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不想被慢性病纏身 從選對飲料開始

不想被慢性病纏身 從選對飲料開始#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夏日艷陽,來杯暢快冰涼的飲料真是消暑,但當心喝掉健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黃唯祺營養師提醒,一杯含糖飲料很容易超過一日的總糖攝取量,而過量的糖不只造成肥胖,也與失智症、胰臟癌等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聰明選擇飲料,別讓健康亮紅燈。一天1杯 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國民健康署2018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20%。以50公斤的上班族女性來說,糖攝取應低於150大卡,相當於38公克的糖(約8顆方糖);而70公斤的男性,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不超過50公克的糖(約10顆方糖)。黃唯祺指出,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一杯700ml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約12顆方糖),只要一天一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即使選擇半糖 仍有5顆方糖的甜度微糖、少糖、半糖?該如何指定甜度?黃唯祺說明,手搖杯的含糖量,指的是額外加到液體中的糖,不含配料的糖。全糖為50公克(10顆方糖),熱量200大卡;少糖35公克(7顆方糖),熱量140大卡;半糖25公克(5顆方糖),熱量100大卡;微糖則是15公克(3顆方糖),熱量60大卡。失智症、胰臟癌與過量的糖 息息相關舉凡添加砂糖、黑糖、方糖、冰糖、蜂蜜、高果糖糖漿或楓糖漿等各式飲料,通稱「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的糖有什麼壞處呢?她提到齲齒、肥胖、高血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高尿酸、高三酸甘油脂、脂肪肝等各類疾病會跟著來;甚至有研究指出,過量的糖與造成失智症、胰臟癌等有很大的關係。「減糖生活」這樣做1)包裝飲料選無糖。2)手搖飲料選無糖或微糖,並且少加珍珠、椰果、蒟蒻、布丁等配料。3)要少冰或去冰,因為冰會壓抑味覺對甜味的敏感度。4)選小一點的份量,大杯與小杯的總糖量有差別。5)減少喝飲料的頻率。6)回歸原味,喝真食物以減少色素、香料等攝取。白開水才是對健康最好的飲品黃唯祺叮嚀,「飲料」首選其實是能促進新陳代謝、排毒、降低食慾的白開水,建議分次慢慢喝,不要一次喝太多,一旦養成清淡的口味,身體習慣成自然,也就能愈少負擔。

戒除8大壞習慣 輕鬆對抗慢性病不適

戒除8大壞習慣 輕鬆對抗慢性病不適#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壞習慣1〉憂心於事業憂心於事業是體質衰弱的根源之一。事業本身卻不是憂心的原因──把工作做得漂亮是件愉快的事,而任何愉快的事都有助於培養人格;馬虎處理的工作才會帶來不滿,但憂心的人從不藉著自我反省去發現原因。 壞習慣2〉長期悲傷體質極衰弱且血液積毒症問題嚴重的人會被悲傷的情緒擊垮,而且除非能臥床休息、保持溫暖和安靜,並且不進食,否則可能帶來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吃下肚的食物不但不會消化,反而還會產生像毒藥一樣的作用。 壞習慣3〉身心震驚心理或生理的震驚,都可能造成體質衰弱,而且會嚴重到因心臟衰竭而死,或是永久性的神經緊張。 壞習慣4〉懷抱憤怒日常的惱怒震驚會造成影響深遠的體質衰弱,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引起的怒火,會破壞消化作用並且造成神經緊張。除非能克制脾氣,否則可能演變成癲癇和導致死亡的癌症。長期心懷不滿的人,很容易罹患胃潰瘍或胃癌。無法克制脾氣的人,往往會產生風濕關節炎、動脈硬化、膽結石和提早老化。 壞習慣5〉自大易生怨恨由於自戀、自私、厭世和猜疑,自大者只看得到他人所有行為不友善的一面,一舉一動都不利於他。這會引起體質衰弱及血液積毒症,然後導致許多神經方面的干擾,甚至精神錯亂。 壞習慣6〉自私易生沮喪自私的天性是總先顧及自己。父母對孩子的愛,會被解釋為常見的自私類型。當兒子或女兒的婚姻違逆父親的期望時,他們就被剝奪繼承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是抱負心理在做祟。自私,會導致體質衰弱與血液積毒症。 壞習慣7〉暴飲暴食貪吃造成了腸胃裡的腐敗作用,神經能量在抵抗全身感染的過程中被耗盡。為了保暖(發熱、禦寒及升溫)而供給到身體表面的血液,被召喚到消化道的黏膜裡去抵擋正要透過吸收作用進入身體的敗血症物質。黏膜因充血而變得腫大,造成黏液外流(過多的黏液分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黏膜炎。這種分泌機制會阻止對腐敗物的吸收,也從血液裡帶走抗體來解毒。 壞習慣8〉愛說閒話容易恐懼愛說閒話的人必定體質衰弱,因為他們生活在怕被發現的恐懼之中。他們的分泌物必定是酸性的,而且容易發生膿漏和黏膜感染。他們從黏膜炎的血液毒素危機中恢復得很慢。(本文摘自不想生病,血液要乾淨!/柿子文化)

