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患罕見肺癌6旬婦拒化療,用突破性標靶藥成功救命

患罕見肺癌6旬婦拒化療,用突破性標靶藥成功救命#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10大癌症死亡排行顯示,肺癌再度蟬聯癌症致死率之冠。但許多患者不知道的是,其實肺癌也分相當多種類,約80%~85% 的肺癌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除了約佔半數的EGFR以外,還有ALK、BRAF、ROS1、MET等基因突變型別,須配合多元標靶藥物以求最大療效。6旬婦罹罕見突變肺癌 選多元標靶藥物護生活品質一名6旬婦人因5年前確診ALK型罕見突變肺癌,因為其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擔心副作用導致身體狀態更差,對於化療一直非常抗拒。但經醫療團隊建議,接受進行可一次性找出致病基因的NGS檢測後,選擇多元標靶藥物,以換藥的方式降低其生活品質衝擊,至今婦人已經穩定控制肺癌長達5年,且每月都會定期從中部北上治療,醫囑順從度與治療成果與過去大相逕庭。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葉育雯分享,過去許多肺癌患者害怕接受化療或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後,會對原本身體精力和元氣大傷,甚至對於藥物副作用的耐受度大幅降低,造成執行醫囑時常有心無力,導致治療成效不積極,存活期往往很短。肺癌患友別灰心 標靶藥物可望接連問世葉育雯表示,其實今日肺癌已進入精準醫療世代,不僅可利用NGS檢測出不同罕見肺癌種類,一次性找出致病的變異基因,可大幅縮短確診時間,盡快執行治療;更能選擇多元標靶藥物,讓不同型別的肺癌患者都有望受惠使用。肺癌發生進展時,也能透過接續使用其他標靶藥物,達到疾病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醫師也可以依據患者的用藥考量,打造客製化療程,提升並守護預後患者的生活品質。葉育雯鼓勵罕見肺癌的患者確診時別灰心,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可預見會有更多的標靶藥物可使用,除了現有的藥物以外,未來也會另有針對罕見MET肺癌的標靶藥物問世。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補充,患者無須擔心進行NGS所費不貲,醫療團隊可依據患者的經濟狀況,選擇最適切類型的NGS並提供建議,對抗肺癌未必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建議有癌症家族史、吸菸習慣者、肺部疾病者,建議每年都要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以利在早期發現肺癌。高尚志呼籲,今日臨床上已有多元的治療武器可使用,患者務必積極配合醫囑,與醫療團隊齊心對抗肺癌,可望早日戰勝罕見肺癌,重拾美好人生。

台灣女性罹肺癌世界第3!9成不菸卻有「這7大症狀」

台灣女性罹肺癌世界第3!9成不菸卻有「這7大症狀」#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聲音沙啞、長期咳嗽卻久治不好?無論女性男性出現這些症狀,都別輕忽可能罹患肺癌危機!肺癌近10年來不但位居國10大癌症死因之首,且晚期發現比例高、5年存活率更敬陪末座,儼然成為台灣新國病。女性不菸肺癌比率卻增4.3倍 環汙成致癌主因台灣肺癌發生率不斷翻倍成長,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占死亡人數將近20%。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分析,近40年間,肺癌發生率增加2.6倍,而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增4.3倍,遠高於男性的2.19倍;其中,罹患肺癌之男性有20%沒有吸菸行為,女性卻有高達90%不吸菸,顯示空汙等環境菸害影響嚴重。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明,女性肺腺癌患者中有9成是不吸菸者,而是生活在高空汙的環境中所造成,如藍領階級、或者家庭婦女,卻因為經濟條件不理想,輕視身體正在承受的嚴重傷害。台灣女性肺癌趨年輕化 發生率高居世界第3賴基銘表示,從歷年的數據觀察,台灣罹患肺癌的女性看似有年輕化的趨勢,近40年間(自1980年至2018年),以40~49歲女性成長最多(1980年發生率: 8.25,2018年為29.73)高達3.6倍,依序是50~59歲3.22倍、及60~69歲3.20倍。另根據2018年的最新研究統計,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排名高居世界第3位,僅次於匈牙利、丹麥,再次強調台灣女性肺癌議題須被嚴重關注。雖然國內吸菸率逐漸下降,然而二手菸、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都漸漸地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且因肺癌症狀不太表現在初期階段,而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又近似呼吸道發炎,因此往往讓患者不容易察覺,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良機。7大呼吸道症狀 檢視肺癌腫瘤病變可能肺癌趨於年輕化,建議40歲以上之國人或有肺癌家族史者,每年照一次胸部X光,以便在早期就發現肺部腫瘤或病變。若出現以下7項呼吸道症狀,更不可忽略為罹患肺癌可能:1. 三周以上的持續性咳嗽2. 痰中帶血3. 老菸槍咳嗽型態改變4. 聲音沙啞老是治不好5. 胸痛、呼吸喘6. 反覆性肺炎或支氣管炎7. 不明原因的肋膜積水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2025年台灣肺癌存活率倍增願景,鎖定3大目標:遠離肺癌致癌因子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建立肺癌高風險族群篩檢策略、推動精準有效的治療避免再發,並積極評估更多中央與地方跨部會肺癌預防資源整合可能。目前科學臨床試驗證實最有效早期肺癌檢測工具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可偵測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賴基銘也呼籲民眾,想保持肺部愛護意識,越早開始預防並適當保養越好,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拒絕生活中的空汙、濕悶環境,遠離致癌因子。同時,為提高全民肺癌活存率,呼籲肺癌高危險族群自主定期執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測,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香氛、精油致肺癌?高風險族群逾「●歲」緊盯腫瘤指數

