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肺癌化療人憔悴 中醫調節緩解副作用

肺癌化療人憔悴 中醫調節緩解副作用#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一起來看診,先生牽著太太的手,扶著她慢慢坐下來,她看起臉色蒼白。先生說:「蔡醫師,我太太半年前發現肺癌第三期,有做化療、標靶治療,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身體也變得很不舒服,想要來用中醫調理身體。」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肺癌更是明顯地快速增加,根據統計,肺癌已超過肝癌位居男女癌症死因第一位。根據衛生署統計,在台灣每年肺癌新發病例快速增加,而且每年超過7000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保存體力撐過治療 中醫扮關鍵角色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8-9成,其中肺腺癌是常見的類型。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保存,身體能撐過治療才算是成功,中醫就是在這時候扮演關鍵的角色。中醫古代並無肺癌這個病名,而是分布於「息賁」、「肺壅」、「息積」、「肺積」、「肺岩」等各篇當中。而肺癌的病因病機,在古籍《雜病源流犀燭》中提到:「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中醫對於肺癌的治療,著重在臟腑病機的調理,尤其是肺、脾兩臟密切相關,而腫瘤期數越後面的,與「痰結」的調理更是重要,不管是第三期、第四期,復發或是轉移,都有很大的關係。中醫會按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不同的病程,加上搭配目前正在接受的西醫治療,給予每個人不同的調理,可以降低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的不舒服,提高整體的治療成效。依體質調理 避免化療藥越用越重臨床上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會因為不同種類的腫瘤、及使用不同的化療藥劑而有所不同,但是幾乎都會有下面症狀:疲勞、反胃嘔吐、便秘或腹瀉、口腔潰爛、掉髮、皮膚癢或脫皮、神經和肌肉痲痹、聽覺改變、造血問題、生育能力下降等,其實這都是和細胞的特性有關,化療藥物進到我們身體之後,會優先破壞分裂速度較快的細胞,像是腫瘤細胞、造血細胞、黏膜細胞、毛囊細胞、生殖細胞……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上述副作用的原因。    中醫對於腫瘤患者,不管是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都有相配合的調理,依照體質配合服用中藥,可以減輕局部血液灌流量變差、穿透力降低的變化,才不會出現化療藥物越用越重、越用越毒的情形,並能加速局部清除壞死細胞的功效。中藥調理可以使化療充分發揮抗癌效能,提高藥物作用效率,配合中藥對腫瘤細胞具有抑殺作用,可輔助破壞癌細胞,另外中藥具有整體調節作用,可改善機體免疫狀態,增強抗癌能力,抑制腫瘤轉移,也可以對腫瘤細胞的耐藥、抗藥基因具有逆轉作用,減少出現化療藥抗藥性。減輕化療骨髓毒性 甚可恢復造血功能如果化療副作用已經發生了,也可以透過中醫調理,像是培正固本或養陰解毒的中藥,將治療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讓患者有體力完成既定的療程,以達到治療的最好結果。例如:益氣補血、滋陰溫陽及活血化瘀中藥,可減輕化療的骨髓毒性,甚至可恢復骨髓造血功能。健脾理氣中藥,可以降低胃腸道毒副作用。養陰生津中藥,可以降低黏膜毒副作用。中醫調理可以加速身體的恢復,只要我們活得好,對能提高打敗腫瘤的能力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治療新選擇 二代ALK肺癌新藥問世

