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突發性下肢癱瘓 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的急性表現

突發性下肢癱瘓 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的急性表現#糖尿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室最近連續遇到兩名病患,都是突發性下肢癱瘓或痠痛,詳細檢查卻發現,都是急性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其中一名54歲男性,無高血壓或糖尿病病史,就在吃完晚飯後,突發感覺腹脹,合併背痛與雙側下肢痠麻,在家中一量收縮血壓高達200毫米汞柱,馬上前往該院就診,詳細檢查後亦懷疑主動脈剝離,馬上安排電腦斷層,並積極控制血壓,目前手術後已痊癒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趙君傑指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會造成高死亡率疾病,大約七成左右病患合併有高血壓病史,經常與高血壓控制不好有非常密切關係,長期高血壓會造成血管硬化,因而使得主動脈管壁彈性變差、動脈管腔會變狹窄。趙君傑說,如果血管壁內膜以及中層有退化情形時,當發生突發狀況使得內膜破裂,血流透過內膜破裂孔洞進入血管管壁之後,撕裂內膜與中層管壁就會形成一個假的管腔。當假管腔不斷擴大壓迫而到真管腔,使得管徑變窄,引起供血區域器官血液供應不足,便很容易造成該器官壞死。最嚴重情形是,主動脈瘤突然破裂馬上會造成大出血、心包填塞、休克且合併非常高死亡率,因此快速診斷、積極血壓控制,配合後續手術治療是拯救此類病患唯一途徑。趙君傑提醒民眾,若出現下背痛合併下肢癱瘓,尤其是痛的情形像肌肉被撕裂般疼痛,也可能延伸到頸、胸部等等。如果疼痛僅在前胸,有可能為升主動脈剝離。如果疼痛延伸至頸部以及下巴,則有可能為主動脈弓的剝離。如果疼痛延伸至下背部,最有可能是降主動脈剝離。此類疾病死亡率隨著時間延遲而上升,每1小時即增加1%,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

凍未條!溫灸薰臍能改善四肢冰冷、兼縮小腹

凍未條!溫灸薰臍能改善四肢冰冷、兼縮小腹#糖尿病

今年似乎特別冷,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來襲。「體質虛寒、面色蒼白」,經常會「四肢冰冷、腹痛腰酸」的您,是否對這股冬意感到困擾與不安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傳統醫學科黃中瑀醫師建議有這類困擾的民眾,或許可以考慮「溫灸薰臍」。中醫認為臍部是屬於任脈經絡的「神闕」穴,與十二經脈相聯,內與臟腑相通,對包括腸胃、泌尿、生殖、精神、心血管系統機能均有調整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有預防保健的功用。 灸法則是利用艾絨,溫灼皮膚穴位,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之目的。黃中瑀醫師指出,傳統醫學不僅以灸療來治病,更用來預防疫癘溫毒等疾病。古人選擇秋天進行灸療,可使冬天不怕冷,正是配合節氣的養生方式。薰臍療法是灸法的一種,是選擇適當藥物,如川芎、生薑、木香、丁香、大黃、肉桂等活血理氣藥攪拌為末,納入臍穴中,並經由艾灸的熱力滲透經絡,可以治療身體上的病痛與不適,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黃醫師表示,薰臍療法可改善氣血循環,增進局部淋巴循環,讓肌肉有緊實的功效,達到「溫中散寒、提升免疫功能」的目的,並同時有「縮小腹」的功能。適用「薰臍療法」的情況有以下幾種:1.虛寒體質,即經常易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而脾主四肢,「脾氣健則四肢暖」。2.過敏體質,易打噴嚏、流鼻水者可改善氣血循環「提補腎氣、增強免疫力」。3.痛經、甚至嘔吐者。可改善氣血循環與增強,而達到「改變氣色、美麗膚質」的效果,暖宮袪寒。4.容易拉肚子或便秘等腸胃不適問題。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5.遺尿、頻尿、多尿的人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6.失眠、焦慮症、多夢。可改善氣血循環,使陰陽調和。所謂「陽氣入陰,則人能寐」。7.大腹便便,「虛胖」、「中廣」體質。可改善氣血循環,增進局部淋巴循環,讓肌肉有緊實的功效,並同時有「縮小腹」的功能。但是,黃醫師也提醒,對於熱燥體質、糖尿病、中風、或感冒發燒者,均不宜使用;或使用後有口乾、目澀、煩躁等上火症狀,則建議宜由醫師評估再做使用。建議一週一次為佳。

