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糖尿病

憋尿是人人都有的經驗,偶爾事情一忙或一時找不到廁所時往往則要訓練自己的忍功,由於短暫的憋尿並不會對身體造成立即性傷害,大家往往不會特別在意,但您可知道,長時間的憋尿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光田醫院泌尿科嚴允和醫師表示,尤其女性最好不要養成憋尿的習慣,由於女性尿道的生理構造較短,如果長期間憋尿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此外,曾有尿路感染病史者,特別是腎臟病、膀胱機能障礙、糖尿病或結石病史的民眾也應避免憋尿以免造成舊疾復發。嚴允和醫師進一步表示,當膀胱內累積到200cc的尿液時,開始會有尿意感,此時若沒有小解,膀胱還是有儲存的空間,但是持續累積到500-600cc時,膀胱就會出現過度的膨脹,並使控制排尿的肌肉因過度膨脹而鬆弛。對於不常憋尿的人來說,這些肌肉會很快恢復彈性,但是若常常強迫性憋尿,這些肌肉會變得鬆弛,日後很容易有頻尿、尿失禁的困擾。當你憋了一段時間的尿之後,除了應儘快將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補充大量的水份,強迫自己多解幾次尿,嚴允和指出,這對膀胱來說有沖洗的作用,亦可避免膀胱內係菌的增生。但若有解小便困難、頻尿但每次解不多的困擾、同時在解尿過程中會有疼痛與灼熱感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尿路已經受到感染,此時就應立即就醫避免愈拖愈麻煩。其實只要一遇到任何膀胱或尿道有不適的現象,在就醫前都可以採取多喝水的方法。因為加速尿液排泄,是解決所有泌尿道問題最好的方法,可以有效減緩病情,千萬不要因為怕痛或是怕上廁所而不喝水。此外,維持尿路通暢的不二法門仍是多喝水與勤上廁所,一般而言,每天的建議量約要2000-3000cc才夠。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糖尿病

便秘是門診中患者常常抱怨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1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排出量少、質太乾燥、堅硬。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並不乾硬,但就是經常排便困難、不順暢。從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現今的食物普遍太過精緻,肉類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吃太少,使腸內容物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不足,蠕動相對變差。再加上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焦慮緊張、常熬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日子一久想便也便不出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楊佩龍指出,便秘從體質上可以簡單分成實熱型便秘、氣滯型便秘、虛寒型便秘三類。通常實熱型便秘兼有煩熱,口臭口乾、口舌生瘡、小便短黃等症狀,多半因為飲食不節制、辛辣燒烤厚味吃太多導致。氣滯型便秘表現為便不甚乾結,但排便困難不暢,多半與情緒因素或平時久坐少動有關。老年人或體質較弱、氣血虧虛的患者,由於大腸傳送功能不佳,也可能會出現怕冷、四肢冰冷,有便意但排便困難這類虛寒型便秘。◎ 便秘養生茶飲1.木耳蜂蜜湯材料:木耳120克、蜂蜜30g 作法:先將木耳以水500c.c.煮沸至200c.c.,趁熱加入蜂蜜即可服用適用:腸燥陰虛之便秘2.芝麻桑椹飲材料:鮮桑椹100克、黑芝麻30g 作法:取新鮮桑椹搗碎榨汁後濾去渣,再加入黑芝麻,即可飲用適用:老年人氣血不足的便秘便秘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調攝,進食和水分都要適量。在日常飲食物中,常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米、蔬菜,水果、豆類,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些都對習慣性便秘有改善作用。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慢性或習慣性便秘患者,不應該養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因為常服瀉藥通便,使腸壁經常受到刺激,反而容易導致腸蠕動反應減低。中醫治療習慣性便秘,並非一味地單用通下的方式,而是依照個人體質不同,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建議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以找中醫師診斷,針對體質調理,才能真正遠離便秘,有「便」才無礙。

流感肆虐 年輕力壯併發肺炎也可能送命!

