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地瓜怎麼吃?4大疑惑一次詳解

地瓜怎麼吃?4大疑惑一次詳解#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聽說地瓜的升糖指數不高,所以吃了不會胖?A:雖然與其他澱粉類食物相比,地瓜的升糖指數不是特別高,但其實肥胖與升糖指數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跟熱量有關。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所謂的升糖指數就是用來檢測食物吃進體內後對血糖升降值的影響。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在吃下去後會讓血糖急速上升,身體為了將多餘的糖分帶去細胞儲存,就會分泌較多的胰島素,所以才會出現一種說法是,升糖指數愈高的食物愈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使熱量轉變為脂肪,而升糖指數低的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就不容易變胖。地瓜屬於澱粉類食物,若是吃得太多還是會發胖。Q:可不可以靠吃地瓜來減肥?A:地瓜富含高纖維,升糖指數約55~70,並不像其他澱粉類動輒80、90,加上又是營養價值豐富的澱粉類食物,因此適合拿來做輔助的減肥飲食,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米飯、白麵包等食物,但並不適合餐餐都以地瓜為主食。以超商地瓜為例,熱量只要吃兩條就過高了,可是吃一條又不見得吃得飽,若三餐都以地瓜為主食,很有可能會因為食用過量而發胖。Q:若要靠吃地瓜來減肥,什麼時候吃會比較好?A:若想吃地瓜減肥,有中醫師建議最好是在早上7點~9點間吃,而且最好能搭配五穀雜糧,像是地瓜稀飯一類的,最是健康。透過充分的咀嚼可以獲得飽足感但也有營養師建議,其實只要將早餐或午餐的主食替換成地瓜,避免晚上吃,配菜方面不變即可。之所以要避免晚上吃,是因為晚上消耗的熱量普遍較少,地瓜又含有糖分,若攝取了過多糖分,反而容易導致肥胖。此外,地瓜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要連皮一起吃,此時可以選擇用蒸或煮的方式來料理,這樣會比較好入口。吃地瓜時要充分咀嚼過後再吞下去,吃一口地瓜盡量要咬30次再吞下去,因為透過充分的咀嚼可以刺激腦部的中樞神經,讓我們獲得飽足感,避免吃得過多,而且還能促進消化,達到整腸通便的功效。Q:如果想吃地瓜減肥,是否只能吃烤地瓜?A:其實吃烤地瓜比較容易吃進較高的熱量,而且難以將有高營養價值的皮一起吃進去。若想連皮一起吃,建議可改用蒸煮的,若還是喜歡吃烤地瓜,則建議可以將烤好的地瓜放進冰箱的冷凍庫中,變成冰地瓜之後再食用,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地瓜的熱量。而且冰地瓜的升糖指數也比熱的烤地瓜低,比較不會引起血糖和胰島素升降,不論是對控制糖尿病或減少飢餓感都很有幫助。吃冰地瓜熱量會比烤地瓜少吸收一半歐洲的實驗甚至發現,冰過的地瓜中,澱粉會形成結晶變成「抗性澱粉」,抗性澱粉的吸收率與消化率都比一般澱粉差,甚至可以降低消化率到42%,連帶地在熱量的吸收上也會減少約50%。所以吃冰地瓜後吸收的熱量,就會比吃熱的烤地瓜減少約一半。而且人體在吃進冰地瓜後,因人體的恆溫反應,會慢慢消耗掉熱量以提升地瓜的溫度,加上冰地瓜的冰冷刺激會促使甲狀腺素增加而提升新陳代謝,這麼一來也能有助減肥。不過,如果有鼻子過敏、氣喘或是吃到生冷食物胃部就會產生痙攣的人,並不適合吃冰地瓜,此時則可改變一下,將烤好的地瓜改放置冷藏室,也會有不錯的減肥效果。(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孫文蕙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2月23日 星期(四)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上班久坐不動 竟會有退化性關節炎