想降低血膽固醇 食用海帶芽、燕麥效果佳

想降低血膽固醇 食用海帶芽、燕麥效果佳#糖尿病

是不是食物愈粗糙就含有愈高的纖維質呢?竹筍、鳳梨是不是代表高纖維呢?其實並不是的。因為現在的營養學已不再狹隘的以粗糙無營養價值的物質來定義纖維質,乃是以具有實質腸道生理與營養效益來說明膳食纖維。凡是能不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且在大腸中有部份或全部可被發酵的植物性成分或是相類似的物質,包括:非澱粉性多醣類、木質素、黏膠質,甚至看起來不像纖維質的寡醣和非植物性的幾丁質,均廣義的被包含在膳食纖維的範圍裡了。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不同的膳食纖維具有不同的功能,膳食纖維大致可分成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的,例如:果膠、黏質物、植物膠、海藻膠、寡醣等,在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含有相當的量。非水溶性的,包括:木質素、植物表皮質、半纖維素、幾丁質(甲殼素),木質素與植物表皮質一般存在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張靜芬指出,因著不同的特性,水溶性的比非水溶性的在胃內滯留時間較長,對腸內PH變化、與膽酸結合、發酵性、腸黏性物質影響較明顯,能進一步更有效的降低血膽固醇、緩和血糖上升。所以,對身體預防慢性疾病,水溶性纖維有較大的益處。大家常看到「XX大燕麥片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電視廣告,要宣稱醫療功能的健康食品是必須經過實驗的證明,衛生單位才能發給健康食品認證,許可其「療效」的訴求。因為燕麥比很多的全穀類含更高的水溶性纖維質,在腸道中水溶性纖維質可與膽酸結合,進而幫助膽酸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張靜芬進一步說明,膽酸是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由肝臟分泌進入腸道中,以協助消化脂肪。一旦膽酸的排除增多,肝臟為了補足需要的膽酸,就會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進而間接降低血中膽固醇。反之,腸道中未被排出的膽酸,就會經由「腸肝循環」被再吸收回到肝臟,再利用形成膽汁,如此一來膽固醇的代謝就會減慢了。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不但核准燕麥為有益心臟的健康聲明,更建議每日攝取三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葡聚醣β-glucan),就可達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三公克的燕麥葡聚醣β-glucan=一碗半燕麥粥)。另外,有一個本土的研究,是以海帶芽做試驗,證明海帶芽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海藻膠)也可降低血膽固醇。嘉義縣中埔鄉的家政推廣班,選定罹患高血脂的十二位農村婦女,每日食用海帶芽廿公克連續兩個月,或四十公克連續一個月後,他們的血脂肪均下降至正常值範圍內,效果顯著。糖尿病情很在乎血糖值,研究發現水溶性纖維質,在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效果上比非水溶性纖維質好。果膠、植物膠、黏質物使得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延長,降低醣類吸收及血糖上升的速度。富含果膠的水果對餐後血糖的影響甚至比吃白飯要來得低(升糖指數:以葡萄糖為標準=100,白米飯=84、蘋果=36),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與改善。張靜芬強調,膳食纖維就因為不被腸道分解消化才能發揮其保健功效。纖維質可刺激腸黏液分泌,黏液可提供緩充和保護腸壁細胞的作用,避免有害物質的侵入。此外,益菌生也是膳食纖維的功能。水溶性纖維中的寡醣可以成為腸內乳酸菌大量繁殖的營養劑,有助於調整腸道細菌生態,抑制害菌的孳生。有健康的腸道,膳食纖維的存在功不可沒,其重要性應可與六大營養素並駕齊驅了。

