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三高患者腎病率高 護腎秘訣不可少

三高患者腎病率高 護腎秘訣不可少#腎臟

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者(簡稱三高)罹患腎臟病之發生率及危險性均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2.35倍、1.66倍及1.58倍,顯示高血壓、糖尿病人,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引起腎臟病。因此,中老年人除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病情之外,應避免不當藥物對腎臟的傷害,共同迎接腎利人生。另外國民健康局提出「護腎33,預防3高、3檢不漏」口號,呼籲三高族群應定期進行3項檢查,驗血、驗尿、量血壓,作好慢性疾病保健,可預防腎臟病的發生或疾病病情的惡化;及用藥的「五不原則」口號,(1)不聽別人推薦的藥;(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3)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5)不推薦藥給別人,提醒大家安全用藥!國健局也為防範腎病建立了「七大法寶」分別如下:一、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多做運動和保持身體健康有助降低血壓和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二、控制血糖值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檢查腎功能,以減少或預防腎臟進一步受到傷害。三、定期監測血壓值高血壓會導致中風或心臟病,也是損害腎臟的最常見因素。如果高血壓再加上其他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等,則更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害。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控制體重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控制體重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由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情況。尤其減少鹽分(鈉)的攝取,可採新鮮食材烹調,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五、戒菸吸菸會減緩血液流動,導致流到腎臟的血液減少,使腎臟無法正常運作。同時,吸菸亦會增加患腎癌的風險達50%。六、請勿長期使用非處方藥物一般常見的藥物中,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布洛芬,長期使用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和引起腎臟疾病。七、定期檢查腎功能如果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有腎臟疾病的家族史者之ㄧ,請定期檢查腎功能。最後還是提醒所有民眾,一定要定期做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多數高血壓與腎有關!要注意哪些事?

多數高血壓與腎有關!要注意哪些事?#腎臟

很多高血壓病人因腎臟出問題來就診,都是很好奇「原來高血壓和腎臟病有關係」?答案是肯定的。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紀文哲副主任說,影響血壓的高低是綜合許多因素,如交感神經系統與周邊血管阻力、鈉鹽滯留與血管內液體容積、腎素荷爾蒙等失調的共同作用結果。其中腎臟對鈉鹽的排泄管控與腎素荷爾蒙的調節對血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統計,近90%的洗腎前夕病人有高血壓,所以高血壓也是腎臟科領域中一項重要的環節。紀文哲指出,腎臟若失常會造成鈉鹽及體液滯留,需要血壓昇高來達到排除多餘鈉鹽及體液的代償作用,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高鹽飲食會增加腎臟排鈉負擔,而引發血壓上升,以及使用利尿劑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成效,顯示一旦腎臟體液調節系統失調,極可能造成長時間的高血壓。另一類對抗腎素、血管張力素的高血壓藥物可以降低血壓及蛋白尿,進而達到保護腎臟的功能,也顯示腎素等荷爾蒙在高血壓所佔有的重要角色。高血壓中有九成屬於原因不明(本態性高血壓),這類型的高血壓多半不會直接造成腎功能障礙,但若長期持續性高血壓控制不良,亦將使腎功能衰退。嚴格來講,腎臟也是一個心血管器官,身體五分之一的血流至腎臟,腎臟可視為細小動脈的集合體,這些細小動脈若因長期高血壓造成硬化,會導致腎臟內血液循環惡化,造成腎硬化症。尤其是惡性高血壓患者,這種現象更為明顯。總而言之,腎性高血壓源自腎疾病,血壓升高又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成了永無休止的惡性循環。臨床上常見腎臟病與高血壓同時發生,要區分究竟是腎臟病引起高血壓、抑或高血壓併發腎臟病變,其實很困難。而且腎性高血壓,通常不易控制,須要較多類抗高血壓藥物才能達成血壓的控制。紀文哲表示,多數高血壓的基本異常關鍵在腎臟,長期血壓失控造成腦中風、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疾病;因此高血壓的診斷與冶療,正本清源應以腎臟失調的觀點出發,同時評估腎臟機能,考慮各藥物的腎臟效益及對腎功能的影響,才能使高血壓病患得到更完善照顧。此外,唯有嚴格控制高血壓,才是防止腎臟病繼續惡化的不二法則。高血壓病人生活注意事項:1.保持正常體重(過胖者需減輕體重)2.規律運動(最好是柔軟操、游泳等有氧運動)3.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高纖維蔬菜)4.減少飲食中的鈉含量(少吃鹽、味精及醬漬食物)5.減少食物中飽和性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6.戒菸、勿酗酒、勿熬夜,減少生活壓力7.定期追蹤腎功能、尿蛋白

