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常吃B群得肺癌風險多5成?聽營養師怎麼說

常吃B群得肺癌風險多5成?聽營養師怎麼說#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平時有攝取B群的習慣嗎?許多人會攝取B群等營養補充品補充體力、提振精神,不過近來網路上傳出一份研究,指出男性補充B群會增加40至50%罹患肺癌風險。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指出,這份研究是來自於2017年臨床腫瘤期刊,主要發現若有抽菸又補充高劑量維生素B6和B12的民眾,才可能增加罹肺癌風險。每日攝取6大類食物 不怕缺乏維生素何謂高劑量補充呢?根據第八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日維生素B6攝取量為1.5mg,B12則為2.4ug。黃淑敏解釋,這個建議攝取量是指每日有吃到像豆魚蛋肉、蔬菜、五穀雜糧類、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及乳製品等均衡飲食建議,只要每日皆有攝取到六大類食物,都能充分攝取足夠各種維生素。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及脂溶性維生素,前者是指維生素C和B群,後者則是指維生素A、D、E、K,其中B群則包括維生素B1、B2、B3、B6、B12、葉酸等,尤其除了維生素D以外,人體幾乎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這時就須透過食物補充,且只需極少量,就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調節生理機能等,還可幫助營養素及能量的代謝。抽菸又補充高劑量維生素B6和B12 才會增加肺癌風險現代人忙碌,不容易每日透過飲食補充足夠維生素,尤其生病期間,則可適量補充補充品,但不建議長期或高劑量的補充。黃淑敏呼籲,此研究僅指出維生素B6、B12,並無研究其他的B群,加上抽菸本來就會埋下罹癌的危險因子,因此民眾不用過於擔心補充維生素會導致癌症,不過補充維生素最好的方式還是從天然食物攝取較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北市十大死因 癌症連49年居首、少年首位是自殺

北市十大死因 癌症連49年居首、少年首位是自殺#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北市衛生局公布2020年北市十大死因統計結果,慢性疾病就佔了七項,每100人中約有64.5人死於慢性疾病,癌症則連續49年居首,十大癌症死因又以肺癌連續35年蟬聯榜首,女性乳癌列居次。15至24歲青少年首位死因是自殺,25歲以上成人首位死因則是癌症。2020年台北市民死亡人數為1萬7196人,比2019年減4.6%(828人),死亡者年齡中位數為80歲,較全國77歲為高。標準化死亡率是每十萬人口289.6人,低於全國標準化死亡率390.8人,是全國22縣市中除金門縣之外,標準化死亡率最低的縣市。死亡率男高於女 高血壓疾病增最多若依性別觀察,台北市死亡人數、死亡率與標準化死亡率都呈現男高於女,兩性死因前五名皆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男、女性標準化死亡率分別較前一年減6.6%及減6.1%,其中增幅最顯著分別為男性高血壓性疾病增32.7%,女性血管性及未明示之癡呆症增7.8%,而減幅最大為男性肺炎減19.3%,女性事故傷害減23.3%。十大死因第一名是惡性腫瘤(29.9%),其餘依序為心臟疾病(16.3%);肺炎(9.1%);腦血管疾病(6%);糖尿病(4.3%);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7%);高血壓性疾病(2.4%);事故傷害(2.1%);自殺(1.8%)。若與2019年死因統計比較,高血壓疾病上升2名至第8名,自殺上升1名至第10名,事故傷害則退居1名至第9名。平均每天14人死於癌症 肺癌蟬連癌王癌症死亡人數為5146人,平均每天約有14人死於癌症,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96.1人,死亡者平均年齡為72.4歲。十大癌症死因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其次依序為女性乳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卵巢癌;口腔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前一年相較,卵巢癌前進2名至第8名,口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別退後1名,至第9名與第10名。十大癌症死因中,卵巢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女性乳癌標準化死亡率都比2019年增加。依年齡層觀察,2020年台北市15至24歲青少年死因前三名分別為自殺(28.4%)、事故傷害(25.7%)及惡性腫瘤(9.5%)。25至44歲壯年則以惡性腫瘤(28.2%)為首、心臟疾病(14.5%)及自殺(14.1%)次之,45至64歲中年仍以惡性腫瘤(46.0%)居首、心臟疾病(14.7%)及腦血管疾病(5.3%)次之;65歲以上老年則以惡性腫瘤(26.9%)、心臟疾病(16.9%)及肺炎(10.8%)分列前三名。北市衛生局提醒,癌症已蟬聯國人死因第1名39年、台北市十大死因之首49年,民眾若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等生活型態,可預防癌症的發生。

