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注意肺部求救7警訊 這招打擊肺癌

注意肺部求救7警訊 這招打擊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空污壟罩,如果出現「咳、痰、悶、喘」,不要輕忽,小心是肺癌警訊!令人擔心的是,有的人甚至等到肺部已經出現求救7警訊才驚覺求醫, 7成病患已轉移或較晚期的肺癌。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就能揪出早期肺癌。1名美魔女至醫院求診,表示有輕微咳嗽,時而有痰及呼吸有些喘,又有點胸悶痛,自己和家人都沒有抽菸,也不常進廚房,聽到有些名人因肺癌離世,早期症狀和自己很像,因此非常擔心,所以到醫院求診。出現咳、痰、悶、喘 不要輕忽樂生療養院加護病房主任、胸腔內科醫師董安修指出,根據國健署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癌症,肺癌已連續12年蟬聯死亡率第一。早期癌發現人數也是肺癌成長最多,肺癌已取代肝癌成為台灣「新國病」。依據WHO資料顯示,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菸害(佔70-80%)、輻射物質如氡氣、職業暴露如石綿、室外空氣污染、二手菸暴露、肺部相關疾病史、肺癌家族史、室內燃煤、炒菜油煙等。肺癌除了新確診人數持續攀升外,尤其是女性病患增加近一倍,也有年輕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八成以上的肺癌患者是吸菸族群,但台灣卻有一半的肺癌患者不抽菸,可能與台灣近年空污、紫爆頻傳、民眾呼吸道長期暴露於危險中有關。董安修表示,肺癌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像該名美魔女一樣,只有輕微的「咳、痰、悶、喘」,常被輕忽。有的人等到肺部已經出現求救7警訊才驚覺求醫,包括:持續咳嗽,甚至有惡化的狀況;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持續一段時間後症狀沒有緩解;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四肢關節疼痛,與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7成病患已轉移或較晚期的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民眾只要利用健檢機會,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就能揪出早期肺癌,此時手術治癒率達八成以上,因此早期篩檢與診斷治療,才是改善肺癌存活率的最好方法。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敏感度高,可以檢測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腫瘤,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工具;不僅不需禁食、無須顯影劑,也無危險性及疼痛,放射線劑量更是正常胸腔電腦斷層的1/6~1/10,而且做一次僅需5-10分鐘。建議肺癌高危險族群,包含50歲到80歲抽菸超過30年,或戒菸時間小於15年,或長期吸入二手菸,或有肺癌家族史,以及有長期暴露特殊環境(石綿、礦工、玻璃工),或長期暴露於油煙環境的廚師或家庭主婦及機車族群,都應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

抽油煙機擺錯位置 與罹肺癌跟有關係?

抽油煙機擺錯位置 與罹肺癌跟有關係?#肺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在的污染源的確夠多了,然而隱形殺手不是喊假的,在我們居家生活就有一些所謂的輕污染源,像是二手菸、燒香、點蚊香、燒紙錢、炒菜的油煙等等,它們其實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不亞於那些重污染源,只是很容易因為我們習以為常,而忽略了它們也是污染源的這個事實。以在家裡炒菜來說,其實也是形同於短期暴露在高PM2.5濃度的環境下,許多人不知道,炒菜油煙排放即使只有五分鐘,所釋放出來的PM2.5也會瞬間增加,比一般沒有炒菜的空氣還高出二十倍之多。而且,這些油煙真的需要非常注意,簡單來說,大家可以看看自家廚房的抽油煙機,尤其是使用超過半年以上的抽油煙機,上面通常可以看到一些黃褐色斑點的油漬,這些油漬都是藉由油炸或是高溫炒菜、煎煮所飄放出來的小顆粒油污,體積大小有些跟PM2.5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小。抽油煙機的油污黏附力強 若含有致癌物能不作亂嗎?這種油漬PM2.5的組成與火力發電廠、汽機車排放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因為它含有高量的液態油粒,具有高度的黏附力,一旦黏在抽油煙機的風扇上面,要擦掉非常不容易,所以若被主婦們吸入,除了快速擴散並累積在肺部深處外,也很容易就黏在那出不來了。想想看,已經很難移除了,若這些油煙裡面又含有致癌物的話,你說它能不刺激致癌基因去作亂嗎?所以,很多女性一輩子不抽菸,甚至很少逗留在馬路邊吸廢氣,也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但為什麼會得肺癌呢?合理推測,可能是因為她們的烹調習慣,再加上沒有良好的抽風設施亦或是空氣清淨機。PM2.5,真的是最可怕的隱形殺手,它致癌、致命並且無可避免地存在於你我的身邊,但卻又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而漸漸地被它蠶食鯨吞了健康卻不自知。雖然聽起來很恐怖,但要避免其實真的不難,例如選個好的抽油煙機!已故毒物科專家林杰樑醫師的建議已故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暨毒物科林杰樑醫師就建議要正確使用抽油煙機:1.購買有合格標章、吸力夠強的抽油煙機,並裝設在距鍋蓋上七十公分以內為佳,而排煙管總長度勿超過五公尺,轉折勿超過三處。2.煮菜前就應開啟抽油煙機,使用完也不要馬上關掉,應多開個五至十分鐘。吸油網須常常清洗或更換。3.煮飯時,廚房最好要有對外開啟的門窗,讓抽油煙機有空氣可以抽,油煙才會流入煙罩內。另外,煮飯時不要在廚房內開冷氣及電風扇, 避免因對流過大,油煙四散,反而降低排煙效果。其實,少煎、炸、烤、快炒,改用水煮、慢燉也是比較健康的做法,儘量避免會產生大量煙霧的烹調方式,也是預防油煙生成最好的方法。另外,要減少油煙的傷害,平時也可以吃梨子、桃子、木瓜、南瓜、地瓜、青菜或全穀類的食物。(本文摘自/毒物就在你身邊: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防毒及防疫萬用術/遠足文化)