泡、水、高、貧、倦!注意腎病徵兆

泡、水、高、貧、倦!注意腎病徵兆#腎臟

腎臟有很強的預備力,即使它的功能已經減低,多半沒有什麼特別的自覺症狀,如果因此掉以輕心的話,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危險,因此定期檢查才是保健之道。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李明彰醫師說,一般腎臟病有六大高危險群:糖尿病、高血壓、蛋白尿、65歲以上老年人、有腎臟病家族病史及長期服用不明藥物者等,若有以上問題一定要定期追蹤。若出現腎臟病的徵兆:泡、水、高、貧、倦,也就是 泡:尿液常有泡沫且久久不散去, 水:水腫, 高:高血壓, 貧:貧血 ,倦:噁心感、食慾不振、倦怠,就要馬上到腎臟科門診檢察。李明彰醫師表示,平時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請把握「四不一沒有」「五控三避」的生活習慣,所謂「四不一沒有」為1.不抽菸2.不用偏方及草藥或地下電台藥物3.不用非醫師處方的止痛藥及抗生素4.不憋尿5.沒有鮪魚肚、維持適當體重。「五控三避」則是指1.控制血壓 2.控制血糖 3.控制蛋白尿4.控制尿酸5.控制血脂肪(保持理想的體重) 6.避免感冒(養成規律運動習慣)7.避免過度勞累(長期加班、熬夜)8.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日常飲食應做到「三少」、「三多」,也就是少油、少鹽、少糖和多吃蔬菜、多攝取纖維、多喝水。

每個腎臟病人都要洗腎?看腎功能而定

每個腎臟病人都要洗腎?看腎功能而定#腎臟

腎臟跟肝一樣,是一個較為沉默的器官。除了幾種明顯的腎臟病外,大多缺乏明顯的臨床症狀,病人在生活上可能並不會有感覺到太大的不舒服,一旦病發了、感覺到很不對勁的時候,往往可能已經是末期腎臟病,末期腎臟病又為人廣知為尿毒症,這時候如果沒有洗腎或換腎通常都活不久。桃園醫院洗腎室護理師李月娥表示,現代人腎臟病的原因,通常跟忙碌的生活型態有關,尤其是對女性上班族而言,忙碌的工作環境跟較長的工時,會讓女性喝水時間減少,上廁所的時間減少,而女性的尿路又較男性的短,憋尿跟少喝水都是造成容易細菌感染的極大因素。而老人家或是愛用成藥或偏方的人也會是容易有腎臟病的風險,像是來路不明的藥可能含有重金屬或是其他成分造成腎臟負擔,長久下來可能導致腎衰竭。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慢性病人口的增加,像糖尿病、高血壓等,這樣的慢性病會損害腎臟血管,造成腎臟的傷害!李月娥說,洗腎也不是每個腎臟病人都會遇到的,通常是針對腎功能下降到10~15%的病人,因為這個時候的腎臟已經是功能不足的,怕病人身體內的廢物堆積造成身體的傷害,所以才會需要洗腎或換腎。對於腎臟病風險較高的病人,比如說老年人、三高的病人、家族成員有腎臟病、長期服藥的病人等等,如何照顧你們的腎呢?李月娥提醒,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在此也提出了口號,「護腎33,贏得腎利人生!」每三個月應定期做三項健康檢查,驗尿、驗血、量血壓。重點是,要積極的治療慢性疾病,不要讓慢性疾病影響腎臟,造成更惡化的情況。

洗腎率世界第一!腎病成新國病?

