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沒家族史,仍可能會得糖尿病!

沒家族史,仍可能會得糖尿病!#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家族遺傳的專利!三十三歲林姓女子(化名),最近一個月突然食慾大增,但是體重卻急遽下降,並且出現頻尿及虛弱症狀,明明越吃越多,卻老使不上力氣;無故氣喘及心悸更讓她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憂心忡忡下趕緊就醫,診斷結果竟是得了第一型糖尿病,這讓無家族糖尿病史的她,一時之間無法相信。所幸後來在醫師及衛教人員悉心解釋後,她才開始接受自己得每天注射胰島素的事實,現今血糖已控制並定期於門診追蹤中。光田綜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曾士婷醫師表示,根據前述情況,在當初就醫時,其血糖高達300 mg/dl,並合併有酮酸中毒的現象,住院期間雖已將口服降血糖藥物加到最大劑量,但林女空腹血糖仍在200mg/dl以上;後來轉到光田綜合醫院做進一步治療,在該院經昇糖素刺激試驗後,證實胰島素分泌不足,且血液中有明顯酮體產生,確定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必需每天注射胰島素方能控制血糖。由於林女家族中並無糖尿病史,一開始也不能接受自己得到糖尿病的事實,更無法想像自己竟然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治療。曾士婷醫師指出,其實第一型糖尿病並非只有先天才會得到,後天也有可能罹患;而且胰島素為人體重要激素之一,缺乏胰島素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造成酮酸中毒,嚴重時還有生命危險。使用適量的胰島素,即可讓第一型糖尿病患重拾健康,恢復正常生活。此外,由於第一型糖尿病常常會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予以抽血檢查後,因此也要注意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問題。曾士婷醫師呼籲民眾,仍應定期接受血糖檢查,千萬不要認為家族中沒有人得到就不必擔心;平日把握飲食均衡原則及養成適度運動的好習慣,才能減少自己得到糖尿病的機會。

餐後3-4小時餓得發抖 當心是「血糖代謝」亮紅燈

餐後3-4小時餓得發抖 當心是「血糖代謝」亮紅燈#糖尿病

常在看診時請問病人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許多人的回答有,但隨即補上一句,「可是他們是年紀大了以後才發生的,這算遺傳嗎?」許多人誤以為所謂家族性指的是先天性,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都有家族史,而且比常在幼年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更為顯著。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馬文雅醫師表示,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同時有胰島素阻抗及胰島細胞功能不良的情形,這種代謝異常早在疾病診斷前十年甚至更早就已存在,可能與基因遺傳或肥胖有關。當產生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胰島素降血糖的效果較差時,身體會代償性的分泌更多胰島素,此時雖然血糖正常,但容易出現饑餓感,往往在餐後3-4小時便覺餓得發抖,若因而導致過度進食,體重增加,則會進一步使胰島素阻抗情形加重,長此以往,當胰臟無力負擔胰島素分泌時,血糖才開始上升。之前曾有研究發現,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在糖尿病診斷之初,僅存50%,之後每年下降2-5%,這也是長期罹患糖尿病患者總是有藥越吃越多,甚至需要打胰島素來控制的原因。馬文雅醫師表示,臨床上診斷糖尿病,乃是空腹8小時血糖超過126mg/dl(正常為100)或是口服75克耐糖試驗後兩小時血糖超過200mg/dl(正常為140)。至於介於兩者之間則稱作「前糖尿病」,這些病人若能提早發現並採取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代謝便有機會恢復正常,反之若未加以注意,日後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大增。馬文雅醫師說,常有病人問她,糖尿病會不會好,根據上述疾病發展的過程,糖尿病發病時已經喪失一定程度的胰臟功能,只能透過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普遍認為高血糖本身會進一步破壞胰島細胞,因此控制血糖是最基本的治療,然而對於糖尿病不可逆的進展,醫界也期待找到治療藥物。目前某些新藥在動物實驗上發現可以延緩胰臟功能惡化,似乎帶來一線曙光,然而在人體是否能有保存胰臟功能的效果仍待研究;理論上,罹病時間越短,殘留胰島細胞功能越多者應有較佳效果。在更多藥物問世之前,早期診斷並加以預防還是最重要的。馬醫師提醒,如果您的家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與其擔心自己是否也將步上後塵,不如早點接受檢查,必定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視力模糊?你檢查過血糖了嗎?

