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染髮會傷及靈魂之窗? 醫師:少見但有可能

染髮會傷及靈魂之窗? 醫師:少見但有可能#中醫

當今社會不僅年輕人時常變換髮色,許多老年人也會為了遮白髮而染髮,但畢竟染劑屬於化學物質,使用在人體上不可能百分之百不出問題。日前一名50歲婦女在染完髮後,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但檢查後發現並無大礙,對此,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則認為,可能是染劑在頭皮吸收後,藉由經絡影響到眼睛。過去一般只常聽見染劑會影響泌尿道系統,甚至可能造成膀胱癌。日前一名50歲婦女染完頭髮後,卻罕見地出現視力模糊、眼睛又酸又澀的情形,且該婦女沒有直接接觸到染劑,檢查後也未發現任何問題。吳仁斌醫師表示,若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很可能是染劑被頭皮吸收後,藉由經絡與穴道間接影響眼部,導致眼睛不適。吳醫師建議,若民眾未來出現相同症狀,可輕輕按摩、拍打與熱敷眼部周圍,舒緩一下眼睛的不舒服感。而無論是美髮院的染劑,抑或是開架的市售染劑皆強調未含有苯二胺(PPD),原因是該成分在臨床實驗上,發現可能會引起癌症的發生,尤其在是泌尿道系統、腎臟、皮膚等。

避免癌症患者營養不良 中醫籲:不可偏食

避免癌症患者營養不良 中醫籲:不可偏食#中醫

一位虛弱的癌症住院患者在會診時,醫師詢問飲食情況,卻驚訝患者答覆說家人沒給她吃葷食。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部高志清醫師表示,病人及家屬對於飲食知識的偏頗,或周遭親友眾說紛云地建議,常造成病人無所適從。癌組織有特殊的新陳代謝,會消耗人體內大量的脂肪、蛋白質、糖及維生素,因而導致人體內的代謝紊亂。中醫的特長在調理人體氣血陰陽與臟腑功能。高志清說,仿間有許多癌症相關飲食方面的書籍,值得民眾參考;例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含有伊尹《湯液經法》的脈絡,而伊尹原本是位廚師,中醫可說起源於食醫。《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提到「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育,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只有天天能吃的東西才可以補益我們的身體。我們平時要用食物的平和之氣,而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才用藥物來賑災。食物和中藥皆可依其溫、熱、涼、寒之性質,與辛、甘、淡、酸、苦、鹹之味道,依五行臟腑歸經、及五臟各有所喜的理論來歸類其用途。基於此「藥食同源」,當談到飲食養生與冬令進補,我們需了解誰該補?誰該疏導?誰堪補?補什麼?是要補陰、陽、氣、血?還是補肝、心、脾、肺、腎?是要轉輪運軸?還是轉軸運輪?欲回答這些問題,就要藉由中醫師望聞問切的診斷,而中醫科的經絡能量分析,藉由量測四肢末端24個穴位導電度,客觀地呈現身體左右12條經絡能量,並據此推知相關臟腑虛實狀況。高志清說明一般人飲食,春天養生吃五穀雜糧以增加生發之機,而求生意志缺乏者可吃些生機飲食及稍燙即起的食物。夏天因身體的陽氣浮越在外,五臟較為空虛,應避免吃滋膩味道重的東西,可將食物切成碎末,煮成羹來吃以助消化。秋天因農作物收成,食物比較豐盛,當吃些味道厚重的食品,可搭配些發酵的東西,有利於消化和吸收。冬天因人的陽氣全都內收,再加上吃得多、活動少,飲一些淡酒,可以達到通經脈、化濕滯、取暖驅寒的作用。高志清提醒民眾,癌症患者需慎用發酵品及避免酒類之走竄活血特性。癌症手術前之食療目標在扶助元氣、補益氣血。基於中醫在出生後重視脾胃的原則,癌症手術後以調整脾胃功能的食品為主,有利於體能的恢復。在放射治療出現津液虧損時,飲食中要增加養陰生津之品,如山藥、芡實、鴨肉、鱉肉等。化學藥物治療時之白血球減少,食療要以補益氣血為主,如雞、鴨血湯、豬肝湯;發生食慾減退時,可用健脾開胃寬中之品;若惡心、嘔吐時,可嚼些生薑片。延伸閱讀「葷食功用與營養成分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768

