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疫情期間無法回診 慢性病患領藥方法看這裡

疫情期間無法回診 慢性病患領藥方法看這裡#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疫情急速升溫,國內本土病例驟增,單日出現300例以上的確診個案。然而國內每年有高達700萬以上的慢箋領取人數,如何在雙北疫情嚴峻期間,確保慢性病患的用藥不中斷又可以減少民眾暴露在公共場域的染疫風險?北市藥師公會鼓勵,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群聚的風險及減少等待時間,選擇鄰近的健保特約藥局,即能夠免費調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並獲得專業的藥師衛教。鄰近藥局領藥減少醫院群聚疫情升溫,雙北地區迅速提升至第三級警戒,強制規範民眾於外出時須全程配戴口罩之外,也請大家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或聚會;並加強自我健康管理、維持社交距離。而在醫院等醫療體系,除擴大開設新冠肺炎專責病房、設置戶外篩檢站加強篩檢外,也會進行更嚴格人流管控與清消。民眾選擇鄰近的健保特約藥局,即能夠免費調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即便是領取門診「一般處方箋」(單次調劑)的民眾,也可以到健保特約藥局領藥,以期減少在診間或候診區等待時的群聚風險。持處方箋至健保特約藥局 部分藥品可提前告知備藥由於市立與公立醫院於疫情間因應醫療專責需求與量能超載的負荷,將可能大量釋出院內處方箋(包含慢箋與一般箋),民眾可憑處方箋自行到健保特約藥局調劑;健保特約藥局除全力配合處方備藥外,也可能以三同藥品(同成份、同劑量、同劑型)給藥,也請民眾理解雖然藥品廠牌與醫院不同,但藥物作用與治療效果是相當的。疫情期間,部分藥品品項可能非藥局常備藥品,需要1、2天備藥時間,建議可提前告知鄰近的健保特約藥局備藥,進出藥局時也請配合遵守藥局的防疫措施,全民共同防堵疫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越睡越累?睡眠呼吸中止恐慢性病上身

越睡越累?睡眠呼吸中止恐慢性病上身#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多久沒睡好覺了?每天起床都覺得睡不飽,甚至精神不濟飽受頭痛之苦!若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小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提醒,這類病人短期內可能只是精神不濟,但久而久之,會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重大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症、心律不整、鬱血性心衰竭、及腦中風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患及增加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的發生率,不可不慎!開刀除病灶 記憶力不集中困擾也改善李先生從學生時代就飽受睡眠打呼之苦,除了造成同學家人困擾,自己每天起床還要吃止痛藥,因為老是頭痛不已。今年4月他到台東馬偕醫院就診,耳鼻喉科醫師沈廣軒利用高解析的內視鏡及睡眠量表,模擬李先生睡眠狀態,發現肥大的扁桃腺、腺樣體、懸壅垂組織是造成睡眠呼吸道阻塞,導致睡眠時因肌肉張力下降,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的主因。因此安排內視鏡手術將其肥大的腺體切除,術後兩星期恢復情況良好,同時早上起床後的精神也因為睡眠時氧氣濃度上升,讓頭疼及記憶力不集中的問題能有效改善。治療後的李先生神清氣爽,從此不需再倚賴頭痛藥,也介紹同樣深受打呼困擾的哥哥前去治療。沈廣軒表示,平均每5個成年人就有1個在睡眠時有打呼情形,但如果每天起床後覺得怎麼睡也睡不飽、疲勞感倍增,甚至影響工作表現,那就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門。臨床上可區分兩種,一是單純打呼,二是睡眠中止症的打呼;一般單純打呼的患者在睡覺時,呼吸都會有一定的規律及鼾聲,但若是突然沒有呼吸,停了10秒左右,又突然發出很大的鼾聲,同時覺得早上睡醒時常頭痛、白天工作容易沒精神,感覺睡很久卻怎麼睡都睡不飽,加上通勤時或獨處時容易打瞌睡,這樣的情形如果持續發生,就要小心自己是否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了。BMI>30以上者 4成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沈廣軒表示,患者不至於因睡眠呼吸中止而死亡,大腦在自然的機制下,會在身體缺氧到一定程度時,強迫身體呼吸,進一步喚醒患者。但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睡眠狀態下突然驚醒,睡眠的品質會變差,同時我們身體的血氧量也會明顯下降,研究報告指出,此症狀會增加許多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根據統計,BMI>30以上的人就有40%的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人是因為頸部脂肪的外在堆積,造成睡眠時對呼吸道的壓迫;而單純的口腔內扁桃腺及腺樣體肥厚,則是因為本身過敏體質的問題或是長期反覆性的發炎,進一步造成扁桃腺及腺樣體的肥大。可利用內視鏡手術去除肥厚的腺體組織,進而改善症狀。此外,減重亦是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相當重要的一環。根據統計,患者瘦身10公斤可改善50%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指數,因此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外,患者自身的飲食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健走的保健功效