視力模糊?你檢查過血糖了嗎?#糖尿病

病患A先生61歲,因經濟因素沒有加入全民健保,平日自覺身體健康,也從不身體檢查,最近突然感到視力急速下降,視線中央一片模糊,等了幾天症狀未好轉,只好就醫檢查,赫然發現視網膜已出血並水腫,視力只剩下不到0.1。醫師懷疑可能有糖尿病,經過抽血檢查,才知道空腹血糖值已經到達300 mg/dL,糖化血色素為13%,原來已經罹患糖尿病卻不自知,經過治療後目前血糖控制在150 mg/dL左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蕭雅娟指出,過去這類情況不算少見,但近年民眾健康觀念更進步,醫療更普及,此情況漸漸減少,最近短時間此類個案卻增多,因此她提醒40歲以上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眾,應充分利用資源,定期抽血檢查,早期發現才不致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蕭雅娟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與罹病長短及年齡密切相關。美國研究指出,糖尿病罹病20年後有95%以上的第一型患者及60%的第二型患者會產生不等程度視網膜病變。概括而論,患病5年,大約有10%的病患產生病變,患病10年約為25%,患病15年約為50%,患病20年後則約有90%的病患產生病變。她指出,糖尿病造成血液中血小板不正常附著增加,紅血球凝集增加,血脂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上升,進而血液濃稠度增加等等,造成視網膜血管病變而缺氧引起的不正常血管增生、出血、血管滲透性改變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等,都是造成視力下降原因。蕭雅娟提醒糖尿病人,眼睛保健是一輩子的事,視網膜定期追踪非常重要,正常眼底表現可每年追踪一次,輕微病變為6~9個月追踪一次,若產生出血或黃斑部水腫,已達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則至少3個月追踪一次,嚴重需每個月小心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擁有良好視力。

參加『禍藏糖心』宣導講座 預防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

參加『禍藏糖心』宣導講座 預防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糖尿病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於98年5月30日(星期六)至9月26日(星期六)假警察廣播電臺地下一樓演講廳辦理5場次「『禍藏糖心』-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健康促進預防宣導講座」,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依據統計,糖尿病連續9年位居臺北市第4大死因,96年臺北市糖尿病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6.42人,約佔全部死亡人數的6.61%。根據研究,約有80%糖尿病病患至少合併一種併發症,如心臟病、腎臟病、失明和足部病變等,其中糖尿病人發生視網膜病變則為正常人的17倍。這些慢性併發症若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則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本次講座邀集國內專業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以「認識糖尿病─診斷與治療」、「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的預防策略」、「多動的健康生活型態」及「現代人的體重控制」等不同議題為主題,進行糖尿病防治衛教宣導講座,讓參加活動的糖尿病人建立正確的飲食、運動、醫療等健康生活型態。每場次預計120個名額,民眾可事先電話預約免費報名。報名專線: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02)2599-4236分機17陳小姐,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糖尿病

早餐是上班族一天工作的活力來源,但您知道嗎?由於上班族的外食習慣,三餐中最清淡的早餐若是沒有慎選,長期吃下來也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上身!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基金會為呼籲國人時時把關腰圍、避免血壓超標,特別邀請7-11超商與康是美一同關心民眾健康,於全台100家特定門市設置社區健康小站,提供免費量腰圍測血壓的服務,並於5/23共送出5000份樂活健康早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同時也是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蘇秀悅表示,早餐要吃的健康,必須同時注意熱量、脂肪、鹽份的控制,但多數上班族為了圖方便,經常購買早餐店的早餐,而這些早餐往往都以高油脂、高鹽分的烹煮方式。以常見的燒餅油條為例,每一份含有45.6cc的油脂和2g的鹽分,若是天天吃,一個月後相當於灌下1瓶大豆沙拉油和5分之一罐鹽!長期吃下來便會造成血壓攀升,腰圍逐漸增大,久而久之就成為代謝症候群。蘇秀悅主任指出,成年人每天脂肪的攝取量基準值是55公克,鹽則是6公克,三餐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而早餐的攝取比重建議比午餐及晚餐高,一般民眾或是代謝症候群可以選擇便利商店的健康早餐,營養標示都非常清楚,方便計算攝取的熱量、脂肪與鹽份。像是300卡輕卡路里的樂活早餐,可以雞蛋沙拉土司搭配低糖高纖豆漿;若要吃得較營養可選擇500卡的纖食多多樂活早餐,以雞蛋沙拉土司加上鮪魚夾心飯糰,再加上低脂鮮乳,並搭配十二鮮蔬沙拉,以上都是非常健康的選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呼籲,民眾除了慎選健康早餐,也應該定期量腰圍、測血壓,來幫助自己遠離代謝症候群,今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與7-11統一超商與康是美合作,將社區健康小站規模擴大至100家,5月23日免費樂活健康早餐活動結束後,健康小站仍會繼續設置,民眾可就近利用,詳細門市地點請洽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http://www.1000-love.org.tw/。《關於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有感於國家醫療支出的增加、高齡化社會的來臨,2003年由統一企業、統一超商共同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號召十多位具代表性之醫學、營養、食品科學之專家學者,結合統一企業集團之食品製造優勢及流通平台共同投入預防醫學社會教育。透過廣播、健康講座、研討會、新聞報導、公益廣告、民眾衛教、單張叢書等活動,教育民眾預防慢性病及健康飲食的觀念,受到各方的肯定。更於2006年起,結合產、官、學力量,投入「代謝症候群」的公益宣導,倡導「腰圍八九十 健康常維持」觀念,期待全民能透過健康的飲食及動態的體能活動,一同打擊這個比癌症更具威脅性的二十一世紀生活習慣病。