情緒緊張聲沙啞 中醫教你保養妙方

情緒緊張聲沙啞 中醫教你保養妙方#中醫

選舉雖已過了好幾天,但許多民眾在選舉期間大肆宣傳拜票,難免產生聲音沙啞情形,醫師建議不妨藉用中醫藥調養,以潤喉護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表示,聲音沙啞有許多原因,大部份是因為急性喉炎造成聲帶水腫或過度使用聲音,例如在政見會相關場合中大聲說話。臨床表現上,除了聲音突然沙啞,有時甚至會變成完全無聲,或喉嚨有乾燥感、異物感、搔癢感、灼熱感、疼痛感、欲咳感。申一中說,若急性喉炎反覆發作或遷延不癒,可導致慢性喉炎。長期吸菸或因工作環境有害氣體、粉塵吸入的刺激,均能造成喉部慢性炎症。另外,長期發聲不當或用嗓過度,最常見於嗓音工作者,如演員、老師、播音員、DJ等,也會引起慢性喉炎,此類患者初發及復發率極高。中醫認為,喉炎屬「喉喑」範疇,認為此病證屬肺陰虧虛,或有外邪入侵,或夾痰化熱,又持續高聲說話,致氣陰兩虛,或肝腎陰虧,喉部失於濡養所致。他說,在治療方面,若屬「肺腎陰虧,虛火上炎」型,使用百合固金湯加桑葉、杏仁。若屬「脾肺氣虛,凝聚成痰」型,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訶子。若屬「肺陰不足,兼有氣虛,說話有聲無力」的證候,使用生脈散加黃耆、黃精。若屬「氣滯血瘀,形成小結節或息肉」的證候,使用桃紅四物湯加僵蠶、牡蠣。申一中指出,臨床上除服藥治療外,平日也可用一些簡單方法自行保養預防:禁食辛辣油炸及蔥薑蒜等刺激性食物。飲食以清淡生津潤喉食物為佳,如水梨、楊桃、蓮霧可多吃,但龍眼,荔枝,哈密瓜,榴槤則絕對禁食。他表示,許多被診斷為慢性喉炎的人,後來往往發生癌腫的狀況,而且這種人總是主訴嘎聲而才來看病。所以也應注意是否有喉結核和早期喉癌,臨床上與慢性喉炎相似,應須注意鑒別。申一中建議壓力大又易焦慮的民眾平日應多喝水及盡量禁菸酒,而且必須適時讓喉嚨休息,達到治療效果。他強調,如緊張、壓力難免有得失的焦慮心情。人們常用「心神不寧」來形容一個人情緒緊張、焦慮不安的表現。中醫典籍記載:「心者,精神之所舍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這就是說,古人認為,心是一個主宰人體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的臟器,它具有相當於大腦的某些生理功能。心神功能正常,人則意識清楚、精神充沛;如果心神有病,則出現精神情志的症狀。所以中醫論安神,多從「心主神明」的方向調心論治。中一中解釋,安神中藥根據藥物性質可分為重鎮安神藥和養心安神藥,前者包括龍骨、牡蠣、磁石、珍珠、紫石英、琥珀、代赭石等,後者包括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合歡皮、夜交藤等。而常用的安神方劑包括:酸棗仁湯、歸脾湯、百合雞子湯。他還說,平日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製作簡易的安神茶飲保養。另外民眾也可在家DIY按摩神門穴(位在腕橫紋外側屈腕凹陷處),有鎮靜、安神、寧心的作用。安神的適應範圍包括:焦慮、緊張、不安等,或伴隨失眠、憂鬱、煩躁、健忘、腸胃消化不良、驚悸、盜汗等症狀,但仍要考慮是否有其他疾病所導致。申一中最後提醒,除了上述中藥茶飲、穴位保健外,平日仍應有充足睡眠、均衡飲食,使個人心情保持平靜的狀態。延伸閱讀【建議藥膳與穴位】: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514