預防”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不可不知

預防”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不可不知#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的內分泌疾病。主要的併發症都是由日積月累的微細血管病變造成。在眼睛的問題中影響病人日常生活最多的是視網膜病變。但是,可怕的是初期的病變常常沒有什麼症狀,等到覺得視力模糊時,視網膜可能已經進入較嚴重的病變期了。目前已開發國家中,糖尿病仍然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臺安醫院眼科周文穎醫師提醒,有糖尿病的病人切勿輕忽,記得要定期的做眼部檢查才好。原則上,若是初發現有糖尿病時,血糖超過250mg/dl,便應該同時做眼睛的檢查。若是低於此數值,可在醫師建議下一個月內做檢查。若初次檢查眼睛完全沒有問題,則可一年檢查一次。但是,若發現有出血、血管滲出物等病變,就需依照病變的程度每半年或每三個月檢查一次。周文穎醫師表示,容易在視網膜出現病變的危險因素有:1.罹病的期間︰約34-59%的DM病人在其一生中發現不同程度的病變。10年以上病史的病人,第一型DM約40%,第二型DM約20%會有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2.血糖控制的好壞與穩定度︰經常的穩定控制在200mg/dl以下,則有可能10年也少見病變。3.肥胖︰暴飲暴食、體重過重,不但DM控制不易,眼睛也易因此容易病變。4.高血壓︰DM本就是血管結構問題,高血壓會使病變加快、加劇。5.其他:腎臟功能好壞、是否持續良好運動習慣、抽煙或嗜酒、都可能影響眼睛病情。雖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經間接眼底鏡直接檢查出來,但是有時還得藉由螢光眼底血管攝影術來判斷栓塞的位置,或水腫的範圍,並可作為雷射激光治療前後病灶復原程度的比較。是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非常重要的方法。此外,為了能詳細檢查,病人至眼科檢查眼睛須要點散瞳劑,散瞳劑可把瞳孔暫時放大,雖然短時間內會有怕光或視力模糊,確實不太舒服,但是卻是非常必要的檢查手續。一旦發現視網膜病變是否就會失明?周文穎醫師表示,這並不一定。若是只有非增殖性病變,且無黃斑部水腫,再加上良好的血糖控制,就比較無失明之慮。但是若病人有增殖性病變,又有腎臟功能問題,甚至又有高血壓,若併發大量的眼底出血,就可能突然失明了。至於雷射治療主要是圍堵因小血管瘤或新生血管造成的局部水腫、出血,減少病程中視網膜的破壞,盡量降低視力惡化的危險,大部分的病人能維持雷射治療時的最佳視力,少數則可有1-2行的進步。不過周醫師也說,不是有視網膜病變病人都需要手術。只有病情嚴重至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或併發利害白內障、青光眼時,醫師會為挽救殘餘視力而做手術治療。其實,所有罹患糖尿病的病人,重要的是不要心存僥倖。嚴謹的配合醫師及營養師給予的治療方針,去控制血糖、血脂,適量攝取維生素、抗氧化劑,每天持續的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情,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眼睛檢查,甚至要求醫師確認最佳視力狀態(視力降低一定要找出原因),還須與家人一起學習,這樣,所有的努力,一定至少會大大的降低眼睛病變的威脅,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新生兒黃疸 當心合併泌尿道感染

新生兒黃疸 當心合併泌尿道感染#糖尿病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現象,當血中膽紅素濃度大於3毫克/毫升以上,家長就可以感受到有嬰兒黃疸情況。除了一些常見生理性黃疸外,還有一些是會影響膽紅素正常值,如:母親有糖尿病、生產過程中使用催產素、鎮靜劑或生產時使用硬膜外麻醉、出生時斷臍時間較晚、真空分娩造成頭血腫、臀位產、熱量攝取不足、出生後體重減輕太多及餵食母乳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說,臨床上也可見到有些是因為泌尿道感染引起,最近該院新生兒科就有三位接受照光治療新生兒,經過檢查發現是泌尿道感染,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並無輸尿管擴大或是水腎情形發生,尿液培養出大腸桿菌,給予抗生素治療後,泌尿道感染情況及黃疸情形都已改善,目前已痊癒出院。吳求森提醒家長,發生新生兒黃疸時,除了要排除生理性黃疸以外,不要忽略了泌尿道感染可能性。

