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小象隊成員霍秀貞過世 享年44歲

小象隊成員霍秀貞過世 享年44歲#糖尿病

「小象隊」團員霍小胖(本名霍秀貞)2日過世,得年44歲。她13年前因先天性糖尿病失明,終生洗腎,去年截肢,昨早哥哥進她房間要背她去洗腎,發現她趴著睡,叫她時才發現她已過世。前小象隊的隊員霍秀貞,曾經因為糖尿病併發視網膜剝離,進而導致失明,之後也因為還需終身洗腎,她靠者販賣自編的中國節飾品賺錢,還有每個月6千元的補助金勉強維生。聽到她過世的消息,好友將會為她辦追思音樂會,還有她的中國結發表會。

慢性腎臟疾病照護 解答病友疑惑

慢性腎臟疾病照護 解答病友疑惑#糖尿病

經全國腎臟醫學會認證成為腎臟保健推廣機構的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腎臟照護團隊,提供完整照護流程、隱私的衛教環境及淺顯易懂的衛教內容,使腎臟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將正確護腎知識傳給民眾、帶給他們健康生活及快樂。根據最新的醫療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洗腎患者發生率與盛行率一直是世界第一,進一步分析發現南台灣民眾洗腎的情形尤其居高不下,特別是台南縣市更排名全台透析人口前三名。為何台灣洗腎人口如此多?主要是疏忽對腎臟疾病的認知與預防。高達九成民眾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腎臟已出了狀況而延誤治療,不知尋求適當的醫療途徑,亦不會採取相關預防措施,甚至有許多民眾聽信偏方,採用不適當的治療方式,反而加速導致末期腎衰竭的發生,致使罹患慢性腎臟病之人數急遽攀升。這或許是台灣尿毒症的發生率在全世界排名佔第一位的原因之一。郭綜合醫院深深感受慢性腎臟病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因此如何減少及延緩慢性腎臟惡化是極重要的工作,由於慢性腎臟病患多為老年人且病患多為不識字或視力不佳,單靠門診醫師治療及衛教單張,無法達到預防治療目的,該院腎臟內科醫護團隊致力於腎臟疾病的整體性照護,設立慢性腎臟疾病(CKD)照護機構,由腎臟內科主任蔡明松、醫師林孟德、家醫科主任吳俊鋒等十名醫師、與社工師、營養師、衛教師組成的堅強醫療團隊,細心的為病友服務,協助不少個案了解關於慢性腎臟病的疑惑。該院也有明確照會轉介流程,由腎臟醫師看診收案後,再由慢性腎臟衛教師及營養師,依病患個別需求加以衛教。除了提供照護與治療,CKD團隊更深入社區與中西區、南區衛生所、社區醫療群的聯繫,藉由驗尿及腎臟功能檢查,篩檢高危險族群,提供早日照護幫助病患延緩腎臟功能惡化。多數腎臟病友最大的疑惑是如何控制自身飲食,民眾可能好奇,然而到底要吃些什麼?CKD病人多數的問題是蛋白質攝取過多以及熱量攝取不足,郭綜合醫院營養師以實際生活上常用的餐點製作了「低蛋白點心食譜(補充熱量食譜)」,教導病患及家屬如何準備日常飲食。

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五成民眾「霧煞煞」

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五成民眾「霧煞煞」#糖尿病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長期以來都致力於推動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宣導,希望透過宣導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代謝症候群,可以減低三高的發生率。昨天(26)由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教授與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醫師,公佈每年一度的「千禧之愛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發現到超過5成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有超過6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而其中好發縣市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圖片為代謝症候群標準,資料來源:千禧之愛基金會。)有鑒於今年國健局公佈之十大死因,其中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由去年的四成攀升至今年的「五成」,調查除了針對台灣三大都會區民眾,還特別針對十大死因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5個好發地區,包括花蓮、台東、南投、嘉義、苗栗等縣市進行其認知度與行為,結果發現超過5成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超過6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而5好發縣市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孫璐西教授表示,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一旦引發相關疾病卻會致命!※下圖是祝年豐醫師分析代謝症候群的問卷結果:祝年豐醫師表示,以臨床經驗來看,平均四分之一的患者對於代謝症候群有錯誤認知,常見狀況包括以為不吃糖就不會血糖超標、每日五蔬果卻成了五果零蔬、誤認血壓降低就可以停藥、錯覺預防代謝症候群只要減重就好等。醫師提醒,有代謝症候群之民眾未來引發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6倍以上;腰粗1公分,小中風機率亦增加2%到20%。※下圖是測量腰圍的示範:祝醫師進一步呼籲3D健康生活飲食對策,包括Do Control,確實控制自己的生理指數,包括定期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特別是「腰圍」健康不容小覷;Do Healthy Diet,選擇健康的飲食,挑選低脂高纖多蔬果的健康食物,把握少油少鹽少糖的烹調原則;Do Exercise,每天要確實地運動,運動可以分段做、累計算,每天合計滿30分鐘,讓生活動起來,就可以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

