Lytic enzyme是靠前列腺素和黃體素共同來調控)。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次發性痛經。所謂原發性痛經就是「找不到原因」,做檢查都正常,通常初經就開始痛,且每次月經來的前兩三天開始痛,結束後就不痛,有週期性,類似生產痛、可能痛到後背、或伴有噁心嘔吐、腹瀉。西醫認為,和前列腺素太多有關。這一類病人往往會求助於中醫,而中醫治療後往往也會有改善。而次發性痛經,通常有骨盆腔病變,或有其他相關的婦科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類病人初經不會痛,幾年之後才會痛,月經來前一兩個禮拜就痛,結束後還在痛,有可能有週期性。中醫認為會痛經可能和體質有關,經過辨證之後,發現痛經的病患中,常見的有四種類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肝腎兩虛。氣滯血瘀型:常伴有腹脹、排便不順、或是情緒壓力大的時候症狀會更明顯,可能會伴隨經前胸部脹的很厲害,或者是血液循環較差,膚色暗塵,皮膚乾燥,月經來時會有血塊。寒濕凝滯型:平常喜歡喝冰涼飲料的人,常常都屬於這一型。這一型的病人可能會有四肢容易冰冷,痛的時候熱敷可以緩解,吹到冷風就會痛的更厲害。而月經量也會比較少。氣血虛弱型:容易疲累,可能伴有貧血,臉色偏黃或偏白,較無血色。說話有氣無力,比較小聲。痛的時候是綿綿的痛,容易頭暈或輕微頭痛。肝腎兩虛型:肝腎兩虛的症狀和氣血虛弱型很像,如果月經來時會有腰酸,或平時就有腰酸,到了月經來時腰酸的更厲害,就有可能是肝腎兩虛型。中醫說「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腎為先天之本,而肝又是女子之先天」,因此肝腎和痛經有密切的關係。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婦女都有痛經或是其他月經症候群,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交關係,因此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是迫切而需要的,中醫除了服藥外,針灸也有相當的幫助。如果可以按時服藥,調理體質,就可以有很好的療效,享受幸福快樂的人生。