新型ALK標靶藥 健保給付免煩惱

新型ALK標靶藥 健保給付免煩惱#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癌除了可以分類為小細胞肺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外,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依據驅動基因分為許多種類,其中,以EGFR突變陽性佔最多數,次之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臺大內科部主治醫師廖唯昱指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雖僅佔5%,但根據數據顯示,肺腺癌病患抽菸比例低,且患者年齡中位數偏年輕、大約55歲左右,對癌友的衝擊不容輕視。因為肺癌病程惡化迅速,且腦轉移比例高,療程中容易發生抗藥性,所以在過去肺癌癌友存活率普遍偏低。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針對ALK陽性肺癌的標靶藥物日益多元,今日醫師已可依據患者的狀況,為其打造客製化療程,爭取更長存活期。ALK標靶藥物療效卓越 健保給付再減癌友治療負擔廖唯昱醫師說,由於ALK標靶藥物是針對驅動基因進行藥品開發,雖研發時間晚於EGFR陽性標靶藥物,但其治療療效已大幅領先其他驅動基因的標靶藥物;自2011年以來也陸續上市多種藥物,癌友已有高療效、多元的治療選擇。廖唯昱醫師進一步指出,今日臨床上已有一代、二代、三代標靶藥物可用,近年來也有新型藥物上市,醫師有更多治療武器,可針對癌友的狀況客製化療程,無惡化存活期有望提升。針對癌友在意的治療費用,廖唯昱醫師也說明,針對第一線的ALK肺癌治療,已有3款標靶藥物獲健保給付;針對第二線的治療,第二代及第三代新型ALK口服抑制劑也獲健保給付,不管是目前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藥物的癌友都能在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的情形下,接續標靶藥物治療。發生抗藥性別灰心 第二線治療新型ALK標靶藥無惡化存活期逾16個月廖唯昱醫師說,肺癌治療容易出現抗藥性,癌友們若需要進入下一線的治療千萬別氣餒,今日的標靶藥物療效有越來越好的趨勢。例如:目前用於第二線的第二代新型ALK口服抑制劑,其平均無惡化存活期達16.7個月,整體存活期平均達34.1個月,療效相較於過往的治療有大幅度的提升。除了提高癌友們的無惡化存活期外,是否能控制癌細胞腦轉移也是肺癌治療很重要的關鍵。廖唯昱醫師說明,過去治療ALK陽性晚期病患,最棘手的便是腦轉移。從臨床數據上可以發現,約三成晚期ALK陽性病患罹病時就會出現腦轉移,終其一生更有七成會出現腦轉移。而過去對於腦轉移的肺癌患者,是以放射線治療及開刀為主,但放射線治療易造成病患腦部傷害,造成病患的生活品質下降。所幸,第二代及第三代新型ALK口服抑制劑針對癌細胞腦轉移的部分已在臨床試驗中顯示有良好的療效,可望為病患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廖唯昱醫師鼓勵,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的ALK標靶藥物都有很好的療效且均獲健保給付。在藥物以及政策的支持下,ALK陽性肺癌癌友們面對疾病千萬別灰心,應積極採取正規治療、遵照醫囑。只要與醫療團隊齊心對抗肺癌,都可能有很好的治療成果。