香氛、精油致肺癌?高風險族群逾「●歲」緊盯腫瘤指數#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5歲趙先生在一次例行性回診的抽血檢查中,發現肺癌腫瘤標記指數(Cyfra21-1)突然異常升高,雖然尚未超過標準值,但是數值的劇烈改變仍引發健康疑慮。經過詢問下才知道,趙先生最近因為辦公室裝修,協助清理倉庫時沒有戴口罩,吸入大量灰塵,不僅增劇過敏性鼻炎,也導致肺癌指數升高。腫瘤指數忽異常 外部刺激增肺癌風險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指出,一個器官長期發炎是將來癌症的危險因素,此時所有腫瘤標記指數也會上升,若數值忽然劇烈改變,則可能是外在因素導致肺部受到刺激,若不積極改善,長久下來可能使得罹患肺癌機率提升。 因此建議趙先生在打掃時配戴口罩,並盡量縮短接觸粉塵的時間,短短一個月後,趙先生的Cyfra21-1指數就從2.5 ng/mL降到了0.6 ng/mL(標準值應小於<3.3 ng/mL)。 選天然精油可避癌 安心添生活質感林美秀表示,肺癌的風險因子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多元,除了基因遺傳外,伴隨空氣品質越來越差,抽菸、油煙、粉塵都可能讓罹患肺癌的風險都大大升高,甚至連為增添生活質感的香氛蠟燭、精油,都很有可能造成肺部刺激;精油、香氛最好挑選成分天然、少化合物的為主,因燃燒時產生的芳香胺化合物,長期吸入體內可能有致癌風險。 另外,有肺癌、肺部疾病家族病史的民眾,也應對各種空污粉塵等外來刺激特別謹慎,因為這些人的先天基因中,對於肺部的保護力可能比較差、Cyfra21-1數值變動更容易經常性大於一般人。 平日「白色食材」食療補肺 40歲後應搭配例行檢查想要養好肺,除了遠離刺激來源,也可以利用「食補」改善肺部健康。「白色食材」如水梨、冬瓜、山藥等,通常富含蛋白質以及維生素,在中醫裡可幫助養氣補肺,能幫助修復肺部組織,有益呼吸道、腸道等黏膜組織的健康。其它如柚子、白蘿蔔、白花椰菜、高麗菜等白色食材,亦有益於幫助黏膜組織自我修復。 預防肺癌除了避免污染物進入體內,例行的相關檢查也非常重要。林美秀提醒,許多民眾將「抽血」與「胸部X光檢查」當作肺部首要檢查項目,但因其敏感度不一,仍應搭配肺部電腦斷層,及早偵測並綜合判斷小型(1公分內)惡性腫瘤的生長程度。 且40歲起,罹患肺癌的風險遽增,林美秀建議高風險族群具「吸菸、家族史、職業暴露於高致癌環境」者,從40歲開始,每2年進行一次肺部電腦斷層檢查;非高風險族群則建議3年篩檢一次,才能及早為肺部健康完整把關。

