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醫訊/肺癌飲食照護講座

醫訊/肺癌飲食照護講座#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陶大偉最近因為肺癌病病逝,提醒社會大眾肺癌的恐怖,肺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依國健局的估計,去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中,肺癌佔居第一。可怕的是,肺癌初期不易被發現,更增加防治的難度。為了向肺癌宣戰,台北振興醫院特別舉行「肺癌飲食照護」講座,邀請營養治療科蘇素滿營養師主講,教導病友如何飲食抗肺癌,講座毋須預先報名。歡迎肺癌病友及其家屬,以及有興趣民眾參加。名稱:減癌症營養講座:肺癌飲食照護時間:101年10月2日(二)上午10:00~11:00地點:台北振興醫院第二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衛教室洽詢:02-2826-4400 轉 2581、2583

你是肺癌高危險群嗎?

你是肺癌高危險群嗎?#肺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陶大偉因肺癌病逝的消息,震驚台灣各界,使人們對於肺癌的威脅不可輕忽!而肺癌是國人常見的癌正之一,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統計,100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為42,559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0%,而肺癌佔癌症之首;尤其肺癌初期,其腫瘤不易被發現,署立彰化醫院放射線科陳關永主任建議,高危險群應定期篩檢。對於肺癌高危險群的建議,陳關永指出,長期吸煙者及二手煙者、長期暴露在特殊環境或工業化學劑之下(廚房油煙、游離輻射、石棉、砷、煤塵…等)、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肺纖維化的病人,這些都是肺癌高危險群,建議做定期檢查。陳關永主任解釋,以目前的醫學知識看來,要早期發現肺癌,其中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定期照胸部X光檢查。不過,一般的X光檢查對小型的肺腫瘤較難偵測到,現在可以選擇自費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檢測小於0.4公分的病灶;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公布的2011年十大癌症死因資料顯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占癌症之首,十大癌症死因中,肺癌居首位,肺癌初期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多已是晚期,建議50歲以上民眾定期作健康檢查應包括胸部X光檢查或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陶大偉無菸癮卻得肺癌 醫師籲定期健檢

陶大偉無菸癮卻得肺癌 醫師籲定期健檢#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資深藝人陶大偉日前因肺癌病逝,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與文英阿姨也都是罹患肺腺癌病逝。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公布的2011年十大癌症死因資料顯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占癌症之首,其次是「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談到肺癌,很多人第一個就先聯想到菸癮。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郭志緯醫師表示,國內肺癌患者約5成是屬於肺腺癌,肺癌早期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有6成。肺癌與吸菸習慣、空氣及環境汙染、家族史等因素有關。相較於不吸菸者,抽菸者或吸二手菸者為肺癌的高危險群。不過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有可能是在照胸部X光時意外發現肺結節;有些病人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骨頭疼痛等症狀,就診發現罹患肺癌,通常都已經是晚期。羅東博愛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徐國祐主任指出,根據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建議,相較於胸部X光檢查,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有著高四倍的敏感度,也就是較易偵測到病灶。高危險群的民眾,如有十年以上吸菸習慣的人、肺癌家族病史或長期吸二手菸者,不妨接受一次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一般成人則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緬懷陶叔叔!陶大偉肺癌病逝享壽七十

緬懷陶叔叔!陶大偉肺癌病逝享壽七十#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資深藝人陶大偉於昨(12)日下午,因肺癌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妻子陶王慶蓉女士及兒子陶喆隨侍在側。陶喆發表聲明表示,父親「淘氣轉身、幽默神隱」,感謝各界關懷及祝福。台大醫院表示,藝人陶大偉因身體不適就醫,雖經醫療團隊全力救治,終因肺癌疾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於9月12日下午2時54分病逝。藝人陶喆發表聲明表示,陶大偉病逝時,包含母親陶王慶蓉、陶喆在內,眾親友皆隨侍在側,雖然萬般難捨,但仍得面對陶大偉「淘氣轉身、幽默神隱」。並表示,非常感謝各方的關照,但家人需要時間和空間互相扶持、整理思緒,盼各界給予理解和包容。藝人陶大偉曾參與多個知名節目的製作及主持、演出工作,如台視短劇綜藝節目《小人物狂想曲》、華視《嘎嘎嗚啦啦》等。此外,陶大偉更獻身公益,曾與藝人孫越、張小燕合作安寧療護的公益廣告。圖:陶大偉錄製張小燕的談話性節目。(圖片/翻攝自Youtube)

