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圍爐火鍋健康吃 慢性疾病不加重

圍爐火鍋健康吃 慢性疾病不加重#糖尿病

圍爐,是每逢過年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項目之一。團圓時的熱鬧氣氛及桌上滿滿的佳餚,常常會使人食慾大增,然而若是在享受美食時沒有節制吃得過多或暴飲暴食,不但腸胃受不了,也會加重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的病情,可是得不償失的。圍爐火鍋應該如何吃?慢性疾病患者才能吃出健康?!以下是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 - 黃舒儀營養師,針對部分慢性疾病患者,所提出的過年團圓圍爐,健康飲食原則。一、痛風患者怎麼吃火鍋?由於火鍋湯底含有大量會造成尿酸的「普林」,所以對患有痛風的患者來說,不妨可以改以一些普林較低的食材,去做為熬煮火鍋的湯底,像可以多選用蔬菜類,例如:番茄、高麗菜等植物性食品下去熬製湯頭,鮮美的程度可是不輸給用大骨下去熬製的湯底的。此外,應該減少選用海鮮(蛤蜊、干貝、魚片‥等)這些含有較高「嘌呤」的食物,可以以豬、羊、牛代替,且以一盤約2份肉類為限。二、高血壓患者怎麼吃火鍋?火鍋中不可缺少的加工製品如:魚餃、蝦餃、燕餃等含鈉量很高,像蝦餃一顆中便含64mg的鈉;魚餃一顆中便含50mg的鈉;燕餃一顆中便含57mg的鈉。黃舒儀營養師舉例:若一頓吃下來,假設蝦餃、魚餃、燕餃各吃了五顆,那5顆蝦餃(蝦餃一顆中所含的鈉64mg=320mg);5顆魚餃(魚餃一顆中所含的鈉50mg=250mg);5顆燕餃(燕餃一顆中所含的鈉57mg=285mg),總計起來便吃了855mg的鈉,再加上一般生鮮食材中所含的鈉370mg恐怕已不屬低鹽飲食了。而沾醬方面,沙茶醬(假設沾了小瓶250公克的沙茶醬半瓶)所含的鈉436mg,那這樣加起來鈉含量便高達1661mg了,這對一般人鈉的攝取來說是可以的(一般人可以攝取2400毫克的鈉=6克鹽),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卻太過量了,因為高血壓限鈉飲食最多控制在2000毫克為宜,否則容易造成血壓上升。因此,黃舒儀營養師提醒,患者應該要少吃火鍋餃和各種丸類食物。如果要吃火鍋料,應該要選擇生鮮食材會比較理想。而大白菜、高麗菜等熱量低又可以增加飽足感的食物,則可以多吃。而吃火鍋常會配的沙茶醬是高鹽分的沾料,1茶匙沙茶醬含21.05mg的鈉,相當於3~4茶匙的鹽,有高血壓的人最好避免使用,所以在吃火鍋時,沾料方面可以使用一些低鹽的佐料,像蒜、薑、香菜等,利用其特殊的香味,加醬油、酒或醋來製作醬料,減低鹽份的攝取量。三.糖尿病患者怎麼吃火鍋?食物份量的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的,最好依照各人的飲食份量計畫,善用食物代換表。火鍋料中常用的芋頭、玉蜀黍、冬粉等都是屬於主食類,相當於我們平時食用的米飯、麵條等,糖尿病人要取用合適自己的份量食用。此外為預防在不知不覺中就過量的進食,黃舒儀營養師建議,先吃至少一碗以上的新鮮蔬菜類,蔬菜含有豐富纖維和極低熱量,多加選用可較容易感到飽足,也有助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而餐桌上不可少的飲料,果汁及汽水儘量避免不要飲用,可用無糖烏龍茶或白開水及低熱量的汽水替代及攝取一份新鮮水果。每逢年節節慶之後回診的病友往往失去控制,在門診也會發現對控制結果心灰意冷的病友,所以每逢節慶快來時便常常為病友捏一把冷汗,希望大家過完年仍健康美麗。