台灣洗腎人口高居世界第一 慢性腎病可用中醫治療

台灣洗腎人口高居世界第一 慢性腎病可用中醫治療#中醫

台灣地區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約11%,平均每10個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所以台灣約有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這些有患腎臟病人數甚至比糖尿病人還多,但大部分的患者都不知到自己有腎臟病,那是因為慢性腎臟病初起的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往往延誤治療時機。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游榮聖表示,慢性腎臟病是一種逐漸增加且缺乏治療對策的疾病,往往會增加社會成本與患者的心理負擔。隨著現代人的慢性疾病的罹患率增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等),慢性腎臟病的發生率也有了加成的現象,也就是除了原發性的腎臟病之外,因為高血壓、糖尿病所引起的腎臟病人數目也節節高升,這就是所以腎臟病的患者比糖尿病患者還多的原因。除此之外,腎臟病末期會造成腎衰竭,必須採取腎臟透析治療來維持患者生命,所以台灣洗腎人口高達6萬多人,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每年使用健保醫療費用約300億元,已經是健保十大支出的前五名。因此,防治腎臟病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游榮聖說明,腎臟與肝臟都是無聲的器官,當腎臟輕微受損時,一般都是沒有太明顯的症狀。根據統計,當腎臟功能受損了40%~50%時,僅有8%的人驚覺自己腎臟生病了,換句話說,約九成的腎臟病患者是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僅剩一半,而更重要的是,慢性腎臟病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一但腎臟功能受損,就很難再恢復回來,所有的治療都是維持現有的腎功能不要再惡化而已。在過去,慢性腎臟病被中醫稱為「水腫」或「虛勞」,被中醫學認為是身體水液代謝不良的疾病,而中藥用來治療腎臟病也有悠久的歷史。游榮聖解釋,慢性腎臟病的治療是困難且複雜的,先進國家也想從中藥裏尋找一些新的治療方法或從中獲得一些用藥的啟發來補充現代治療方法的不足。因此國外將中藥列為替代及補充療法,從1980年後投入相當多的研究,雖然有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少數中藥有令人矚目的不良副作用,目前國內外皆有列管禁用。但是也有更多的新興的研究證據指出其他中藥是具有保護腎臟的功用。目前常見用來治療腎臟病的中藥研究有冬蟲夏草、黃耆、丹參、大黃,當歸等等。這些中藥的功用可歸結於解毒、抑制發炎、增加含氮廢物排泄、降低血壓、活化腎臟細胞、防止腎臟血管硬化萎縮等等功能。我在門診使用中藥治療患者的病例上得到經驗,中藥治療除了可減緩患者腎功能惡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患者疲倦、食欲不振、頭暈嘔吐等等症狀,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但是,游榮聖需要叮嚀民眾,任何藥物,包括中藥與西藥,對腎臟病患者本身都是一種負擔,所以在服用藥物時都需經過專業醫師的審慎評估與診斷,仔細考慮藥物劑量,才能發揮藥物的療效與減低副作用,並在服藥期間定期做腎功能的追蹤檢查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一般民眾切勿自行服用藥物,以免治療不成反而傷害腎臟。延伸閱讀「中醫治療」: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67

中醫針灸受肯定 可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中醫針灸受肯定 可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中醫

中醫針灸的應用治療在台灣相當普遍,尤其不管健保項目或是自費項目,針灸的應用相當廣泛,常有女性患者月經前或月經來時有雙腳小腿浮腫現象,針刺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等穴位,可改善小腿浮腫、痠痛情形,但是它對人體在生理上產生什麼影響、其生理機制為何,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比較客觀的評估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與台灣科技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許昕助理教授合作,在全世界首先以微循環血流的量測,來評估穴位針刺或穴位按壓對微循環血流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得到重要研究結果,其中兩篇已被SCI期刊接受,研究發現,準確穴位位置的重要性,不論針刺或按壓穴位,都可使穴位局部微血管擴張,血流增加,而若針刺在非穴位上,則效果可能較不理想或甚至無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表示,此研究也發現,針刺穴位或按壓穴位可以減緩交感神經作用,使微血管擴張,心跳速率降低,顯示針刺或按壓穴位可以改變交感神經所影響的心血管疾病,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有治療作用。徐維偵說,此實驗乃醫學工程與中醫臨床結合的人體試驗研究,對傳統中醫科學化之研究,建立一個嶄新的科學化評估模式,以此方法延伸出去,仍有許多題目等待研究,如針刺穴位得氣的影響、按摩力道輕重如何、針灸時間多久、針灸穴位加熱效應等,都可以用此測量微循環方式來評估其效應。徐維偵又說,民眾若最近經常兩腳酸痛或浮腫不耐久走時,可以選擇陰陵泉、三陰交或太溪、承山等穴位作按壓或針灸,解除雙腳痠痛疲勞或浮腫,但請注意穴位的正確性,可多求助於專業醫療人員,以免徒勞無功。