常吃B群得肺癌風險多5成?聽營養師怎麼說

常吃B群得肺癌風險多5成?聽營養師怎麼說#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平時有攝取B群的習慣嗎?許多人會攝取B群等營養補充品補充體力、提振精神,不過近來網路上傳出一份研究,指出男性補充B群會增加40至50%罹患肺癌風險。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指出,這份研究是來自於2017年臨床腫瘤期刊,主要發現若有抽菸又補充高劑量維生素B6和B12的民眾,才可能增加罹肺癌風險。每日攝取6大類食物 不怕缺乏維生素何謂高劑量補充呢?根據第八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日維生素B6攝取量為1.5mg,B12則為2.4ug。黃淑敏解釋,這個建議攝取量是指每日有吃到像豆魚蛋肉、蔬菜、五穀雜糧類、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及乳製品等均衡飲食建議,只要每日皆有攝取到六大類食物,都能充分攝取足夠各種維生素。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及脂溶性維生素,前者是指維生素C和B群,後者則是指維生素A、D、E、K,其中B群則包括維生素B1、B2、B3、B6、B12、葉酸等,尤其除了維生素D以外,人體幾乎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這時就須透過食物補充,且只需極少量,就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調節生理機能等,還可幫助營養素及能量的代謝。抽菸又補充高劑量維生素B6和B12 才會增加肺癌風險現代人忙碌,不容易每日透過飲食補充足夠維生素,尤其生病期間,則可適量補充補充品,但不建議長期或高劑量的補充。黃淑敏呼籲,此研究僅指出維生素B6、B12,並無研究其他的B群,加上抽菸本來就會埋下罹癌的危險因子,因此民眾不用過於擔心補充維生素會導致癌症,不過補充維生素最好的方式還是從天然食物攝取較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北市十大死因 癌症連49年居首、少年首位是自殺

北市十大死因 癌症連49年居首、少年首位是自殺#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北市衛生局公布2020年北市十大死因統計結果,慢性疾病就佔了七項,每100人中約有64.5人死於慢性疾病,癌症則連續49年居首,十大癌症死因又以肺癌連續35年蟬聯榜首,女性乳癌列居次。15至24歲青少年首位死因是自殺,25歲以上成人首位死因則是癌症。2020年台北市民死亡人數為1萬7196人,比2019年減4.6%(828人),死亡者年齡中位數為80歲,較全國77歲為高。標準化死亡率是每十萬人口289.6人,低於全國標準化死亡率390.8人,是全國22縣市中除金門縣之外,標準化死亡率最低的縣市。死亡率男高於女 高血壓疾病增最多若依性別觀察,台北市死亡人數、死亡率與標準化死亡率都呈現男高於女,兩性死因前五名皆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男、女性標準化死亡率分別較前一年減6.6%及減6.1%,其中增幅最顯著分別為男性高血壓性疾病增32.7%,女性血管性及未明示之癡呆症增7.8%,而減幅最大為男性肺炎減19.3%,女性事故傷害減23.3%。十大死因第一名是惡性腫瘤(29.9%),其餘依序為心臟疾病(16.3%);肺炎(9.1%);腦血管疾病(6%);糖尿病(4.3%);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7%);高血壓性疾病(2.4%);事故傷害(2.1%);自殺(1.8%)。若與2019年死因統計比較,高血壓疾病上升2名至第8名,自殺上升1名至第10名,事故傷害則退居1名至第9名。平均每天14人死於癌症 肺癌蟬連癌王癌症死亡人數為5146人,平均每天約有14人死於癌症,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96.1人,死亡者平均年齡為72.4歲。十大癌症死因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其次依序為女性乳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卵巢癌;口腔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前一年相較,卵巢癌前進2名至第8名,口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別退後1名,至第9名與第10名。十大癌症死因中,卵巢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女性乳癌標準化死亡率都比2019年增加。依年齡層觀察,2020年台北市15至24歲青少年死因前三名分別為自殺(28.4%)、事故傷害(25.7%)及惡性腫瘤(9.5%)。25至44歲壯年則以惡性腫瘤(28.2%)為首、心臟疾病(14.5%)及自殺(14.1%)次之,45至64歲中年仍以惡性腫瘤(46.0%)居首、心臟疾病(14.7%)及腦血管疾病(5.3%)次之;65歲以上老年則以惡性腫瘤(26.9%)、心臟疾病(16.9%)及肺炎(10.8%)分列前三名。北市衛生局提醒,癌症已蟬聯國人死因第1名39年、台北市十大死因之首49年,民眾若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等生活型態,可預防癌症的發生。