治療新選擇 二代ALK肺癌新藥問世#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60歲老婦人,7年前因背部、大腿骨頭痠痛難耐,至骨科就診後竟發現其肺部左下葉有一顆將近5公分大的腫瘤,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ALK陽性型肺癌。而後,該老婦選擇了標靶治療做為療程,在第一線治療失敗後,老婦服用舊型第二代ALK抑制劑,然歷程七、八月後,即出現治療抗藥性。所幸,第二線ALK型肺癌標靶藥物中已有新型第二代藥物問世,過往的限制也終於突破。針對接受第一代口服ALK抑制劑無效後的患者,新型第二代口服ALK抑制劑,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延長至16.7個月,整體存活期可以延長至34.1個月,且對腦轉移的患者也有相當高的顱內反應率。肺癌二線治療曙光 最新的第二代口服ALK抑制劑有望高效控制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夏德椿醫師指出,肺癌是沉默的殺手,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容易忽略;當患者查覺到病症時,往往已是肺癌局部晚期或已發生癌細胞轉移。此外,因其腦轉移機率高且惡化容易,其致死率在近十年來,也一直穩居癌症死亡之首。我國約有九成患者屬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患者九成。此外,肺癌分為多種基因型,其中EGFR陽性約佔半數,ALK陽性約佔4-6%仍不可輕忽。若確診為ALK陽性肺癌患者也不用灰心,隨醫療科技發展,今日第二線的標靶藥物中,已有新型第二代口服ALK抑制劑問世。根據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統計,第一代口服ALK抑制劑治療失敗後,患者採用新型第二代口服ALK抑制劑後,其疾病控制時間可達16.7個月以上,整體存活期也可以延長至34.1個月。針對肺癌患者常發生的腦轉移,新型第二代ALK抑制劑亦有高達67%的顱內反應率,有望延長腦轉移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達18.4個月。 患者應與醫師討論用藥情況 一同量身訂定肺癌療程夏德椿醫師解釋,今日臨床上的治療武器日益多元,除了考量單一藥物的療效外,是否能讓患者持續接受不同標靶藥物治療也是關鍵。醫師已可依據患者的情況,為其制定個人化療程,雖然不能保證每名患者都能對藥物有反應,但只要確定了患者突變的基因型,就可以為其規劃標靶治療療程,一旦患者對藥效有反應,治療效果就會很快展現。夏德椿醫師表示,如今治療方式進展快速,患者千萬不要放棄任何治療機會。鼓勵民眾積極接受肺癌治療,若發生治療抗藥性也無須害怕,第二線治療也突破過往限制,仍可提供高成效的治療,肺癌治療的戰線也有望延續至第三線治療。

揪團戒菸來抗疫 賺30萬元獎金!

揪團戒菸來抗疫 賺30萬元獎金!#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宅在家好無聊?一起揪團來戒菸,還有機會賺到30萬元獎金!為減少外出感染的機會,民眾較以往有更長時間待在家中,吸菸者可能因菸癮難耐而在家中吸菸;「2020戒菸就贏比賽」已經開跑,歡迎吸菸者與不吸菸的親友兩人一組,4月底前踴躍報名參加,現在就是最好的戒菸時機。 三手菸毒性會殘留 恐致兒童認知缺陷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近年雖持續下降,但仍高達21.1%,顯示每5人就有1人暴露於家庭二手菸的危害。吸菸除了會抑制免疫系統,其產生的二手菸釋放出近百種有害物質,更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不僅容易引發癌症、心臟病、中風和慢性肺部疾病,疫情期間還更易感染新冠肺炎。此外,菸對婦幼的危害更不容忽視,吸菸者即使不在孩子面前抽菸,卻仍可能讓他們受到三手菸的威脅!三手菸毒性微粒會殘留在車子、衣服、地毯、桌面、窗簾、衣櫃等處,恐造成兒童認知能力缺陷,增加嬰幼兒哮喘及中耳炎的風險,尤其對在家中爬來爬去的幼兒威脅最大!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吸菸者千萬不要因自己吸菸而提高家人的健康風險,趁疫情期間戒菸就是愛家人最好的方式。專業人員協助戒菸 成功率提高10倍國際實證顯示,單靠個人意志力戒菸,成功率僅3-5%;若有專業協助戒菸,成功率可提高8-10倍。為幫助吸菸者戒菸,國民健康署提供「二代戒菸服務」,由醫院、衛生所、診所、牙醫診所、社區藥局等超過4千家合約醫療機構的專業醫師及戒菸衛教人員提供協助,為民眾制定合適的戒菸計畫,協助重拾健康的無菸家庭,也可善用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參加2018戒菸就贏比賽者,一年後的戒菸成功率高達37.4%,今年比賽已經開跑,歡迎吸菸者與不吸菸的親友揪團來戒菸,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一起來抗疫!「2020戒菸就贏比賽」活動網址:http://www.quitwin.org.tw/