中西醫整合療法,病患有福氣

中西醫整合療法,病患有福氣#中醫

中西醫協同戰略如果一個西醫師從來沒有瞭解過中醫、沒有使用過中藥,他是否有資格說中醫藥會害人生病、讓人變成尿毒洗腎?中西醫乃至另類醫學又該如何攜手共創醫學界的新里程?西醫好?還是中醫好?或許我們曾經在媒體上看到「庸醫誤人」的例子,有時是西醫、有時是中醫,弄得大家生病時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兩者還互相攻訐指責,西醫說中醫不好,吃中藥會讓人腎功能壞掉!中醫也說西醫是偽科學,只知治表、不知其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爭論而莫衷一是呢?我認為是「瞎子摸象」的結果。很多用中藥醫好的人並不會去給西醫看,所以西醫在臨床上看到的都是中醫失敗的案例,指責便由此而起;相同的道理,在西醫失敗的人才會去看中醫,所以中醫亦理所當然的為西醫下了負面的評論。無論何者,這些都流於「以偏概全」的桎梧之中。不該斷言誰對!誰錯!西醫的醫學教育在台灣其實非常完整,但因為西醫多由化學的角度來看待人體,所以某些基本的理論是否正確?值得商榷!相較於西醫,以往中醫醫學教育相對是缺乏而不足的,甚至早期台灣只有中國醫藥學院有中醫系,畢業後由於出路問題,又大多投入西醫的臨床領域中,因此造成受過完整醫學教育的中醫師嚴重不足。西醫也是一樣,即使沒有醫療糾紛,同樣一個學校、同一家醫院培訓完成的醫師,也有醫術好壞的差別。因此除了醫學種類的選擇之外,還需考量「人」的因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成立「中華民國另類醫學醫學會」,一定要求是衛生署所認可的中、西、牙醫師的原因,我們不希望商業行為與過度的包裝,造成社會大眾對另類醫學的誤解。中西整合,病患有福氣既然中、西醫學各有其利弊,如何整合中、西醫學運用在臨床治療患者,身為醫師的人一定要明瞭兩者各自的優缺點,再依照「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使用其中一種或合併使用兩種不同的醫療模式,實踐「以患者為中心」的目標,並尋找對患者最有利的醫療方法。「標本兼治」的行醫原則從小我就是個過敏體質的小孩,經常性眨眼、過敏性鼻炎,天氣一變就咳嗽,每一兩個月就扁桃腺發炎一次,一緊張就拉肚子……;初中時,更因蕁麻疹發作,全身紅腫、奇癢無比,而在上課時被送到保健室。慢性結膜炎更是我的「青梅竹馬」,眼科醫師只會開類固醇及消炎的眼藥水給我,所謂「久病成良醫」,日後我還教患者把眼藥水放在冰箱冷藏後冰涼使用,效果更好!上述這些症狀總是一再重現而無法治癒,而三十歲時,我的血壓即高過一百六十/九十,四十四歲的我就得了心肌梗塞;而我的父親四十一歲就中風,在在證實家族上的遺傳,確實對我影響甚鉅!當然家族遺傳是造成我毛病眾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當我在尋找各種另類醫學方法治療我的心肌梗塞時,隨著心臟功能的恢復,漸漸的發現我的鼻子、氣管、眼睛、皮膚、大腸也都逐一地恢復健康;這時候我才頓悟到、這就是中醫「火剋金」的理論!從小只知道去治療鼻子、氣管、眼睛、皮膚、大腸,卻不知道這些症狀只是其「標」、而非其「本」,因此治療效果一直很差!所幸心肌梗塞的發作,讓我了解身體真正病因的「根本」!古書所謂:「標本兼治」的精髓,從此深植於自己的腦海與行醫的過程中。我對患者的症狀與疾病懂得用多元角度的觀察,也繼而發現台灣像我這樣「火剋金」的患者實在太多了!所以我真正的希望「為人醫者」應以「標本兼治」的原則,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同理心,以「良相治國,良醫治病」做為終身職志。 病症觀點中西醫不同台灣的中醫師分為幾大派:一是祖傳、家傳,再經過中醫師特考;二是正統中醫學系培訓而成的;另一種則是開放讓西醫修習中醫學分班,簡稱為「西學中」,可以在二年的學分完成後,比照中醫系透過中醫檢覈考試,取得中醫師執照;但這個門檻在五、六年前被封閉了。現在若想學中醫,唯有重新考中醫學院一途,如此一來,以往的西醫師無法窺究中醫之原貌,也無法瞭解什麼叫中醫理論和藥理概念;更何況使用中藥協同西藥治療疾病,當然也會令一些西醫師因而抵制中醫,直接阻礙了中醫的進步,也阻礙了病患與醫師同時能夠了解中西醫整合的優點,甚為可惜!優勢互補更見發展舉例來說,我遇過一個動完乳癌手術的患者,開刀的醫師告訴她:「妳的腫瘤已經變小了,所以不用做化療。」