身心一體 ”壓力”影響你的健康情形

身心一體 ”壓力”影響你的健康情形#糖尿病

眾所週知身心是一體的,然而一般人,甚或醫療人員對疾病往往偏重身體的層面,較輕忽與壓力有關的「心理」層面,導致對疾病的病因或治療未臻完善。處於二十一世紀高遽變性、競爭性的大環境下,鮮有人不具壓力。事實上,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壓力,而心理現象時時存在,或可說:時時皆心理、處處俱壓力。奇美醫院精神科 李添誠醫師表示,對壓力來源而言,社會心理壓力可歸於外在性的,另有內在性的生理壓力源,此兩類壓力源持續作用後將相互影響並加速惡化。例如,就癌症患者而言,除病痛直接帶來的生理壓力外,因對病情、治療或預後的認知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又會增強壓力的影響效果。壓力會引起強烈的生理與情緒反應,進而導致血壓的升高,面臨壓力的感受若是不確定性、壓迫性或危險性時,會產生焦慮;若感受是失落的,會產生憂鬱;感受是挫折的則情緒反應是憤怒。李添誠醫師說,研究已證實情緒對邊緣性高血壓個案確有影響:焦慮與憤怒顯著地使個案的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反之,愈快樂則收縮壓愈低,短暫的心理壓力、焦慮、憤怒或哀傷等情緒反應均會引起心臟搏動速度和血壓的變化,精神生理的研究亦顯示壓力會促進、加劇心律的障礙,即使無明顯的心臟疾病,亦可引發竇性心搏過慢,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房性和室性早搏,嚴重者更會造成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李添誠醫師表示,受到壓力時,消化道常明顯地表現出其生理反應,有腸胃症狀的病人,其中約一半左右是激躁性腸胃症候群的患者,最近的研究顯示社區中具此症候群症狀的人有百分之六十從未因此就醫,女性的患者是男性的二到三倍,在已開發國家較普遍,且近年來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可能跟壓力、生活型態與飲食的改變有關;激躁性大腸症候群主要是便秘、腹瀉兩樣症狀常交互出現,適當的藥物治療雖可暫時緩解症狀,然處於巨大壓力下,藥物治療效果則不佳,欲達較佳之治療效果,仍須協助其各種情緒的改善及有效地舒解生活的壓力。 糖尿病之病因為多種因子構成,包括遺傳、體內功能不平衡及壓力,在各種壓力影響下,血糖濃度會驟增,病人也會因壓力及情緒的變化而使病情惡化;因此,適當的避壓、減壓可使糖尿病獲得較好的控制。另外,免疫系統可保護我們免於感染,壓力可直接擾亂免疫系統,使人容易受到感染,亦即壓力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微生物感染的機率,有些臨床研究已證實學生於考試前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比平時高,在面臨壓力時潛伏在體內的疹病毒或結核菌復發的機率亦較高;癌症之發生也和惡化與免疫力之下降有關,壓力既會降低免疫功能,自會助癌症細胞一臂之力 ,尤其是作用於T型淋巴細胞,許多罹患癌症的病人,發現其T型淋巴球數目明顯地減少。過度或持續過久的壓力影響層面既深且廣,對於疾病,更是如此。以上僅就幾種常見的身體疾病簡略介紹其關聯性。當一個現代人,對於壓力的管理,如預測、避免或減少壓力源應有起碼的概念。良好的壓力管理,可避免疾病之發生,即便不幸罹病,亦可減輕症狀的惡化,讓疾病更易於治療或加速痊癒的能力。

紀念佛陀成道 健康臘八粥營養暖心頭

紀念佛陀成道 健康臘八粥營養暖心頭#糖尿病

今年的臘八節在元旦連續假期,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志工提前烹煮了熱騰騰的臘八粥,由院長石明煌與志工分送,與病人、家屬及全院醫護員工分享,另外志工繼續送臘八粥到禪光育幼院、聲遠之家、主愛之家,希望以紀念佛陀成道,祝福人人長智慧、增福增壽。 相傳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經過六年苦修行,了解道苦行的不究竟,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連禪河,但因形體瘦弱,竟疲乏地倒在河邊。這時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羊女,手捧乳糜前來供養,接受牧羊女的乳糜飲後,釋迦牟尼漸漸恢復了力氣。走到菩提樹下,端坐思維,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於是佛陀成道日稱為臘八日或臘八節。 以前,每到農曆臘八,各地佛寺便用香榖、果實煮粥供佛,並稱為「臘八粥」,並將臘八粥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會在臘月初八之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再將蒐集來的米、栗、粟、棗、果仁等材料熬煮成臘八粥布施給窮人。傳說,吃了臘八粥之後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窮人又稱「佛粥」。 常住志工兼社會服務室副主任的顏惠美說,這是牧羊女供養乳糜的典故,後人不忘佛祖悟道成佛過程所受的苦難,農曆臘八因而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也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花蓮慈院這次準備兩種口味的臘八粥。一種是龍眼乾、松子、腰果、花生、紅豆、、紅棗、桔餅、糯米、冰糖等熬煮一鍋鍋熱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另外還有以杏鮑菇、油豆腐、油條、花生、香芋、紅蘿蔔、青江菜、芹菜、蓬萊米、糯米等熬煮鹹口味的臘八粥,滿足不能甜食的病友的需求。由院長石明煌與志工分別到大愛樓、感恩樓、合心樓的病房護理站、各科室分送臘八粥。在大愛樓大廳的佛陀醫病圖前,還有臘八粥供應桌,由志工端送一碗一碗的臘八粥與病友、病有家屬、參訪賓客分享臘八粥。 活動當天,天氣飄雨又冷颼颼,吃一碗營養可口的臘八粥後,病友都覺得很溫暖,與志工互道感恩。花蓮慈院紀念佛陀成道日,除在院內準備超過三千碗的臘八粥外,還另熬煮臘八粥分送禪光育幼院、聲遠之家、主愛之家單位,也希望透過分享佛陀的智慧與成道的喜悅,祝福人人長智慧、增福增壽。