久咳帶喘憂染肺炎 確診竟是肺癌晚期

久咳帶喘憂染肺炎 確診竟是肺癌晚期#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一位56歲的黃先生,平時注重保健養身,不抽菸、不喝酒,每日作息規律,也有定期運動習慣。因此即使年過半百,外貌看起來比同年齡的人年輕,讓他的朋友相當羨慕。然而近期他出現咳嗽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著涼並未留意,直到連續咳嗽兩週才至診所看診。然而,服藥許久其症狀卻沒有好轉,甚至日益嚴重,連走路也會喘不過氣。擔心自己染上新冠肺炎的黃先生,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後才發現,相關症狀都是肺癌所引起。也因確診時已屬晚期,黃先生一時之間如雷灌頂。頭號殺手! 八成肺癌確診已是晚期談起此個案,臺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羅永鴻說,近20年來,肺癌的發生率持續上升。由於肺癌形成原因複雜,通常是多重因素導致,例如基因問題、環境污染、接觸到致癌物等等;又因初期症狀特異性低,確診時,約有七至八成患者已屬晚期。罹癌僅能化療? 醫療進步長輩免驚部分患者在聽到自己罹患肺癌晚期,通常會先處於震驚狀態,接著轉為情緒低落,再來是消極不願面對。羅永鴻醫師說,他在診間遇過很多長輩,對治療肺癌的停留在早期「只能化療」、「副作用很多」、「治療很辛苦」等負面印象,因此傾向選擇不處理。羅永鴻醫師鼓勵,醫療科技不斷進步,肺癌藥物治療日益多元,除了傳統的化療以外,也有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隨著藥物種類越來越多,醫師也可為患者打造客製化療程,例如:吞嚥能力較差的年長者,醫師可以選擇顆數較少的藥物,減輕患者服藥負擔,所以年長患者也不用過於擔心。因此,也建議患者及家屬,主動告知自身需求,以利醫師評估療程。影音新聞連結:https://youtu.be/7kQeBMW-8sQ突變致肺癌? 基因檢測揪ALK陽性!「打造個人化療程前,建議患者先進行基因檢測」,羅永鴻醫師說,「肺癌的致病基因相當多,舉台灣肺癌病患最常見的肺腺癌來說,約50%的病患屬於EGFR基因突變,另外3%-5%病患則是ALK陽性變異,其餘BRAF、ROS1、MET基因突變則各佔1%左右」。針對基因檢測,羅永鴻醫師進一步補充,除了逐一檢驗致病基因型以外,今日也可以透過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一次檢驗把多個相關變異找出來,相當有效率。若驗出基因型屬ALK陽性肺癌的患者也無須擔心,使用於ALK陽性肺癌的標靶藥物相當多元,療效也相當顯著。羅永鴻醫師舉例說明,ALK陽性肺癌的一線藥物就有很多選擇,更有多款第二代藥物,且健保均有給付,治療效果非常顯著。不只能提升病患存活率,也能幫助病患及家屬維持生活品質。年過50歲咳痰帶血 醫籲提高警覺!對於沒有症狀的潛在病患,包括50至80歲、重度吸菸者、有家族肺癌史、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或過去有肺結核感染的族群,羅永鴻醫師呼籲要提高警覺心到醫院求診才不會延誤。至於已有症狀的病患,若出現久咳不癒、咳嗽有痰、痰中帶血、呼吸困難、胃口變差、食慾不好、體重下降的症狀時,羅永鴻醫師更強調最好盡快至胸腔科門診諮詢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戰勝肺癌。影音新聞連結:https://youtu.be/7kQeBMW-8sQ