健走的保健功效#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學界對於健走運動大力推崇,並針對健走對於各項慢性病的影響做了許多臨床實驗,顯示健走對增進健康的效果極為廣泛。關於健走的保健功效,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1)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2)促進大腦活化,預防健忘症與失智症。3)降低血糖值,預防糖尿病。4)降低乳癌罹患率。5)提升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世界上還有一些尚未開發的國家,國民的交通大部分靠走路,因而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就像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灣鄉下,大家都是靠著兩條腿上山下田,平時村裡的老人家走路都尚稱便捷,從未看到有人坐著輪椅,也沒有人在吃鈣片、維骨力;而且那時代的人也比較健康,很少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見在生活中常走路的重要性。除了預防或改善上述病症之外,健走還能讓腦部分泌大量的β腦內啡,可以令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放鬆我們的心情,有助於消除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並減少得到憂鬱症的機會。醫學界樂意推薦健走運動還有一個最主要因素:健走產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較低,而且對體能的消耗也比其他運動來得小。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庭棟很重視「動以養生」,他在《老老恒言》一書中載有散步專論,對走路的作用和要求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現代坊間書店裡擺滿了許多醫師、運動專家及健走人士的著作,詳述健走運動的健身原理,也有專家針對個人不同的需要,研創了不同的健走方式,以期充分發揮健走的功效,提供喜愛健走人士參考。總之,健走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卓越的運動,值得人人做為養生之道。安全性高的北歐式健走/一九九七年芬蘭發展出「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採用兩手拄著類似滑雪桿手杖的健走方式,藉著健走杖可以減輕下肢的負擔,適合關節痛的患者使用;老人家使用健走杖則可降低跌倒的危險,這項發明是基於健走運動安全方面的考量,而且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