講座/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

講座/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過年要到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但常吃得豐盛但卻動得少,短短幾天佳節,放縱吃喝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加重慢性病的危害。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營養科將於1月31日(四)舉辦免費講座,由陳昱彤營養師主講「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此場團衛將提供如何藉由改變一些小細節調整年節飲食,讓慢性病人過年吃的無負擔。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時間:108年1月31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

講座/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過年要到了,大多數人終於可以暫時卸下辛勞,悠閒休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卻因吃得豐盛、動得少,短短幾天佳節,增加身體負擔以及慢性病的危害。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7日(三)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欒家菁主講「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此場團衛將介紹藉由生活細節調整年節飲食,讓慢性病人過年吃得無負擔。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時間:107年2月7日(三)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50歲以上慢性病患 流感重症高危險群

50歲以上慢性病患 流感重症高危險群#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新北市衛生局監測資料顯示,上週新北市因類流感症狀至門急診就診總人次已超過1萬7千人次,明顯高於去年同期7,352人。本週逢入冬以來首波冷氣團南下,加上近期流感疫情攀升,民眾如出現發燒、合併咳嗽等類流感症狀,請速戴口罩至診所就醫,並在家休養至症狀解除。流感併發重症病例 9成未接種疫苗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許玉芬科長表示,上週因類流感症狀至急診就診百分比為13.43%,顯示流感已進入流行期,預期就診人次將持續上升。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只剩不到2萬劑,50歲以上及高風險慢性病人應儘速接種。自106年10月1日起迄今,新北市共累計25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近8成為50歲以上且併有慢性疾病民眾,都是感染流感病毒後、容易引起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且重症中9成亦無接種疫苗。施打疫苗、養成手部衛生習慣衛生局強調,預防流感除了接種疫苗外,平日即應做好手部衛生,有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生病時落實在家休息,待痊癒後再上班、上課,避免病毒傳播造成疫情擴大。出現流感症狀內48小時服用流感抗病毒藥劑效果最好,如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類流感症狀,可至新北市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院所就醫,依醫師指示服藥。相關資訊可至新北市衛生局網站流感防治專區或新北市流感疫苗暨抗病毒藥劑合約院所動態查詢系統www.flumap.ntpc.gov.tw 查詢,或撥打新北市衛生局02-22586923或各區衛生所洽詢。

注意!慢性病患者 流感重症高危險群

注意!慢性病患者 流感重症高危險群#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0幾歲的陳先生不知道自己有慢性疾病,發燒、咳嗽、喘數天,掛急診才發現肺炎、糖尿病酮酸中毒以及急性腎損傷。接受插管入住加護病房,檢驗才知道是流感併發多種細菌及黴菌肺炎,變成呼吸窘迫症候群。陳先生完全沒有控制糖尿病,免疫力不佳,治療反應緩慢,治療1個半月才出院。流感併發症 肺炎、細菌感染、心肌炎成大醫院重症加護科醫師謝宗達說明,流感併發重症指出現類流感症狀後,2週內因併發症住進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常見併發症包括肺炎、侵襲性細菌感染、心肌炎、中樞神經併發症。台灣每1至2年就會發生流感大流行,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約2成,也有一定比率會伴隨生活功能下降,是健康不可忽視的威脅。流感抗原快篩是常用的診斷工具,但仍會漏掉3成的重症病人。症狀典型、有接觸史、處於流行期間的重症病人,可能需要先當作流感治療,再進行更精確的檢驗。加護病房的病人常無法清楚或確切描述症狀,需要家人或照顧者細心觀察提供資訊,協助醫療團隊釐清疾病的症狀病程。對抗流感重症 家屬陪伴很重要病人在加護病房與流感重症奮戰時,有時因腦部受到病毒或其他器官受損影響,出現躁動或意識混亂。此時家屬陪伴能安定病人情緒,協助理解插管病人的生心理需求。緩解病人不適,減少使用鎮靜藥物鼓勵病人復健,減少中長期後遺症。如果病人意識不清,家屬需要替病人做出醫療決策,安排後續照顧。謝宗達醫師表示,流感併發重症的成年人幾乎都有慢性疾病,有慢性病的人應注意流感疫情,更要接種流感疫苗、做好手部衛生及個人防護,流行期減少公共場所活動。部份慢性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常是流感重症病人是否能撐過危險期關鍵,如果平時及早發現慢性病並遵循醫囑控制,能增加戰勝流感重症的機會。