短暫性四肢麻木、單眼模糊 小心“中風”找上你

短暫性四肢麻木、單眼模糊 小心“中風”找上你#糖尿病

突然發生短暫性之肢體麻木、一眼模糊或是口齒不清等症狀,雖然在短時間內立即恢復,您也不可輕忽其嚴重性。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柯麗櫻指出,近來由於天氣多變化,醫院門診中也發現多例三、四十歲即中風的個案,經問診時發現患者前陣子曾發作過短暫類似中風徵兆,因自恃年輕中風不會發生,且症狀立即恢復,因此不已為意,而忽略了早期的警訊,卻發生了真的中風。柯麗櫻醫師表示,短暫缺血性腦中風可說是中風的前兆,但大部份在數分鐘甚至一小時內即可恢復,由於症狀來的快去的快,因此常讓民眾輕忽而不已為意,一般而言,發生過短暫缺血性腦中風的民眾,有多數人會在發生後一星期內再次發生中風,此時可就沒那麼幸運可立即恢復,由於中風帶來了生命危險及各種後遺症,因此讓大眾感到十分恐懼,大多數這類的民眾多有腦動脈狹窄或閉塞的情形,若儘早發現並給予完善的治療,對於中風的預防有極大的幫助一般而言,腦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隨著歲月增長,血管亦會逐漸硬化,但是後天的調養可延緩老化及血管硬化的速度,柯麗櫻強調,現代人由於營養過盛,伴隨而來的常是肥胖、高血壓、脂質異常、糖尿病…等疾病,而壓力、煙等亦是中風的危險因子,唯有注重平時的保養,針對危險因子早期治療,方能降低發生機率。若發生中風時,要如何做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許多民眾常會使用民俗療法常用之”扎指放血“,柯麗櫻醫師表示,此方法並未有科學上的根據,而且扎指所放的血量有限,對於中風之緊急救治並無實質上的幫助。柯麗櫻並強調,若發生中風時,家屬首要即是保持鎮靜並立即將患者送往可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的醫院,並由專科醫師給予立即性的處置。柯麗櫻指出,由於中風的再發機率即高,因此定期的回診與醫師配合是不可少的步驟,切勿因輕忽而造成二次傷害。

