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足潰瘍、組織壞死 高壓氧治療免除截肢夢魘

糖尿病足潰瘍、組織壞死 高壓氧治療免除截肢夢魘#糖尿病

59歲郭女士(化名),有多年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史,近年來更併發慢性腎衰竭而接受常規的腹膜透析治療。月前,左側末端的兩個腳趾,因為感覺遲鈍而產生不自覺的外傷,起初不以為意,沒想到範圍不但變大且出現黑色壞死的現象,經醫生診斷後告知:由於下肢動脈循環不良,需要做膝下截肢的手術,病人為求保存肢體的完整,無法接受截肢手術的建議,進而輾轉到新店耕莘做進一步的處理。該院新陳代謝科裴馰主任安排住院之後,除積極控制血糖外,並由高壓氧科做傷口附近的經皮氧分壓(TcpO2)檢查,為使病人在高壓氧治療下療效更加完整,同時會診心臟血管科王禎煜醫師處理病人下肢動脈的問題,經過磁振血管攝影的檢查,証實病人有下肢動脈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隨後更以血管氣球擴張術(PTA)來打通動脈狹窄的部份,在做完一連串的檢查及處理之後,再搭配密集的高壓氧治療,傷口附近的氧分壓從原來接近的臨界值上升至兩倍,之後,在整形外科劉鳳明主任的細心治療下,病人只做了左腳兩趾的傷口處理而保留了完整的小腿,不但改善原有的問題更保存病人的肢體功能。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高壓氧醫學科 - 陳紹原醫師表示,糖尿病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25%的糖尿病患者會因足部問題而就醫,15%的患者在一生中會發生足潰瘍,足部問題也是糖尿病患者住院最常見的原因。此外,45-70%的截肢是因本疾病所造成的,可見糖尿病所造成的合併症,對病患的影響相當大。糖尿病足潰瘍的處理原則包括三部分:首先是以藥物控制血糖及感染,再來是外科手術清創與局部血管血流重建,最後再輔以高壓氧治療,活化缺氧的組織。高壓氧治療對於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是一個很好輔助療法,它可使截肢的機會減少,傷口復原機會增加,且縮短治療的療程。陳紹原醫師指出,高壓氧治療可快速提高體內氧氣濃度,並促進新血管生成,使缺氧的不健全組織活化,所以能幫助的潰瘍癒合,對於糖尿病足的潰瘍患者,施以二十次以上治療後,往往會有很大的改善。郭女士接受高壓氧經皮氧分壓的檢測發現組織周圍的含氧量非常低,而因本身又有下肢動脈循環不良的問題,為使病人在高壓氧治療下療效更加完整,經過磁振血管攝影的檢查,證實病人有下肢動脈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隨後更以血管氣球擴張術(PTA)來打通動脈狹窄的部份,使血循更加順暢。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它不僅是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及腦血管阻塞導致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原因,它也是造成周邊血管阻塞,導致病患肢體缺血而產生各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酸麻,間歇性跛行,疼痛,到最後不可逆的壞死及潰瘍,最後截肢。一旦有症狀時,就必須積極的進行檢查和治療,以避免後續症狀的持續惡化。陳紹原醫師說,檢查項目包括:(1)上下肢血壓的比值(2)周邊血管超音波及運動量測試(3)更進一步的檢查則包括了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血管核磁共振攝影或導管血管攝影(4)高壓艙經皮氧分壓(TcpO2)的監測可了解病人在正常環境及高壓氧環境下傷口附近氧氣的含量。當症狀無法以藥物改善時,就應該即早治療,例如運用動脈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等等)的技術應用於足部,否則等到病情惡化到形成潰瘍,壞疽時才接受這些治療,通常是無法逃避截肢的命運。陳紹原醫師提醒,希望使大家能明瞭嚴重的糖尿病足合併下肢動脈阻塞,截肢並不是唯一的結果,在積極的血管重整(動脈血管氣球擴張術)之後,配合完整的高壓氧治療,只需做部份傷口處理,還是可以保持完整的功能,當然注意足部安全、控制血糖的穩定,更是避免問題產生的不二法門。