三道冬令進補膳食 讓你營養好過冬

三道冬令進補膳食 讓你營養好過冬#中醫

冬令時節,又到了吃補的季節!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林琬翎醫師提到,根據中醫理論,冬三月草木凋零、凍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歛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要力求其靜,保持心神的安寧,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在起居調養方面,冬天應該順應日光早起,等到日出後才起床,才能收歛陽氣,固護陰氣,太早起床,很容易因為本身陽氣不足,加上氣溫過低,無法對抗寒氣而著涼。但是適量的運動仍然有助於血液循環,程度以微汗為限,才不會因為大汗淋漓,毛孔大張,導致寒氣入侵。飲食調養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少時生冷,但也不宜燥熱,食用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冬氣通於腎,常吃天然氣味重或顏色深的食材,如羊肉、香菇和木耳等,食物的能量會往人體下焦部位,也就是腎的位置走,因而能產生能量、增益陽氣。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多喝豆漿,多吃蘿蔔、青菜、豆腐等。進補時,也要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署立基隆醫院林琬翎醫師提醒大家,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選擇清埔、溫補,萬萬不可盲目進補,以免不適體質反而出現口破、失眠或身體不適的情形。林琬翎醫師也提到,現在正值新型流感肆虐的季節,民眾都希望能有好的抵抗力來免於受感染,平時除了養成良好的衛生營養習慣,中醫防病於未然的觀念也可以從補肺氣調脾胃上著手,使人體呼吸道及消化系統維持在健康運作的狀態。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許秋萍營養師也提到:現代人每天大魚大肉,營養已經足夠,如何『補的健康、補的合宜』更是國人進補時更應注意的,以免補出問題,而除了一般民眾之進補外,慢性病患者之進補更應特別注意,糖尿病患者可用「代糖」取代「糖」;高脂血症患者應避免高油及高膽固醇食物、減少「精緻糖類」的攝取量;高血壓患者則應注意含鹽份高之食物、調味品;高尿酸血症應減少高普林之食物,並注意湯品之食用量;腎臟病患者應注意高磷食物如花生、芝麻、內臟類、蛋白質攝取量之攝取量的控制。在此,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及營養室亦提供了『芽白如意雞』、『和漢田野』及『補肺健脾排骨湯』三道冬令進補之膳食,提供民眾參考。示範食譜一:芽白如意雞材料:(10人份)雞1隻、芽白菜1斤、牛蒡1支、薑片少許、黑棗7顆作法:將芽白菜撥開洗淨、牛蒡切片 。 將所有食材放入陶鍋中燉煮至軟後加鹽調味即可 。 ※ 慢性患者可去雞皮燉煮。示範食譜二:和漢田野材料:(10人份)小排12兩、當歸1片、枸杞1T、川芎4片、紅棗12粒、紫山藥16兩、蒟蒻小捲1包、薑(片)2兩、川七8兩、銀杏 4兩作法:以麻油、薑爆香後放入川七大火快炒。 小排、當歸、枸杞、川芎、紅棗燉煮1小時後(不必調味)濾出高湯。 將高湯加熱汆燙蒟蒻小捲2-3分鐘撈出後,高湯中加入冰糖及鹽少許調味。 分別放入山藥汆燙2-3分鐘撈出(山藥口感脆風味特殊)、熟銀杏2-3分鐘後撈出。 高湯稍加熱,可再依個人喜好加入米酒。 將炒好之川七及所有燙好之食材擺盤後,再倒入燒熱之高湯即可。 ※ 素食可將小排以香菇蒂代替 。示範食譜三:補肺健脾排骨湯材料:(4人份)黃耆4錢、黨參3錢、白术4錢、山藥4錢、甘草2錢、紅棗3錢、玉竹4錢、芡實2錢、蓮子2錢,及排骨適量作法:將排骨洗淨後放入水中川燙。 將排骨及藥材一起放入燉煮。 小伙段主40分鐘至1小時即可。 ※ 有感冒症狀者不宜食用。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7678

預防性治療「三九天穴位貼敷」

預防性治療「三九天穴位貼敷」#中醫

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即將來臨,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表示,透過三九天穴位敷貼將能有效紓解氣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所帶來的困擾。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廖敏宏醫師表示,三九天穴位敷貼係一種將「時令節氣」與「穴位療法」相結合以進行一種預防性治療的方法,又稱「天灸穴位貼敷療法」,此法是在冬季「三九天」時,選用具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效果的中藥製成外敷膏藥,貼敷於穴位皮膚上30分鐘~2小時,使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氣血直達病所,進而達到預防或減少疾病發作的目的。為何「三九天穴位貼敷」是氣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福音?廖敏宏醫師指出,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也是自然界陰陽之氣消長的轉折點,在中醫理論中,人與自然相應,值此天地之氣變動之時,人體更是容易發生疾病。所以針對氣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或容易感冒等冬季好發之疾病,在陰氣旺盛的冬季「三九天」以穴位敷貼刺激身體膀胱經及督脈腧穴,加強治療,扶助人體的正氣,以減輕發作時的症狀和病情,進一步達到防病保健的功效。院方的臨床經驗顯示,「三九天穴位貼敷」會讓身體的免疫力提升、過敏現象減輕以及較不容易感冒。不過,廖敏宏醫師繼續指出,除了敷貼治療外,建議患者平時也要配合藥物或針灸的治療,如此才能較徹底地改善過敏體質。要注意的是,他表示,雖然兒童及成人都適合「三九天穴位貼敷」,但皮膚易對藥物過敏、皮膚破損、嚴重的心肺功能不足、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都不宜接受穴位敷貼療法。廖敏宏醫師表示,有興趣接受「三九天穴位貼敷」的民眾,可至中醫科門診預約治療時段,由中醫師為您評估體質是否適合穴位貼敷治療,並解說治療流程。此外,為提供民眾貼心服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也在「三九天」三次穴位敷貼的時間:「一九」12月22日(二)、「二九」12月31日(四)、「三九」99年1月8日(五),現場免費提供中醫科自製的『益氣抗敏茶』,適合容易反覆感冒、遇冷易打噴嚏、流鼻水、食慾差且大便稀軟或容易腹瀉、常手腳冰冷的民眾。小提醒:此項「三九天穴位貼敷」服務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咳到深處無法度 中醫教你解決之道