流感肆虐 年輕力壯併發肺炎也可能送命!#糖尿病

流感嚴重肆虐,根據衛生署統計,今年度流感重症主要集中年輕力壯的學生與青壯年,顯示目前普遍有「重症年輕化」的趨勢!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副教授、肺感染及免疫疾病科主任林鴻銓警告:「氣喘、抽菸者、糖尿病患三個族群的肺部功能不佳,肺部情況脆弱如同『草莓肺』,罹患肺炎鏈球菌肺炎比例大增,更可能併發膿胸、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能致死!」要妥善預防肺炎鏈球菌肺炎,林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危險族群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可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有效防止罹患肺炎。■ 肺炎鏈球菌感染率、致死率加倍氣喘、吸菸者及糖尿病患三族群,因肺部功能脆弱,已成為肺炎鏈球菌的鎖定目標!林鴻銓教授指出,氣喘病患呼吸道脆弱,重度氣喘患者肺功能甚至不到正常人6成,加上氣喘者鼻腔容易滋生肺炎鏈球菌,也導致氣喘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風險為一般人2倍,感染後症狀更嚴重! 除氣喘患者外,吸菸者因長期吸入煙草有害物質,菸齡越久、菸癮越大者,感染風險高出非吸菸者4.1倍!65歲以上吸菸者和非吸菸者肺功能相比,差距更高達6成,即使戒菸也難以恢復一般人的肺部功能,台灣目前就有將近500萬吸菸人口置身於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風險中!此外,對肺部功能僅有正常人的80~90%的糖尿病患而言,肺炎鏈球菌更是可怕的死亡威脅!糖尿病患肺功能每年減少程度較正常人多1成,一旦罹患肺炎,不但症狀加重,也會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全國超過120萬名糖尿病患正處於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一旦感染更有高達3倍的致死率。■ 年輕氣喘者染肺炎當感冒  呼吸衰竭進加護病房別以為只有老人及小孩才會感染肺炎鏈球菌,門診經常發現許多年輕病患多半認為自己抵抗力強,對小感冒不以為意,反而可能陷入肺炎威脅而不自知!曾有27歲年輕人從小就是氣喘兒,卻因為仗著年輕身強體壯未警覺肺炎威脅,誤將肺炎當感冒,直到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送醫急救才發現已引發呼吸衰竭,需要加護病房治療;也有28歲的抽菸族,10年來幾乎每天一包菸,久咳不癒卻以為是感染小感冒,錯過黃金治療時機,直到發生胸痛、高燒不退現象,經過X光檢查才發現胸腔竟積滿了1,000c.c膿水! 林鴻銓教授表示,「年輕人容易忽視肺炎對身體的威脅,尤其是氣喘、抽菸者、及糖尿病患因為肺功能不佳,感染率也較高,往往從類似感冒徵狀一下子演變成肺炎,控制不好甚至可能演變成呼吸衰竭或膿胸,膿胸的致死率可達20%,若不及早住院治療,很容易導致遺憾!」■ 遠離肺炎威脅  自我保健加施打肺炎疫苗在最近流感肆虐的高峰期,又有因肺炎死亡的重症案例警示下,屬於肺炎的三種危險族群一定要開始注重肺部保健,林鴻銓教授建議氣喘、抽菸者、和糖尿病患,「預防勝於治療」,透過維持良好衛生及飲食習慣、固定運動、避免感冒、戒菸、控制血糖等「自我保健」方式,更可同時施打流感及保護力可維持5~10年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內外兼顧,遠離肺炎威脅!」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目的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防止急性及慢性併發症、治療或改善併存疾病、及減少死亡率等。因此糖尿病人如以飲食控制及加強運動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時,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說,藥物選擇應因人、因病種類及嚴重程度、因併發症有無、因是否有伴隨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尿酸過高等)而異。例如第1型糖尿病病人如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則必須施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其他如懷孕婦女、患有急性疾病如感染症、心肌梗塞、或接受手術者,或對口服降血糖藥失效或有禁忌或過敏等糖尿病患者,均應給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讓民眾更了解胰島素治療,於98年2月21日上午9點至12點,在該院陽明院區九樓大禮堂舉辦「專題社區講座-胰島素使我重生與病友經驗分享」,洪建德並於會中分享20餘年臨床使用經驗,及邀請個案江小姐於會中分享為了懷孕生子,以及胰島素安全使用下,如何將血糖控制穩定,並如願生下一男一女經驗甘苦談;個案洪小姐在懷孕末期發現高滲透壓高血糖症危險性妊娠,也經過胰島素注射而安全分娩;個案黃小姐也願意與大家分享她懷孕心得,讓民眾藉此更了解胰島素使用好處,以破除傳統使用胰島素迷思。活動中將有陽明志工黑貓歌舞團精采表演,當天現場有免費驗血糖,並有營養師及個管師備詢,前180名贈送便當一盒,有興趣民眾,歡迎踴躍參加。活動辦法請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網站(http://www.tpech.gov.tw),查詢或洽詢柯小姐電話:28353456轉6653。交通方式:可搭乘捷運淡水、北投線,芝山站下車,再搭陽明院區接駁車,每隔10分鐘一班。