疫情期擊退肺癌,靠疫苗、標靶藥、NGS三武器

疫情期擊退肺癌,靠疫苗、標靶藥、NGS三武器#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部分肺癌患者因擔心入院回診、治療會感染新冠肺炎,而自主暫緩或中斷治療。高雄義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鍾岳科主任提醒,若未積極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的患者存活期恐剩半年;穩定控制病程的患者,還可能發生惡化不自知。陳鍾岳科主任呼籲,面對有EGFR、ALK、BRAF、MET等多種基因型的非小細胞肺癌,臨床上有多元治療武器,可幫助患者在疫情期間有效控制肺癌,累積抗疫實力。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即所謂的NGS,可更快確認致病基因,減少醫療資源消耗及往返醫院次數。確認基因型後,亦有標靶藥物可精準治療肺癌,避免免疫力受衝擊,降低染疫風險;口服的特點,更讓患者可以在家服藥。因疫情中斷肺癌治療,可能活不過半年!陳鍾岳科主任說,疫情會過去,肺癌治療卻需要持續治療,疫情期間肺癌患者仍須依照醫囑積極治療。特別是肺癌初期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往往已屬晚期,有即刻治療的必要。若第四期患者未接受適切治療,存活時間可能不到半年。此外,已穩定控制病程的患者也應定期回診檢查、領藥,中斷療程可能導致疾病復發、惡化,累積的治療成果功虧一簣。針對要入院回診治療的肺癌患者,陳鍾岳科主任鼓勵,患者除了施打疫苗降低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率,也應時刻戴口罩、維持手部清潔、保持社交距離。也可運用線上候診系統,確認看診進度,減少醫院停留時間。NGS及標靶藥雙管齊下,維持患者免疫力、減少醫院往返次數陳鍾岳科主任說,在臨床治療上有多元標靶藥物可運用,口服特性更讓患者可以在家服藥,減少往返醫院次數;此外,相較於化療、免疫治療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可以精準控制病程的標靶藥物更可維持患者抗疫戰鬥力。不過,在使用標靶藥物前,務必要先進行基因檢測,尤其非小細胞肺癌分為許多種基因型,例如:EMBA四種基因型,指佔半數以上的EGFR,第二多且佔4-6%的ALK,以及約佔2%的BRAF、MET,此外還有ROS1、NTRK等。每一種基因型的治療策略、藥物均有不同,惟有確認致病基因,醫師才能針對致病根源對症下藥,為患者爭取最佳預後。陳鍾岳科主任說,除了傳統逐項的基因檢測外,今日亦有可以一次性檢驗多種基因型的NGS可使用。不僅可避免多次檢測檢體不足窘境,相較傳統檢測,可更快速確認基因型,患者也不需要為了檢體不足重複切片往返醫院增加風險。標靶藥日益多元,說出用藥想法醫病齊心打造個人化治療今日肺癌已進入標靶治療世代,針對各基因型的標靶藥物日益豐富,患者確認基因型後有望接續使用。陳鍾岳科主任舉例分享,ALK陽性肺癌在一線就有兩款第二代藥物可使用且療效均不錯,患者可依據自身的用藥考量,與醫師一同討論服用藥物。BRAF陽性肺癌在目前也有標靶藥物上市可用。此外,MET陽性肺癌未來也有望有標靶藥物上市。陳鍾岳科主任鼓勵,肺癌控制是一條長遠的藥物,仰賴患者長期與醫療團隊配合。若有任何考量或疑慮,應積極向醫療團隊反應,醫療團隊會盡可能在幫患者在治療及生活品質、疫情中取得平衡。一定要積極掌握黃金治療期,也切莫自行停藥,才能爭取最佳預後。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牽著媽媽的手,緩緩地來看診,媽媽看起來有80幾歲了,明顯的臉部水腫,短短的幾步路就顯得呼吸喘促。兒子說,媽媽罹患肺癌一段時間了,總是水腫、喘、咳,做過標靶治療,利尿劑效果不好,常常因為貧血或白血球不足就延後化療,大約3到4周做一次化療,腫瘤大小沒什麼變化,水腫也沒改變,但體力越來越差,食欲不好,呼吸越來越喘,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肺癌治療選擇多 有體力挺過療程是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超過7千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至9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保存,身體能撐過治療才算是成功,中醫這時候扮演關鍵角色。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這種肺癌呼吸喘促的情形,是屬於中醫「息賁」、「息積」、「肺積」的範疇。「息賁」最早見於中醫古籍《內皇帝經‧靈樞‧經筋篇》,到了相傳是戰國時秦越人(扁鵲)所著的《難經》中進一步提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並稱為五積病之一。唐代醫家楊玄操所著的《黃帝八十一難經注》解釋「息,長也。賁,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氣不行,漸長而通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就是描寫因為腫瘤積聚造成喘促的情形,這是肺氣鬱結,痰熱壅遏所致。腫瘤期數越後面 「痰結」調理更重要而肺癌的病因病機,在古籍《雜病源流犀燭》中提到:「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如果到了喘促息賁的階段,肺氣鬱結、痰熱壅遏,就必須在對肺癌的治療上,加上清降肺氣、滌痰洩熱的處置,尤其是腫瘤期數越後面的,與「痰結」的調理更是重要。中醫會按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不同的病程,加上搭配目前正在接受的西醫治療,給予每個人不同的調理,可以降低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的不舒服,提高整體的治療成效。「蔡醫師,我媽媽的水腫比較消了,醫院的檢查也不錯,腫瘤科醫師說接下來可以繼續療程了,真是太好了,我覺得接下來還是要中西醫一起治療,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早期幾乎零症狀!她健檢揪出肺腺癌零期