高醫設慢箋領藥得來速 3分鐘搞定

高醫設慢箋領藥得來速 3分鐘搞定#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俗稱武漢疫情),為減少病友進出醫院,自今(3)日起,週一至週五上午8:30-下午5:00(中午不休息),於醫院自由路啟川大樓門外車道旁,增設戶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預約領藥】的貼心服務。開車進到高醫自由路啟川大樓,就可看到「得來速」領藥區的指引,民眾只要事先在網路上預約,就可憑預約號碼及健保卡,最快3分鐘內即可領到藥。領了兩年慢性病藥的簡女士說,武漢肺炎疫情擴大,讓她不太敢上醫院,現在醫院提供預約領藥服務,就可以不必進醫院,讓人覺得心安又便利。另帶著小孩的張簡小姐說,她前幾天看診時,護理師就主動幫忙網路預約領藥,今天不用帶小朋友進醫院,減少感染風險,這項措施很便民。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藥學部主任王雅玲表示,病友可在領藥當日或之前,透過網路或APP操作高醫【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預約系統】預約領藥,預約完成後,再到醫院啟川大樓門口即可領藥,無需再進入醫院內,以節省領藥時間與減少出入醫院的次數,而院內原有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仍照常運作。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這項措施將視疫情狀況而有所調整,目前「得來速」領藥僅限慢性病處方箋,只要提前預約完成,可以不下車就能快速領到藥,縮短病友等待的時間。如果沒有預約,也可在戶外等候領藥。此外,高醫今天在啟川大樓戶外增設「自中港澳返國人士非感染症門診」,有內、外科兩診,提供來自中港澳返國人士本身(或同住家屬),在28天(含)入境者於戶外就診、抽血,返台29天以上者,則可依正常看診流程就診。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來食安的問題層出不窮,造成民眾人心惶惶,挑選食材與年貨馬虎不得,掌握訣竅才能買得安全,並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劉彩如組長指出,需挑選有CAS優良農產品的食品,且外包裝標示完整清楚;散裝的食材要辨色聞味,忌購買白皙、顏色過度鮮艷的食材;盡量使用食物的原貌,不使用加工後的食材。慢性病友過年怎麼吃?劉彩如營養師表示,減重的民眾除了控制份量之外,也記得多多運動,以消耗攝取過多的熱量。而家中若有慢性病人,年節飲食也需注意以下6大事項:1.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飲食應少油、鹽、糖,飲酒也要適量2.點心零食類控制份量,以控制體重3.高血壓病患不宜選擇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或零食4.痛風病友則注意高油、高普林的食物淺嚐即可5.油炸、勾欠烹調方式會讓糖尿病友的血糖不易控制6.可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含鈉量高的調味料。農曆過年要到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但常吃得豐盛但卻動得少,短短幾天佳節,放縱吃喝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加重慢性病的危害。掌握以上的健康飲食原則,讓年節平安健康過!

血癌不可怕 按時服藥可穩如慢性病

血癌不可怕 按時服藥可穩如慢性病#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46歲的蔡先生,25年前因肝臟腫大、食慾減輕到院求診,抽血檢查後發現體內白血球異常增生,經進一步骨髓穿刺、切片檢查,確診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當時因口服標靶藥物尚未問世,陸續經化療、干擾素注射治療,治療效果時好時壞,飽受副作用困擾,噁心、掉髮,更因此造成脾氣暴躁。秀傳醫院彰化院區癌症醫院副院長、彰濱血液腫瘤科劉大智主任表示,白血病即是俗稱的「血癌」,是因體內白血球出現不正常增生現象所引起,依照病程進展,分為急、慢性兩種;又依據細胞的來源及型態特徵,可分為骨髓性、淋巴性兩種。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緩慢,主要症狀為疲倦、無力、發燒、盜汗、胃口差、脾臟及肝臟腫大等,多發生在55歲以上年紀大的人。由於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染色體異常(又稱「費城染色體」)導致基因突變,染色體錯位產生新的基因融合體(稱為BCR-ABL基因),導致血液中白血病細胞及白血球數量不正常增生。劉大智主任認為,雖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但若沒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2至5年內就可能惡化變成急性白血病,癒後變得非常差,存活期不到半年。過去診治時,多半是因肝臟、脾臟腫大就醫發現,近幾年由於健檢普及,不少患者已被早期診斷,也因此得以及早接受治療。「目前已有治療效果相當不錯的標靶藥物,5年存活率可超過9.3成,甚至高過骨髓移植的五年存活率7.5成。」劉大智主任說,台灣健保給付四種口服標靶藥物,依狀況每天服用二到四顆,只要定期追蹤,積極治療也能像慢性病一樣長期與疾病共存。以先前提到的蔡先生為例,劉大智主任表示,18年前 (2002/05/01) 改以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短短時間內病情即獲得良好控制,至今蔡先生因病情演變,陸續使用過三種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反應皆佳。相較於過往的治療方式,口服標靶藥物對其他正常的造血細胞影響很少,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目前已成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的治療方式。 劉大智主任提到,目前在偵測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成果中,以病患體內BCR-ABL基因的殘存量為重要依據,患者需每三個月抽血進行「分子學定量檢測」,監測BCR-ABL基因含量是否有效地被藥物抑制,如能達到標準值的千分之一以下,即為良好治療反應 (MMR)。劉大智主任建議,民眾應養成固定健康檢查習慣,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呼籲該疾病病友應了解自身病況,切勿自行停藥,以免症狀復發而得不償失,要與主治醫師良好配合、長期治療,按時服藥以及回診監測絕對是與疾病共存的不二法門。

