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調查/惡性腫瘤列十大死因之首 自殺首度未入榜

調查/惡性腫瘤列十大死因之首 自殺首度未入榜#糖尿病

衛生署今(15)日公布99年國人標準化死亡率數據,99年國人死亡人數共1144,709人,依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計算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55.6人,較上年減少2.4%,顯示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長。根據內政部初步估計,99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男性為76.2歲,女性為82.7歲,男性與女性分別較上年增加0.1歲與0.3歲。99年國人主要十大死因與上年比較,原排名第9之自殺及排名第11的高血壓性疾病對調。99年其死亡人數占率依序為:(1)惡性腫瘤占28.4%;(2)心臟疾病占10.8%;(3)腦血管疾病占7.0%;(4)肺炎占6.2%;(5)糖尿病占5.7%;(6)事故傷害占4.6%;(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3.6%;(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占3.4%;(9)高血壓性疾病占2.9%;(10)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占2.8%。衛生署表示,99年十大主要死因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加僅有肺炎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增加1.2%與6.1%,餘則呈減少;其中以事故傷害減少11.9%最為顯著。衛生署指出,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3,889人,標準化死亡率均較上年減少6.1%,居國人主要死因之第11順位,自86年起,自殺首次未列為十大主要死因。 另99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為41,046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4%,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31.6人,較上年減少0.7%。前十大主要癌症順位分別為:(1)肺癌占20.0%、(2)肝癌占18.9%、(3)結腸直腸癌占11.4%、(4)女性乳房癌占4.2%、(5)口腔癌占5.8%、(6)胃癌占5.5%、(7)攝護腺癌占2.5%、(8)食道癌占3.8%、(9)胰臟癌占3.6%、(10)子宮頸癌占1.7%。

糖尿病患者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燕麥片、黃豆可參考

糖尿病患者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燕麥片、黃豆可參考#糖尿病

國人因普遍運動量不足、肥胖比率增加、加上飲食過量等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有增加趨勢;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表示,「糖尿病患者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且定時定量,並可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糖尿病是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的疾病,病患的血糖比正常人來得高,因為身體血糖高,導致病患容易引發各種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除了藥物控制,還包括規律的運動、注意飲食等。糖尿病患者必須把握少油、少鹽、少糖,以及多攝取高纖維食物的原則,且三餐定時定量,蔬果也要均衡攝食。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說,患者必須有均衡營養,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主食類、奶類、肉魚蛋豆類、油脂類、蔬菜類、水果類等。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指出,糖尿病患者必須按照一定的份量與時間進食,不可暴飲暴食,「因降血糖藥物和胰島素在體內作用的時間一定,所以進食時間與份量也要固定,如果食物過量或不足,容易造成血糖過高或過低,甚至會危及生命。」此外,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建議糖尿病患者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因含纖維質高的食物可減緩醣類的吸收;高纖維食物包括燕麥片與乾豆類,如黃豆、紅豆等,另外蔬菜類也含豐富纖維質,可多食用。

大熱天少喝水又憋尿 陳菊腎盂炎住院

大熱天少喝水又憋尿 陳菊腎盂炎住院#糖尿病

高雄市衛生局長證實市長陳菊因腎盂發炎,目前正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接受抗生素治療中。醫師指出,天氣炎熱人體容易發汗,常忘記補充水分及排尿,女性及糖尿病患者最容易發病。醫師指出,每到了天氣炎熱的季節,尿路或腎臟結石及急性腎盂發炎的病例即明顯增加。當發生急性腎盂發炎時,通常腰部會疼痛,產生輕微發燒、忽冷忽熱、頻尿夜尿、灼痛等症狀。臨床觀察發現,腎臟因細菌感染急性發炎多為大腸桿菌,且女性發生機率高於男性,曾經中風或糖尿病患者也屬於高危險群。當尿路受到感染時,細菌經由尿道至膀胱往上的「尿液逆流」感染也會引起急性腎盂炎。醫師表示,急性腎盂炎只要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不會轉變成慢性腎盂炎,預後佳也不會導致腎功能下降產生尿毒。在高溫的夏日,不要忘了補充足夠的水分,多排尿以預防急性腎盂炎的發生。

讓血管彈性變好、助代謝 運動可控制糖尿病

讓血管彈性變好、助代謝 運動可控制糖尿病#糖尿病

近年來國內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原因可能與國人運動量不足、肥胖比率增加、以及飲食過量等有很大關係;要想控制好血糖,運動絕對不可或缺。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表示,「規律運動可以增進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代謝能力,也可讓血管彈性變好,幫助血糖獲得控制。」糖尿病是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的疾病,病患的血糖比正常人來得高,因為身體血糖高,導致病患容易有各種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包括規律的運動、注意飲食、藥物的控制等,其中規律運動算是很重要的一環。根據研究,運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值,並能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協助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機率;每天30分鐘的規律運動,能夠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值。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指出,規律運動可以讓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代謝能力變佳、也可讓血管彈性變好,增進身體基礎代謝能力、幫助體內廢物排除,血糖可獲得控制;除了運動,飲食的控制加上服用藥物輔助,對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很大幫助。

