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定期動脈硬化檢測 預防下肢動脈阻塞

定期動脈硬化檢測 預防下肢動脈阻塞#糖尿病

六十五歲的王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十年、伴有高血壓。每月抽一包菸的他,已有卅年菸齡,平日易有下肢冰冷及偶有夜間足部痙攣現象。最近走上坡路段或快步行走時,腿部有脹痛及不適感,休息時則稍為緩解。接受「動脈硬化檢測儀」的檢側後,發現有下肢動脈阻塞的情形,目前正規律的接受醫師治療中。下肢動脈阻塞的病因是下肢動脈硬化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這種疾病不但會減低生活品質與造成殘障,更容易合併心血管疾病引發嚴重的健康威脅。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信揚指出:「超過一半以上的下肢動脈阻塞病患不會有症狀。」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是下肢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每吸一根菸就減少七分鐘壽命,而且吸菸會導致第2型糖尿病、中風、周邊血管阻塞等疾病,根據統計,25%心臟病是吸菸造成,超過80%的下肢動脈疾病患者都有抽菸習慣或曾經抽菸。下肢動脈疾病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每年約有5~7%的患者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機率增加二至六倍;而且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同時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所以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即等同曾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患者,因為再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相當高。遠離下肢動脈阻塞的威脅,除了平常保健,早期發現與治療也非常重要。下肢動脈疾病該如何預防呢?黃信揚醫師建議:「就是要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此外,患者也需禁止吸菸,當足部傷口潰瘍或間歇性跛行時,必須立即就醫。」有鑑於此,東基引進「動脈硬化檢測儀」,針對五十歲以上的糖尿病患或吸菸者,偵測下肢動脈阻塞及全身性動脈硬化的程度。只要掛家庭醫學科、內科門診,經醫師初步檢查後開立檢查單安排檢查時間。檢測時,護理人員會分別在受檢者的四肢綁上壓脈帶、胸口貼上監測器,費時十分鐘即完成檢測,接著再由醫師判讀報告上的數值資料,即可了解受檢者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糖尿病

陳先生(化名)今年剛滿60歲,從事營建業,微胖的身材加上平時煙不離手,有高血壓也已經好幾年,但他總蠻不在乎,藥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吃。不過最近他覺得身體好像有點不對,常常頭痛,普那疼吞了好幾盒也沒有效。下午在工地跟工人吵架後突然覺得看東西都很模糊接著就是一陣嚴重的眩暈與意識恍惚,到了急診室打了止暈針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經過神內醫師的會診,發現他有複視與講話結巴的情形,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才發現有蛛網膜下出血,住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後顱窩長了一顆不小的動脈瘤。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等「三高」絕對是顱內動脈瘤的危險因子,而這些危險因子都跟肥胖與抽菸有相當程度的關係。當然,一下子要把菸癮戒除或減肥都是困難而且不切實際的想法。劉議謙醫師說,用藥物先將這些會讓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控制下來才是合理且該做的事。但是藥要越用越少,身體要越來越健康,減肥與戒菸仍應該當成長遠的目標。新發生的頭痛常常都是身體出問題的一項警訊,以老陳這個例子來說,逐漸變大的動脈瘤在突然破裂前就有「警告性滲漏」(warning leak),而其表現就是平常不為大家注意的頭痛,如果老陳願意投資一個下午的時間找神經科醫師談談,也許就可以省下後面一長串的住院與家人的擔心!動脈瘤的破裂與突然的血壓變化或情緒起伏最為相關,所以「三高」的患者或年紀稍長的長輩們冬天外出可要多注意保暖與克制情緒,在很多例子中常常也都是找不到上述兩個原因,但動脈瘤仍然無情的破裂,所以追根究底來說控制危險因子還是最重要的事。劉議謙醫師指出,「雷擊性頭痛」是動脈瘤破裂最為人所知也最常見的症狀,但是意識變化與局部神經學缺損也是可能症狀之一,如果沒經過專業的神經科醫師會診此類症狀幾乎很難被發覺,但沒處理的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會造成破裂,到時可能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健康的身體與平時的保養息息相關,平時多花一點時間量血壓,定時與您的醫師聊聊,也許你就可以跟這個可怕的殺手說掰掰。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糖尿病