咳到深處無法度 中醫教你解決之道#中醫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感冒,有時咳嗽拖了老半天都沒好。咳嗽本來就是呼吸道正常的防衛反應,當我們吸入異物、過敏原等物質,氣管黏膜上的接受體,透過反射系統、達到咳嗽中樞,引發咳嗽的動作,以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署立基隆醫院  中醫科林琬翎醫師表示,感冒之所以拖著咳嗽沒好大都有兩個原因:一是直接的刺激例如發炎反應,就是喉嚨發炎等,就會咳不停;另一種是間接的,像是有痰卡著或因感冒急性期過後,喉嚨仍有傷口在,空氣在氣管內流通時,會搔癢內部,引起咳嗽反應。此外,吃了辛辣食物、菸、酒等,也會間接刺激而咳嗽。林琬翎說明,中醫咳嗽的病因不外有外感內傷兩種。內經一段話提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蓋肺主氣,主開合,司呼,為五臟之華蓋,主宣發肅降,以降為和,以宣為貴。若受六淫之邪侵襲,五臟的功能失調,令肺氣宣降失司,開合不利而生痰濁,阻塞氣道而成咳嗽。所以治療咳嗽要掌握升降、開合、出納三個方面,其中的升,開,出是為散;降、  合、納是為斂。治病必求其本,治療咳嗽如果不分標本緩急,不究因果,但治其肺,是難以收到滿意療效的。如新咳多為外感所致,當以散為主,斂為輔。  久咳多為內傷所致,當以斂為主,散為輔。正確運用宣肺,降氣,袪痰等方法。則氣道不為阻塞,肺氣開合得司,才是咳嗽的治法。 林琬翎強調,中藥中常見入肺部藥有麻黄:性辛溫微苦,宣肺透邪,平喘止咳,能緩解支氣管之痙攣及舒張支氣管而達鎮咳的作用。北杏仁:苦而微温,苦能降逆,降肺氣而收鎮咳的作用。甘草能調和諸藥,且有袪痰止咳的作用,另外可隨證加入枳殼、蘇子、萊菔子等行氣之品。知母、黃岑、川貝、栝萋仁等清熱袪痰之品。陳皮、葶藶等理氣化痰之品。天冬、麥冬、桔梗  、沙參等養陰潤燥,生津利痰之品。白朮、半夏、茯苓、浙貝等健運脾胃,理濕袪痰之品。在此,林琬翎醫師提供一帖保養肺部食療方,讓民眾參考:【百合木耳湯】材料:百合一兩、杏仁二錢、玉竹三錢、白木耳五錢、冰糖適量。作法:將以上的材料放入鍋中,以三碗水煮成一碗,後放入冰糖,待其溶化即可。功效:滋肺陰、潤肺、生津、止咳,功能與燕窩相同適用:用於乾咳、咽喉乾燥,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絲等,可治燥咳滋養肺陰。若仍有外感症狀頭痛、發熱、痰多黃等則不適合使用。另外中醫科林琬翎醫師也要提醒民眾一些咳嗽需注意的觀念:1. 咳嗽糖漿別亂喝,甜甜的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喝太多,其成份中的可待因(codeine)長期使用會上癮,最好別自己買來喝,須先向醫生諮詢。 2. 超涼喉糖別亂吃太多: 揮發性物質短暫可使喉嚨覺得舒服,久了易損傷支管黏膜組織。 3. 咳嗽達1星期以上應立即就醫檢查,找出引發咳嗽原因,看是否為肺部或支氣管的問題。若小朋友出現習慣性清喉嚨的咳嗽,可能是鼻竇炎症狀之一,要上醫院檢查。 4. 注意背頸部、口鼻的保暖,避免因突然接觸到過冷、過熱的空氣,而引發反應性的咳嗽。另外,少吃辛辣刺激物等易使喉嚨受傷的食物也可避免咳嗽。當喘咳發作時,也可按摩肺俞、天突、和合谷三個穴位來達到減緩的效果。■ 肺俞:第三、四胸椎旁開1.5寸的位置,為肺之精氣輸注的處所。 ■ 天突:在喉結下2寸、胸骨上凹窩的正中間隙,居高位,可宣肺化痰平喘。 ■ 合谷:大姆指與食指合併,突起肌肉的最突出處,可消炎、止痛。

你聽過「非24小時睡醒症候群」嗎?!