不菸不酒 久咳就醫才知肺癌骨轉移

不菸不酒 久咳就醫才知肺癌骨轉移#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六十歲的女性,走進胸腔內科門診,主訴自己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感冒,但咳嗽咳了很久沒有好,近期又有些肩頸疼痛,相當困擾!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竟發現是肺癌第四期病患,且因為腫瘤骨轉移到頸椎部位,而產生肩頸疼痛。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彭忠衎提及,肺癌症狀早期並不明顯,患者大多沒有感覺,臨床常見到癌細胞擴散到骨頭時,才知道已經是肺癌晚期的狀況,若是發生骨轉移,將帶給患者及治療上棘手的問題。晚期肺癌骨轉移 比例高達四成晚期肺癌遠端轉移可能會侵犯的部位,除了肺之外,還會轉移到肝臟、腦部及骨頭等其他器官。統計顯示,約有40%的比例會轉移到骨頭,「骨轉移最常的表現就是疼痛,轉移部位常見為肋骨、脊椎等處,有時也會轉移到骨盆腔位置。」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會感到不舒服或有輕微的痠痛,但癌細胞會在骨骼作用中惡性循環,持續破壞骨頭組織,加劇疼痛感。彭忠衎醫師指出,肺癌一旦發生骨轉移後所產生的嚴重影響,包括骨頭的強度會變弱、容易塌陷,進而發生骨折及脊椎壓迫,往往影響病患的生活起居與行動力,惡性循環下,狀態就會愈來愈不好。骨轉移治療目標:緩解疼痛、延緩骨骼事件的發生彭忠衎醫師表示,肺癌的治療,如今已邁入精準治療,目前針對骨轉移的治療目標有兩大方向,一為緩解骨轉移相關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另一則為預防或延緩骨骼併發症。「骨轉移後,骨本不夠,會加重疾病嚴重性及照護的複雜程度,目前已有健保給付保骨藥物,每月施打一次,可抑制腫瘤造成骨骼代謝的不平衡,減少骨質流失,降低日後骨折的發生風險。」彭忠衎醫師提醒,肺癌初期不容易察覺症狀,可能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偏晚期,因此,若是習慣抽菸或有家族肺癌病史者,建議務必定期接受肺癌篩檢。此外,國健署日前正積極宣導合適的高危險族群可考慮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期望能及早篩檢疑似患者,及早就醫診治。同時,若有超過一個月以上的咳嗽,且排除是胃食道逆流、過敏性鼻炎等,就要高度警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避免延誤就診的情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健保15項藥開放給付 含癌症新藥