世界無菸日 213個民間團體成立「台灣拒菸聯盟」

世界無菸日 213個民間團體成立「台灣拒菸聯盟」#糖尿病

213個婦幼、環保、社福、醫藥、教育等團體代表,於日前(5/31)日WHO「世界無菸日」發表宣言、正式成立「台灣拒菸聯盟」,並於群賢樓前向支持菸害防制的田秋堇、丁守中、江玲君等立法委員獻上「感恩的心」,表達「落實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儘速審查「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重建臺灣公共衛生形象」的需要。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國家衛生研究院客座教授溫啟邦表示,添加塑化劑造成國人驚慌,臺灣全民努力、長期經營的公衛形象更因此重挫。事實上,塑化劑是屬於第4類毒化物,而菸品卻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第1級的致癌原」,而且菸品一年奪走全球600萬人的生命,其中有28,000人在台灣!「世界無菸日」,WHO把今年訂為「落實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年」,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FCTC)是WHO唯一的公約,臺灣要健康、台灣要更好、台灣要扭轉國際形象,應該好好運用這次機會,讓預防疾病、拯救生命、符合FCTC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通過,展現台灣配合國際公共衛生政策的決心。台灣拒菸聯盟發起人代表孫越表示,為維護國民免於菸品危害;預防青少年吸菸;以及落實WHO的FCTC,「台灣拒菸聯盟」提出三項行動:立法院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全民給予提案立法委員民意支持力量。要求政府落實FCTC。「台灣拒菸聯盟」213個連署團體的代表們,以一段呼籲懇求審查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的急迫性!台灣癌症基金會強調,懇求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全面禁菸,提供國人免於二手菸害。無喉者復聲協會強調,推動菸害防制、建立無菸環境,以拯救人命。台北市呼吸治療師公會強調,建立室內無菸環境、免於二手菸害,應是人民基本的健康人權。董氏基金會強調,禁止菸草產業廣告促銷與贊助,及加重菸草產業違規廣告處罰,可預防吸菸並符合公平正義。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強調,全面禁止菸草產業的廣告、促銷及贊助,確實保障下一代遠離菸品。臺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強調,禁止菸品陳列展示,避免戒菸破功。台灣國際醫學聯盟強調,維護消費者權益,塑化劑要下架,比它更毒的菸品更應下架。婦女救援強調,完善的菸害防制法,將使更多的家庭圓滿。中華民國防癌協會強調,現在做好菸害防制,下一代遠離肺癌疾病。亞美反菸基金會強調,有效的菸害防制政策,可以幫助戒菸!延伸閱讀「完整內容」: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664

小便解不出?小心帶狀皰疹受到感染

小便解不出?小心帶狀皰疹受到感染#糖尿病

某日,一位住院病人請假回家,詢問請假原因,病人靦腆的說,因為要回去「斬蛇」。原來這是一位因帶狀皰疹(俗稱皮蛇)住院的病患,為了趕快好起來,不惜嘗試「中西合璧」的治療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謝佳憲解釋,「帶狀皰疹」即是俗稱的皮蛇或飛蛇,與水痘同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感染所致,是一種呈帶狀群聚分布,會起出血性小水泡的疹子。帶狀皰疹的成因,其實就是水痘病毒的復發。謝佳憲說,在水痘病毒疫苗發明以前,很多人都發過水痘,經過兩三個禮拜水痘好了,病毒卻潛伏在神經節內。這些人一旦生活壓力變大,身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病毒就會被活化,復發的病毒沿著神經節所支配的神經發作,不但使這條神經發炎受傷,也讓這條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紅腫起水泡。神經所支配的皮膚成一長條形分佈,這就是為什麼帶狀皰疹會形成長長一條像蛇的原因了!根據統計,糖尿病人、惡性腫瘤,尤其是淋巴腫瘤病人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這都和病人免疫機能較差有關。謝佳憲指出,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現帶狀皰疹,最常發生在軀幹部位,並伴有劇烈疼痛。長在眼睛附近的帶狀皰疹要特別小心,因為病毒侵犯顏面三叉神經的第一支,容易導致失明,尤需特別注意防止續發性細菌感染。根據研究,若鼻尖出現帶狀皰疹的水泡,有很大的機會會侵害到眼睛,因此若出現這些狀況,患者應儘速再尋求眼科醫師協助。帶狀皰疹該如何治療呢?謝佳憲表示,帶狀皰疹只要好好處理,通常會在5週內痊癒,但對於免疫力很差的病人(如愛滋病患),時間會比較久。治療可以概分為兩個階段:發疹子的期間,使用抗病毒的藥物,越早服用越有效。如果稍晚才開始服用﹝疹子出現三天後﹞,效果會差一點,但仍有機會縮短病程、減輕症狀。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期間,可以使用止痛藥,包括各種不同強度的止痛藥,可以舒緩神經發炎所帶來的疼痛。口服抗憂鬱劑用於一般止痛藥無法治療的疼痛。如果還是無法止痛,可能就要請神經科做神經阻斷術。謝佳憲提醒病患,在疱疹照顧方面,千萬不要觸摸紅疹或戳破水皰,更不要擅自塗抹成藥,如萬金油、小護士、草藥膏,以免引起皮膚感染,延遲復原及可能引起永久性疤痕。患者應有充足休息及營養,在飲食方面並無特殊禁忌,但避免喝酒、辛辣等刺激品,平時應穿寬鬆衣服,以避免磨擦水皰或引起疼痛。他還說,帶狀皰疹通常一生只會發作一次,具有終生免疫力。沒有得過水痘的人,是不會得到帶狀皰疹的,但帶狀皰疹具有傳染性,會使接觸到的人發生水痘。他強調,大部份患者的帶狀皰疹可在一個月內痊癒,但有些患者可能會有併發症發生,包括帶狀皰疹癒後神經痛,繼發性細菌感染,眼部併發症,若患處位於生殖器官附近,可能發生膀胱無力、小便解不出來,也有時伴有便秘。在帶狀皰疹的預防方面,因為引起的原因是身體免疫力下降,讓潛伏的病毒有可趁之機,因此,增強自身免疫力便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一般來說,飲食正常、睡眠充足、適量補充維他命和水分,以及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都是可以增強免疫力的方法。延伸閱讀「併發症、治療、預防」: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489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糖尿病