早期幾乎零症狀!她健檢揪出肺腺癌零期#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5歲的李小姐近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自覺身體強健的她卻意外地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中發現右上肺葉有一顆淡淡的毛玻璃狀病灶。經主治醫師判斷後,懷疑有極高機率為惡性腫瘤,遂安排住院手術。李小姐在術前完成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以不插管的形式進行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術後傷口僅3公分,麻醉消退當晚,李小姐就恢復進食,能自主下床散步,術後第二天平安出院。亞東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林玠虢表示,李小姐的肺部病灶經化驗結果顯示為第零期肺腺癌,根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國人死因統計指出,惡性腫瘤蟬聯十大死因之首,肺癌更連續38年佔死因首位,而當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但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像李小姐這樣不做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肺癌的例子不在少數。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 輻射劑量是傳統檢查1/10所幸近年來,國人健康檢查的觀念愈來愈普遍,林玠虢說,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是CP值最高的肺癌篩檢方式,不僅能在早期有效地發現肺部病灶,輻射劑量更只有傳統電腦斷層檢查的1/6至1/10。林玠虢指出,由於早期肺癌無跡象可循,以肺部毛玻璃狀病灶為例,可能不會產生任何不適症狀,但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的檢查下,病灶會呈現出淡色顯影,可供醫師判斷是一般組織發炎或是早期肺腺癌。由於肺腺癌發現不易,因此不論肺部病灶多麼微小,都建議切片檢查,甚至是開刀摘除。林玠虢表示,通常手術前會偕同影像科專家,以電腦斷層染色定位後再進行手術,手術間同時完成病理診斷和腫瘤切除,降低大部分惡性轉移的風險。不插管微創胸腔鏡手術 擺脫肺癌侵襲亞東醫院胸腔外科團隊近年積極發展胸腔鏡微創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需插管並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病患喉嚨痛與噁心想吐的不適感。臨床數據指出,內視鏡微創手術能讓傷口更小、減輕疼痛感、加速手術後恢復幅度,並減少住院天數,讓病患能即早重回日常生活。林玠虢提醒,每位民眾都需要個別評估自身風險因子,如年紀、抽菸史、家族癌症病史等,如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感,可以盡快與胸腔科醫師一同討論治療計劃,遠離肺癌。