肺癌對症治療 癌友減輕負擔

肺癌對症治療 癌友減輕負擔#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年49歲的林小姐長期受頭痛問題所困擾,全身骨骼也不時傳來疼痛感,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久坐所致,沒想到疼痛症狀卻日益加劇,到後期更是痛到沒辦法專心工作。經親友幾番苦勸後,才在丈夫陪同下到醫院就診。豈料經檢測後,醫師告知她疼痛症狀是因ALK陽性肺癌所致,且病程已屬晚期。突如其來的噩耗,嚇得林小姐六神無主,她不明白,沒有抽菸習慣的自己,為何會罹患肺癌。臺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黃彥翔醫師指出,非小細胞肺癌因致癌基因不同分為許多種類,每一型別的肺癌的好發族群、適合的治療方式皆有所不同。以上述個案林小姐的ALK陽性肺癌為例,ALK患者細胞型態多屬腺癌,病人常無吸菸習慣,患者年齡層也較低。因此,在罹癌風險相對較低的狀況下,容易被民眾輕忽,確診時約有半數患者已屬晚期伴有多處器官轉移。影音新聞:https://youtu.be/DuxsORroO9k透過基因檢測對症下藥多元藥物助癌友維持生活好品質所幸,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若能找出致癌基因突變且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使用,醫師就可為患者選擇適切的藥物,讓療程事半功倍。黃彥翔醫師說,我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0-60%的病人帶有EGFR基因突變為數最多,5%的ALK突變次之,若EGFR檢測結果為陰性,建議接續檢測是否為ALK基因突變。黃彥翔醫師鼓勵,確診ALK陽性肺癌的患者及其家屬別太沮喪,目前臨床上的標靶藥物都有不錯的效果,癌友們有望提升自己的存活期。黃彥翔醫師也提醒,每個人對於副作用的忍受程度都不同,建議積極與醫師討論用藥狀況,讓醫師可以及時調整療程,以維持癌友們治療期間的生活好品質。療程也要客製化 ALK肺癌癌友免當藥罐子黃彥翔醫師表示,ALK陽性肺癌患者目前有多種口服標靶藥物可做選擇,而藥物的治療效果、副作用、產生抗藥性機轉和病人用藥習慣,都是醫師開立藥物時的考量因素。針對中老年族群的病患,因共病症相對較多,常已經在服用多項慢性疾病藥物,且普遍吞嚥能力開始退化,透過藥物的選擇,可以減少患者需要服用的藥物顆數,讓治療更便利;也可提升服藥順從度,增加患者用藥的意願;在穩定服藥的基礎上,療效也能更好。在已有豐富藥物資源的今日,黃彥翔醫師呼籲癌友們,由於肺癌病程較快速,確診肺癌後千萬別因為恐懼而害怕治療,若錯過黃金治療期,存活期反而會大幅縮短。此外,臺中榮民總醫院也有完整的肺癌團隊可以提供一條龍式的治療服務,提供最好的照護模式力助癌友們一同抗癌。影音新聞:https://youtu.be/DuxsORroO9k

肺癌恐失能?新型抑制劑改善生活品質

肺癌恐失能?新型抑制劑改善生活品質#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癌是最容易發生腦轉移的癌症之一,發生率高達30-40%,癌友若輕忽治療,存活期將大幅下降。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黃俊耀醫師說,在標靶藥物不普及的時代,因化學治療藥物難以進入大腦,發生腦轉移的肺癌個案普遍預後不佳。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臨床上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作為療程使用,透過藥物選擇,有效抑制原發性肺癌的同時,也能為癌友控制腦轉移。第二線標靶藥物中,就有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問世,針對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發生抗藥性的患者,不僅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至16.7個月;出現腦轉移的癌友,更有67%的顱內反應率,顱內無惡化存活期也有望達18.4個月。老翁忘東忘西竟是肺癌腦轉移引起 延誤治療恐失能黃俊耀醫師說,腦轉移的控制是肺癌治療預後關鍵之一。肺癌患者如果發生腦部轉移而不控制,有很大機會臥病在床,褥瘡發生機率將大幅提高;也因為吞嚥困難,吸入性肺炎風險提升;甚至可能喪失認知與語言能力。不僅癌友生活品質大幅下降,存活期也會受到衝擊。黃俊耀醫師也分享其臨床個案,有一名70多歲老翁,因生活逐漸失能、忘東忘西,家人原以為老翁發生失智、進而攜其前往神經內科就診。豈料,經影像檢查竟發現腦部與肺部有腫瘤,會診胸腔內科後,確診老翁屬於末期肺癌,且伴隨腦部轉移。因確診時間較晚,確診時,老翁已經臥病在床、幾乎喪失行動與語言能力。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獲健保給付 一代藥物治療失敗可接續使用黃俊耀醫師鼓勵患者,確診肺癌無需灰心。肺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時期,透過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基因後,醫師就可以對症下藥。若最常見的EGFR型別基因檢測結果屬於陰性,建議要接續檢查ALK基因是否為陽性。黃俊耀醫師說,今日ALK肺癌有許多藥物可使用,像個案中的老翁,就是透過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治療肺癌。在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的治療下,老翁神智日益清醒,肢體、對話能力也慢慢恢復。原本只能躺在床上的老翁,已可跟著家人旅遊,生活品質大幅改善。黃俊耀醫師進一步指出,若癌友對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有反應,其無惡化存活期有望達16.7個月,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至34.1個月;針對已發生腦轉移的患者,不僅有67%的顱內反應率,顱內無惡化存活期更有18.4個月。針對民眾最在意的治療費用,目前健保已給付第二代新型口服ALK口服抑制劑療程,癌友在第一代ALK抑制劑治療失敗後,就可以轉用第二代新型ALK口服抑制劑。黃俊耀醫師針對肺癌診斷與治療說明,如果沒有氣喘、過敏等疾病史的民眾莫名咳嗽超過3個月,就有可能有肺癌的風險。鼓勵癌友若出現相關症狀,務必要進行相關檢查。確診後也無需過度恐慌,今日已有相當好的治療,只要配合醫囑積極就醫,就有機會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延長存活期。