纖活過端午 三高民眾動手包粽健康吃

纖活過端午 三高民眾動手包粽健康吃#糖尿病

端午節將至,大街小巷戶戶包粽子,市面上販售的應景粽子,不論在形狀、顏色、內餡等皆五花八門,古早風味蛋黃粽、東坡玄米粽、五穀栗子鮮肉粽、八寶紫米粽、客家粿粽…十多種市售粽子令人目不暇給,到底該怎麼挑、怎麼吃才能兼顧美味與健康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鄭佾琪營養師表示,市售傳統粽子的熱量一顆約為400-600大卡,平時一碗飯搭配魚肉、青菜,每餐的熱量大約600-700大卡,其中的差別在於光吃粽子,纖維的攝取量過少,而且會吃進較多的動物性油脂,因此民眾選擇粽子時,應把握高纖、少油、低鹽、低膽固醇的原則。舉例來說,常見的市售粽子像是古早風味蛋黃粽、東坡玄米粽、五穀栗子鮮肉粽等,因熱量、脂肪、醣類偏高,鄭佾琪營養師建議民眾應搭配蔬菜與水果,來平衡每餐所需之營養,增加纖維攝取量幫助血脂肪維持在標準值,同時預防大腸癌。■ 三高民眾 慎選食材動手包粽健康吃吃粽子除了注意均衡之外,對於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民眾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過度肥胖、糖尿病或痛風等,更應注重粽子食材的選擇: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是高血壓的民眾:製作傳統肉粽時,應減少約1/2鹽巴及胡椒的份量,同時以沙拉油取代豬油來拌炒內餡,避免攝取過多的動物性油脂,以降低中風的危險機率。過度肥胖或罹患糖尿病民眾:選用脂肪含量較低的食材,如里肌肉、魚類(每餐2-3兩),高湯中盡量少放鹽,使用高湯宜先放置冰箱冷藏,刮去上層浮油,減少油脂攝取。以肉粽當正餐時,最好搭配燙青菜或涼拌青菜,注意肉粽材料中的芋頭、山藥、番薯要和主食做替換,因為這些食材,吃過多都會造成血糖增加。患有痛風民眾:應避免香菇、內臟、胚芽等食材的選用,以及避免大量酒精。此外,建議患有痛風的民眾,宜養成每天喝水3000c.c.的好習慣。另外,鄭佾琪營養師還提醒,如有腸胃不適者,可以將粽子中糯米的份量減少,同時可搭配山楂烏梅茶和綠茶,來幫助消化及消脹氣。■ 「健康養生粽組合餐」食譜為了讓大家能夠輕鬆快樂過端午,北醫附設醫院鄭佾琪營養師提供「健康養生粽組合餐」的材料與做法,以及搭配的食材,小小製作步驟的變化,希望民眾都能「吃得適量、搭配高纖」,健康纖活過端午!【高纖養生粽】熱量295卡;醣類51公克;蛋白質11公克;脂肪5公克;膳食纖維2.5公克;膽固醇15毫克材料: 糙米40公克、糯米40公克、紅棗3公克、山藥20公克、赤肉塊20公克、南瓜30公克、素雞丁10公克、香菇0.6公克 做法: 1.糙米、糯米泡水2小時後瀝乾,南瓜、山藥洗淨去皮切小塊;香菇泡水後,瀝乾備用,紅棗也洗淨備用。 2.將所有材料用油 3 公克及適量的胡椒粉、醬油拌炒,以粽葉包裹後蒸煮 2 小時即可。

