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基隆設血壓站 盼民眾注意自身健康

基隆設血壓站 盼民眾注意自身健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基隆暖暖區衛生所於所內、過港里民會堂、碇安里民會堂、碇祥禮民會堂、暖暖區公所、自然發展協會、中興關懷據點、陸記藥局等公共場所設置血壓檢測站,提供市民可近性、可利用性之血壓、腰圍檢測服務及相關衛生保健資訊,期望市民能隨時就近前往檢測、紀錄自己的血壓,養成時常量血壓的習慣,才能了解自己的血壓變化。尤其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民眾,更應時時關心注意自己血壓、血糖變化,並記錄於糖尿病護照或記錄本中,以便回診時提供醫師做為治療用藥之參考,使疾病獲得良好之控制;因為有糖尿病、高血壓的人,若血糖或血壓沒控制好,均很容易引起腎臟疾病。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年調查發現:15歲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臟疾病的比率,分別是36.6%、32.3%、17.3%及12.9%,比一般民眾罹患高血壓(15.0%)、高血脂(15.6%)、糖尿病(5.8%)、心臟疾病(4.6%)之比率高出2~3倍。暖暖區衛生所呼籲民眾為避免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威脅,請隨時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養成規律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做血壓、血糖、血脂及尿液檢測。

控制「醣份」攝取 糖尿病也能健康吃

控制「醣份」攝取 糖尿病也能健康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糖尿病患常認為,一旦罹患糖尿病,許多東西都沒辦法吃,深怕血糖會因此難以控制,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李雅筑表示,其實只要控制好「醣」類食物的攝取量,一樣可以均衡飲食,但此時「量」的拿捏,就非常重要了,許多病友常誤會,認為「少吃」就等於「不能吃」,事實上,要與食物斤斤計較、精打細算,並時常提出執行的困難點與營養師討論,交換意見、共同解決,才能健康「挑食」常保健康!李雅筑營養師解釋,當我們吃下食物,胰臟會分泌胰島素使血糖下降。胰島素就像運送東西的「貨車」,攝取食物產生的血糖就是「貨物」,當我們一直在攝取食物,貨車(胰島素)就帶著貨物(血糖)到各個細胞與器官,供給養分,但是,糖尿病患者因貨車(胰島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導致貨物(血糖)無貨車運送至需要之處,都留滯在血液中,使血糖持續上升、細胞無法利用。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血糖值在飯前應為70~130 mg/dl,而飯後應是180 mg/dl以下,倘若血糖濃度超過180mg/dl,就會驗出尿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控制醣類食物(澱粉類、水果類、奶類)的份量、若要吃糖需使用代糖,使貨車(胰島素)不至於彈性疲乏,也不會使腎臟負荷過多,進入洗腎的地步。許多糖尿病患常有一些疑問,像是吃飯時能和家人一起吃?飯後能吃水果?多吃蔬菜就對了?等,李雅筑營養師解釋,其實糖尿病患依然可以跟家人一起吃飯,只要控制好「醣類」食物的份量即可,而水果的攝取,一天以「兩份」水果為原則。一份的量到底有多少呢?大約是一.五顆奇異果,或半條香蕉,或六顆櫻桃,或十三顆葡萄,或一個柳丁等。另外要注意的是水果中的酪梨,是植物性脂肪最高的水果,也被稱為「森林奶油」,食物分類上屬於油脂類。一百公克的酪梨相當於九十卡的熱量,也等於兩份的油脂,所以減重或糖尿病患者應減少食用。另外蔬菜類,像是山藥、芋頭、玉米,豆類食物像是皇帝豆、碗豆、紅豆、綠豆、薏仁等,因澱粉含量豐富假若同一餐已攝取此類食物,就該減少飯的食用量。而牛奶中含有乳糖,還是會造成血糖的上升,建議一日一杯(兩百五十C.C.)為宜,糖尿病患最好選擇新鮮、低脂或脫脂牛奶最佳,飯後點心像是,堅果類,雖然有許多營養素,如維生素B、E與亞麻油酸,而亞麻油酸為人體的「必需脂肪酸」,但是堅果為油脂類,攝取過多會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危險。所以一日建議攝取量為一份,例如:南瓜子一.五匙(以免洗湯匙為標準),開心果一匙。(資料來源:東基公益電子報73期)

糖尿病迷思!打胰島素不是洗腎原因

糖尿病迷思!打胰島素不是洗腎原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先生得到糖尿病已經十多年了,因為有乖乖聽衛教團隊的話飲食有控制、有按時吃藥,現在的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7以下,林先生的姊姊糖尿病的病史20多年了,她參加糖尿病病友團體,從其他病友中分享到許多經驗,所以知道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的原因。其實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病而不是絕症,只要好好的控制,生活跟一般人都一樣,可以去工作去旅行,也有些人只要飲食控制,持續運動,不用吃藥也能控制好糖尿病,只是大家對糖尿病都有錯誤的認知,以為一吃藥就要吃一輩子,以為打胰島素會造成腎臟不好,而不知道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差,吃降血糖的藥已經無法將血糖控制好卻一直不願打胰島素,等到真的願意打胰島素,腎臟也已經損傷了。基隆市衛生局長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以「持續運動,規律服藥,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維持腰圍女生小於80公分,男生小於90公分;藥物要依照醫師只是服藥,不要自行調整藥物;食物都可以吃只是不要過量,不要暴飲暴食,讓血糖起伏太大。

醫訊/胰島素注射 要注意?