清明節健康吃「潤餅」 烹調宜少油、多蔬菜

清明節健康吃「潤餅」 烹調宜少油、多蔬菜#糖尿病

清明節即將到來,民眾習慣在清明節裡吃「潤餅」過節,但油炸過的春捲熱量較高,臺中市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潤餅內餡宜多選用蔬菜類食物,烹調時儘量減少油的用量,而糖尿病患者尤其應留意食用份量,因為兩張潤餅皮就等於四分之一碗飯,同時潤餅也應以未油炸過者為優先選擇,以免影響血糖及自身健康。同時亦呼籲民眾購買潤餅皮時,應避免選擇過白、過脆或製售之環境衛生是否良好,選購潤餅之食材亦應注意以天然色澤為宜。臺中市衛生局為讓消費大眾能食用安全之應景食品,如潤餅食材、掃墓拜拜用粿類製品等,共抽驗44件相關商品,其中1件豆干絲檢出過氧化氫陽性與規定不符,抽驗結果不合格率為2.27%。由於過氧化氫(H2O2),俗稱雙氧水,具有漂白、殺菌及防腐效果,不可使用於豆製品。民眾食用多了可能會引起頭痛、嘔吐等症狀,另外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力,可造成皮膚、眼睛及腸胃道的腐蝕性傷害,長期食用有致癌的危險,台中市衛生局呼籲選購豆製品食品時,不要購買食物外觀異常白的加工製品,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

降血壓藥不宜自行貿然停藥

降血壓藥不宜自行貿然停藥#糖尿病

日前一位有高血壓病史的42歲男性,因意識不清送入急診室,到院時血壓高達200/110毫米汞柱、昏迷指數6分,電腦斷層顯示為腦幹出血。經降血壓、降腦壓後,送入加護病房進一步治療。不幸的是,雖經過醫療團隊全力搶救,病人狀況仍未見好轉,數日後經醫師宣判腦死。在與家屬做病史詢問時得知,病人在數月前經醫師診斷有高血壓並開始服用降血壓藥物,服藥後血壓控制相當不錯。發病前兩星期,他自認為血壓已恢復正常,不想這麼年輕就與藥罐子為伍,所以停止服用藥物,沒想到兩星期後就遭逢此劇變。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腎臟科楊忠煒醫師表示,一般人大多認為西藥較傷身體,吃多了或吃久了會傷肝、傷腎,所以對西醫師的處方用藥並不是百分之百的遵從,經常會「偷斤減兩」。尤其是一些有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的慢性病患,這些慢性病在短期內並不一定會造成病人很大的不舒服,甚至完全沒有症狀,但醫師卻可能告訴你要長期吃藥,甚至說要吃一輩子!很多的民眾就會疑問:「我明明就沒什麼不舒服,為什麼要一直吃藥?」、「西藥吃多了,以後會不會要洗腎?」、「我血壓正常了,還要繼續吃藥嗎?」如果這些疑問未獲得解答,民眾自然不會乖乖的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因此,楊忠煒醫師建議,有高血壓的患者,控制血壓到正常值比討論每天吃幾顆降血壓藥要重要的多,雖然各類型的降血壓藥有不同的副作用,不要因為吃了藥有不舒服就自行停藥,放任血壓高不管,一定要與你的醫師討論在你身上所發生的副作用,然後進行藥物劑量的調整或種類的更換,這樣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組合。另外,楊忠煒醫師呼籲,就算血壓控制正常了,也千萬不可自行停藥,因為絕大部分的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制」的疾病,而不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貿然停藥有可能造成血壓反彈上升,甚至造成心、腎、腦等末梢器官的損傷、不可不防。該病患家屬在醫護人員與社工人員的陪伴下慢慢走出傷痛,並決定化小愛為大愛,做出了器官捐贈的重大決定。因為他們大愛的表現,病人的心、肝、和腎臟,也造福了四位器官衰竭的病人。