《呷健康》各式火鍋營養分析

《呷健康》各式火鍋營養分析#糖尿病

在冷風颼颼的日子裡,最適合三五好友歡聚享受熱騰騰的火鍋了!傳統火鍋可以方便品嘗新鮮食材甘甜的美妙原味,而現代人發揮創意的"無國籍料理"則巧妙結合了異國風味與圍爐團聚的快意,例如風味獨特的巧克力鍋、牛奶鍋、起司鍋、大腸臭臭鍋、咖哩鍋、養生鍋等等琳瑯滿目讓饕客們恨不得有好幾個胃,各種美食都不放過。但享受美味之餘,您是否常因為吃火鍋吃得太飽,而擔心影響健康,不知如何取捨?以下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官小燕營養師,以專業的營養觀點分析一下不同的火鍋,了解湯底火鍋料及各種沾醬的熱量高低、成分、含量,您就可挑選適合自己的火鍋,盡情享受一番囉!營養師官小燕表示,一般涮涮鍋的湯底熱量最少,如果是用蔬菜熬製而成的,如部份養生鍋則熱量、油脂、普林含量都少;許多用肉類大骨熬製的高湯,則油脂、普林會溶在湯裡,痛風或尿酸高的人就不適合食用。而巧克力鍋、牛奶鍋、起司鍋、大腸臭臭鍋、麻辣鍋等的湯底,熱量就比涮涮鍋的熱量多了10~20倍不等;尤其麻辣鍋的湯底熱量及油脂都偏高。但是牛奶鍋及起司鍋因含有較高的鈣質,對需要增加鈣質攝取量的人較有幫助。火鍋料的內容不外乎肉類、蔬菜與主食類。新鮮的豬、牛、羊肉及海鮮等肉類之中,以海鮮的含油量最少,熱量也較少,而肉片如果含的白色油花越多(如五花肉)則熱量越高,最好盡量選瘦肉;而雞蛋、豬肝、內臟類則含膽固醇多,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談完肉類再談蔬菜,營養師官小燕指出,涮涮鍋及牛奶鍋的菜盤約有2~3份的蔬菜量,熱量低且有飽足感,怕胖的人可放心食用;有些巧克力鍋、起司鍋則蔬菜份量較少。剩下就是主食了,包括玉米、芋頭、冬粉、豬血糕、麵包、甜點等,甚至於甜不辣也含有不少醣類,吃這些主食類就和吃飯是一樣的。糖尿病患需控制糖分者,就要注意主食份量的選擇,勿過量而造成血糖過高。需要提醒您大部分的加工餃類(如魚餃、蝦餃等)、丸子油脂及熱量都較高,許多用五花肉、絞肉做內饀油脂含量更高,要注意應少攝取。沾醬包括醬油、豆腐乳、醋、香油、辣椒醬、沙茶醬等,其中沙茶醬的熱量最高,含油較多,而醬油、豆腐乳、辣椒醬含鈉量高,官小燕提醒,高血壓的人要注意,最好適用蔥、薑、蒜、辣椒加醬油、醋,滴幾滴香油做為沾醬,鹽分及熱量較少。綜合以上各項分析比較,您是否有了概念原則上食物應均衡攝取,盡量選擇新鮮、天然、高纖維食物,注意熱量、油脂、鹽分攝取勿過量,任何美食適量而不放縱,就能確保健康。