疫情期擊退肺癌,靠疫苗、標靶藥、NGS三武器

疫情期擊退肺癌,靠疫苗、標靶藥、NGS三武器#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部分肺癌患者因擔心入院回診、治療會感染新冠肺炎,而自主暫緩或中斷治療。高雄義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鍾岳科主任提醒,若未積極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的患者存活期恐剩半年;穩定控制病程的患者,還可能發生惡化不自知。陳鍾岳科主任呼籲,面對有EGFR、ALK、BRAF、MET等多種基因型的非小細胞肺癌,臨床上有多元治療武器,可幫助患者在疫情期間有效控制肺癌,累積抗疫實力。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即所謂的NGS,可更快確認致病基因,減少醫療資源消耗及往返醫院次數。確認基因型後,亦有標靶藥物可精準治療肺癌,避免免疫力受衝擊,降低染疫風險;口服的特點,更讓患者可以在家服藥。因疫情中斷肺癌治療,可能活不過半年!陳鍾岳科主任說,疫情會過去,肺癌治療卻需要持續治療,疫情期間肺癌患者仍須依照醫囑積極治療。特別是肺癌初期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往往已屬晚期,有即刻治療的必要。若第四期患者未接受適切治療,存活時間可能不到半年。此外,已穩定控制病程的患者也應定期回診檢查、領藥,中斷療程可能導致疾病復發、惡化,累積的治療成果功虧一簣。針對要入院回診治療的肺癌患者,陳鍾岳科主任鼓勵,患者除了施打疫苗降低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率,也應時刻戴口罩、維持手部清潔、保持社交距離。也可運用線上候診系統,確認看診進度,減少醫院停留時間。NGS及標靶藥雙管齊下,維持患者免疫力、減少醫院往返次數陳鍾岳科主任說,在臨床治療上有多元標靶藥物可運用,口服特性更讓患者可以在家服藥,減少往返醫院次數;此外,相較於化療、免疫治療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可以精準控制病程的標靶藥物更可維持患者抗疫戰鬥力。不過,在使用標靶藥物前,務必要先進行基因檢測,尤其非小細胞肺癌分為許多種基因型,例如:EMBA四種基因型,指佔半數以上的EGFR,第二多且佔4-6%的ALK,以及約佔2%的BRAF、MET,此外還有ROS1、NTRK等。每一種基因型的治療策略、藥物均有不同,惟有確認致病基因,醫師才能針對致病根源對症下藥,為患者爭取最佳預後。陳鍾岳科主任說,除了傳統逐項的基因檢測外,今日亦有可以一次性檢驗多種基因型的NGS可使用。不僅可避免多次檢測檢體不足窘境,相較傳統檢測,可更快速確認基因型,患者也不需要為了檢體不足重複切片往返醫院增加風險。標靶藥日益多元,說出用藥想法醫病齊心打造個人化治療今日肺癌已進入標靶治療世代,針對各基因型的標靶藥物日益豐富,患者確認基因型後有望接續使用。陳鍾岳科主任舉例分享,ALK陽性肺癌在一線就有兩款第二代藥物可使用且療效均不錯,患者可依據自身的用藥考量,與醫師一同討論服用藥物。BRAF陽性肺癌在目前也有標靶藥物上市可用。此外,MET陽性肺癌未來也有望有標靶藥物上市。陳鍾岳科主任鼓勵,肺癌控制是一條長遠的藥物,仰賴患者長期與醫療團隊配合。若有任何考量或疑慮,應積極向醫療團隊反應,醫療團隊會盡可能在幫患者在治療及生活品質、疫情中取得平衡。一定要積極掌握黃金治療期,也切莫自行停藥,才能爭取最佳預後。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牽著媽媽的手,緩緩地來看診,媽媽看起來有80幾歲了,明顯的臉部水腫,短短的幾步路就顯得呼吸喘促。兒子說,媽媽罹患肺癌一段時間了,總是水腫、喘、咳,做過標靶治療,利尿劑效果不好,常常因為貧血或白血球不足就延後化療,大約3到4周做一次化療,腫瘤大小沒什麼變化,水腫也沒改變,但體力越來越差,食欲不好,呼吸越來越喘,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肺癌治療選擇多 有體力挺過療程是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超過7千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至9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保存,身體能撐過治療才算是成功,中醫這時候扮演關鍵角色。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這種肺癌呼吸喘促的情形,是屬於中醫「息賁」、「息積」、「肺積」的範疇。「息賁」最早見於中醫古籍《內皇帝經‧靈樞‧經筋篇》,到了相傳是戰國時秦越人(扁鵲)所著的《難經》中進一步提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並稱為五積病之一。唐代醫家楊玄操所著的《黃帝八十一難經注》解釋「息,長也。賁,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氣不行,漸長而通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就是描寫因為腫瘤積聚造成喘促的情形,這是肺氣鬱結,痰熱壅遏所致。腫瘤期數越後面 「痰結」調理更重要而肺癌的病因病機,在古籍《雜病源流犀燭》中提到:「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如果到了喘促息賁的階段,肺氣鬱結、痰熱壅遏,就必須在對肺癌的治療上,加上清降肺氣、滌痰洩熱的處置,尤其是腫瘤期數越後面的,與「痰結」的調理更是重要。中醫會按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不同的病程,加上搭配目前正在接受的西醫治療,給予每個人不同的調理,可以降低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的不舒服,提高整體的治療成效。「蔡醫師,我媽媽的水腫比較消了,醫院的檢查也不錯,腫瘤科醫師說接下來可以繼續療程了,真是太好了,我覺得接下來還是要中西醫一起治療,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早期幾乎零症狀!她健檢揪出肺腺癌零期