維生素D若未足量攝取 骨鬆患者小心骨折找上門

維生素D若未足量攝取 骨鬆患者小心骨折找上門#糖尿病

日前傳出總統夫人周美青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使國人對骨鬆的關切度又提升了。振興復健醫學中心骨科主治醫師朱唯廉表示,雖然近年來,國人對骨鬆的危機意識越來越高,但普遍骨鬆知識還是不及格,尤其在骨鬆的預防及治療上,多數人缺乏正確觀念,而可能因此錯過治療骨鬆的黃金期。骨鬆已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之第二大疾病,易引起髖骨、脊椎骨和腕骨骨折,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的死亡率最高。朱唯廉指出,骨鬆帶來的風險不可輕忽,但多數人缺乏正確的防治觀念,最常見的就是誤以為葡萄糖胺、大豆異黃酮可保骨本,或只知道補充鈣卻忽略維生素D的重要性。許多民眾怕吃藥,卻花許多錢購買維骨力等葡萄糖胺或是大豆異黃酮食品。其實葡萄糖胺只是一種關節軟骨基質的成份,主要是治療關節炎,適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而大豆異黃酮食品所含的天然雌激素,濃度低到不足以改善更年期症狀,對預防或治療骨鬆更是沒有幫助。另一個常見骨鬆錯誤觀念便是以為骨鬆防治只要補充鈣片即可,事實上,光補充鈣是不夠的,維生素D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必要元素。尤其是骨鬆患者,單攝取鈣是無法有效預防骨折,因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吸收鈣質並維持血鈣濃度,若人體缺乏維生素D,骨骼將無法正常發育,此外,下肢肌肉及神經系統功能皆會受影響,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維生素D不易從飲食中獲得,而現代人因生活習慣不常接觸陽光,因此普遍維生素D不足。其實維生素D不只可預防骨鬆,朱唯廉指出,維生素D還可降低罹癌風險。研究證明,每日攝取1200 I.U.維生素D,更年期婦女可有效降低60%-77%癌症發生率。維生素D對人體不可或缺,朱唯廉提醒國人,每日所需的維生素D量為400 I.U.,可透過維生素D補充劑,有效補充每日所需量。不過,若確認為骨鬆患者,維生素D不可缺少外,患者還需諮詢專業醫師建議,接受藥物治療,目前口服雙磷酸鹽藥物已結合維生素D,可提供患者一週所需的維生素D。除了雙磷酸鹽外,還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副甲狀腺荷爾蒙製劑及抑鈣激素等等。國人骨鬆知識需提升外,骨鬆的預防及治療也需更積極,才可有效保住骨本。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糖尿病

如果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走路時常會抱怨腿部酸麻、腫痛甚至晚上睡覺時會突然出現抽筋等現象,就應該注意是否有週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光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表示,這些症狀都是周邊動脈阻塞的警訊,如果本身為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更是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若置之不理造成腿部肌肉壞死,則需面臨截肢的命運。郭達智主任表示,人體的周邊動脈就如同四通八達的公路一樣分佈在全身,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動脈會逐漸失去彈性而硬化,此時某些「路段」就會造成血液”塞車”的現象,使得養分無法供給到身體的每個部份,這種狀況尤其特別容易發生在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的初期症狀是走幾十公尺就會出現小腿酸麻、僵硬的現象,只要略做休息即好轉,因此患者通常不甚在意,不過隨著腿部不適的次數愈來愈頻繁,甚至半夜還會因腳部抽筋疼痛而醒來時,週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已經十分明顯,緊接著下肢會陸續出現冰冷、蒼白的現象,若在此階段還置之不理,等下肢變黑時就只剩截肢一途了。郭主任也指出,臨床上碰到許多老人在週邊動脈阻塞症狀十分明顯時前來醫院就醫,在聽完醫師說要開刀後,仍寧可聽信偏方拖延治療時機,等患部發黑再來就醫時,往往早已回天乏術了。因此,郭達智主任呼籲民眾,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及抽煙習慣或狹心症的人應該特別注意週邊動脈阻塞的危機,初期只要使用藥物控制即可,但是若已經出現走路會酸麻、疼痛等狀況,還是唯有開刀一途才能解決,其實只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週邊動脈阻塞的狀況都能在開刀後得到完全的改善。

東基社區血壓站 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

東基社區血壓站 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糖尿病

「先生,您的血壓有一點高,有吃高血壓的藥嗎?」台東基督醫院十六日上午在台東市建農里活動中心展開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的服務。該院社區健康中心的吳筑萱健康管理師為一位五十出頭的里民量完血壓後,關心的詢問著。「我血壓高的時候才有吃。」再深入了解,原來這位先生是自行購買成藥來吃,長期上大夜班。吳筑萱健康管理師把握機會的說:「高血壓藥要每天吃,就算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也要按時服藥。睡眠不足會影響血壓的高低,建議您到醫院就診,就診時可以把您必須熬夜上大夜班的情形告訴醫師,由醫師協助選擇更適當的藥物及服藥方式,更能有效維持血壓的穩定。」有鑑於高血壓是隱形殺手,東基特別設置「社區血壓站」,主動提供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的服務。今年共開設三個社區血壓站,地點分別在台東市的建農里、富岡里、寶桑里。十六日首次前往建農里活動中心為民服務,接下來十八日上午十點至十一點半在富岡里里長辦公室、廿日上午十點至十一點半在寶桑里里長辦公室為里民服務,歡迎鄉親多加利用。高血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相關的併發症,例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中風、腎臟病等。而血壓越高,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也越大。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九三年高血壓防治手冊顯示,如果能妥善控制血壓,就能顯著減少並延緩併發症,例如:腦中風機率降低40%、心肌梗塞機率降低25%、心臟衰竭機率降低50%。「高血壓病友的血壓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才能減少心血管及併症的發生。」針對會忘記吃藥的伯伯,吳筑萱健康管理師還特別提醒:「忘記吃藥時,應立即按照平常劑量吃一份,不要一次吃兩份;或者請教醫師,可否選擇一天服用一次的藥物,就不用常常擔心忘記吃藥了。」的確,定期量血壓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部份。因人力受限,東基今年度以一季前往服務一次的頻率來服務鄉親,未來會培訓志工,增加服務次數。東基社區健康中心督導孫宜珍表示:「社區血壓站的目的是『篩檢』,也就是篩檢出血壓異常而不自知者,或者是提醒過重者注意自身血壓。再來,就是叮嚀已經在服用高血壓藥物者,要注意的事項,畢竟控制血壓就好像是調整體質,需要長時間才有效,而服藥期間,患者是需要被鼓勵的,社區血壓站就扮演這樣角色。」

