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婦人停經後仍不定期出血,竟患子宮內膜癌!醫警:好發「這4類人」

婦人停經後仍不定期出血,竟患子宮內膜癌!醫警:好發「這4類人」#肥胖

60歲的吳女士因停經後仍不定期出血,在門診追蹤檢查中,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其子宮內膜厚度異常增生,進行手術採樣時發現子宮中有一塊肉瘤,若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病變為子宮內膜癌。因此,雙方討論後,決定以摘除子宮的方式以根除病灶。術後吳女士不再受異常出血困擾,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白飯炸物不離口⋯10歲童體重50公斤患脂肪肝!醫示警小心長不高

白飯炸物不離口⋯10歲童體重50公斤患脂肪肝!醫示警小心長不高#肥胖

一名就讀小學4年級的10歲男童,每天喝1杯手搖飲料、喜歡吃炸物,且缺少運動又晚睡,日前因感冒就醫,醫師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處異常影像,確診為脂肪肝,經個人化健康管理,3個月後逐漸改善。

年輕糖友平均壽命少14年!醫曝「1原因」陷糖胖惡循環:吃太多不自知

年輕糖友平均壽命少14年!醫曝「1原因」陷糖胖惡循環:吃太多不自知#肥胖

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目前台灣罹病人口已超過220萬人,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更預測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在2030年將直逼300萬大關。但專家指出,目前仍有約5成患者未達到糖化血色素(HbA1c)小於7的控糖目標,原因之一可能與血糖與肥胖交互影響的惡性循環相關,造成的共病與死亡風險也大增,腸泌素作為糖尿病的新治療趨勢,可同時控制體重與血糖。

每餐都只花10分鐘吃完?醫揭「吃飯太快會變胖」4招練習細嚼慢嚥

每餐都只花10分鐘吃完?醫揭「吃飯太快會變胖」4招練習細嚼慢嚥#肥胖

你吃一頓飯需要花多長時間?是5分鐘草草了事,還是花30分鐘至1小時細細品味?根據2014年一篇發表在《Obesity》肥胖期刊研究顯示,細嚼慢嚥不僅能增加熱量消耗,比狼吞虎嚥多出25倍,甚至可以改善血糖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如何讓細嚼慢嚥成為日常習慣?醫師分享4個實用小撇步。

平常沒運動習慣,該如何開始?日本運動教練「無痛3階段」助瘦身

平常沒運動習慣,該如何開始?日本運動教練「無痛3階段」助瘦身#肥胖

到了寒冷的冬天,或是逢年過節很多人會暴飲暴食導致發胖,但眾所皆知減肥不是件簡單的事,到底要如何貫徹少吃多動的原則?《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人氣減肥教練計太剖析關於運動在減重裡扮演角色的迷思,建議沒運動習慣該如何從「3階段」開始培養,才能無痛建立運動習慣。

減肥少量多餐,可能越減越肥!醫推「產熱飲食瘦身法」多吃這類食物

減肥少量多餐,可能越減越肥!醫推「產熱飲食瘦身法」多吃這類食物#肥胖

春節年假放完後,許多人都胖了一圈,開始準備減肥計畫,甚至以為飲食「少量多餐才能瘦」。但《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破解迷思,醫師指出,少量多餐其實是減重錯誤觀念,如果一天攝取的總熱量超標,對減肥的效果其實跟規律吃3餐差不多,建議民眾可運用「攝食產熱效應」幫助瘦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