憋尿是人人都有的經驗,偶爾事情一忙或一時找不到廁所時往往則要訓練自己的忍功,由於短暫的憋尿並不會對身體造成立即性傷害,大家往往不會特別在意,但您可知道,長時間的憋尿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光田醫院泌尿科嚴允和醫師表示,尤其女性最好不要養成憋尿的習慣,由於女性尿道的生理構造較短,如果長期間憋尿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此外,曾有尿路感染病史者,特別是腎臟病、膀胱機能障礙、糖尿病或結石病史的民眾也應避免憋尿以免造成舊疾復發。嚴允和醫師進一步表示,當膀胱內累積到200cc的尿液時,開始會有尿意感,此時若沒有小解,膀胱還是有儲存的空間,但是持續累積到500-600cc時,膀胱就會出現過度的膨脹,並使控制排尿的肌肉因過度膨脹而鬆弛。對於不常憋尿的人來說,這些肌肉會很快恢復彈性,但是若常常強迫性憋尿,這些肌肉會變得鬆弛,日後很容易有頻尿、尿失禁的困擾。當你憋了一段時間的尿之後,除了應儘快將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補充大量的水份,強迫自己多解幾次尿,嚴允和指出,這對膀胱來說有沖洗的作用,亦可避免膀胱內係菌的增生。但若有解小便困難、頻尿但每次解不多的困擾、同時在解尿過程中會有疼痛與灼熱感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尿路已經受到感染,此時就應立即就醫避免愈拖愈麻煩。其實只要一遇到任何膀胱或尿道有不適的現象,在就醫前都可以採取多喝水的方法。因為加速尿液排泄,是解決所有泌尿道問題最好的方法,可以有效減緩病情,千萬不要因為怕痛或是怕上廁所而不喝水。此外,維持尿路通暢的不二法門仍是多喝水與勤上廁所,一般而言,每天的建議量約要2000-3000cc才夠。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糖尿病

便秘是門診中患者常常抱怨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1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排出量少、質太乾燥、堅硬。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並不乾硬,但就是經常排便困難、不順暢。從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現今的食物普遍太過精緻,肉類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吃太少,使腸內容物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不足,蠕動相對變差。再加上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焦慮緊張、常熬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日子一久想便也便不出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楊佩龍指出,便秘從體質上可以簡單分成實熱型便秘、氣滯型便秘、虛寒型便秘三類。通常實熱型便秘兼有煩熱,口臭口乾、口舌生瘡、小便短黃等症狀,多半因為飲食不節制、辛辣燒烤厚味吃太多導致。氣滯型便秘表現為便不甚乾結,但排便困難不暢,多半與情緒因素或平時久坐少動有關。老年人或體質較弱、氣血虧虛的患者,由於大腸傳送功能不佳,也可能會出現怕冷、四肢冰冷,有便意但排便困難這類虛寒型便秘。◎ 便秘養生茶飲1.木耳蜂蜜湯材料:木耳120克、蜂蜜30g 作法:先將木耳以水500c.c.煮沸至200c.c.,趁熱加入蜂蜜即可服用適用:腸燥陰虛之便秘2.芝麻桑椹飲材料:鮮桑椹100克、黑芝麻30g 作法:取新鮮桑椹搗碎榨汁後濾去渣,再加入黑芝麻,即可飲用適用:老年人氣血不足的便秘便秘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調攝,進食和水分都要適量。在日常飲食物中,常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米、蔬菜,水果、豆類,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些都對習慣性便秘有改善作用。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慢性或習慣性便秘患者,不應該養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因為常服瀉藥通便,使腸壁經常受到刺激,反而容易導致腸蠕動反應減低。中醫治療習慣性便秘,並非一味地單用通下的方式,而是依照個人體質不同,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建議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以找中醫師診斷,針對體質調理,才能真正遠離便秘,有「便」才無礙。

流感肆虐 年輕力壯併發肺炎也可能送命!