糖尿病友過好年 把握健康原則:切忌通宵、過量飲食

糖尿病友過好年 把握健康原則:切忌通宵、過量飲食#糖尿病

新年是長時間辛苦工作後的難得假期。可是糖尿病友的血糖控制是否也可以放假呢?是否可以小酌幾杯?是否可以通宵玩樂?或變更平日打針、吃藥的習慣?答案當然是不可以!那麼,糖尿病友應該如何度過一個健康又輕鬆的新春好年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內分泌科 - 夏德霖醫師表示,其實不難,只要把握下列原則就可以很簡單地做到:首先,必須保持輕鬆心情、正常作息;其次,過年期間早晚氣溫變化大,注意保暖;第三,每天運動30分鐘,是一定要的;第四,定時服藥,注射胰島素;第五、飲食定時定量、不喝酒、不抽煙;第六,出遊訪友應注意記得要帶每日服用藥物;隨身準備餅乾、糖果以預肪低血糖;搭乘長途交通工具,每30分鐘活動一下筋骨,如按摩小腿、伸展四肢。火車是較理想的長途交通工具;打麻將等長時間活動,最好每一小時起來活動5分鐘,保持下肢血液循環順暢,切忌通宵熬夜。過年期間少不了美味的年菜上桌,夏德霖醫師說,有以下幾點也需注意:1.選擇新鮮、高纖、未加工食品;低油烹煮,量小而多變化。2.均衡飲食,零食切勿過量。3.火鍋需選擇低脂肉類、豆腐、海鮮,少吃火鍋餃類,多吃蔬菜。4.水果量要控制,因內含豐富果糖。5.鹹年糕、蘿蔔糕要用不沾鍋煎或蒸食,或切小塊與蔬菜、低脂肉同煮,適量食用即可,同餐飯量記得減少。6.甜年糕小嚐即可,切勿多食。7.至於乾果類,如花生、腰果、瓜子、開心果皆含豐富油脂,小嚐即可。此外,快樂又健康的新年是每個人的希望,如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儘速就醫,切勿諱疾延誤病情!夏醫師提醒,年假期間,各醫療院所醫院會有假期門診,急診也全年無休,千萬別把小病變大病,尤其特別在外出時,如有外傷更要就醫處理,祝福每位病友都有個健康、快樂的新年!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糖尿病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好處包括: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藥物用量,增加身體柔軟度、肌耐力、保持適當體重等。運動前評估應檢查足部、眼睛、血糖是否穩定等。至於運動型式選擇,原則上取決於個人體能狀態、興趣與客觀資源條件,以增加可行性與趣味性,才有可能規律持續進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孫丕昌建議,採用大肌肉群高反覆低負重有氧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如果關節有問題,可考慮低衝擊或非負重運動型式,如游泳、腳踏車等,以減少下肢關節負荷。適量進行肌耐力訓練,有助於改善體態、增進日常活動能力。孫丕昌還說,每天都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至少每週運動3至4次,配合規律飲食及調整胰島素劑量來控制血糖。除了增加熱量消耗與提高基礎代謝之外,也可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糖尿病患運動強度與健康人相似,通常只要能夠維持50%至70%最大心跳速率(220-年齡)即可有顯著健康促進效益。可針對使用到的關節作5-10分鐘伸展操及強度較低暖身運動,20-30分鐘主要運動以到達預設的最大運動強度,最後以5-10分鐘緩和運動結束。孫丕昌指出,一般在安全與娛樂考量下,適當增加運動強度及時間為目前糖尿病運動處方趨勢。運動時間較長時,運動強度稍低仍有相當效益,可以短時間較高強度運動並間隔穿插低強度運動。但對體能不佳,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可依上述間歇運動原則,每次運動時間較短,中間穿插休息,隨體能改善情況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減少休息時間。他提醒,血糖值在100mg/dl以下,應補充點心後再運動,外出運動必需隨身攜帶可快速吸收的糖類食物,補充足夠水分,預防脫水並留意運動造成併發症如低血糖、足部潰瘍、因運動時血壓上升或使視網膜破裂出血、心肌梗塞等等。他指出,運動前減少胰島素劑量並將胰島素注射在非主要運動肌肉(如腹部),或避免在注射完1小時內運動,以免加速藥物作用。選擇適當鞋子或保護性鞋墊,注意足部健康並避免進行高度負重、會導致憋氣運動(如舉重),以防止血壓過度上升。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糖尿病