ALK肺癌作祟?新型抑制劑享樂齡

ALK肺癌作祟?新型抑制劑享樂齡#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108年主要癌症死亡原因排行顯示,肺癌再度蟬聯癌症致死之冠,且肺癌癌友死亡人數逐年上升。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在確認癌友基因型後,醫師已有多元標靶藥物為肺癌癌友打造客製化療程。其中,二線治療中更有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問世,可延長癌友無惡化存活期達16.7個月;針對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發生抗藥性且出現腦轉移的癌友,也有67%的顱內反應率,無疑為ALK肺癌的癌友帶來一線曙光。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洪仁宇醫師指出,若能早期發現肺癌,有較高機會透過手術治療來切除腫瘤,提升預後。然而,因肺癌早期沒有症狀,很容易被忽略,普遍而言,肺癌癌友們確診時往往已屬癌症晚期,治療目標著重於延長病患的無惡化存活期。維持良好癌後生活品質 延長治療戰線是關鍵洪仁宇副院長說,肺癌癌友無須過度擔心,目前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一旦確診就會進一步確認肺癌屬何種型態、癌細胞是否具基因之突變,每種基因型都有各自合適的標靶藥物可用。而其中,ALK陽性肺癌雖然所佔比例較低、僅有5%,但目前在臨床上已有多元藥物可使用,醫師更可依據癌友過往使用的藥物、是否發生腦轉移等,選擇對應的藥物,力助癌友們有效抗癌。洪仁宇副院長指出,目前在第二線已有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可使用。對第一代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癌友,可靠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至16.7個月;針對發生腦轉移的個案更是有高達67%的顱內反應率,顱內無疾病惡化期更可達18個月以上。若不幸復發,還有機會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減少化學治療之機會,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ALK陽性肺作祟 老婦靠基因檢測、積極治療扭轉治療困境洪仁宇副院長根據其臨床經驗分享,曾有一名年近70歲的女性肺腺癌病患,十多年前因為咳嗽、會喘等症狀就醫而被診斷為肺癌,由於當時並沒有基因型的檢測工具,曾嘗試直接使用EGFR基因型的標靶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近幾年肺癌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受到關注,治療團隊決定將其當年的檢體拿去做基因檢測,確認該病人為ALK病患,之後使用ALK標靶藥物後,病情穩定至今。洪仁宇副院長鼓勵肺癌病友,新的藥物陸續開發對病患來說是好消息,而現在醫藥科技的進步,已經有機會透過更精準的基因檢測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效果。若不幸罹癌別氣餒,尋求正規的醫療管道,醫師也會衡量病患的狀況與條件,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可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肺癌連34年居冠

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肺癌連34年居冠#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市衛生局公布108年台北市十大死因,慢性疾病囊括七項,每100人就有約63人死於慢性病,癌症居首位。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連續34年蟬聯首席。衛生局統計室主任沈忠憲指出,108年台北市民癌症死亡人數為5326人,較107年增加30人,平均每天約有14.6位市民死於癌症;死者平均年齡為71.6歲。青少年死因前兩名為自殺、事故傷害108年台北市十大死因中,慢性疾病囊括七項,佔63%,惡性腫瘤29.5%仍居首位,其餘依序為心臟疾病15.5%;肺炎11.0%;腦血管疾病6.4%;糖尿病4.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8%;事故傷害2.1%;敗血症1.9%;高血壓性疾病1.9%。十大死因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7成8。衛生局資料顯示,108年台北市民死亡人數為1萬8024人,比107年減少26人,依性別觀察,死亡人數、死亡率與標準化死亡率都是男高於女,男女死因前五名皆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依年齡層來看,15至24歲青少年死因前三名為自殺、事故傷害及惡性腫瘤;25至44歲壯年死因前三名為惡性腫瘤、自殺及心臟疾病;45至64歲中年仍以惡性腫瘤居首、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次之;65歲以上老年死因前三名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和肺炎。十大癌症死因 女性乳癌躍居第二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居首,其次依序為女性乳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口腔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卵巢癌。台北市衛生局呼籲,癌症已分別蟬聯38年國人死因第一名與48年台北市十大死因之首,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遠離菸檳的健康生活型態,可預防癌症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