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降低國人疾病威脅 我簽訂生技醫藥計畫

降低國人疾病威脅 我簽訂生技醫藥計畫#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衛生署近期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肺癌已經連續數年蟬聯癌症之首;台灣結核病累積至2012年發生率降幅約27%,但感染人數仍高。因此,由國科會、經濟部、衛生署以及原能會等部會署共同參與之「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啟動目前台灣最大規模的跨院臨床試驗合作,特別針對流感、肺癌、肺結核等多種疫苗的跨國性臨床研究。台灣臨床試驗合作聯盟表示,NRPB目前涵括11大疾病領域,其中小兒感染症聯盟參與多小兒疫苗研究,包括預計明年上市的流感四價疫苗。台灣小兒聯盟感染症代表黃立民指出,一般流感疫苗為三價疫苗,四價疫苗將會較過去三價疫苗多預防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是近36年來流感疫苗的最新突破。知名全球藥廠台灣醫學處長鄭晴之表示,台灣在罕見疾病、疫苗、癌症等治療就有逾20項臨床實驗,佔全球臨床試驗項目13%。台灣總經理魏廉昇則期許,未來將透過聯盟與台灣各醫院進行密切合作,希望研發實績可作為亞洲人種在臨床指引的重要參考依據。(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一年9萬人罹癌 雲嘉最嚴重

台灣一年9萬人罹癌 雲嘉最嚴重#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住在雲林的88歲林姓阿嬤,去年檢查發現罹患肺癌,經評估年紀太大而不宜接受手術治療,讓家屬與她相當惶恐,所幸接受醫師建議,進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復原狀況良好。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洪世凱表示,國內一年新診斷罹癌的病人近九萬人,尤其雲嘉地區人口老化嚴重,更是台灣癌症高發生率的區域,其中肺癌一直是台灣癌症好發率與致死率排行榜前幾名,肺癌的預防與治療更是經常成為話題。洪世凱表示,肺癌治療技術日新月異,像早期的肺癌就可以不必一定要藉由外科手術才能治癒;對於體力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多了另一項替代性選擇。呼籲民眾可以別再為害怕手術,逃避就醫反使病情惡化。(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肺癌一直是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位,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的資料顯示,雲林地區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更均高於全國平均值。初期時肺癌常無症狀,約一半的病人發現肺癌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因患者年紀較長、生活行動功能不良、肺功能不佳、身體已有其他重大疾患、腫瘤的位置貼近重要器官或大血管等等因素,使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性的根除治療。肺癌治療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肺癌的期別。若是屬於第一、第二期,大多數會採用開刀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治療,以期達到能完全清除腫瘤而根治肺癌。而癌症「個人化」的治療是現行肺癌治療的趨勢,其目的在於利用各種生物學上的預測標記,藉以選擇合適,或排除不適合治療的病人。透過有效藥物的選擇,希望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與延長存活時間。

醫訊/肺癌學習營與婦癌

醫訊/肺癌學習營與婦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的統計顯示,男性癌症死因中,肺癌(肺腺癌)僅次於肝癌,為第2的癌症死因;在女性,肺癌則均高居癌症死因的第一名。97年後,肺癌總死亡數已經躍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之第一。近幾年來每年有將近六千人死於肺癌(肺腺癌)。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衛生署也指出,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 有鑑於此,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高醫大附醫院癌症中心、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特規劃「肺癌學習營」與「婦癌、乳癌學習營」。邀請高醫大附醫院胸腔內科主治洪仁宇醫師及營養部孫珮儀營養師主講肺癌治療及營養照護,協助肺癌患者建立正確疾病認知與自我照護之能力;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童寶玲醫師主講「婦癌與乳癌病友更年期症狀及皮膚照護」、台北榮民總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治蔡佳芬醫師主講「婦癌與乳癌病友失眠問題」,參加對象為肺癌病友及家屬、婦癌、乳癌病友踴躍參加。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人員設備規則辦法項目流程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肺癌學習營&婦癌、乳癌學習營時間:3月30日(六)上午9:00~12::00(肺癌);9:15~12:00(婦、乳癌)地點:高醫大附醫院(高雄三民區自由1路100號)啟川大樓6樓第1會議室(肺癌);崇友文教基金會(台北中正區公園路30號10樓A室;捷運台北車站出口M8;麥當勞樓上)婦、乳癌洽詢:07-581 0661轉110陳護理師(肺癌);02-3322 6286轉131林護理師(婦、乳癌)

醫訊/認識肺癌治療用藥

醫訊/認識肺癌治療用藥#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的統計顯示,男性癌症死因中,肺癌(肺腺癌)僅次於肝癌,為第2的癌症死因;在女性,肺癌則均高居癌症死因的第一名。97年後,肺癌總死亡數已經躍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之第一。近幾年來每年有將近六千人死於肺癌(肺腺癌)。所以,高雄榮總醫院癌症防治中心特舉辦衛教講座「認識肺癌治療用藥」,邀請該單位方柔壹藥師主講,方藥師將介紹肺癌藥物的種類及特性。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 認識肺癌治療用藥時間:102年2月6日(三)10:00~10:30地點:高雄榮總醫院(高雄左營區大中1路386號)門診大樓1樓癌症中心洽詢:07-342-2121轉6111

慢性阻塞性肺病盛行 人民多不自知?