體重標準心就健康?別輕忽代謝症候群

體重標準心就健康?別輕忽代謝症候群#糖尿病

每到歲末氣溫漸冷,早晚與室內、外的溫差大,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危險時刻!一名七十六歲的蘇姓男子因為胸痛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求診,經過檢查後確認症狀為急性心肌梗塞,馬上啟動「救心小組」機制,由當時值班的心臟內科主任王志鴻副院長緊急進行心導管術式治療,手術順利成功,且已康復出院。(圖:心臟結構圖,取自維基百科)得知自己罹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一開始蘇先生與家屬都難以相信,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心肌梗塞」是「胖子」才有的疾病,而155公分高的蘇先生體重五十公斤,換算BMI值是20是公認的標準體重,怎麼算也不「胖」。王志鴻副院長表示,不光是體重,更重要的是「代謝症候群」的問題,不是只有體重過重的人才有這個問題,蘇先生雖然體重在標準值內,但是卻因為糖尿病造成血管老化,三條心臟主要血管之中有一條已經慢性阻塞,這次就是因為天氣轉涼,血管收縮刺激斑塊破裂,造成另外一條主要血管急性阻塞,有致命的危險性,還好發現的早及時治療,在心肌組織嚴重受損之前疏通阻塞,蘇先生才能在不到四天的時間就康復出院。

一周吃兩次速食 女性罹患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增

一周吃兩次速食 女性罹患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增#糖尿病

速食餐廳、油炸食物,想必是許多年輕人的最愛,不過根據一篇國外研究指出,澳洲研究員發現,年輕人一週若吃兩次速食,就足以讓糖尿病及心臟病風險都增加,這種情況尤其在愛吃速食的女性身上更顯著。這項研究刊登在歐洲臨床營養期刊上,分析1896位,26-36歲的男女,根據分析,有40%的男性及20%的女性每週至少出現兩次速食外帶的狀況,研究人員對這些自願受試者進行一些相關的醫學檢查,包含血糖及胰島素數值,兩者測出來都高的話代表正在朝第二型糖尿病邁進。結果發現女性若是每週至少有兩次以上的速食外帶,血糖值明顯高於那些每週只有一次或者是更少速食外帶的女性,研究人員在男性身上也看到類似的情況,但嚴重性遠遠不及女性,研究人員不確定是否是因為不當飲食習慣所造成,或是缺乏運動所致,不過根據研究結果仍然顯示,吃速食容易使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疾病的風險增加,且在2008年一項研究發現單單一次的速食外帶就有23.2克的飽和脂肪酸,這遠遠超過一個女性每天攝取的容許量,因此速食對女性來說,最好敬而遠之,以減少糖尿病及心臟病的相關風險。優活推薦:●麥當勞PK漢堡王速食戰 消費者是最大贏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86●瘦下來還不會復胖 改變生活形態是關鍵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64●青少年愛吃速食要當心 不要小小年紀就一身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218

糖尿病看圖對話 衛教效果更佳

糖尿病看圖對話 衛教效果更佳#糖尿病

彰基二林分院於15日下午2點舉辦「糖尿病看圖對話」,是國際糖尿病聯盟認可的高視覺化與互動式的糖尿病衛教工具,透過小團體互動問答共同探索學習、分享支持,可強化病友對疾病的認知、擁有正向的心態面對病程、解決問題,達到更有效的自主管理,控制好自身血糖及過健康生活。(圖:彰基二林分院提供)國際糖尿病聯盟為了讓患者與家屬更清楚認識糖尿病,進一步促進控制血糖的目的。「糖尿病看圖對話」衛教工具,就像「拼圖」、「探索」遊戲,在衛教老師帶領下,透過對話卡片,共同討論糖尿病相關知識。 糖尿病病友劉先生表示,以前聽糖尿病衛教護理師說明,聽完十分鐘後就忘記了,現在藉由看圖對話的方式,幫助圖像記憶,大大提升記憶能力與衛教效果。