健保15項藥開放給付 含癌症新藥#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回顧108年健保總共收載超過34種新藥,並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以癌藥最多占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109年初健保並增加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口服化療藥品,另外也放寬B型肝炎用藥條件,估算超過10萬名病友可享受新藥給付帶來的治療效益。有關健保新增給付的藥品,重點摘述如下:1.乳癌: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CDK4/6口服標靶藥物。2.肺癌:擴增給付ALK與ROS-1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新增口服化療藥品。3.肝細胞癌: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並放寬藥物使用條件。4.大腸直腸癌:新增口服化療藥品。5.腎細胞癌:收載對VEGFR-TKI或mTOR無效之多標靶新藥。6.攝護腺癌:給付放射性鐳治療,並擴增荷爾蒙藥物治療範圍。7.胰腺癌:收載新劑型紫杉醇化療藥物。8.白血病:新增抗CD22或費城染色體變異之數項標靶藥物,並放寬用藥規定,增加臨床適用範圍。9.癌症免疫新藥:開放給付於黑色素瘤、肺癌、何杰金氏淋巴瘤、頭頸癌、泌尿道癌、胃癌、肝癌與腎癌等8種癌別,其中胃癌與肝癌的給付比其他國家為早。10.C型肝炎:擴大給付範圍,不設限給付條件。11.B型肝炎:放寬給付條件,增加臨床適用範圍。12.疱疹:全身性抗疱疹病毒劑不再限制病患族群及發生部位。13.風濕免疫疾病:放寬給付年齡限制並新增免疫調節新藥。14.罕見疾病:新增高雪氏症、肺動脈高壓等多項罕病新藥。15.另外還有糖尿病、高血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思覺失調症、抗生素等多項新藥與給付規定放寬。健保署分析,108年新藥或給付規定修訂案件通過藥物擬訂會議核准的比例達98.6%,其中包括13件來自醫院與學會的建議也被採納修訂,顯示健保對民眾健康維護的決心。而目前除了少數幾項健保還在與廠商協議,其他多數藥品健保都已經生效給付。至於未通過擬訂會議核准者,大多為不具臨床治療意義、不符合成本效益,或是廠商不同意降價分攤風險的藥品。綜觀健保藥費支出,以107年共1,957億元藥費為例,花費最多的藥品即為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約有389億元,占整體藥費22%,成長率排名第一。其次為心臟血管用藥、全身性抗感染劑、胃腸道及代謝用藥。其中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近5年就增加給付了100項新藥,占所有在台上市癌藥的7成,我國癌友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並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由於這些新興癌症藥品訂價很高,以癌症免疫新藥為例,多數是以二期臨床試驗的少量數據加速審查上市,在療效與安全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為了瞭解病患的實際治療效益,健保署也建置了登錄系統蒐集患者用藥情形,並將用藥前的PD-L1檢測納入給付,期望能利用真實世界資料落實推動精準醫療,將費用花在真正有效的病人身上。根據健保署分析,目前給付癌症免疫新藥初步統計發現,用藥反應為完全/部分反應(CR/PR)者平均約26%,效果不如預期。而基於人道考量,健保署也會努力和藥廠協調給癌友使用新藥的希望,針對蒐集到的數據,再尋求醫療專業探討是否調整給付範圍,例如近期將修訂本類藥品的腎功能限制,務求讓免疫新藥用在有效益的族群上。雖然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全面開放給付所有新藥,但是健保署對於病患的需求均感同身受。健保是台灣之光,也是台灣之寶,健保的信念是,有「價值」的藥品與醫療行為要有合理給付,在財務可承擔下為病患爭取權益。健保署將站在照護病人的立場,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推動精準醫療,期盼與藥物擬訂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藥廠)一起努力,讓每個藥品給付均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家庭主婦久咳逾月 檢查才知罹肺癌!