整合照護 讓多重慢性病患不再奔波

整合照護 讓多重慢性病患不再奔波#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灣面臨人口高齡化趨勢,一旦個人活動失能,往往造成家庭與照顧者沉重負擔。衛生福利部在2014開始先推行腦中風「整合照護計畫」,目的就是要幫助急性腦中風病情已穩定的病患,把握中風後的前三個月黃金復健期,接受3-6周持續且高強度的復健醫療照護,成效佳的若經健保署審核通過展延甚至有可能再多給6周的PAC照護,盡早回復健康以減少過往為求減輕家屬照護壓力,而要求滯留於原急性醫院或成為醫院間流浪病人等問題。50歲的黃小姐,前些日子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側手腳突無力,由119護送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急診醫師透過電腦斷層診斷出黃小姐有出血性腦中風,緊急會診腦神經外科醫師治療。黃小姐於加護病房恢復狀況良好,移至普通病房復健,由於黃小姐符合急性後期之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簡稱PAC)收案條件,在醫療團隊評估下,建議黃小姐轉到離家近又剛好是慈濟PAC承作醫院進行治療,後續在承作醫院及家人用心照護下,黃小姐進步良好,從MRS(腦中風之障礙與失能評估量表)等級4無法獨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別人幫助情況下,進步至MRS等級3需幫忙下不經協助可獨立行走。 整合衛生、醫療、長照、教育等健康資源整合性醫療照護體系是藉由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間的整合,提供腦中風、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等病患急性期後的完整性連續性的健康照護服務計畫。以腦中風為例,當病患併有肢體無力活動困難情形在度過急性期,主治醫師會照會復健科給予復健活動的協助及建議,若病患符合PAC計畫,將由醫療團隊、出院準備小組與病人及家屬共同討論,確認出院照護目標,媒合PAC承作醫院以及長照服務的銜接。醫師會前往整合醫院作訪視追蹤為求整合性照護,當病人出院轉至PAC承作醫院後三週內,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含原主治醫師也會撥空會同相關的團隊同仁如營養師、出院準備護理師等前往PAC醫院作訪視追蹤,了解病人在接受高強度復健後身體適應情形,如是否出現血壓高不易控制、治療及預防中風的藥物是否該調整、復健結束後的中風回診等,與PAC醫院醫療團隊交換意見;而本院管理團隊也會定期前往各PAC承作醫院,與其管理部門合作流程簡化,資源共享,期盼每一位接受PAC計畫的急性後期病人,不僅能在治療黃金期內獲得積極性治療,出院後更能無縫接軌,接受高品質的持續性照護,協助早日恢復生活功能。

國人鈉攝取過高!小心慢性病上身

國人鈉攝取過高!小心慢性病上身#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師講師簡鈺樺表示每次在門診諮詢的過程中,若是遇到晚輩帶長輩過來的,總會聽到晚輩對營養師說:「媽媽都吃好鹹,講都講不聽」。國人鈉攝取量過高其實吃得很鹹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只有長輩應該要注意,而是各個年齡層皆須留意。可以從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2-105年)統計中得知,國人鈉攝取量普遍高於¬¬¬¬每日鈉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的1.2-1.8倍。長期高鈉對健康的影響然而長期下來就會導致慢性疾病或是一些生理反應的產生。除了大家常聽的高血壓以外還可能造成:1、腎臟疾病2、水腫3、骨質疏鬆減鈉並非只有減鹽因此,減鈉可以透過減少各式的醬料及鹽。此外不要忘記有一些是隱藏鈉的食物,如加工品、醃漬品、零食點心或運動飲料等。以天然原型食物做攝取是最理想的,同時天然食物裡面也有提供身體所需要的適量鈉了。同時若是以居家烹調為主的民眾,也建議善用天然辛香料做提味;蒜、蔥或是中藥材及新鮮水果。如此一來大家都可以更健康遠離高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