早期幾乎零症狀!她健檢揪出肺腺癌零期#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5歲的李小姐近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自覺身體強健的她卻意外地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中發現右上肺葉有一顆淡淡的毛玻璃狀病灶。經主治醫師判斷後,懷疑有極高機率為惡性腫瘤,遂安排住院手術。李小姐在術前完成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以不插管的形式進行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術後傷口僅3公分,麻醉消退當晚,李小姐就恢復進食,能自主下床散步,術後第二天平安出院。亞東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林玠虢表示,李小姐的肺部病灶經化驗結果顯示為第零期肺腺癌,根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國人死因統計指出,惡性腫瘤蟬聯十大死因之首,肺癌更連續38年佔死因首位,而當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但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像李小姐這樣不做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肺癌的例子不在少數。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 輻射劑量是傳統檢查1/10所幸近年來,國人健康檢查的觀念愈來愈普遍,林玠虢說,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是CP值最高的肺癌篩檢方式,不僅能在早期有效地發現肺部病灶,輻射劑量更只有傳統電腦斷層檢查的1/6至1/10。林玠虢指出,由於早期肺癌無跡象可循,以肺部毛玻璃狀病灶為例,可能不會產生任何不適症狀,但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的檢查下,病灶會呈現出淡色顯影,可供醫師判斷是一般組織發炎或是早期肺腺癌。由於肺腺癌發現不易,因此不論肺部病灶多麼微小,都建議切片檢查,甚至是開刀摘除。林玠虢表示,通常手術前會偕同影像科專家,以電腦斷層染色定位後再進行手術,手術間同時完成病理診斷和腫瘤切除,降低大部分惡性轉移的風險。不插管微創胸腔鏡手術 擺脫肺癌侵襲亞東醫院胸腔外科團隊近年積極發展胸腔鏡微創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需插管並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病患喉嚨痛與噁心想吐的不適感。臨床數據指出,內視鏡微創手術能讓傷口更小、減輕疼痛感、加速手術後恢復幅度,並減少住院天數,讓病患能即早重回日常生活。林玠虢提醒,每位民眾都需要個別評估自身風險因子,如年紀、抽菸史、家族癌症病史等,如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感,可以盡快與胸腔科醫師一同討論治療計劃,遠離肺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