家庭主婦久咳逾月 檢查才知罹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7歲的林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婦,每天替全家人張羅三餐,不抽菸、不喝酒、生活規律,雖然偶爾會咳嗽長達一個月以上不止,以為是小病症始終不以為意。直到去年5月,林女士做身體健康檢查,發現肺部有小塊陰影才驚覺不對勁,進一步經「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找到左上葉肺有一顆2公分大的腫瘤與另一顆較小腫瘤,確診為肺癌第二期。肺癌初期難察覺 發現往往已中後期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高尚志表示,癌症是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的頭號奪命殺手,而最可怕的癌症首推肺癌,長居癌症死亡率之首。不僅初期病症不明顯,且胸部有肋骨、心臟、大血管、肺臟、肝臟等器官容易遮住病灶,早期肺癌單靠X光難以檢測,多半得靠「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才有辦法發現腫瘤一公分以下的病灶,往往發現都已經是中後期。高尚志建議,健康檢查一定得納入肺癌相關篩檢,尤其是三等親內有家族病史者、肺部有慢性疾病、曾罹患肺結核或慢性肺部發炎、居住環境於工廠附近等高危險群,健康檢查時務必加進肺部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根據臨床統計,肺癌患者男性中有四成不抽煙、女性則有九成以上是不抽煙,「建議40歲以上的老菸槍,或是50歲以上的一般民眾,每二到三年就要檢查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有助早期偵測肺癌高尚志表示,根據衛福部研究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根據新光醫院統計,光是在2007年6月至2019年10月所檢查的38105例中,確診肺癌者即有345位,偵測率為0.9%,等於每一千人即確診九名肺癌患者,其中有八成是第一期以內癌別,大大降低肺癌死亡率。高尚志指出,其實不只是肺癌,癌症早期症狀皆不明顯,新光醫院每年都會鼓勵民眾主動進行四癌(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篩檢,「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早期發現、早期開刀切除,時間越早、癒後越好。」根據新光醫院統計,光是今年1月至8月,院內接受20811名例的四癌篩檢個案,就有1099名是癌前病變,其中62名確診罹癌。新光攜手諾華 推動癌友關懷活動為提升民眾癌症篩檢的意識、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與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舉辦「你的幸福集氣・我的抗癌勇氣——聖誕節癌症病友關懷活動」,將於11月28日早上10時舉辦開幕活動,將在大廳進行點燈儀式、打造3D聖誕節裝置藝術,展期至明年1月8日,活動也設計四款不同形式的集氣小卡,希望藉由溫暖、祝福的氣氛,帶給病友不一樣的感受。

氣管鏡超音波 為肺癌診斷新利器

氣管鏡超音波 為肺癌診斷新利器#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癌死亡率長期居國人惡性腫瘤的第一名;據統計,台東107年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6百人,而其中肺癌死亡人數為126人,相當於每五個癌症死亡個案就有一位是因肺癌死亡。由於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以致發現時大多太晚錯失治療的黃金期,所以早期診斷肺癌是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唯一方法。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近年來本院引進肺腫瘤的診斷新利器-氣管鏡超音波,為台東肺癌病患提供更有效率及精準的診斷新選擇。氣管鏡超音波 可深入更細小氣管台東馬偕紀念醫院李士毅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的氣管鏡檢查,近年來使用「氣管鏡超音波」,可以進一步提高對肺癌病人的服務水準。氣管鏡超音波顧名思義就是經鼻使用支氣管鏡,檢查如坑道般分支的氣管,再經由氣管鏡置入如潛艇般的超音波探頭,深入更細小分支的周邊支氣管,利用聲納探查及取得相較於傳統支氣管鏡無法取得的肺腫瘤病理切片。需局部麻醉,不需劃開皮膚,從而減少診斷性肺腫瘤切片手術,全身麻醉的風險,縮短術後恢復期,及傷口的疼痛。氣管鏡超音波4大特點一、利用聲納探查及取得肺腫瘤病理切片傳統支氣管鏡無法深入細微支氣管,且肉眼下看不到肺腫瘤,無法取得病理切片。氣管鏡超音波可深入周邊支氣管,利用聲納探查及取得肺腫瘤病理切片。二、氣管鏡超音波也可以提高非手術肺腫瘤病理切片的診斷率。經皮穿刺切片取得腫瘤壞死組織,而無法確切診斷。氣管鏡超音波切片可準確採樣,提高肺癌診斷率。三、氣管鏡超音波可降低非手術肺腫瘤病理切片診斷的併發症。經皮穿刺取得中央肺腫瘤切片,需穿越正常肺組織,提高造成氣血胸的可能性。相較經皮穿刺,氣管鏡超音波切片更適合檢查中央肺腫瘤,較無併發症。四、適當情況下,氣管鏡超音波可進行加護病房病人的肺腫瘤診斷。對於呼吸衰竭病人, 手術或經皮對肺腫瘤診斷風險高,當病況危急時也不易即時復原。氣管鏡超音波切片可順利診斷出肺癌,取得重大傷病,從而選擇適切的醫療照顧。肺癌的治療技術不斷精進,而好的治療建立在有效的診斷,氣管鏡超音波提供了低侵入性高診斷率的診斷新選擇,對台東肺癌病患而言是一大福音。台東馬偕醫院長期致力於提昇醫療品質以服務台東民眾;多年來,肺癌團隊以胸腔內科吳哲慰主任領頭,吳信宏主任接力,及多科系團隊長期努力下,經統計肺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和台灣各醫學中心有相同的水準,尤其肺癌第三期及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32%、17%),更優於全國數值(25%、11%),印證了醫療人員多年在醫療品質的堅持及努力。 