賣力不「賣命」 別讓工作賠了健康

賣力不「賣命」 別讓工作賠了健康#糖尿病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從1985到1999十四年間,針對一萬多名35至55歲職場人士,進行長期有關工作壓力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不分性別,長期處於高度工作壓力下的工作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的解釋:第一、從事工作壓力大行業的人,較不容易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因此容易有吸煙、過度飲酒、運動不足、營養攝取失衡…等行為產生。其次是長期累積的壓力會導致心跳速率加速,加重心臟的負擔。最後,長期的工作壓力會影響神經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因為身體為了應付壓力情境,必須分泌壓力賀爾蒙以保持警戒,卻導致其他賀爾蒙分泌功能(如組織再生)被抑制。主持此一研究的Chandora博士表示「工作壓力與心跳加速以及心律變異(每次心跳之間的細微變化)降低有關。經常處於工作壓力下的人們,身體中有著較高濃度的壓力賀爾蒙,以致於身體其他正常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這是不是表示為了自己的健康,就必須辭掉工作呢?其實不然!邱永林醫師表示,細數所有的行業中,警察可能算是工作壓力最高的其中一個族群。一項研究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警察執勤時身心壓力的報告指出,當一位身體健康的警察看見歹徒手上持有槍械時,瞬間的心跳速率平均高達每分鐘230下!即使當任務已經結束,在恢復期間的心跳仍高達每分鐘130下以上。但另外一群警員,之前已經學習過由醫師以及心理師指導的「生理回饋壓力管理」課程,在任務完成後立即練習這些疏壓技巧,幾乎可以馬上恢復每分鐘70到80下的正常心跳速率。邱醫師表示,對於公司以及企業而言,除了提供員工具有科學實証效果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建議:將工作環境重新設計,提供員工充分的疏壓設備以及課程。對於明顯壓力過大的員工,應聘請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個人而言,除了積極參加專業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平日應多注意以下幾項建議:偵測情緒的生理警訊養成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至少要有一個人能傾聽你的困擾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每天讓至少頭腦「放空」半小時持續探索紓壓技巧

顧好三「腰」 糖尿病不上身

顧好三「腰」 糖尿病不上身#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個複雜多變的慢性疾病, 近年來越來越盛行, 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普遍不重視預防保健,尤其是三腰的保養。 所謂的三腰,其實是指糖尿病以及代謝症候群等其他慢性病都需要重視的:腰尺,腰圍及腰子。■ 腰尺功能損壞 一堆慢性病上身腰尺,就是胰臟,尤其是其中的胰島細胞,它分泌的胰島素,幾乎主宰了血糖控制的好壞。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內分泌科 - 陳世爵主任指出,先天基因的因素固然是很大的致病因, 但是隨著生活習慣如飲食不當、運動不足、情緒壓力、酗酒等,也造成越來越多足以提早破壞胰島細胞功能的狀況發生,導致糖分、脂肪等代謝不良,進而引起肥胖、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甚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千萬不要以為腰尺細細扁扁的沒甚麼重要性,不好好改進生活習慣,不出幾年,它就會無聲無息的損壞了,到時候一堆慢性病及併發症就會找上您。■ 腰圍越大易罹患糖尿病腰圍, 就是指肥胖度,很多文獻都指出無論男女, 腰圍越大 ,不只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罹病率高, 而且也與癌症有關。另外,陳醫生建議,提早注意或減少腰圍的尺寸, 對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預防及控制應該有絕對的幫助。目前, 國人成年男性的腰圍應該不能超過90公分 ,女性的腰圍不能超過80公分,如果超過或接近了,最好是經過營養師以正確控制高糖高脂飲食,及透過運動教練加強運動強度或加長運動時間,來達成減重減腰圍的目標。 如果仍然超過太多, 也可以經由醫師評估後處方合法的減肥藥或食品配方。■ 腰子病變極可能成洗腎病人最後談到腰子,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腎臟 ,很多原因及疾病都會造成腎臟病變,糖尿病是尿毒洗腎的最常見原因,據統計國內目前的洗腎病人中約有四分之一是糖尿病引起的,而在美國則已高達百分之四十。由於國人糖尿病日漸增加,糖尿病腎病變也愈來愈普遍。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也常導致病人的死亡。不旦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也花費許多醫療資源。■ 三腰確實與代謝疾病密切相關陳醫師表示,目前第一型糖尿病的腎病變,是按照權威學者丹麥之Dr. C.E. Mogensen分類,可分為五個時期:第一期(高過濾及肥大期)、第二期(靜止期)、第三期(腎病變初始期或持續微白蛋白尿期)、第四期(腎病變明顯期)、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或尿毒症期)。第二型糖尿病腎病變則只分四期:第一期正常尿蛋白期 ( ACR<30 )、第二期微蛋白尿期 ( ACR 30-300 )、第三期巨蛋白尿期 ( ACR >300 )、第四期末期腎病變 ( GFR < 15 )。綜合上述, 可以知道三腰 ( 腰尺、 腰圍 、腰子 ) 確實跟很多的代謝疾病密切相關, 而且三腰彼此間也互相影響 、互相輔助、 互為表裡, 要能兼顧三者 真的需要很多方共同合作。 例如專業糖尿病及腎臟病護理衛教及營養衛教, 給予生活上及飲食上諮詢輔導介入, 還有家庭社區醫學科 、糖尿病科及腎臟科醫師等的共同醫療照護 ,才能給病人完整健全的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