上班久坐不動 竟會有退化性關節炎#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是每天朝九晚五,整天坐在辦公桌前的上班族嗎?整天坐著不動或姿勢不良小心關節會提早退化!由於缺乏運動加上長期姿勢錯誤,導致關節出現問題。常見的就是電腦族的頸肩及腰部關節因為長時間的壓力不平均,導致關節發炎。建議民眾,平時應養成運動的習慣並建立正確姿勢,若出現關節疼痛問題,應趁早就醫治療。久坐不動代謝差 體重過重易增加膝蓋負擔久坐不動的上班族,關節疼痛好發部位多是頸肩或腰椎關節,主要是因使用電腦姿勢不正確及久坐不動所引起。而這樣長期間維持同一姿勢,容易造成關節的壓力不平均導致關節發炎,進而引起關節疼痛等問題,若延誤就醫,可能造成該關節軟骨的破壞及磨損,甚至會年紀輕輕就面臨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但是當人久坐不起時,身體的代謝會開始變慢、血液淤積,容易引起肥胖問題。事實上,由於膝關節負擔人體大部份的重量,當身體變重,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此時若再加上關節沒有時常活動,施於膝蓋的單點壓力會增加,一旦突然站起來,膝蓋所承受的壓力是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久而久之,就會對膝蓋造成影響。膝蓋不適更該減少坐 適度活動膝關節更能護膝一般有膝痛的民眾,直覺會是「坐著休息」,但採長時間坐姿的上班族也被誤認為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低好發族群。長時間的屈膝坐姿(90度左右的屈膝),會因「內側皺襞」被兩側軟骨長時間夾擊,而讓「內側摩擦症候群」的症狀加重,因此,適度、定時的活動膝關節,才是正確的護膝原則。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民眾,不是要減少運動或停止運動,而是要適度的運動,重點是要知道如何運動不傷膝!對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來說,在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並有間歇性休息,例如,走10分鐘休息5分鐘,不要勉強。足夠的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另外,藉由強化大腿的肌肉,可以幫助分散膝蓋的負重重量,改善壓力。補充葡萄糖胺緩解關節炎?藥品級、食品級先分清楚至於有的民眾會補充葡萄醣胺來緩解或保健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糖胺有分各項規範較為嚴謹的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及一般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建議食用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藥師,並遵照醫師指示食用。另外,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千萬不要因為怕疼而不動,應保持規律且緩慢的運動,同時加強膝蓋處的保暖,多管齊下才是真正的保護關節之道。 (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

BMI逾35 受孕時間竟增55%!#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發現,夫妻都肥胖,女性懷孕率會大幅下降,無論哪一生理週期,肥胖夫妻受孕率都只有正常體重夫妻的一半。這代表不只是老婆體重,老公體重一樣也會對妻子受孕率造成影響。男性體重增加 精子數會比較少​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拉潔許瓦莉‧桑達蘭表示,換句話說,這表示肥胖夫妻可能需要花較多時間才能懷孕、生子。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人類生殖〉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研究作者指出,過去研究顯示,女性一旦體型肥胖,懷孕機率就會下降。也有研究發現,男性體重增加,精子數會比較少。在2005年至2009年間,共有501對夫妻加入研究計畫,女性年齡介於18歲至40歲,男性年齡則在18歲以上,這些人都想懷孕,都沒有不孕問題。研究人員蒐集其生活型態、習慣、醫療紀錄、生殖紀錄等資訊,每對夫妻都要記錄性行為頻率,女性也要記錄她們的生理週期,並定期驗孕。護士也測量這些夫妻的身高、體重、腰圍與臀圍,也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夫妻兩人一起減重 較能實現求子夢研究人員追蹤發現,BMI在35以上的夫妻,等待懷孕的時間比正常體重夫妻多增加55%,研究人員納入年齡、抽菸狀況、運動、膽固醇指數等變數後更發現,肥胖夫妻等待懷孕時間比其他人多增長59%。此外,女性腰圍若在35英吋以上(約89公分),也需要花較久時間才能懷孕。桑達蘭認為,減重可以對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如果夫妻想要有小孩,夫妻雙方的體重都要健康、符合標準,較能達到目標。夫妻兩人應減重,即使只減去一點體重,也能幫助更快懷孕、有小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年後肥一圈?4招輕鬆甩肉