小傷口處理不慎 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小傷口處理不慎 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糖尿病

一位50多歲女性,日前因天氣不錯,與家人外出踏青,不慎遭蟲咬傷,返家後發現小腿皮膚有紅點狀,心想昆蟲咬傷,不以為意,便自己擦藥局買來的藥膏,但三、四天了一直沒好轉,後來,大小腿甚至出現紅、腫、熱、痛,並且發高燒並發冷,因此被家人送到該院急診,經診斷為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血液的細菌培養也培養出鏈球菌,經過多日的針劑抗生素治療,發燒的問題才漸漸改善,腳的紅腫也慢慢回到原狀。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感染科郭漢岳醫師表示,蜂窩性組織炎的主要症狀為皮膚區域的紅、腫、熱、痛,主要發生在足背、小腿、手背等地方,發炎的區域一般集中一處,沿周圍擴散,有時會順著淋巴的循環由小腿一路向鼠蹊部發炎,雖然疼痛為蜂窩性組織炎常見的症狀,不過疼痛一般都是在碰觸到發炎地方才會發生。若發炎區域較大,有可能會引起發燒、發冷等症狀。一般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的病原菌為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是存在於皮膚的細菌,當表皮有受傷或破損時,細菌會順著破損處進入體內,若菌量太多或人體免疫或循環狀態不好,就可能引起組織的發炎。因此,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主要危險因子有皮膚缺損(傷口、香港腳、泡水過久)、循環不佳(動脈或靜脈阻塞、放射線治療後)、免疫不佳(糖尿病、肝硬化、洗腎)、體重過重等。一般而言,若病患有糖尿病、肝硬化等免疫不佳的情形,或是該區域血液循環太差,就有可能會感染到更深層的皮下脂肪及肌肉層,並會產生化膿的現象,此時就需要將膿瘍引流,嚴重時可能要手術切除感染部位,甚至截肢。郭漢岳醫師指出,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輕微的蜂窩性組織炎可以使用口服的抗生素,若症狀較嚴重,則需要先以針劑治療,甚至先作血液培養,找出致病菌再投藥。若有膿瘍產生,則需要手術將膿去除或引流。若在不碰觸發炎部位也會有劇痛,則要考慮已侵犯到肌膜,需評估是否要緊急手術。一般用藥到症狀消失兩到三天為止。郭漢岳醫師提及,針對有些病患已改善所有能改善的危險因子,但仍然一再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則有文獻建議可以使用抗生素做長期的預防。在國內主要以每月一次的長效型盤尼西林肌肉注射以預防之,且就其門診患者的施打情形,此方法確實能減少蜂窩性組織炎的發作次數,只是每次都須要作盤尼西林測試;若怕痛的病患也可以口服盤尼西林來治療。不論是肌肉注射或口服治療,一般建議先治療六個月,再評估停藥後是否有復發的情形。建議民眾發生蜂窩性組織炎時,還是要請醫師診治,不要自己買抗生素吃,以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除了治療之外,找出危險因子並儘量加以控制是很重要的,因為若不將危險因子改善,復發的機會就會很高。郭醫師提醒,蜂窩性組織炎雖然只是皮膚的感染,然而一旦細菌向深層侵犯,也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早期診治及治療才能保護我們的健康。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蜂窩性組織炎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