流感肆虐 年輕力壯併發肺炎也可能送命!#糖尿病

流感嚴重肆虐,根據衛生署統計,今年度流感重症主要集中年輕力壯的學生與青壯年,顯示目前普遍有「重症年輕化」的趨勢!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副教授、肺感染及免疫疾病科主任林鴻銓警告:「氣喘、抽菸者、糖尿病患三個族群的肺部功能不佳,肺部情況脆弱如同『草莓肺』,罹患肺炎鏈球菌肺炎比例大增,更可能併發膿胸、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能致死!」要妥善預防肺炎鏈球菌肺炎,林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危險族群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可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有效防止罹患肺炎。■ 肺炎鏈球菌感染率、致死率加倍氣喘、吸菸者及糖尿病患三族群,因肺部功能脆弱,已成為肺炎鏈球菌的鎖定目標!林鴻銓教授指出,氣喘病患呼吸道脆弱,重度氣喘患者肺功能甚至不到正常人6成,加上氣喘者鼻腔容易滋生肺炎鏈球菌,也導致氣喘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風險為一般人2倍,感染後症狀更嚴重! 除氣喘患者外,吸菸者因長期吸入煙草有害物質,菸齡越久、菸癮越大者,感染風險高出非吸菸者4.1倍!65歲以上吸菸者和非吸菸者肺功能相比,差距更高達6成,即使戒菸也難以恢復一般人的肺部功能,台灣目前就有將近500萬吸菸人口置身於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風險中!此外,對肺部功能僅有正常人的80~90%的糖尿病患而言,肺炎鏈球菌更是可怕的死亡威脅!糖尿病患肺功能每年減少程度較正常人多1成,一旦罹患肺炎,不但症狀加重,也會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全國超過120萬名糖尿病患正處於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一旦感染更有高達3倍的致死率。■ 年輕氣喘者染肺炎當感冒  呼吸衰竭進加護病房別以為只有老人及小孩才會感染肺炎鏈球菌,門診經常發現許多年輕病患多半認為自己抵抗力強,對小感冒不以為意,反而可能陷入肺炎威脅而不自知!曾有27歲年輕人從小就是氣喘兒,卻因為仗著年輕身強體壯未警覺肺炎威脅,誤將肺炎當感冒,直到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送醫急救才發現已引發呼吸衰竭,需要加護病房治療;也有28歲的抽菸族,10年來幾乎每天一包菸,久咳不癒卻以為是感染小感冒,錯過黃金治療時機,直到發生胸痛、高燒不退現象,經過X光檢查才發現胸腔竟積滿了1,000c.c膿水! 林鴻銓教授表示,「年輕人容易忽視肺炎對身體的威脅,尤其是氣喘、抽菸者、及糖尿病患因為肺功能不佳,感染率也較高,往往從類似感冒徵狀一下子演變成肺炎,控制不好甚至可能演變成呼吸衰竭或膿胸,膿胸的致死率可達20%,若不及早住院治療,很容易導致遺憾!」■ 遠離肺炎威脅  自我保健加施打肺炎疫苗在最近流感肆虐的高峰期,又有因肺炎死亡的重症案例警示下,屬於肺炎的三種危險族群一定要開始注重肺部保健,林鴻銓教授建議氣喘、抽菸者、和糖尿病患,「預防勝於治療」,透過維持良好衛生及飲食習慣、固定運動、避免感冒、戒菸、控制血糖等「自我保健」方式,更可同時施打流感及保護力可維持5~10年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內外兼顧,遠離肺炎威脅!」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目的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防止急性及慢性併發症、治療或改善併存疾病、及減少死亡率等。因此糖尿病人如以飲食控制及加強運動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時,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說,藥物選擇應因人、因病種類及嚴重程度、因併發症有無、因是否有伴隨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尿酸過高等)而異。例如第1型糖尿病病人如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則必須施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其他如懷孕婦女、患有急性疾病如感染症、心肌梗塞、或接受手術者,或對口服降血糖藥失效或有禁忌或過敏等糖尿病患者,均應給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讓民眾更了解胰島素治療,於98年2月21日上午9點至12點,在該院陽明院區九樓大禮堂舉辦「專題社區講座-胰島素使我重生與病友經驗分享」,洪建德並於會中分享20餘年臨床使用經驗,及邀請個案江小姐於會中分享為了懷孕生子,以及胰島素安全使用下,如何將血糖控制穩定,並如願生下一男一女經驗甘苦談;個案洪小姐在懷孕末期發現高滲透壓高血糖症危險性妊娠,也經過胰島素注射而安全分娩;個案黃小姐也願意與大家分享她懷孕心得,讓民眾藉此更了解胰島素使用好處,以破除傳統使用胰島素迷思。活動中將有陽明志工黑貓歌舞團精采表演,當天現場有免費驗血糖,並有營養師及個管師備詢,前180名贈送便當一盒,有興趣民眾,歡迎踴躍參加。活動辦法請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網站(http://www.tpech.gov.tw),查詢或洽詢柯小姐電話:28353456轉6653。交通方式:可搭乘捷運淡水、北投線,芝山站下車,再搭陽明院區接駁車,每隔10分鐘一班。