年後肥一圈?4招輕鬆甩肉#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了一個年,民眾是否都為胖了一圈感到困擾?過年期間放長假,元宵過後又是春酒,民眾大多對飲食沒有節制,大魚大肉、糖果餅乾樣樣不忌口,許多人直到明顯胖了一圈才開始懊悔。根據統計,民眾年後平均體重約增加3~5公斤,而肥胖為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因子,想拯救年後走樣的身材,找回更健康的自己,改變飲食習慣是當務之急。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 體重可減1公斤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表示,過年時吃了大量高油鹽的年菜、香酥脆口的零食,加上整天打牌、運動機會減少,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結果就是體重破表。已知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體重可減輕1公斤,想要化解增胖危機,可以透過下列的方法來達到減重的目的:1) 調整進食順序,減少熱量攝取/用餐時先吃大量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增加飽足感,再吃豆、魚、肉、蛋等蛋白質食物,最後才吃少量的飯、麵等主食。2) 向宵夜飲料點心Say NO/睡前4小時勿再進食,以免過多熱量無法消耗而囤積體內。另外含糖飲料與點心無飽足感,卻熱量驚人,且會讓血糖快速上升,促進胰島素分泌而加速脂肪累積,絕對是減重者的大忌。3) 增加運動量/悠閒的日常活動對消耗熱量無感,要增加運動量才能看到效果。可以試著每日多快走1小時,爬山或是參加運動課程、運動社團養成運動的習慣。4) 提升基礎代謝率/可以透過負重訓練,努力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來提高基礎代謝率,讓你減重事半功倍找回窈窕健康的自己。

長輩拒絕年節出遊 恐因退化性關節炎!

長輩拒絕年節出遊 恐因退化性關節炎!#肥胖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剛放完元旦3天連假,緊接著1月底的過年佳節,不少外出遊子都會返家過年,也不少家庭會全家大小一同出遊。但每當在計畫旅遊行程時,是否總遭到家中長輩拒絕呢?甚至連平常的假日時間,長輩也甚少外出,總是待在家中呢?隨著年紀的增長,長輩的身體機能逐漸走向老化,不少病痛開始找上門,而關節炎也是其中一種,由於關節表面被磨損的軟骨,會被分解成會造成發炎的物質,而反覆的發炎造成關節腫漲、疼痛,關節變形,骨刺增生,因疼痛難耐,漸漸喪失行動力。 退化性關節炎已下修至35歲   中年女性、運動族群要注意由於身體的老化過程,關節不能再生產足夠的蛋白多醣合成軟骨基質來維持健康的關節結構,老化的關節愈來愈沒有彈性,關節軟骨的磨損讓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越來越多。在台灣,50歲以上,每2 個人中就會有 1 個人有退化性關節炎,65 歲以上則 80%有退化性關節炎。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潘郁仁醫師表示,由於現代人營養充足,肥胖機會增加,加上運動風氣盛行,膝蓋不當或過度使用,使關節出現狀況的年齡層由65歲以上逐漸下降至35歲,顯示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老年人專利,35歲以上族群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更不在少數,包括運動族群、中年女性族群都成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另外,曾經關節受過傷、慢性關節炎、先天性關節構造異常等族群也是高危險群。3招自我檢查   飲食、運動、保健品護關節至於民眾如何知道本身是否有退化性關節炎呢?潘郁仁醫師提出3個自我檢查的方式,讓民眾可以了解自身狀況:1)平常運動後會感覺膝蓋關節緊繃或是出現卡卡的聲音?2)早晨起床手腳是否硬梆梆不靈活?3)膝蓋呈現僵硬感,蹲下後不易站起且不能完全伸直?如果有以上症狀,建議諮詢醫師更進一步了解是否有退化性關節炎,另外,除了藥品級葡萄糖胺有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外,也可吃膠質含量高的食物促進關節修護,如海帶、木耳、豬腳、秋葵、海藻等食物。再者,適度讓關節休息及減少關節負重、維持理想體重、藉由適度運動(太極拳、慢跑、騎腳踏車)增加肌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提早發生。藥品級葡萄糖胺解緩關節疼痛 食品級葡萄糖胺吃心安?不少民眾都會使用葡萄糖胺來保養關節,可是你知道葡萄糖胺有分藥品級或食品級嗎?藥品級與食品級葡萄糖胺的差別在於藥品級是經臨床文獻資料證實確實有療效,所以稱為藥品級葡萄糖胺。如果是因為疼痛問題用藥,藥品級會較有幫助,不過醫師提醒,關節問題輕重因人而異,建議服用前可諮詢醫師或藥師選擇適合的保健品。