可是腫瘤科醫師卻說:「希望妳做六次的化療,因為如果妳不做化療,五年的存活率是六十%,但如果妳做化療的話,五年的存活率會提高到七十四%。」中西醫整合借鏡日本在日本,西藥和中藥可以開在同一個處方箋上(日本稱中醫為「漢方醫學」),也就是由同一個醫師在同一個時間、對同一個患者同時處方中藥和西藥,且可同時服用,因為唯有醫師才能瞭解西藥和中藥藥物成分究竟會有相乘的效果?或是互相砥觸的效果?中西藥可否同時服用?西(中)醫經常患者說:你原來服用的中(西)藥,要和我開給您服用的西(中)藥,間隔1-2小時服用,真的是如此嗎?我在臨床醫療中也經常有患者這樣問我:「中、西藥可否同時服用」?我反問他們:「維他命C(西藥)」和「橘子(中藥)」可否同時吃?他們回答:「可以」,我再問:「維他命C」和「壞掉的橘子」可否同時吃?他們回答:「不可以」,我再問:「維他命C」和「壞掉的橘子」可否分開吃?他們又回答:「不可以」。因為「壞掉的橘子」不可以吃。所以重點不是中、西藥可同時服用或一定需要分開服用,而是這些中藥或者西藥是不是適合這位患者服用。所以,當醫師在說:「中、西藥應否同時或分開服用」時,應該考量的是醫師對另外一類型的藥物種類與療效,是否真正的了解。而不是隨口說一句:「中、西藥要間隔一到兩小時服用」。就像「鋼琴(西樂器)」與「二胡(中樂器)」可否同時演奏,如果鋼琴演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而二胡拉的是「王昭君」,當然不可同時演奏,如果「鋼琴」與「二胡」同時演奏「王昭君」,當然可以同時演奏,重點是兩者是否演奏相同的曲目,如果各奏各的調,當然兩個樂器不能同時演奏,如果演奏的是同一個曲調,那同時演奏又有何仿。也就是說如果中、西藥都是適合這個患者的頻率,此時中、西藥一起服用當然是可以的,何況中、西藥物能互補所短,對治療患者疾病更為有效。就好像交響樂團多種樂器,同時演奏同一個曲目又有何仿。何況多種樂器共同演奏,更能發揮這個曲目的效果。因為我們為患者篩選出的中、西藥都是符合患者身體的頻率,因此當然可以同時服用。 以病患為中心才是好醫生國家衛生研究院院內研究業務處張前處長曾表示:「中西醫整合,應該由同一個醫師來執行,才不至於在同時使用中西藥時,無法顧及藥物之間互補之功能及單方面藥物不足之處。只是國內同時瞭解、研究、使用中西藥物的醫師甚少,又,礙於法令,同一個醫師,不允許同時處方中西藥;造成同時使用中西醫藥物來治療患者的醫師太少,這是我國醫藥上極需改進的地方。」可喜的是,台灣醫療界已漸漸覺醒。自二OO六年起,行政院衛生署開始致力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搭起溝通對話的橋樑,並舉辦中西醫整合相關議題之論壇,希望能推動中西醫學整合,並提出其合作的具體可行方案;混沌之際露出了一絲曙光,令人深切期盼。國內外全力推動整合醫學①行政院衛生署長侯勝茂於二OO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話論壇專輯」的推薦序中指出:「衛生署將二OO六年訂為『台灣傳統醫藥成果貢獻國際啟動年』,以期能與國際接軌,另並寬列經費,大力推動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之交流,冀能取長補短,以便為中西醫搭起溝通對話的橋樑,達成不論何種醫療形式,均以病患為中心之醫療。」②二OO六年世界衛生日,衛生署發表「通力合作,增進健康」之「從開啟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話的啟動與機制」文中,特別提到自二OO四~二OO七年,衛生署陸續委託中華醫藥促進基金會執行「落實WHO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全球策略──中西醫整合全人照顧模式之探索研究」,在過去兩年該計畫已完成七場系列論壇,往後兩年將再舉辦八場。每場次論壇均依不同議題,分別邀請各醫學院中西醫藥界專家學者研究討論,針對中西醫藥術語的異同、台灣中西醫的整合、西醫診斷併用中醫辨證及教育現況等議題展開對話,進而提出具體可行的合作方案。③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二OO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發表之「二OO二~二OO五年傳統醫藥全球策略」中,建請全球一百八十餘個國家,將傳統醫藥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並整合於其醫療體系之中。