洗腎率世界第一!腎病成新國病?#腎臟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腎臟科張芳綺醫師說,今年七月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剛公布台灣老化地圖,預估在民國114年時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會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顯示,近九成老人自述,曾經被醫師診斷至少有一項慢性病。人口老化、高齡社會的健康生活已是無法避免的重要議題。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 (USRDS) 統計,台灣洗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腎臟病已取代肝病成為新的國病。台灣腎臟醫學會資料亦顯示,糖尿病與老年人為末期腎臟疾病兩大原因與族群。傳統抽血檢測血清尿素氮與肌酸酐作為評估腎功能之依據,不但敏感度不高,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在老年人及營養不良者更容易低估腎功能之異常,要更準確評估慢性腎臟病的嚴重程度,應以腎絲球過濾來做分期。正常腎絲球過濾率在年輕人約120~130,隨著年齡增加,30歲以後每年會以0.8的速度下降,台灣本土研究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Lancet的統計資料亦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1/3有慢性腎臟病,年紀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張芳綺醫師表示,腎臟是無聲的器官,大部分的腎臟病是沒有症狀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高危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接受抽血及驗尿追蹤檢查。老年人在腎臟病的控制與其他腎臟疾病相同,飲食上要少鹽少油,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蛋白尿、控制血脂肪、控制尿酸、避免抽煙、避免感冒和過度勞累、避免會傷害腎臟的藥物或檢查。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需要使用藥物時應依腎絲球過濾率調整藥物劑量,以減少身體負擔。

李妍瑾小便竟是粉紅色!「健康搜查隊」戰「腎」疾病

李妍瑾小便竟是粉紅色!「健康搜查隊」戰「腎」疾病#腎臟

根據最新研究,台灣約有11%的人有腎病,卻只有3.5%的民眾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疾病,等發現已是末期棘手狀態,只能走向洗腎一途!腎臟出毛病到底要怎麼辦?本周公視「健康搜查隊」邀請恩主公醫院腎臟科主任林建宇醫師、郭玉誠中醫師要為大家講解腎病,而有洗腎經驗的藝人薛志正與尿尿竟是「粉紅色」的李妍瑾也會談談自身經驗。林建宇醫師說,台灣洗腎人口全球第一,連續8年穩坐冠軍寶座,儼然成了洗腎王國,腎病更名列十大死因,腎可說是沉默的器官。根據國民健康局以5943位代表樣本完成的「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者(簡稱三高)罹患腎臟病的發生率及危險性均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1.58倍,顯示高血壓、糖尿病人,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引起腎臟病。藝人李妍瑾也曾經腎臟出問題,她表示,之前因為常出外景、然後又憋尿,就導致胱膀炎,發作之後藥又沒有好好吃,細菌並沒有完全被殺死,後來覺得自己好像不會不舒服了,就停藥了,有一次腹部很痛,就醫後醫生說「我的整個腎臟發炎」,當時小便不只是粉紅色,幾乎是排血尿。而藝人薛志正曾經因感冒併發肺炎,住進醫院還一度傳出病危,事後在肺部發現4顆假牙,移似是在插管時不慎掉入,甚至必須洗腎。「健康搜查隊」還找來一些案例,今年48歲的林順洲,因為小時候有一次因為泌尿道感染卻亂吃藥,而造成腎衰竭,還看密醫亂打針、吃藥,至今已經洗腎27年。另外24歲的阿德三餐都隨便吃,且愛喝奶茶與飲料,不喜歡喝水,有一天工作時突然覺得腰部一陣痠痛,還有噁心想吐的感覺,甚至痛到彎腰不起,就醫才知道得了腎結石。腎臟出問題可說相當棘手,本集「健康搜查隊」醫師要教您,如何觀察出腎病警訊?而日常生活中,憋尿、喝飲料、偏食等習慣,竟然也會造成腎病嗎?我們常常聽人家說洗腎,腎到底要怎麼洗?很多人有腎結石與膽結石,身體不同地方結石的石頭一樣嗎?另外腎虧就是指腎病嗎、還是指性功能障礙?本周「健康搜查隊」帶大家一窺腎臟奧秘,精彩內容請於11月27日晚間19:00準時收看。