慢性阻塞性肺病盛行 人民多不自知?#肺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根據2011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氣管、支氣管和肺癌」高居男性與女性死因第一名。衛生署醫療統計年報中同時顯示,「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全年門診人數有154萬人,比2010年的141萬人成長9.2%,住院病患9萬2000人,比2010年8萬6800人成長6%,統計顯示呼吸道疾病治療的重要性。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高尚志說,根據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盛行率高於鬱血性心衰竭、攝護腺癌及乳癌;同時非常接近氣喘與糖尿病。然而多數民眾卻渾然不知,一旦肺功能受到影響,就會加速身體機能老化,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甚至肌肉萎縮、呼吸衰竭而死亡。高尚志表示,常見的氣喘疾病主要分為四階段「輕度間歇性」、「輕度持續度」、「中度持續性」、「重度持續性」。依據「全球氣喘創議組織」於2006年公佈「氣喘診療指引」顯示,治療主要以控制藥物「抗發炎藥物」及急性緩解藥物「支氣管擴張劑」兩大類為主。而「吸入性類固醇」屬於主要抗發炎藥物,能夠降低發炎作用、減少血管通透性及氣管黏液分泌,控制平滑肌收縮。振興醫院呼吸照護中心主任盧崇正指出,過去呼吸疾病治療常使用吸入劑來改善患者症狀及惡化程度,約佔全球氣喘和慢性肺阻塞患者用藥量75%,台灣一直以來仰賴進口產品,費用相對昂貴。因此對於台灣國產「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於今(2013)年1月份正式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醫師多表示關注。

肺病患者福音 國產吸入劑上市

肺病患者福音 國產吸入劑上市#肺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台灣國產「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HFA MDI),已於今(2013)年1月份正式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新光醫院呼吸照護中心主任盧崇正表示,MDI操作及攜帶簡便,且不受肺活量影響吸藥量,適合兒童、老人與氣切者等無法用力呼吸者。依某國際大廠的銷售資料,MDI與DPI比例約為55% : 45%。然而2010年健保給付資料顯示,台灣使用吸入劑(MDI+DPI)治療總計126萬支,MDI使用量卻僅為45.5萬支。這是由於現今國際法規要求嚴謹、MDI開發技術性困難度較高、研發儀器設備貴,故全球開發MDI且有產品上市廠商並不多。依據「蒙特婁議定書」公告,全球將於2015年正式禁用含「氟氯碳吸入推進劑」的「氟氯碳定量噴霧吸入劑」,全面轉換成含「氫氟烷吸入推進劑」的「氫氟烷定量噴霧吸入劑」。這項公約促使全球開始致力研發HFA MDI技術,但各國藥廠在來不及完成配方研發狀態下,可能導致面臨病患無藥可用的窘境。WHO統計,全球約有2.35億人為氣喘病人,因此生產開發刻不容緩。由經濟部與企業共同推動的「HFA MDI配方技術及複方 HFA MDI產品開發技術研發計畫」案,在歷經五年的努力開發後,正式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代表所開發HFA MDI產品技術及品質獲得台灣衛生主管機關認可,讓台灣成為具有自行開發及製造HFA MDI能力的國家之一,可以正式進軍國際市場,台灣將因此可擺脫過去進口吸入劑的宿命,進入國際市場與其他廠商競爭。

醫訊/中醫如何保健肺癌

醫訊/中醫如何保健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的統計顯示,男性癌症死因中,肺癌(肺腺癌)僅次於肝癌,為第2的癌症死因;在女性,肺癌則均高居癌症死因的第一名。97年後,肺癌總死亡數已經躍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之第一。近幾年來每年有將近六千人死於肺癌(肺腺癌)。為此,中國醫大附醫院將舉辦「肺癌中醫保健」講座,將邀請該院胸腔內科梁信杰醫師主講,他將分享罹肺癌後如何運用中醫保健。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肺癌中醫保健時間:101年1月12日(六)上午09:30~10:30地點:中國醫大附醫院(台中北區育德路2號)兒童醫療大樓11樓會議室洽詢:04-2205-2121轉118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