你的減重方式正確嗎?

你的減重方式正確嗎?#中醫

減重的方法很多,大原則不外乎飲食控制、運動、生活習慣養成、與堅持到底的決心。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陳世峰醫師表示在飲食方面,外食者去自助餐可點「瘦肉一份、青菜一份、白飯半碗」,或是小吃店可點「燙青菜一份、陽春麵一碗」,有時候青菜可以換其他小菜,如「海帶一份、豆乾一份」,早餐則可以選擇「原味蛋餅一份,無糖奶茶」若不吃蛋餅可以吃「土司夾蛋」,不喝奶茶可選擇「無糖咖啡」。重點不在於吃了什麼,而是份量要少,一天吃三餐,不要吃第四餐,也就是一般所說宵夜不要吃,但是大夜班的則不能避免宵夜,原則上還是吃三餐就好。若是一時嘴饞,也盡量挑選低熱量的飲食,如:「脫脂牛奶/無糖豆漿+仙草凍」或是「蒟蒻」。高纖低脂沙拉(不要加美奶滋)也是很好的選擇,如「芹菜拌和風醬」,好吃又沒有負擔。陳世峰說明另一種為運動方式,在日常生活就可以做,例如在床上也可減重,對著天空踩腳踏車,可鍛鍊大腿的肌肉,大腿肌肉是人體最強壯的肌肉,鍛鍊這些肌群可以大大提升基礎代謝率,而且可以瘦腰,每天作五至十分鐘,簡單又不會花時間。此外走樓梯,可加強心肺功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養成不坐電梯不搭手扶梯的習慣,多走樓梯,為保護膝蓋,宜上樓梯,不宜下樓梯。看電視時,可以邊舉啞鈴,沒有啞鈴可以用500c.c.保特瓶裝水取代啞鈴,舉完啞鈴可以坐著以雙手撐椅子的方式將身體微微撐起。舉啞鈴可以鍛鍊二頭肌,在椅子上將身體微微撐起可以鍛鍊三頭肌,對於想要瘦手臂的人是很好的運動方式。關於運動和飲食,著重習慣的養成,才不易復胖。陳世峰進一步解釋,要營造成功的減重環境是很重要的,外食點小份餐點、自助餐點半碗白飯、不吃烤炸辣食品、飲料不加糖、避免點小菜、家裡不放食物,這些都是減重的一些小技巧。最後就是要堅持到底,減重容易遇到瓶頸,家人或朋友的支持與監督是堅持下去的主要動力。減重的模式並非一成不變,運動的方式可以多變化,飲食物的內容也可以多樣化,適時的更換減重模式可以加強堅持到底的決心。陳世峰提醒民眾,當您試過以上的方法仍無法減重成功,切忌不要尋求偏方或聽信不實的廣告,不論您是因為意志力不夠還是體質因素造成減重無法成功,都應尋求正規的醫療協助,才不會花了大錢又傷身體,而體重仍然沒有任何改變。延伸閱讀「中醫減重方式」: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130