隨著國內婦女預期壽命的增加,中老年婦女的保健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過去十幾年之中,65歲以上的人口急遽增加,就台灣來說,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可已經超過百分之七,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台北市婦女的平均壽命,已經高達82歲。所以說高齡社會的問題就是女性的問題,一點也不為過。更年期婦女需要做好健康規劃的原因,除了平均壽命的延長之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必須加以考量。以台灣地區來說,1990年的時候,平均6.2個有收入的人口,扶養一位老人﹔到了2020年的時候,平均2.5個會賺錢的人要撫養一位老人。因此,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以外,也會為的下一代帶來許多負擔。臺安醫院婦產科 - 周輝政醫師表示,目前有許多醫院都開設有更年期婦女保健門診,也有許多婦女也到醫院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但是更年期婦女除了到醫院門診,補充荷爾蒙之外,更應該做好防老的健康規劃,醫療院所也應該提供這方面的訊息與衛教資料。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年齡超過65歲的婦女當中,每一千個人就有550位患有關節炎,442位有高血壓,128位有糖尿病。周輝政醫師說,在台安醫院的更年期門診當中,也發現有40%有血脂肪過高的情形,另外也有極大比例有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在更年期門診,如果能發現這些疾病的早期徵兆,加以適當的保健教育,由飲食和生活習慣加以調整,將可以減少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由於這些慢性疾病,有許多在目前並沒有良好的治療方式,預防的工作就十分重要。舉例來說:一旦骨質疏鬆發生以後,即使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補充鈣質,或是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大多只能維持骨質不再流失,或是只能增加一些骨質,沒有辦法再恢復到正常的狀況。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類似的狀況,一旦關節軟骨磨損,就很難恢復到正常。更年期婦女可以藉由以下的方式,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1. 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運動,攝取足夠的鈣質,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鎂以及維生素D。2.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調整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適量的運動,補充維生素E以及植物性荷爾蒙。3. 預防和治療停經相關症狀: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鈣質,維生素。4.防止退化性關節炎:減輕關節的負擔,調整姿勢,適當的運動,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周輝政醫師提出,由這一兩年國內外醫學會議以及醫學雜誌所討論的內容來看,更年期的保健已經不再只是強調荷爾蒙補充療法。以2001年七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裡面的一篇文章來說,已經提昇植物性荷爾蒙以及另類療法在更年期保健上的地位,其重要性和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說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狀況會成為優先的選擇。這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更年期症狀的治療,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必須要看個人的狀況,因人而異。雖然文章中也提到內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師對於更年期症狀的處置,往往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由於這篇文章刊登在權威的醫學雜誌,仍有其指標性。許多婦產科的醫學雜誌,也探討到更年期症狀的中草藥治療方式,例如:當歸、人蔘、黃荊或是貫葉連翹等等。但是由於許多中草藥的藥性和副作用並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不同的來源品質也相差很大,並且有可能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周醫師建議,使用之前還是要請教醫師。因此,醫師應該提供病人更多的資訊,讓更年期婦女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方式。

纖維素你吃得夠不夠?(下)

纖維素你吃得夠不夠?(下)#糖尿病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張靜芬是不是食物愈粗糙就含有愈高的纖維質呢?竹筍、鳳梨是不是代表高纖維呢?其實並不是的。因為現在的營養學已不再狹隘的以粗糙無營養價值的物質來定義纖維質,乃是以具有實質腸道生理與營養效益來說明膳食纖維。凡是能不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且在大腸中有部份或全部可被發酵的植物性成分或是相類似的物質,包括:非澱粉性多醣類、木質素、黏膠質,甚至看起來不像纖維質的寡醣和非植物性的幾丁質,均廣義的被包含在膳食纖維的範圍裡了。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不同的膳食纖維具有不同的功能,膳食纖維大致可分成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的,例如:果膠、黏質物、植物膠、海藻膠、寡醣等,在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含有相當的量。非水溶性的,包括:木質素、植物表皮質、半纖維素、幾丁質(甲殼素),木質素與植物表皮質一般存在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因著不同的特性,水溶性的比非水溶性的在胃內滯留時間較長,對腸內PH變化、與膽酸結合、發酵性、腸黏性物質影響較明顯,能進一步更有效的降低血膽固醇、緩和血糖上升。所以,對身體預防慢性疾病,水溶性纖維有較大的益處。慢性病、動脈硬化的預防大家常看到「XX大燕麥片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電視廣告,要宣稱醫療功能的健康食品是必須經過實驗的證明,衛生單位才能發給健康食品認證,許可其「療效」的訴求。因為燕麥比很多的全穀類含更高的水溶性纖維質,在腸道中水溶性纖維質可與膽酸結合,進而幫助膽酸隨著糞便排出體外。膽酸是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由肝臟分泌進入腸道中,以協助消化脂肪。一旦膽酸的排除增多,肝臟為了補足需要的膽酸,就會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進而間接降低血中膽固醇。反之,腸道中未被排出的膽酸,就會經由「腸肝循環」被再吸收回到肝臟,再利用形成膽汁,如此一來膽固醇的代謝就會減慢了。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不但核准燕麥為有益心臟的健康聲明,更建議每日攝取三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葡聚醣β-glucan),就可達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三公克的燕麥葡聚醣β-glucan=一碗半燕麥粥)。另外,有一個本土的研究,是以海帶芽做試驗,證明海帶芽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海藻膠)也可降低血膽固醇。嘉義縣中埔鄉的家政推廣班,選定罹患高血脂的十二位農村婦女,每日食用海帶芽廿公克連續兩個月,或四十公克連續一個月後,他們的血脂肪均下降至正常值範圍內,效果顯著。糖尿病情很在乎血糖值,研究發現水溶性纖維質在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效果上比非水溶性纖維質好。果膠、植物膠、黏質物使得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延長,降低醣類吸收及血糖上升的速度。富含果膠的水果對餐後血糖的影響甚至比吃白飯要來得低(升糖指數:以葡萄糖為標準=100,白米飯=84、蘋果=36),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與改善。益菌生也是膳食纖維的功能膳食纖維就因為不被腸道分解消化才能發揮其保健功效。纖維質可刺激腸黏液分泌,黏液可提供緩充和保護腸壁細胞的作用,避免有害物質的侵入。此外,水溶性纖維中的寡醣可以成為腸內乳酸菌大量繁殖的營養劑,有助於調整腸道細菌生態,抑制害菌的孳生。有健康的腸道,膳食纖維的存在功不可沒,其重要性應可與六大營養素並駕齊驅了。附表:食物的水溶性纖維、非水溶性纖維、膳食纖維的含量資料來源:Sally F. Schakel, Janet Pettit, and john H. Himes. Dietary fiber values for common foods. In: Spiller, G. A. 2001.The CRC Handbook of Dietary Fiber in Human Nutrition. 3 ed. CRC Press, London. 延伸閱讀:纖維素你吃得夠不夠?(上)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糖尿病