你聽過「非24小時睡醒症候群」嗎?!#中醫

很多人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圈是24小時。我們的體內也有個生物時鐘,隱藏在大腦內,叫做下視丘,負責指揮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人卻不知道,有些睡眠障礙是因為下視丘出了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 睡眠中心醫師徐崇堯舉例,王同學每隔一陣子就不能來學校上課,起先是上午的課來不了,原因是他睡過頭了,即使勉強來學校,也只是趴在桌上睡一整堂課而已。後來王同學連下午的課也無法出席,室友以為他得了嗜睡症,仔細詢問,他反而告訴同學是晚上睡不著,必須到天亮時分才能入睡,一睡就睡過頭了,一陣子之後,王同學又恢復正常上下課。室友決定幫他掛號求診,經過詳細詢問病史,並且讓王同學記錄一段時間的睡眠日記,以及施行兩次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和白日入睡時間測定之後,才確定他得的是「非24小時睡醒症候群」,也就是他大腦內的生物時鐘,是以約莫25小時的週期運行,然而生活在一天24小時的地球上,造成每天自然晚睡約1小時,約莫一周後,王同學到天快亮才能睡得著,患了失眠症,但是一睡就睡到下午,白天到了學校又被當成嗜睡症。入睡時間繼續往後延,又過了三周左右,才能回復到正常的作息。從這個例子我們知道,原來失眠症和嗜睡症可以發生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非24小時睡醒症候群」的病人往往每天自然入睡的時間延後1到2個小時。其實人體內的生物時鐘並非24小時,如果把一個人關在與外界日出日落隔絕的環境裡,讓他按照自己的意思作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便發生了,他的生物時鐘約莫25小時。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大腦是很有彈性的,可以自動調整配合環境24小時的節律,如果你的生物時鐘很固執,堅持維持原狀,那就是得了「非24小時睡醒症候群」,這就是「大家都變你不變」的下場。得了這種睡眠障礙的人,較不容易生活在現實的環境當中,學業或者工作也會造成困擾,因為社會對這樣的疾病的認知有限,往往得不到父母,師長或老闆的諒解。少數這樣的病人被發現原來是腦下垂體或下室丘長了腦瘤,而大部分的人並無明顯的腦部病變。徐崇堯醫師提醒民眾,為確保自己的健康,如果懷疑自己得了這樣的睡眠障礙,請盡速就醫;醫師會請你記錄一段時間的睡眠日記,並協助安排神經學與睡眠生理檢查,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精少腎衰 骨質易流失

精少腎衰 骨質易流失#中醫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生的退化性疾病,中醫古籍《內經》中提到:「男子八八,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女子七七,形壞而無子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中醫師黃景軍解釋,男性在過了大約60歲之後進入更年期,而女性則是從大約50歲便進入更年期,此時精少腎衰,骨質逐漸流失,身體就會開始這兒痛、那兒痛。根據2008年美國骨質疏鬆學會統計,在美國50歲以上,將近55%族群受到骨質疏鬆的威脅,其中男女比為1:4。黃景軍指出,中醫學中沒有“骨質疏鬆”的病名,而是根據骨質疏鬆症在臨床上表現的全身症狀如:腰背疼痛、易發生骨折、駝背等症狀,將其歸納為“骨痿”、“骨痹”或“腎虛腰痛”範疇。他表示,中醫理論認為“腎藏精,生髓,主骨”,也就是說,腎主要負責調節人體養分吸收及儲藏,當腎精充足,骨髓得到源源不絕的滋養,骨骼就夠堅固有力,因此腎與骨的關係密切,骨骼強弱就決定於腎精盛衰。黃景軍提醒民眾,中年以後為了防止骨質疏鬆發生,除了適度持續運動之外,適時補養也是必要的,該院中醫科針對有骨質疏鬆困擾的民眾,提供“養筋壯骨湯方”,方中桂枝、黃耆、山藥溫陽健脾,骨碎補、枸杞子補腎益精,民眾若能多加利用並配合食療,“軟骨頭”的日子也能過得很結實。