端午佳節將至,各種口味的粽子紛紛出籠,古早味肉粽、客家粄粽、潮州粽、廣東裹蒸粽、八寶粽、豆沙粽…哇!一想到香味撲鼻的粽子,令人忍不住垂涎三尺。不過您知道嗎,粽子的營養以熱量為主,其次是蛋白質、脂肪、醣類,膳食纖維量明顯偏少,所以吃太多粽子,不但會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還會讓肥胖找上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指出,粽子的主角「糯米」,比較難消化,吃多了容易脹氣、肚子疼。胃腸不好或消化力較差的老年人、小孩可別吃太多。原則上,一般人一天應少於兩顆粽子,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的病人,一天則少於一顆粽子為佳。另外,享用粽子的時間可以放在午餐時段,避免放在晚餐時段食用,才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影響睡眠品質。粽子的常客:五花肉、鹹蛋黃、肉燥、甜辣醬、砂糖、果糖…等,這些食物的油脂、鹽份和熱量相對偏高,對於正在進行體重控制,或有三高問題的朋友來說並不健康,也容易影響血壓的控制。周千欽建議民眾,不妨選用脂肪含量較低的瘦肉、豆干、香菇、紅蘿蔔、竹筍來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及肉燥;另外以不沾醬方式減少鈉鹽攝取。吃鹼粽時,可適量使用「代糖」取代砂糖、果糖,來降低熱量、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威脅。過節時,通常一餐裡只準備了粽子及一道湯。但若是如此,只會攝取過多油脂和澱粉,少了膳食纖維,而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如此食用三天以上,容易肩頸痠痛、沒有精神。周千欽建議,吃粽子的時候,可以再吃一盤深綠色的燙青菜,配一碗蘿蔔湯或竹筍湯,點心時間再補充約一個拳頭大的水果,以提供均衡營養素來源,達到營養均衡目標,才不會過了一個節,腰圍長大一圈。延伸閱讀「低卡粽子輕鬆DIY」: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94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糖尿病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100年5月22日(星期日)上午假臺北市松山國小合辦「世界高血壓日健走GOGOGO」活動,現場有血壓及腰圍量測及臺北市民健康卡集點服務,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為100年5月17日,主題是「Know Your Numbers and Target Your Blood Pressure」,係宣導以「健康數字 健康血壓~Half in Five」為口號。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臺北市98年衛生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臺北市十大死因第2、3、9位,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1.89%、7.59%、2.59%,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2.07%,亦即北市將近每4.5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5吋)就算過胖,腰圍過大之腹部肥胖係內臟脂肪型肥滿,則是罹患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和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因子。瑞典研究發現,每天多坐1小時看電視,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風險就增加26%,要運動30分鐘才能抵銷久坐1小時增加的風險,建議每坐50分鐘就必須起身休息活動10分鐘,伸展筋骨。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臺北市18歲以上運動盛行率約69.68%,尚有四成人口未建立運動習慣。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證明,規律運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更大。尤其是耐力型的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外丹功、高爾夫、登山、慢跑、游泳或有氧舞蹈等。然而,高血壓患者運動前,應先接受醫師的檢查,藉此了解自己的體能和安全的運動量後,再斟酌自己的病情和體能狀況來從事運動。今年世界高血壓日將舉辦適合一般大眾參加的健走活動,期許號召千人一起健走以保持「健康數字健康血壓」,宣導力行預防高血壓的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八部: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 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 控制食鹽食用量,健康的成年人8~10公克/天,高血壓患者,應控制於5公克/天以下(一茶匙約5公克的鹽)。 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 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 戒菸、少喝酒。 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 應養成清心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