防止腦中風找上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防止腦中風找上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糖尿病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因中風死亡,中風患者通常會留下半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不自主動作以及智能障礙等等的後遺症,需要家屬的支持與醫療復健團隊的耐心與毅力。目前中風次僅於於癌症佔第二位。由於中風後死去的腦細胞無法再生,因此中風患者通常會留下半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不自主動作以及智能障礙等等的後遺症。什麼是「中風」?它的定義簡單的說是腦血管破裂或堵塞,所引起的出血或血流不暢,致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部分失去功能而留下的神經症狀。中風的的好發年紀大多在五十歲以上的病人,這時候的血管多半已經有硬化的現象。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抽菸、酗酒、家族中風病史等等,都應該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均衡飲食、規律的運動,以防止腦中風找上你!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簡世霖醫師,今晚(2/16)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與中風患者的復健之路,82歲已經中風3次的陳志英伯伯,他們遠從中壢搬來花蓮慈院附近租房子,方便太太劉素珍每天帶伯伯來復健,走過大半輩子互相扶持的青春,他們鶼鰈情深的復健故事,也會在節目中分享。同時還有八位醫師提供a免費call in健康諮詢服務。

輕鬆享「瘦」的飲食觀點

輕鬆享「瘦」的飲食觀點#糖尿病

減重除飲食控制外,規律的運動,持之以恆,如走路、爬樓梯、健身操、騎腳踏車、游泳等,均有利於減重,不僅能使體內的脂肪組織變小、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對於糖尿病患者還可降低血糖、促進血液循環。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杜旻峯醫師提出以下幾點,供減肥民眾參考:1.控制熱量攝取,低熱量飲食。 2.充足的蛋白質,佔總熱量15%,避免營養不均。 3.低脂肪,佔總熱量20-25%(不飽和脂肪酸) 4.低膽固醇,少食內臟;豐富維生素,纖維素。 5.低鹽,飲食以清淡為主,辛辣刺激重口味量避免 6.作多一日三餐,不吃宵夜點心,晚餐可少量,晚上八點後不吃。 7.經常活動,運動每日20分鐘。 8.每天喝六~八杯水,飯前半小時,服用一大杯水,可增加飽感,降低食慾。 9.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10.每天補充額外的纖維(蔬菜水果)。多吃蔬菜、生果和穀類食品細嚼慢嚥,飲食六七分飽,勿咬口香糖-促進胃11.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很快感到肌餓。 12.勿空腹購物逛街,否則容易買下禁忌食物,而且容易買下比預期的還要多。【以下食物盡可能避免】‧動物性脂肪(牛油、奶油、冰淇淋、全脂牛奶、沙拉醬、油炸食物)。油炸、鹽、咖啡、濃茶、含糖飲料、酒、零食、果醬、甜食(巧克力、汽水、蛋糕、水果派、甜甜圈、糖果)。 ‧高熱量蔬果:香蕉、櫻桃、玉米、無花果、葡萄、梨子、鳳梨、蕃薯、馬鈴薯、花生。【以下食物可適量攝取】‧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蘿蔔、黃瓜、海帶、豆類、木耳、香菇、白魚(不吃貝類)。 ‧以魚類代替普通肉類。 ‧低熱量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胡蘿蔔、芹菜、黃瓜、綠豆、萵苣、洋蔥、菠菜。 在兩餐之間嘴饞時刻可適當飲用純果汁(勿過甜)充當低熱量飲料,而產生飽足感。想要減重成功,適時休息與放鬆心情,拋開壓力是很重要的,杜醫師建議,每晚的睡眠時間為6-8小時。 只要持之以恆,間續不斷的運動與控制飲食、規律的生活,方可永保身體健康與苗條的身材。(本文由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提供,uho編輯部整理)