自製養筋壯骨湯 骨質疏鬆不再來

自製養筋壯骨湯 骨質疏鬆不再來#中醫

隨著人口逐漸老化,骨質疏鬆症也將隨之而增加,勢必造成人們極大隱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美均表示,骨質疏鬆症主要會造成大多數的人行動不便,需要終身依賴別人照顧。周美均說,骨骼健康與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大豆食品中的大豆異黃酮,其構造類似雌激素,因而有防治骨質疏鬆症作用。因此適量攝取豆腐、豆干及豆漿等豆製品,有助於增加骨質健康。她提醒說,過量咖啡及酒精會增加骨質流失,足夠運動量及攝取足夠鈣及維生素D,都可以延緩骨質流失速率。但是攝取太多蛋白質飲食易使鈣質流失,且老化會使骨骼合成量減少,女性停經後,會因雌激素減少而增加骨質流失。周美均提供民眾以下幾項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飲食:1.攝取均衡飲食,並維持理想體重,若體重太輕,易造成骨質疏鬆。2.年輕時應貯存足夠「骨本」,所以平時應攝取足夠鈣質食物與規律運動,才能達到目標。3.攝取足夠含鈣質食物,例如乳製品(每日至少1杯低脂奶)、豆製品、小魚干、海帶及深綠色蔬菜等。4.從食物或曬太陽中,吸取充足維生素D,有助鈣質吸收,例如新鮮鮭魚、鰻魚、秋刀魚、乾香菇、蛋黃等,都含有豐富維生素D,此外,照射紫外線時,可由皮膚合成維生素D。5.適量蛋白質攝取(成人每天約四至六兩),避免吸取過量蛋白質,增加鈣質流失。6.每天攝取1至2個水果,其中以柑橘類、奇異果較佳,因含豐富維生素C,有助骨骼健康。7.減少鹽份及醃製過的食物,如榨菜、臘肉、罐頭食品等,可減少鈣質流失。8.每天適當體能活動,運動能幫助骨骼吸收鈣質。9.避免飲用過多咖啡因及碳酸性飲料。10.女性更年期後,因缺乏女性荷爾蒙,導致骨質大量流失,故可多補充富含大豆異黃酮的豆製品,以增加骨質健康。周美均教導民眾在家自己如何烹煮藥膳來保養骨質,以下為預防骨質疏鬆的藥膳範例:《養筋壯骨湯》5人份(即飲包)1.組成:山藥、骨碎補、川芎、麥冬、桂枝、大棗、枸杞子、黃耆。2.功效:強筋壯骨、預防骨質疏鬆、轉骨。3.適應症:筋骨酸痛、退化性關節疾患、骨質疏鬆、生長障礙。4.食材(5人份):排骨400公克、豆腐10小塊、高麗菜300公克、青江菜300公克、大蕃茄2顆、生香菇200公克、玉米2根、鹽、米酒。5.作法:(1) 將排骨川燙去血水後備用。(2) 洗淨其他食材切成適當大小。(3) 以養筋壯骨湯(即飲包)為湯底,加入全部食材後,煮熟加鹽調味或再淋少許米酒即可食用。《山藥營養成分》1.主要含碳水化合物。2.山藥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酵素及黏質多醣體,另含有皂苷(Diosgenin)等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具備抗腫瘤與抗關節炎的作用,可促進干擾素(interferon)之誘生與T淋巴球細胞數增生,另可消除蛋白尿、抑制細胞突變及降低膽固醇等。周美均建議,平時多注意飲食選擇與增加活動量,才能在年老時活的更加健康,減少骨質疏鬆及併發症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