醫訊/胰島素注射 要注意?#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注射胰島素能促進葡萄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在肝臟能促進葡萄糖轉化成肝糖、抑制脂肪分解,減少脂肪酸之釋出及增加蛋白質合成,避免肌肉組織蛋白質之分解等,因此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島素又注射胰島素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邀請您,一同參加市民健康講座。活動時間:5/9(三) 9:00~9:30活動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檢驗大樓6樓 第一會議室活動洽詢:(02)2709-3600分機3292

巨人腦下垂體腫瘤 導致糖尿病症狀

巨人腦下垂體腫瘤 導致糖尿病症狀#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桃園縣一名35歲的陳姓男子,連續一星期有全身無力及頭暈的症狀,因此到台北榮總桃園分院腎臟科求診,經就醫檢查後發現陳男的血糖數值比一般人高出10倍,有糖尿病的症狀。由於陳男身高193公分,因此台北榮總桃園分院腎臟科主任常逸平醫師認為血糖的異常可能與腦下垂體有關,因此也發現林男腦下垂體有腫瘤,經手術治療後,林男的血糖已較為穩定。常逸平醫師表示,陳男到院就診時,因為身形特別高大,手腳也比正常人大,推斷出他有肢端肥大症,而陳男近2年來體檢,血糖數值都偏高,原本推斷是糖尿病酮酸中毒,但是陳男並無糖尿病家族史,後來為病患檢測生長激素也發現濃度異常,因此常逸平研判可能是腦下垂體有異,做電腦斷層後發現腦中有一顆良性腫瘤,因此才讓衍生出糖尿病,找出病灶之後,陳男已接受手術摘除腫瘤,血糖也恢復穩定。常逸平說,腦下垂體正常會分泌生長激素,也是人體用來提高血糖,當生長激素過度分泌,會讓身形高人一等,陳男一直未察覺自己有巨人症,而手腳粗大也以為是做粗活的關係,所幸醫師觀察到潛在病因加以診斷,若腫瘤未及時治療,肢體變大會增加心臟負擔,造成下肢、脊椎骨骼壓迫,且血糖持續飆高恐致命。若父母都不高而孩童卻很高大,可能與腦下垂體異常有關,應及時治療以免造成其他病變。

睡眠不足恐致糖尿病 影響長期健康

睡眠不足恐致糖尿病 影響長期健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編譯)現代人生活緊張,時常熬夜或失眠,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中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或日夜顛倒的問題可能對長期健康狀況有相當大的影響,若是每天晚上睡眠不到5個小時,影響生理時鐘,使身體的代謝率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大增。布萊根婦女醫院Orfeu M. Buxton博士表示,運動、飲食、與睡眠是健康的三大支柱。當任何一個支柱發生狀況時,會三方面一起崩潰。若一個晚上睡眠不足會使血糖上升,並讓全身的肌肉對胰島素變得不那麼敏感,而胰島素抗性會導致身體的種種問題,包代謝失調、變胖,或增加罹患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心臟疾病和癌症的風險。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以21位健康狀況佳的成人做實驗對象,在6周的前半段讓受試者維持規律的生活;後半段則每天只睡5個小時,且有時日夜顛倒,並觀察牠們的生理變化,發現睡眠不足會使飯後血糖急遽上升,接近糖尿病的病人的血糖數值,甚至因為如此,讓人一年增加4.5~5.5公斤,國家衛生總署(NIH)建議,成人每天需睡眠7~9小時,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才能維持健康。

醫訊/糖尿病外食原則

醫訊/糖尿病外食原則#糖尿病

根據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衛教文章指出,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全身,包括胰臟,會刺激胰臟釋出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如果沒有胰島素,或者身體各組織對胰島素不發生反應,則葡萄糖就不能被利用,於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便會上升。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便會從尿液中漏出,所以稱之為糖尿病。其實血糖超過訂定的標準便算是糖尿病,不一定要有尿糖存在才算糖尿病,由於血糖要高到某程度才會有尿糖出現,所以測定血糖較尿糖準確。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因此,我們一天吃了什麼對血糖有莫大的關係,但現代人生活忙碌,許多人便選擇方便的外食,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該注意什麼呢?由高雄榮總營養師陳美吟談糖尿病外食原則為您解惑。主講:高雄榮總陳美吟營養師地點:高雄榮總門診大樓地下一樓糖尿病衛教室(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時間:4月17日(二)上午8:20分至8:50分洽詢電話:07-342-2121轉5200

健保改善方案 糖尿病患享就醫自主權

健保改善方案 糖尿病患享就醫自主權#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臺北市醫療院所今年糖尿病就醫者有15萬4,635人,其中只有3萬675人(占19.83%)參加「全民健保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另還有8成糖尿病患尚未加入健保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糖尿病人「掌握就醫自主權」,為獲得更好的糖尿病照護品質,就診時可選擇已加入全民健保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之129家醫療院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鄭筆聳醫師表示,糖尿病人加入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除一般健保醫療外,更可擁有健康自主管理衛教服務,包括行為改變的介入、營養需求評估、運用相關檢驗數據來改善急性合併症之預防、依自我管理目標進行評價等,可增加糖尿病防治知能,以持續控制病情,改善生活品質。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於90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針對糖尿病人設計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型照護模式,以使糖尿病人獲得更好的健康照護。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2年臺灣醫療院所糖尿病照護品質之監控及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加入健保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試辦計畫之糖尿病個案生理指標,血糖、血壓、血脂,皆較加入時有顯著改善,接受1年照護後的糖尿病個案之糖化血色素約可降低0.3%。依國外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醫療院所加入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可使糖尿病方案門診利用增加,住院利用率下降,每百人可減少2.7次。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統計數據資料顯示:臺北市99年已加入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之醫療院所的個案照護率為23.3%;臺北市醫療院所就醫糖尿病人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為27.44%;臺北市醫療院所就醫糖尿病人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率為26.34%。糖尿病人可至已加入健保改善方案醫療院所就醫,以改善血糖、血壓、血脂等生理數值,及更能受到較連續性、完整性的照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