注意肺部求救7警訊 這招打擊肺癌

注意肺部求救7警訊 這招打擊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空污壟罩,如果出現「咳、痰、悶、喘」,不要輕忽,小心是肺癌警訊!令人擔心的是,有的人甚至等到肺部已經出現求救7警訊才驚覺求醫, 7成病患已轉移或較晚期的肺癌。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就能揪出早期肺癌。1名美魔女至醫院求診,表示有輕微咳嗽,時而有痰及呼吸有些喘,又有點胸悶痛,自己和家人都沒有抽菸,也不常進廚房,聽到有些名人因肺癌離世,早期症狀和自己很像,因此非常擔心,所以到醫院求診。出現咳、痰、悶、喘 不要輕忽樂生療養院加護病房主任、胸腔內科醫師董安修指出,根據國健署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癌症,肺癌已連續12年蟬聯死亡率第一。早期癌發現人數也是肺癌成長最多,肺癌已取代肝癌成為台灣「新國病」。依據WHO資料顯示,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菸害(佔70-80%)、輻射物質如氡氣、職業暴露如石綿、室外空氣污染、二手菸暴露、肺部相關疾病史、肺癌家族史、室內燃煤、炒菜油煙等。肺癌除了新確診人數持續攀升外,尤其是女性病患增加近一倍,也有年輕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八成以上的肺癌患者是吸菸族群,但台灣卻有一半的肺癌患者不抽菸,可能與台灣近年空污、紫爆頻傳、民眾呼吸道長期暴露於危險中有關。董安修表示,肺癌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像該名美魔女一樣,只有輕微的「咳、痰、悶、喘」,常被輕忽。有的人等到肺部已經出現求救7警訊才驚覺求醫,包括:持續咳嗽,甚至有惡化的狀況;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持續一段時間後症狀沒有緩解;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四肢關節疼痛,與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7成病患已轉移或較晚期的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民眾只要利用健檢機會,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就能揪出早期肺癌,此時手術治癒率達八成以上,因此早期篩檢與診斷治療,才是改善肺癌存活率的最好方法。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敏感度高,可以檢測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腫瘤,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工具;不僅不需禁食、無須顯影劑,也無危險性及疼痛,放射線劑量更是正常胸腔電腦斷層的1/6~1/10,而且做一次僅需5-10分鐘。建議肺癌高危險族群,包含50歲到80歲抽菸超過30年,或戒菸時間小於15年,或長期吸入二手菸,或有肺癌家族史,以及有長期暴露特殊環境(石綿、礦工、玻璃工),或長期暴露於油煙環境的廚師或家庭主婦及機車族群,都應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

抽油煙機擺錯位置 與罹肺癌跟有關係?

抽油煙機擺錯位置 與罹肺癌跟有關係?#肺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在的污染源的確夠多了,然而隱形殺手不是喊假的,在我們居家生活就有一些所謂的輕污染源,像是二手菸、燒香、點蚊香、燒紙錢、炒菜的油煙等等,它們其實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不亞於那些重污染源,只是很容易因為我們習以為常,而忽略了它們也是污染源的這個事實。以在家裡炒菜來說,其實也是形同於短期暴露在高PM2.5濃度的環境下,許多人不知道,炒菜油煙排放即使只有五分鐘,所釋放出來的PM2.5也會瞬間增加,比一般沒有炒菜的空氣還高出二十倍之多。而且,這些油煙真的需要非常注意,簡單來說,大家可以看看自家廚房的抽油煙機,尤其是使用超過半年以上的抽油煙機,上面通常可以看到一些黃褐色斑點的油漬,這些油漬都是藉由油炸或是高溫炒菜、煎煮所飄放出來的小顆粒油污,體積大小有些跟PM2.5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小。抽油煙機的油污黏附力強 若含有致癌物能不作亂嗎?這種油漬PM2.5的組成與火力發電廠、汽機車排放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因為它含有高量的液態油粒,具有高度的黏附力,一旦黏在抽油煙機的風扇上面,要擦掉非常不容易,所以若被主婦們吸入,除了快速擴散並累積在肺部深處外,也很容易就黏在那出不來了。想想看,已經很難移除了,若這些油煙裡面又含有致癌物的話,你說它能不刺激致癌基因去作亂嗎?所以,很多女性一輩子不抽菸,甚至很少逗留在馬路邊吸廢氣,也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但為什麼會得肺癌呢?合理推測,可能是因為她們的烹調習慣,再加上沒有良好的抽風設施亦或是空氣清淨機。PM2.5,真的是最可怕的隱形殺手,它致癌、致命並且無可避免地存在於你我的身邊,但卻又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而漸漸地被它蠶食鯨吞了健康卻不自知。雖然聽起來很恐怖,但要避免其實真的不難,例如選個好的抽油煙機!已故毒物科專家林杰樑醫師的建議已故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暨毒物科林杰樑醫師就建議要正確使用抽油煙機:1.購買有合格標章、吸力夠強的抽油煙機,並裝設在距鍋蓋上七十公分以內為佳,而排煙管總長度勿超過五公尺,轉折勿超過三處。2.煮菜前就應開啟抽油煙機,使用完也不要馬上關掉,應多開個五至十分鐘。吸油網須常常清洗或更換。3.煮飯時,廚房最好要有對外開啟的門窗,讓抽油煙機有空氣可以抽,油煙才會流入煙罩內。另外,煮飯時不要在廚房內開冷氣及電風扇, 避免因對流過大,油煙四散,反而降低排煙效果。其實,少煎、炸、烤、快炒,改用水煮、慢燉也是比較健康的做法,儘量避免會產生大量煙霧的烹調方式,也是預防油煙生成最好的方法。另外,要減少油煙的傷害,平時也可以吃梨子、桃子、木瓜、南瓜、地瓜、青菜或全穀類的食物。(本文摘自/毒物就在你身邊: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防毒及防疫萬用術/遠足文化)