早期偵測工具 提高肺癌存活率

早期偵測工具 提高肺癌存活率#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國內外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都呈現快速的增加,1997年肺癌已躍升臺灣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過去以痰液細胞學檢查與胸部X光片為主的篩檢工具,雖然能在更早期診斷肺癌,使其切除率、存活期及五年存活率增加,但在死亡率比較上卻沒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異,醫學界也因而對肺癌篩檢的效益存疑。大腸直腸癌、乳癌及攝護腺癌已有早期偵測癌症的方法,分別為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乳房攝影以及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肺癌似乎還沒有適當的早期偵測工具。低劑量螺旋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比現今臨床使用的檢查更早診斷出肺癌,這樣的掃瞄所需時間不到二十秒,不需顯影劑且放射暴露只稍多於一般胸部X光片檢查。它能增加非鈣化結節的偵測率,也能在更早期還可切除時診斷出肺癌。雖然偽陽性偏高,但並未因此增加侵襲性診斷檢查的次數。預估五年存活率60%,但以較小的第一A期肺癌五年存活率應為80%,甚至可達到90%,後續的長期追蹤結果值得期待。正子攝影約可增加10-20%檢驗的敏感度,然而早期發現之腫瘤不管良性或惡性,因體積太小正子攝影皆無法顯影,因此有學者建議用低劑量螺旋胸部電腦斷層進行早期肺癌篩檢時,發現有異常病灶但無法確認結節為良性或惡性時,可以使用PET+VDT來協助判斷良性或惡性。電腦斷層對於偵測肺部週邊的小病灶,尤其是肺腺癌而言是個很好的工具。然而,對位於呼吸道中央的肺癌前期病變或早期肺癌,尤其是佔所有肺癌17-29%的小細胞肺癌及早期扁平細胞癌來說,電腦斷層並不敏感。若要診斷位於呼吸道中央的腫瘤,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看到病灶,也就是做支氣管鏡。肺癌病人的氣管肺泡沖洗液中,可看到基因體不穩定,血液中去氧核醣核酸的某些指標:包括微衛星體變化和染色體終端酵素在吸菸族群中罹患肺癌以及沒有罹患肺癌的病人有顯著不同。其他如利用蛋白質體學發現,血液中HNRNP A2/B1的升高可能可以預測病患未來罹患肺癌的風險,準確度甚至高達九成。

小於0.5公分病兆 電腦斷層影像可發現!

小於0.5公分病兆 電腦斷層影像可發現!#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澄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分析227位民眾接受肺部電腦斷層攝影的結果,男性169位,女性58位,年齡分布在25~82歲,年齡層集中在41~60歲,發現有異常者約28.6%,也篩檢出一位肺癌的確診患者,該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惠群表示,電腦斷層可以發現小於零點五公分病兆,呼籲民眾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經篩檢結果分析,有異常者約28.6%,其中鈣化結節共9例佔3.9%,非鈣化結節45例佔19.8%,淋巴結腫大4例佔1.7%;其中一位病患經由進一步追蹤,最後確診為肺癌。因肺部電腦斷層攝影範圍由上而下,包含甲狀腺、肺臟、心臟、胸廓骨骼、縱隔腔的淋巴結,到上腹部的膽囊、胰臟、部分腎臟及外圍皮膚皆會一併掃描。所以除了肺臟以外,針對這227位的民眾在健檢中同時發現心臟血管鈣化有30例、心臟擴大5例、心包膜積水1例、升主動脈血管瘤1例;在肝臟方面,囊腫13例,鈣化、腫塊、脂肪肝共11例;腎臟結石6例,腎上腺腫瘤1例,腎囊腫3例;其他與胸腹腔位置相關的腫瘤,有神經腫瘤、橫隔膜下腫塊、甲狀腺腫、前縱隔腔腫瘤、胸椎旁腫瘤各1例。澄清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惠群,根據國外最新文獻與本院健檢資料分析,利用肺部電腦斷層攝影作早期肺癌篩檢,約有1~2%的肺癌確診病例,故建議年齡在55~74歲,有抽煙習慣,每天一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2包超過15年以上)、或戒煙在15年內的高危險族群,可接受肺部電腦斷層攝影篩檢,可早期發現肺癌,經過適當治療可降低死亡率。惠群醫師表示,呼吸系統的疾病常有著共通的症狀,例如咳嗽、有痰、胸痛、咳血等,一般民眾常把咳嗽視為感冒而輕忽,但部分咳嗽並非感冒,尤其是咳嗽超過三周、咳血、呼吸困難、胸悶、或合併體重減輕等,都應進一步檢查。