糖尿病飲食是以健康飲食原則為基礎,進一步對自我飲食做調整。有如金字塔的均衡飲食,仍以五榖根莖類為主要的熱量來源,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另外才是肉、魚、豆、蛋類及奶等蛋白質,最後是量最少的油脂類,儘管如此,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 林子又還是鼓勵大家,以新鮮自然為食物來源,減少攝取肉、魚、蛋及奶類及提煉的精緻油、人工調味料與加工食品的攝取。營養師林子又從事糖尿病營養衛教多年,發現病友們害怕見營養師的原因,主要是怕飲食受到諸多限制,但其實糖尿病飲食沒有想像中可怕,建立正確的營養知識很重要。糖尿病患者首先要維持理想體重,飲食上要「定食定量」,因為食物的種類和份量會影響血糖的高低,切記不可暴飲暴食,使血糖值起伏太大,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容易加速併發症產生。大多數人得了糖尿病後,以為再也不能吃甜食了,2000年糖尿病醫學會在營養的觀念上,重新作明確的證實修正,無論單醣、雙醣(指蔗糖)或是多醣(如澱粉),最後在身體內都會轉變為葡萄糖,所以醣類攝取的總量比種類還重要,因此病友如要吃甜食,可請營養師指導含糖的食物與其他碳水化合物互換而運用在平日的飲食中。但仍不建議病友攝取只含糖分而無其他營養素的甜食,如: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或含有大量油脂的甜食,如乳酪蛋糕、中西式西點等,因對體重、血脂肪、動脈硬化等有不良的影響,最好避免。■ 含脂肪、熱量較高的食物應儘量避免林子又指出,大家把血糖控制的焦點都放在醣量,卻忽略了油脂和蛋白質的攝取。熟不知每公克的蛋白質和醣類所產生的熱量是相同的。所以對於蛋白質類的食物中含的熱量應多加注意。另外,對於油脂份量,建議不超過總熱量的1/3,除了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應盡量減少提煉的精緻油,如:豬油、牛油、豬雞皮類、肥肉。至於烹調用的植物油,不論是多元或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芥子油等),最好可採取蒸、煮、燙、滷、涼拌、燉、烤、燻的方式。此外,儘可能減少攝食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冠心病的危機。如:油炸加工、速食品、市售的植物奶油(乳瑪琳、酥油、白油)、烘焙食品、糕餅類等,會增加血中膽固醇濃度,建議盡量不要攝取。■ 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每天增加2公克植物性固醇膽固醇的攝取每日少於200毫克,膽固醇食物只含在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蛋、魚卵、及動物內臟,而植物性食品中不含膽固醇。營養師林子又建議病友,對於蛋白質類食物可由黃豆及其製品、全穀類、堅果類取代動物性食物,可減少血糖及體重的增加。而且,植物性固醇會干擾膽固醇在小腸的吸引,也會減少膽汁的再吸引,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飲食不可太鹹,多選用新鮮食物避免使用過多調味料(醬油膏、豆辨醬、沙茶醬等)、罐頭、醃漬、加工及冷凍食品。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是不被腸道吸收的多醣類,不產生熱量、可增加飽足感及有助延緩血糖的上升。每日建議量為 20~35 公克,如:全榖類(糙米、全麥麵包)、豆類(紅豆、綠豆)、蔬菜、水果等。如果嗜甜食者,可選用甜味劑,代糖不含或只含極低的熱量,糖尿病患可利用它來替換糖調味,如:糖精、阿斯巴甜(對苯酮尿症者需禁用)、醋磺內酸鉀(對鉀排泄不良的腎臟病患禁用)。糖尿病控制不好時,禁忌喝酒。如果平均一星期必需外宴三次以上,請告訴營養師將飲酒量計劃於您每日的飲食內。千萬不可因酒的攝取而將食物減量,避免空腹喝酒,否則容易造成低血糖。營養師林子又認為,病友最好每天要有規律的運動,時間維持約40~60分鐘。對非胰島素依賴型肥胖者,運動可幫助減輕體重、降低血糖,也能減少藥物的需求量,所以運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食物,最好視個別身體狀況、年齡、生活型態,選擇最適當的方式。