腿太細 罹糖尿病可能性更高

腿太細 罹糖尿病可能性更高#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是從胰臟分泌出胰島素,在分泌過程中,若不能進行正常的作用(胰島素反抗性),導致血液中的糖不斷堆積而引起的疾病,稱之為「糖尿病」,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罹患原因有老化、遺傳、錯誤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肥胖、高血壓等。有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引起,也有可能綜合各種原因所致。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需正確了解原因,治療效果才會好。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尤其腿纖細,只有腹部脂肪肥胖(腹部脂肪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為80公分以上、男性為90公分以上)時,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更高。就飲食習慣而言,各個年齡層的致病原因不同。40歲以上大多因攝取白米飯、年糕、麵包等碳水化合物,少攝取肉類,因而缺乏脂肪和蛋白質;20~30歲的人則大多攝取速食等脂肪多的食物,有以上習慣者較易有高血糖問題。此外,曾產過4.0公斤以上巨嬰的人,或懷孕時未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尤其蛋白質),而產過2.5公斤以下的早產兒,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較高。大量小便排出 會感到無力、肌餓血糖異常過高時,糖會從小便排出,並且伴隨水分一起排出去,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小便量變多。大量的小便排出時,造成體內的水分會不足,乾渴的症狀變得嚴重。因為葡萄糖從小便排出,無法製造能量,所以會覺得身體無力,易感到飢餓,結果就是攝取更多食物的惡性循環。如何診斷?一般以血液做為基本的診斷方法。禁食8個小時以後,測量的血糖126 mg/dL以上;葡萄糖耐受力檢測(Glucose Tolerance Test)2個小時後,血糖在200mg/dL以上,就斷定為糖尿病。為了找出病患罹患疾病的主因,給予最適合的治療,需進行胰島素分泌量、抵抗性、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膽固醇指數等綜合性檢查。(本文摘自/14位抗癌權威醫師的食癒餐桌/台灣廣廈出版)

保持空腹時間 可減輕臟器負擔

保持空腹時間 可減輕臟器負擔#肥胖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文的八分飽這個字被寫成「HARAHACTIBU」。美國雜誌《TIME》曾經以此少見的日語羅馬拼音,向世人介紹這個日本優異的解決肥胖、維持健康的方法。經證明,如果將食量減少到平時的百分之70至80,那麼從被稱為線蟲的低等生物乃至於猴子等,所有生物都會出現壽命延長的現象。保持空腹感並不是減少食量的祕訣不過,應該如何決定「平時的食量」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首先你必須要了解自己需要攝取多少卡路里。所需卡路里=標準體重(公斤)×25大卡從這個計算式得出數字,便是自己大約所需的卡路里。至於標準體重則是藉由身高來計算:標準體重=身高(公尺)× 身高(公尺)×22。如果有人不知道自己所需的卡路里數字,我就會告訴他:「總之,一天當中,就把食量維持在可以撐到覺得肚子餓的時間。」。「下一餐的時間是幾點啊」、「下一餐要吃什麼好呢」,若能讓自己變成這種「像在談戀愛般迫不及待」的狀態,那就是「成功了」。相反的,如果偶爾會說出「吃太多了」、「覺得好噁心」這種話,那就要注意了。保持空腹感,並不是用來減少食量的一種祕訣而已。胃飢素會維持健康 有效減輕負擔空腹的時候,胃部會分泌一種叫做胃飢素的荷爾蒙,對腦部發出「再多吃一點」的命令。從我們最新的研究已得知,胃飢素會對肌肉及腎臟產生作用,並且維持粒線體的健康。因此確實保持空腹的時間,便可有效減輕臟器負擔,預防臟器「焦慮」。請以客觀的角度環視一下周圍。請看看自己包包裡的東西。是不是藏了什麼食物在裡面呢?這種「小零食對策」可是不行的。曾有電視節目說,「大阪歐巴桑」的「鑑定標準(?)」之一就是包包裡會放有「小糖果」。看來,大阪歐巴桑的小零食對策似乎做得很完善。雖然大阪的歐巴桑看起來都很有活力,但是那些小糖果一顆顆不斷融化的同時,很可能會讓我們的臟器壽命也跟著消耗了。(本文摘自/我要內臟變年輕:逆轉「內臟壽命」10法則/三采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