糖尿病複合療法 老人可有效控制血糖

糖尿病複合療法 老人可有效控制血糖#腎臟

年長的糖尿病患者的新療法問世,讓糖尿病不再是老人家的惡夢。馬偕醫院醫生簡銘男今天表示,年老的糖尿病患者,因為腎臟及肝臟器官老化,而現行用藥常常作用在腎臟、肝臟與肌肉組織,所以造成病患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因此簡銘男醫師與研究團隊更改療法之後,發現到效果十分地好,這篇研究還登上國際老人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簡銘男醫師表示,傳統降血糖藥物作用在胰臟、肝臟及肌肉脂肪組織,但年老的糖尿病患腎臟及肝臟器官老化,造成服藥後疾病控制仍困難,而現行用藥仍無法提供多數病患有效控制;但是加入DPP-4抑制劑之後,可以改善這些情況,讓老人家的血糖可以順利下降,加上DPP-4抑制劑的耐受性好沒有副作用、低血糖症的發生率低,而且不會讓患者增加體重。研究團隊針對97位、平均年齡為73歲、患有第2型糖尿病的老人家,並且將他們分為兩組,進行臨床治療研究。結果發現發現,添加DPP-4抑制劑的那組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值,而且這些年長病患在使用DPP-4抑制劑後,沒有明顯的副作用。簡銘男醫師強調,DPP-4抑制劑目前是健保給付,所以不需要自費,為許多第2型糖尿病患帶來好消息;但是簡醫師仍提醒患者,除了服用藥物,糖尿病患者仍需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才能讓血糖得到控制。防治愛滋病現佳音 全球死亡率下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28&HN_Yr=0&HN_Mon=0男子頭皮癢就醫 竟發現陰蝨寄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27&HN_Yr=0&HN_Mon=0登革熱警訊解除 北市仍不敢掉以輕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21&HN_Yr=0&HN_Mon=0

美科學家研發強效「消脂藥」 月甩10%體重

美科學家研發強效「消脂藥」 月甩10%體重#腎臟

體重過重一直是先進國家困擾已久的問題,很多藥廠、學者都投入大量的心力來研發相關的藥物,希望能夠消滅肥胖,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指出,美國研究團隊已經研發出一種藥物,可以幫助消除脂肪,特別是腹部的脂肪,目前在猴子上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效,根據研究顯示,這種藥物可以在一個月之內,消除40%的脂肪,減輕11%的重量。這項研究是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研究團隊,為了要幫助肥胖者減重而研發的方法。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叫做Adipotide的藥物,會攻擊身上的白色脂肪細胞,可以幫助體重過重的猴子消除脂肪,並且減輕體重,這種藥物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會造成腎臟的損傷,但是科學家宣稱,這種損傷是輕微且可逆的,所以整體來說Adipotide是安全的。因為已經在猴子的實驗上取得良好的功效,因此研究人員也相信,未來在人體的實驗中也可以取得相當大的成效。兒少法修正三讀 媒體報導太腥羶色恐遭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14超誇張!台灣女性敷面膜 一年用量能鋪滿102座小巨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13電腦關機後超想打人! 「網路成癮」算疾病該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0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