化療合併標靶藥物 治療肺癌末期反應率高

化療合併標靶藥物 治療肺癌末期反應率高#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標靶藥物近年來幾乎成為末期或無法開刀切除的肺癌患者主流用藥,但仍有不少患者病情無法獲得控制。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醫師在2012年北京舉辦的第五屆世界癌症大會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他利用傳統化療藥物配合血管生成抑制劑,有效地治療了6位非小細胞肺癌末期的患者,達到近七成的反應率。戴承正醫師表示,此研究契機是由一位病患家屬主動提出國外有相關的研究資料,希望也能在台灣施行傳統化療藥物合併標靶藥物的治療方式;再加上近年來標靶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末期患者的成效不佳,因為傳統的標靶藥物如得舒緩(Tarceva)或艾瑞沙(Iressa)對於普通的肺癌患者有效,但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末期的患者反應率僅達2-3成,成效並不如預期高,因此他希望藉此研究能找出更有效治療肺癌患者的治療方式。針對反應率低而存活期短令人沮喪的肺癌治療,戴承正醫師提供了治療的新想法,他以兩種傳統化療藥物合併血管生成抑制劑,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末期病患,試驗此治療是否對於肺癌治療有效。2007年,約10位末期肺癌患者自費接受戴醫師建議治療,有些病患已經使用過多線藥物,若治療失敗即面臨死亡,經治療後,約有一半的患者存活18個月以上,甚至得到良好控制超過五年,目前已經沒有再使用化學治療。2009年,戴承正醫師申請正式人體試驗,將此治療方式使用在6名非小細胞肺癌末期或無法切除的患者身上,結果發現,6名患者中,高達4位患者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反應率達到66.6%,另外一位治療六個月後仍呈現疾病穩定,只有一位治療沒有正面療效。這一研究的初步報告指出標靶藥物治療提供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新契機。當然所有治療均需視癌症患者對藥物的反應而定,這次研究在使用傳統化療藥物配合血管生成抑制劑以治療肺癌末期病患,在第一線的治療竟有機會超過五成的反應率。目前此一臨床試驗仍在進行,希望能嘉惠更多非小細胞肺癌末期的病患;此研究之初步研究報告已在2012第五屆世界癌症大會(BIT’s 5th Annual World Cancer Congress-2012)發表。

「失聲」聲音沙啞 小心肺癌上身!

「失聲」聲音沙啞 小心肺癌上身!#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嚴重的感冒除了發燒、咳嗽、喉嚨痛以外,有時候還會發生聲音沙啞的狀況,聲音沙啞的原因很多,常見如:聲帶結節、聲帶息肉、聲帶水腫、聲帶發炎、聲帶囊腫、聲帶感染、聲帶麻痺等。大部份這類的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後多數均可痊癒或改善,但是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原本美妙聲音仍然没有恢復,那就必須格外小心是否有其他器官產生病變,特別是肺臟。60歲的王先生,咳嗽數月、同時合併聲音沙啞及食慾變差,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的感冒,在診所治療多次卻一直無法好轉。後續經由耳鼻喉科門診,發現病患單側聲帶已麻痹多時,為確認病患之診斷,轉介至胸腔內科進一步檢查,赫然發現肺部有一約5公分大小的腫瘤。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志雍表示,聲帶是人類的發聲器官,如果「失聲」了,八九不離十一定是跟「聲帶生病」脫不了關係。人類的聲帶主要是由位於喉部的兩片粘膜及肌肉群所構成。聲帶要完美收縮與閉合,人們才會發出美妙的聲音,而控制其收放的機制則經由神經傳導來完成。那究竟聲帶麻痹跟肺部腫瘤之間是有什麼關聯?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徐偉樺表示,聲帶麻痹要跟肺部腫瘤扯上關係,當中最重要的一條稱為「喉返神經」,它是大腦第十對迷走神經的分支,妙的是它在借道頸部時並非直接支配到我們的聲帶,反而繼續往下進入胸腔,再回馬槍式地回到它支配的聲帶,所以當肺部的腫瘤夠大,且剛好就長在這條神經行經的路徑上時,便造成了壓迫,使聲帶的閉合出現問題,聲音沙啞就此產生了。徐偉樺醫師提醒民眾,不管是哪一種原因,一旦「失聲」了,第一步應先到耳鼻喉科接受聲帶的檢查。大部分的問題在治療後都會有所改善。倘若真的發生了聲帶麻痹的情形,再轉到胸腔內科進一步作胸部X光的篩檢。對此,民眾不需過度憂心,聲音沙啞只佔了肺癌許多症狀的十分之一,多數的「失聲」還是跟咽喉發炎有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