年節零食熱量大公開 吃多動多才健康

年節零食熱量大公開 吃多動多才健康#糖尿病

農曆新年又將來臨,也是一家人團圓日子,在這歡樂氣氛當中,大吃大喝一定避免不了,對於許多慢性病人,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等,常因為過年時,飲食過量而造成身體不適。一些較注意體態朋友,也會在放完年假後發現自己不但年歲增長,連體重也跟著增加。年關將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針對過年期間常見零食、飲料類做整理,提醒大家把握下列幾點原則才可以健康過好年。◎ 開心果、花生、瓜子…等:核果類皆屬於油脂類,例如:開心果30公克,約含2.5茶匙油脂,且市售一些核果類可能含有過多鹽份,進食過多可能造成油脂及鹽分攝取過多,加上核果類含磷離子、蛋白質較多,慢性腎衰竭患者需小心服用。◎ 魷魚絲、牛肉乾、鮪魚糖…等:一些加工肉製品,每一百公克約300大卡左右,且含較多蛋白質、鹽份,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飲食需要限制蛋白質患者需小心食用。◎ 牛軋糖、巧克力、南棗核桃糕…等:糖果類熱量高,且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精緻糖類、脂肪,每一百公克約300-600大卡左右,減重及糖尿病患者需小心食用。◎ 巧克力餅乾、洋芋片…等餅乾類熱量也不低,例如:巧克力餅乾一片約86大卡,相當於1/3碗飯,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精緻糖類、脂肪,減重及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過量。◎ 可樂、汽水、沙士…等汽水類每一瓶(350毫升)熱量約147大卡,含精緻糖類,屬於空熱量飲料,且含磷量高,減重患者需小心食用,糖尿病、腎臟病患不建議飲用。林詠霈指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除了要留意上述幾點注意事項外,更需按時服藥以利疾病控制。減重患者除飲食控制外,也希望搭配運動,動多少吃多少,吃多少動多少,才不會使減重計畫功虧一簣。另外,在選購年貨方面須注意是否為合格廠商、產品標示清楚完整、食品顏色及風味是否異常等,食品顏色過度鮮豔或白皙不宜購買,因有可能添加著色劑或漂白劑,希望大家掌握以上重點一起健康過好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