不抽菸也罹肺癌!因下廚忘開抽油煙機

不抽菸也罹肺癌!因下廚忘開抽油煙機#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與丈夫一起經營自助餐將近20年的65歲陳小姐,每日沉浸在大火油煙的高熱環境中,常熱得戴不住口罩或忘記開抽油煙機,就直接面對油煙。兩年前丈夫發現「肺癌」才一年多就過世,她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已長期呼吸不順。偶然得知「愛妳不肺力」補助,至醫院做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 (LDCT),發現0.3公分的腫瘤,需定期追蹤檢查。肺癌早期篩檢以及正確檢測很重要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董事暨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說,肺癌是全球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2018新增逾2百萬肺癌患者,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竟排名世界第三,發生率超過北美地區。再觀察台灣肺癌死亡率,不僅是癌症十大死因之冠,亦高於全球平均值甚多。不吸菸的族群 依舊不能免除肺癌襲擊彭汪院士說,除了遠離高危險因子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早期篩檢。台灣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不吸菸者多於吸菸者佔53%,我國女性罹患肺腺癌者,有90%沒有吸菸行為,男性亦有40%沒吸菸,足證明肺癌除卻吸菸的行為之外,不吸菸的族群依舊不能免除肺癌的襲擊,顯示在抽菸率持續下降的今天,除了吸菸、肺癌家族病史之外,環境因子是現代人生活中下一個肺癌的無聲殺手,如:二手菸、廚房油煙、交通廢氣、致癌工作環境(重金屬、輻射、石綿接觸等)。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 可偵測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治癒有很顯著的成效。肺癌在1公分內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95%,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尤其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群。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是臨床證實最有效之早期肺癌檢測工具。目前,政府也已進行肺癌防治國家型計畫,積極評估LDCT對肺癌預防實務上更多的可能。而賴醫師也提醒,LDCT基本上為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吸菸者、長期暴露二手菸環境者,以及曾經罹患肺結核與肺部慢性疾病、在特殊致癌環境工作之族群所提供之建議,因為無論再安全的斷層檢查,還是有輻射線劑量,也因為偵測的靈敏度,容易造成偽陽性的誤植,所以必須仰仗專業醫師的判讀,方不至造成健康者的疑懼參加肺癌防治 建立自主篩檢和肺癌預防知識台灣癌症基金會自2014年起推廣「愛妳不肺力」-肺癌防治專案,在今年11月國際肺癌防治月,以全民打擊癌勢力-肺癌的概念,推出「愛肺小學堂」月月抽(活動網址:https://lovelungs.canceraway.org.tw),透過每月送出IBLE個人清淨機的大獎,鼓勵全台民眾建立自主篩檢和肺癌預防的知識。而有鑑於女性肺癌人口的上升,特別為了女性健康,推出清寒/高危險婦女肺癌篩檢補助,鼓勵有經濟困難之40歲以上高危險族群女性申請「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補助,積極照顧自己的肺部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