《呷健康》各式火鍋營養分析

《呷健康》各式火鍋營養分析#糖尿病

在冷風颼颼的日子裡,最適合三五好友歡聚享受熱騰騰的火鍋了!傳統火鍋可以方便品嘗新鮮食材甘甜的美妙原味,而現代人發揮創意的"無國籍料理"則巧妙結合了異國風味與圍爐團聚的快意,例如風味獨特的巧克力鍋、牛奶鍋、起司鍋、大腸臭臭鍋、咖哩鍋、養生鍋等等琳瑯滿目讓饕客們恨不得有好幾個胃,各種美食都不放過。但享受美味之餘,您是否常因為吃火鍋吃得太飽,而擔心影響健康,不知如何取捨?以下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官小燕營養師,以專業的營養觀點分析一下不同的火鍋,了解湯底火鍋料及各種沾醬的熱量高低、成分、含量,您就可挑選適合自己的火鍋,盡情享受一番囉!營養師官小燕表示,一般涮涮鍋的湯底熱量最少,如果是用蔬菜熬製而成的,如部份養生鍋則熱量、油脂、普林含量都少;許多用肉類大骨熬製的高湯,則油脂、普林會溶在湯裡,痛風或尿酸高的人就不適合食用。而巧克力鍋、牛奶鍋、起司鍋、大腸臭臭鍋、麻辣鍋等的湯底,熱量就比涮涮鍋的熱量多了10~20倍不等;尤其麻辣鍋的湯底熱量及油脂都偏高。但是牛奶鍋及起司鍋因含有較高的鈣質,對需要增加鈣質攝取量的人較有幫助。火鍋料的內容不外乎肉類、蔬菜與主食類。新鮮的豬、牛、羊肉及海鮮等肉類之中,以海鮮的含油量最少,熱量也較少,而肉片如果含的白色油花越多(如五花肉)則熱量越高,最好盡量選瘦肉;而雞蛋、豬肝、內臟類則含膽固醇多,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談完肉類再談蔬菜,營養師官小燕指出,涮涮鍋及牛奶鍋的菜盤約有2~3份的蔬菜量,熱量低且有飽足感,怕胖的人可放心食用;有些巧克力鍋、起司鍋則蔬菜份量較少。剩下就是主食了,包括玉米、芋頭、冬粉、豬血糕、麵包、甜點等,甚至於甜不辣也含有不少醣類,吃這些主食類就和吃飯是一樣的。糖尿病患需控制糖分者,就要注意主食份量的選擇,勿過量而造成血糖過高。需要提醒您大部分的加工餃類(如魚餃、蝦餃等)、丸子油脂及熱量都較高,許多用五花肉、絞肉做內饀油脂含量更高,要注意應少攝取。沾醬包括醬油、豆腐乳、醋、香油、辣椒醬、沙茶醬等,其中沙茶醬的熱量最高,含油較多,而醬油、豆腐乳、辣椒醬含鈉量高,官小燕提醒,高血壓的人要注意,最好適用蔥、薑、蒜、辣椒加醬油、醋,滴幾滴香油做為沾醬,鹽分及熱量較少。綜合以上各項分析比較,您是否有了概念原則上食物應均衡攝取,盡量選擇新鮮、天然、高纖維食物,注意熱量、油脂、鹽分攝取勿過量,任何美食適量而不放縱,就能確保健康。

防止腦中風找上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防止腦中風找上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糖尿病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因中風死亡,中風患者通常會留下半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不自主動作以及智能障礙等等的後遺症,需要家屬的支持與醫療復健團隊的耐心與毅力。目前中風次僅於於癌症佔第二位。由於中風後死去的腦細胞無法再生,因此中風患者通常會留下半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不自主動作以及智能障礙等等的後遺症。什麼是「中風」?它的定義簡單的說是腦血管破裂或堵塞,所引起的出血或血流不暢,致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部分失去功能而留下的神經症狀。中風的的好發年紀大多在五十歲以上的病人,這時候的血管多半已經有硬化的現象。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抽菸、酗酒、家族中風病史等等,都應該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均衡飲食、規律的運動,以防止腦中風找上你!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簡世霖醫師,今晚(2/16)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與中風患者的復健之路,82歲已經中風3次的陳志英伯伯,他們遠從中壢搬來花蓮慈院附近租房子,方便太太劉素珍每天帶伯伯來復健,走過大半輩子互相扶持的青春,他們鶼鰈情深的復健故事,也會在節目中分享。同時還有八位醫師提供a免費call in健康諮詢服務。

Menu