咳嗽分內外 中醫教你如何區別

咳嗽分內外 中醫教你如何區別#中醫

你知道咳嗽也有分「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嗎?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在受涼之後,突然發生,伴有鼻塞流涕、噴嚏、咽癢、頭脹痛、全身痠楚、惡風惡寒、發熱等症狀。內傷咳嗽多是舊病,起病緩慢,往往有較長的咳嗽病史,有其他臟腑病症,如:疲乏無力感、胸悶胸痛、食慾不佳、便秘或時常腹瀉,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陳世峰醫師表示,根據這些兼症可以幫助內傷咳嗽的診斷。臨床上,還必須根據不同咳嗽的病因病機,落實到具體的臟腑和陰陽氣血上,為治療提供依據。但是,內傷咳嗽患者,由於肺虛,容易感受外邪,特別是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往往受到外邪侵襲,而使咳嗽加重,這時咳嗽是由外感、內傷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陳世峰說明,咳聲高揚者屬實,咳聲低弱者屬虛;咳嗽常發生於白晝、鼻塞聲重者多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陣發加劇,咳嗽聲連續重濁,多為痰濁咳嗽。夜臥咳嗽較劇,持續難以停止,呼吸短促,疲累乏力者,多為氣虛或陽虛咳嗽。陳世峰進一步解釋,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的轉歸,從疾病性質上來說,主要是由實轉虛的變化。從臟腑病轉歸來說,主要是肺、脾、腎的轉移。外感咳嗽多屬突然發生,屬實,其病在肺,但若沒有及時治療,則可以由外感轉為內傷而累及他臟。一般來說,病在肺病情較輕,病在脾病情較重,病在腎病情尤其嚴重。陳世峰認為,除了注意肺脾腎的關係外,肝火犯肺也是咳嗽常見的證型,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神經緊張,導致失眠、情緒暴躁,以及飲食習慣改變,烤炸辣的食物吃太多,都會導致肝火旺盛的體質。一旦有咳嗽症狀出現,常常會伴隨慢性支氣管炎、或是一些神經官能症,因此不能忽視肝火犯肺的影響。避免咳嗽的發生,平時應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有害煙塵和廢氣的的危害,保持運動的習慣,視個人體力選擇適當的運動,例如:每天散步三十分鐘或每週慢跑二次,每次三十分鐘,可以鍛鍊身體,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此外吸煙對呼吸道是一種刺激,應當戒除。咳嗽患者,應忌食辛辣,烤炸類食物以及一切冰品,注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因為感冒是引起咳嗽發生、復發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應極力預防。就肝火與痰濕而言,常常與情緒和飲食有關,因此保持心情愉快,飲食清淡也有助於平時保養和病情的改善。 陳世峰提醒民眾,若久咳不愈,可以藉助西醫相關儀器,如:X光檢查、肺功能檢查、支氣管鏡檢…等檢查,以釐清現代醫學之病因。一般而言,咳嗽可以接受中醫治療,而內傷咳嗽患者,尤其是久嗽,應積極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及護理照顧。中西醫合作治療病患已是醫療的趨勢,為維護國人健康,落實社區健康管理,實踐個人養生保健,全省許多大醫院已經推行中西醫聯合門診,或是中醫師會診住院患者,這是由於中醫現代化已經廣為國人肯定的結果。因此尋求中醫治療咳嗽,不但可以治病求本,更可以針對個人體質,辨證論治,以提高治療的效果。延伸閱讀「由中醫角度看咳嗽」: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781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