八招對抗老化自由基

八招對抗老化自由基#糖尿病

隨著抗老化風潮興起,喚回青春、延緩老化並非不可能,然而坊間抗老診所林立,貴族化的消費型態往往只屬於金字塔頂端的高收入群,然而,「抗老」並不只是為了保住青春,做好個人抗老化預防,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預防疾病的發生才是更積極的意義。一個人能活得長壽、快樂及健康,是比財富還好。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光田綜合醫院內科部柯萬盛主任表示,不是天生麗質及好的遺傳就足夠的,其實重要的是後天保養工夫。科技的發達,發現衰老是一種可以延緩的過程。秦朝秦始皇派部下至海外仙島求長不老之藥,最後當然是求不到的,甚至壯年就死亡,反觀現今醫藥的發達,基因工程、荷爾蒙及抗自由基物質的發現,抗衰老已不是夢想。為何需要進行抗老化治療?柯萬盛主任表示,人之所以會老化、體力衰退、皮膚失去光澤及彈性,除了年齡是無法抗拒的因素外,主要的即是體內自由基過多,年輕時體內有較好的中和系統來排除自由基,降低它所造成的傷害;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修復自由基的能力也隨之下降;若未能及時補充抗氧化物,細胞就開始損傷,疾病於焉產生。柯萬盛主任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體內自由基含量越高,壽命越短」。然而何時開始接受抗老化治療呢?柯萬盛指出,原則上最好在身體器官尚未老化前或有衰老現象時即應開始治療,除了坊間抗老化醫學門診可提供健康上的專業諮詢外,重要的是由您的生活做起,「疾病的預防甚過於治療」!由於不當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會在體內製造自由基,此自由基會進一步破壞細胞之脂質,蛋白質及染色體中之核酸,而導致細胞突變成為癌細胞。柯萬盛主任建議大家,如何避免自由基的傷害可由以下做起:一、拒絕抽煙科學研究抽煙是目前產生最快及最多自由基的方式,每吸一口煙會製造十萬個以上之自由基,會導致全身性的癌症,甚至加速癌症細胞生長。尤其是肺癌高達五十倍以上的危險率,還有它會造成許多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病症及糖尿病,還有研究證實一手煙及二手煙傷害是一樣的。二、減少做菜的油煙中國人做菜喜歡煎煮炒炸,大多數家庭主婦做菜是使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沙拉油。此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成為自由基。最近研究較安全的油是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於百分之五十之油品,橄欖油含有百分之七十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食用油。還有儘量少食煎炸食物,所以為了您的健康,美式速食店及中式自助餐店少去。三、盡量少服不需要的藥物有些藥物包括中西藥是有毒性的,例如抗生素,消炎痛劑,化療藥物是會產生自由基的,不要誤信藥物可以有病治病,無病保身。罹病時應該找醫生看病,應該服藥才可以服藥,不可以隨便亂服藥。四、避免農藥之污染台灣農業是精耕,需要大量農藥。而農藥是會產生大量自由基。選擇蔬果產品外觀應不好看,甚至有蟲咬過的農產品,是較安全及少農藥的。另外一種降低農藥殘留方法是將蔬果放入冰箱一至二天才用,這樣可以降低百分之發八十至九十之農藥殘留量,還有應時常清洗冰箱。五、大量飲用乾淨的水健康的飲水每日應飲用乾淨水2000毫升以上。台灣學者研究台灣民眾身體中之重金屬百分之八十以上過量,最常見有汞、鉛、鎘等重金屬,汞污泥及鎘米事件使我們感覺台灣土壤並不乾淨。所以我們更要注意飲水健康,天然且檢驗合格的礦泉水是很很好的選擇,用逆滲透水也是很好的選擇。罐裝各式飲料含各種添加物是不好的水分補充,純淨的水是最好的水分補充物。六、多食用蔬菜及水果健康的飲食應是每日蔬果及肉類比例為七比三,蔬果中含有天然抗自由基的維生素及黃酮素,還有增加腸蠕動的纖維素。實用蔬果最好生食,以免維生素及黃酮素流失,每天食用有三種顏色以上之蔬果,這樣才能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及黃酮素。七、少攝取動物高脂肪類食物魚、蛋、奶、豆類均含有豐富蛋白質,應適當攝取。研究發現高脂肪及蛋白食物經煙燻、燒烤過程中,肉類油脂滴入碳中,在高溫下裂解,與炭火作用形成毒性強的致癌物,即多環芳烴,隨煙燻揮發會回到食物中。高溫烹調會使蛋白質及氨基酸裂解,產生胺類衍生物而致癌。八、減少加工食物攝取食品加工過程中會添入色素,防腐劑及香料等,這些過多食入身體會產生過多自由基的。例如醃製食品含有硝酸鹽,如在加工過程中添加過量,會在胃中與肉類,蔬菜中之胺類作用,造成硝酸胺,此為高致癌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