糖尿病患年花千億 編「年鑑」盼全民重視

糖尿病患年花千億 編「年鑑」盼全民重視#糖尿病

根據統計發現,台灣糖尿病人口自1997年至2009年,由53.8萬人增加至122.3萬人,成長超過2.3倍,保守估計2011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可達135萬人,國外甚至預估台灣有超過170萬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醫療費用在09年突破一千億元,占健保總支出22%。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為提高糖尿病的治療品質與成效,積極推動大規模的健保資料庫分析,編撰一部屬於台灣民眾的「台灣糖尿病年鑑」,不但能加強民眾對糖尿病的重視,並可據此擬訂具體可行的政策。(圖片是糖尿病協會年鑑啟動圖,希望能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合併症與死亡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醫師表示,台灣糖尿病患者有99%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好發於四十歲以上中老年人與肥胖者,由於糖尿病本身無法治癒,因此須長期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秘書長江怡德醫師指出,近年來多項糖尿病藥物問世後,有效的幫助患者控制血糖並降低合併症的發生,但是根據統計資料指出,糖尿病盛行率增加造成相當龐大的醫療成本,單以2009年糖尿病患醫療費用計算,當年就投入約一千億的醫療費用支出,相當驚人。江怡德醫師表示,根據健保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40到59歲糖尿病患占全體糖尿病患者約4成,江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平時做好血糖控制,並不會影響生活作息,而40到59歲的民眾通常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但若因血糖控制不佳,合併發生大小血管病變,可能造成中風、冠心病、神經病變與足部潰瘍,甚至截肢等情況,將大大影響生活與工作。莊立民醫師最後指出,要落實及有效提升糖尿病的防治成果,需要藉助資料分析結果,由於台灣尚未有糖尿病的大規模及完整之統計分析,因此學會彙整近13年來健保資料庫糖尿病相關的統計資料,啟動編撰「台灣糖尿病年鑑」一書,並期待台灣糖尿病年鑑問世後,可作為醫療衛生政策擬定的重要參考依據,引領台灣糖尿病研究走向世界頂尖的指標,並且提昇糖尿病患的照護品質。優活推薦:●全速衝刺跑步20秒 有助預防糖尿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70●糖尿病健康促進成效佳 定檢率提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01●日夜輪班女性 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24

全速衝刺跑步20秒 有助預防糖尿病

全速衝刺跑步20秒 有助預防糖尿病#糖尿病

依據衛生署統計,糖尿病死亡率近十年來已由1978年每十萬人口中6.5人,躍昇至1995年的33.97人,呈五倍之增加,而且從1979年以後長居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若就死亡率增加幅度而言,則為十大之首,因此不能不正視糖尿病問題,然而根據新加坡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研究指出,若能每周跑個幾次「全速衝刺跑」,累積下來,即使只有20多秒的運動也有助預防糖尿病,而這篇研究被刊登在「歐洲應用生理學雜誌」上。(圖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活動照片)英國巴斯大學(Bath University)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研究中表示,這些久坐少動的志願實驗者,每周若能有3天在跑步機上全速衝刺跑個20餘秒,除了可藉由高強度運動消耗肌肉中的糖分外,在這個過程中胰島素得到了刺激,也提高了功能,研究人員表示,20秒的全速衝刺跑約等於1個小時的「溫和」運動,研究結果也顯示,6個星期後這些自願實驗者的胰島素功能提升28%。根據台北榮總醫院新陳代謝科衛教文章指出,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然後透過血液運送至全身,胰島素則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如果沒有胰島素作用,葡萄糖就不能被利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便會上升,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便會從尿液中排,所以稱為糖尿病,於糖本身的滲透壓高,糖分從小便中排出時,會伴隨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以會出現尿多,口渴,多吃,疲倦,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優活推薦:●日夜輪班女性 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24●糖尿病複合療法 老人可有效控制血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29●女性腰圍超過31吋 小心糖尿病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1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