貼貼布也有技巧?5撇步有效解除慢性痛

貼貼布也有技巧?5撇步有效解除慢性痛#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痛哪裡就貼哪裡」超過95%的民眾,每年會有肌肉骨骼痠痛的經驗,你曾有疼痛難耐的經驗嗎?有些人會自行使用貼布疼痛藥膏、噴霧劑來緩解不適感,但這些解痛方法,真的安全嗎?姿勢不良、神經敏感都可能是造成痠痛的原因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表示,除了沒有運動、長時間過度使用、肌肉疲勞、姿勢不正確、神經壓迫易造成肌肉關節疼痛外,交感神經障礙也會產生過度的反應,形成慢性疼痛。對於不同的原因引發的疼痛,治療方式和使用藥物都不一樣,使用藥物治療前最好先了解造成痠痛的成因。塗雅雯主任表示,約60%到7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慢性疼痛,而多重慢性疾病、焦慮、女性、就診意識不強者,更是好發族群。遠離副作用 痠痛貼布5撇步快記下來如果確定有發炎反應,建議選購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好處是腸胃不適、水腫等副作用較低。使用貼布要注意容易發生皮膚局部瘙癢、過敏、紅腫,甚至潰爛等副作用。以下「用對痠痛貼布5撇步」,提供民眾參考:1) 確定疼痛來源與病因,不同成分的貼布有不同的效果,對於太深的部位通常治療效果有限。2) 使用貼布治療超過一星期仍然沒有效果,就應該找醫師診治。3) 儘量避免大面積或多塊同時使用,以免造成肝腎的負擔與腸胃症狀。4) 同一片貼布最佳約3到4小時,不宜貼超過6小時,以免造成皮膚過敏等症狀。5) 若有開放性傷口也不建議使用。認清疼痛主因就不會有痠痛的迷思塗雅雯主任表示,沒有運動、長時間過度使用、姿勢不正確、神經壓迫等因素造成肌肉關節疼痛時,使用貼布改善的效果很有限。清楚認識疼痛原因後,就不易再有「痛哪裡、貼哪裡」的迷思了。

研究: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

研究: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國人每1,000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3位患有糖尿病足,有7位需要截肢。糖友因為失控的血糖,使得傷口不容易痊癒,即便傷口好了,也不容易好全,只要出現一點小小傷口又沒有加以注意,就容易導致潰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不但影響國人健康,更容易造成龐大的醫療負擔。使用降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為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國立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共同研究,12年期間追蹤69,332位糖尿病足患者,發現未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或使用其他總類的降膽固醇藥物相比,使用使它汀類(statin)降膽固醇藥物,能夠減少21%的截肢風險及減少25%的死亡率。陳永泰醫師表示,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能夠降低膽固醇,是糖尿病患常用藥物。根據之前動物研究顯示,使它汀類藥物能夠藉由抗發炎的效果,改善周邊血管動脈的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周邊血管硬化。定期量血糖、血壓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好方法該研究則是發現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在糖尿病足患者上,能夠減少病患截肢的風險,而這樣的效果是其他降膽固醇藥物所沒有的。陳永泰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定時就醫,諮詢專科醫師意見,定期測量血糖及血壓,定時服用藥物,控制飲食及規律運動仍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及死亡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