預防老年人跌倒 杜絕空間危險因子

預防老年人跌倒 杜絕空間危險因子#糖尿病

最近統計病人安全的異常報告件數,發現去年97年度病人跌倒事件在醫院的病安事件中約佔了25%(佔最多數),跌倒輕則可能造成皮肉外傷、瘀血疼痛;重則可能骨折,需要開刀、復健、行動受限、甚至引發合併症導致死亡,預防跌倒也是病人安全的目標之一,可見預防跌倒的議題不容忽視,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企劃室陳慶霖管理師特別提供,關於預防跌倒事項供大家參考,不管是在醫院內或者在家裡都可以預防跌倒。■ 讓生活空間動線流暢將環境中之危險源移除,盡量設置無障礙空間,例如:不使用有輪子的家具、不要放置門墊、走道樓梯不要堆放雜物、電線要收好或固定在角落,不做門檻。室內家具的擺設位置應固定,勿時常更動,有障礙物的地方應予以排除,以利於通行,使生活空間動線流暢。給予老年人安全的輔助器材,如枴杖、助步器及輪椅等,並將其放置於靠床處。放慢下床速度或從椅子上起身的動作,走路及上下樓梯時要小心,避免太匆忙。■ 浴室洗手間地面應保持乾燥浴室、洗手間地面應保持乾燥,地板應有止滑設備,如防滑磚、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墊子,在浴缸底部放置防滑墊或貼上防滑貼布,浴缸加裝能夠支撐身體重量的扶手或淋浴用座椅,馬桶旁也應裝上堅固的扶手。陳慶霖管理師建議,將常用的物品放在方便取用的高度和地方。如果有需要,必須使用有扶手且踏板較寬的梯子。總之,預防跌倒必須是要靠你我一起關心,必須注意周圍有可能製造跌倒的因子,並且提供預防跌倒的衛教、適當的輔助工具,讓我們杜絕行動不便或老年人周圍的跌倒危險因子,將傷害降至最低。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糖尿病

名列國人第四大死因的糖尿病治療有重大突破!即日起開始健保給付的第二型糖尿病口服治療用藥DPP-4抑制劑,根據國際糖尿病臨床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可顯著提升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目標達成率,不僅提供顯著降血糖效果,且大幅減少傳統口服治療用藥的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新藥的特性及健保的治療給付,可同時減輕病患面對治療時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也為台灣超過百萬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中、近七成未達血糖控制治療目標、受低血糖困擾已久的病友帶來治療新曙光。不僅國際研究,由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醫師針對111名平均年齡為60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進行的臨床治療研究,也同時證實DPP-4抑制劑能提供治療效益。這份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96名原先用藥控制不佳的第2型糖尿病患,在採用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達1.4%,另一組15名原先口服用藥無法耐受者,在替換成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2.0%。而且病患的飯前、飯後血糖皆有明顯的改善與穩定的控制,同時發現病患不會像傳統藥物發生低血糖事件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顯示DPP-4抑制劑對於國內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能提供顯著的血糖控制效果及臨床優異的耐受性。簡銘男醫師強調:「糖化血色素是血糖控制的指標數值,也是臨床醫師評估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可反映2至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糖化血色素降低,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併發症的機率也會降低,因此糖尿病患除了固定追蹤血糖值之外,也不可忽視同步監測糖化血色素的重要性。」通過衛生署核准使用的DPP-4抑制劑,獲納入健保給付,在民眾緊守荷包之際,此舉不但為國內第2型糖尿病患減輕經濟負擔,更帶來治療新曙光,是國內超過百萬糖尿病患的一大福音。但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提醒民眾飯前後血糖值與糖化血色素仍應並重。同時把握「血糖控制三步驟」,包括健康少糖飲食、規律運動與按時、正確用藥,即可輕鬆控制血糖,提高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