新型ALK標靶藥 健保給付免煩惱

新型ALK標靶藥 健保給付免煩惱#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癌除了可以分類為小細胞肺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外,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依據驅動基因分為許多種類,其中,以EGFR突變陽性佔最多數,次之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臺大內科部主治醫師廖唯昱指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雖僅佔5%,但根據數據顯示,肺腺癌病患抽菸比例低,且患者年齡中位數偏年輕、大約55歲左右,對癌友的衝擊不容輕視。因為肺癌病程惡化迅速,且腦轉移比例高,療程中容易發生抗藥性,所以在過去肺癌癌友存活率普遍偏低。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針對ALK陽性肺癌的標靶藥物日益多元,今日醫師已可依據患者的狀況,為其打造客製化療程,爭取更長存活期。ALK標靶藥物療效卓越 健保給付再減癌友治療負擔廖唯昱醫師說,由於ALK標靶藥物是針對驅動基因進行藥品開發,雖研發時間晚於EGFR陽性標靶藥物,但其治療療效已大幅領先其他驅動基因的標靶藥物;自2011年以來也陸續上市多種藥物,癌友已有高療效、多元的治療選擇。廖唯昱醫師進一步指出,今日臨床上已有一代、二代、三代標靶藥物可用,近年來也有新型藥物上市,醫師有更多治療武器,可針對癌友的狀況客製化療程,無惡化存活期有望提升。針對癌友在意的治療費用,廖唯昱醫師也說明,針對第一線的ALK肺癌治療,已有3款標靶藥物獲健保給付;針對第二線的治療,第二代及第三代新型ALK口服抑制劑也獲健保給付,不管是目前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藥物的癌友都能在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的情形下,接續標靶藥物治療。發生抗藥性別灰心 第二線治療新型ALK標靶藥無惡化存活期逾16個月廖唯昱醫師說,肺癌治療容易出現抗藥性,癌友們若需要進入下一線的治療千萬別氣餒,今日的標靶藥物療效有越來越好的趨勢。例如:目前用於第二線的第二代新型ALK口服抑制劑,其平均無惡化存活期達16.7個月,整體存活期平均達34.1個月,療效相較於過往的治療有大幅度的提升。除了提高癌友們的無惡化存活期外,是否能控制癌細胞腦轉移也是肺癌治療很重要的關鍵。廖唯昱醫師說明,過去治療ALK陽性晚期病患,最棘手的便是腦轉移。從臨床數據上可以發現,約三成晚期ALK陽性病患罹病時就會出現腦轉移,終其一生更有七成會出現腦轉移。而過去對於腦轉移的肺癌患者,是以放射線治療及開刀為主,但放射線治療易造成病患腦部傷害,造成病患的生活品質下降。所幸,第二代及第三代新型ALK口服抑制劑針對癌細胞腦轉移的部分已在臨床試驗中顯示有良好的療效,可望為病患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廖唯昱醫師鼓勵,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的ALK標靶藥物都有很好的療效且均獲健保給付。在藥物以及政策的支持下,ALK陽性肺癌癌友們面對疾病千萬別灰心,應積極採取正規治療、遵照醫囑。只要與醫療團隊齊心對抗肺癌,都可能有很好的治療成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